池沧海“不安分”的手艺人
2023-03-09钟和
文/钟和
池沧海
真正的手艺人,做的不是只能锁在保险柜里的珍品,也不是毫无情感的摆设品,而是贴近人内心的作品。
午后或深夜,伴着喜欢的音乐,把弄着胚料,将刻刀信手拈来,从容地游走在自己的“战场”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经历一个个惊喜与“惊吓”之后,手中的刻刀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让最终的作品与手艺人实现了完美的相遇。
池沧海就是这样手艺人。他本名池贤端,生于福建闽清,自幼秉承家传,很早就接触了寿山石雕。2008年,他参军入伍,由部队推荐进入重庆美院进修学习素描、泥塑。
池沧海热爱雕刻艺术,蒙寿山石雕业界诸多师友悉心指点,作品融会传统石雕与西方美术写实技法,自成一派。其雕刻涉及的题材很广,尤擅长人物、动物圆雕及薄意光影系列。
业内认识池沧海的人都会叫他一声“犀牛哥”。这是因为在他的写实动物雕刻中,作品量最大、最能代表“池氏”风格的便是犀牛。
在他看来,“动物”更应是“动人之物”。他还是一个“细节狂魔”,创作的犀牛作品惟妙惟肖、纤毫必现,让看过的人印象深刻。
“犀牛哥”认定做一件事就要认真做好、做细。这让他对犀牛题材的创作“用情”很深,也让他的犀牛作品受到藏家们越来越多的追捧。
池沧海刻刀下的犀牛几可乱真,特别是骨骼肌肉、皮肤纹理等被雕刻得细致入微。通过在生活中对有蹄类动物的观察,并借助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池沧海认真体会犀牛的习性、动态和品种差异,在与犀牛的“对话”中汲取灵感。
犀牛(局部)
牛魔王
变色龙
罗汉
瘦骨罗汉(局部)
他告诉笔者,犀牛体态坚实有力,但欠缺灵活,最爱动的部分是耳朵和尾部,这也是它情绪表达的窗口,“紧张、愤怒时耳朵直竖,放松、悠闲时耳朵会耷拉下来”。
池沧海注重犀牛姿态、眼神及耳朵、尾巴等细节的同时,对骨骼和肌肉的走势、关节处的凹陷等也不敢马虎,更将很大一部分注意力用在犀牛皮肤的刻画上,成为他“细节狂魔”的注脚。
池沧海处理犀牛皮的肌理有一套自己特殊的技法和道具,对照真实的犀牛一点一滴去细化,务求逼真。这样的创作无疑是苦中作乐,非常费眼与劳神,一件较大的犀牛作品皮肤褶皱的处理就需要花费15到18个工作日。
池沧海是个“不安分”的手艺人。他不满足于动物题材的雕刻,希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在石雕创作领域,人物题材难度最大。它不像创作山水、花鸟题材可以有较大的挥洒空间,而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写实人物的雕刻,在福建玉石雕刻界很少有人尝试。
借助“学院派”素描、泥塑的训练,池沧海2016年前后开始涉足写实人物石雕创作。
皱纹横生、青筋暴突、瘦骨嶙峋……池沧海创作的首件人物题材作品《瘦骨罗汉》让人耳目一新。
罗汉是寿山石雕的传统题材,经过一代代的师徒传承,已经形成了一些常见的范式,或者说是“套路”,总体是偏“卡通”审美、不食人间烟火形象。而池沧海创作的罗汉融入了写实的理念,是“真人”罗汉,因此显得标新立异。
《瘦骨罗汉》取材于老挝石。作者选择颜色较淡、石质较为细腻的石料,以便于人物肌理的表现。这尊罗汉少了几分高高在上的神话感,更像人们记忆中的老者,午后在家门口抱膝闲坐。面部肌理、皱纹、青筋成为了作品最特别之处,安详的眼神以及饱受岁月侵蚀的皱纹刻画得真实而自然。
池沧海的探索不限于此。他还尝试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创作了牛魔王、猪八戒、金刚等神话人物形象,也都打上了深深的“池氏”印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推陈出新的寿山石雕界,池沧海激荡出了一朵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不一样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