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3-03-09吴大燕
吴大燕
一、课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一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中指出:教育与培训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批判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就是思维品质中的重要内容,属于高阶思维,发展这项技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进入初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增加,喜欢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往往都不够深刻和全面。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
阅读教学在学生思维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重视,为了应付考试和学校的考核,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课本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对文本内容浅表信息的提取,忽略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少英语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很难产生深刻的认识,也就没办法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教师本人也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批判,照搬教材,自身也不习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缺乏多样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学生很多时候回答问题也是照读文本原句回答。同时设计活动时,流于形式,不注重落实,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层次浅层化、碎片化,无法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质的飞越,更别谈批判性思维了。因此将批判性阅读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此,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试图在提高英语教师解读文本的批判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与素养方面做一点点尝试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批判性思维:对于批判性行为,其以理性与开放性为基本特征,重视将思维能力与理智美德进行融合,重视对思维材料进行预估,实现对思维过程的精准检查,代表的是一种智力品质,Facione认为其主要涉及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自我调节六项技能。但是这里的批判并不是毫无根据地苛评、挑剔、吹毛求疵,而是基于事实,以多元化为方向,时刻保持头脑冷静,并以批判的眼光探索事物的本质。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内核。
三、研究策略
(一)营造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氛围
1.争做新型教师,引导学生勇于质疑
教师要认清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再也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专业方面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做好知识更新迭代,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喜好,保持终生学习的热情,时常自省,同步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借助智能设备,比如iPad,或者时下非常流行的微信群聊、在论坛上跟帖等方式,结合阅读文本进行情境设计,为学生创设敢于质疑的环境。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比普通的课堂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热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教师也应该避免流于形式而达不到激活原有知识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Unit 5“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Section B 2b 阅读部分时,曾模拟设计论坛界面,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对别人的看法进行批判跟帖。
(1)谈谈自己的运动爱好以及对其的看法。
(2)课文中Gina Smith曾说:“I don’t play them—I only watch them on TV.”这是否算真正的爱运动?请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这个环节意在创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和谐环境,让他们能卸下心理负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对而言,前一个要求贴合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用目标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在阐释和评价过程中需要重新架构表述框架,这是一种对文本内容内化梳理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为第二个问题的推进奠定基础。而第二个要求更具有开放性,学生们各抒己见,而质疑别人的观点就是一种主动思考的过程。学贵有疑,批判思维在自然而然中产生了。
2.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思辨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思维的碰撞。在英语教学中组建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凝聚力,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动力效应,为后续的思维碰撞奠定基础。根据学生的水平将他们分成均衡的学习小组,通过特定的学习活动,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与进步。可将全班分为6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为6人左右,组员编号为A、B、C、D、E、F,其中A为组长,组内成员水平有差异,但组与组之间还是均衡的,这样的分组便于分层讨论。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组员间分工协作,彼此交流,在此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情选择恰当内容。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彼此监督激励,教师适时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共享讨论结果,再通过反馈评价检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合作和竞争,在对话和质疑中感受共性和个性,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二)探索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1.精选教学内容,链接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根据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基础,同时带有难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爱跳一跳摘果子”的习惯,而学生愿不愿意跳需要教师设计合适的“起跳板”,培养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想法。
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1 Reading part “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和课外阅读材料“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为例,可以通过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法与之对比,让学生在比较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先自主阅读两篇文章,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异同点。在此过程中,发下任务单,彼此记录组员的发言内容,然后再请一位同学整合整组讨论内容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产出成果很让人惊喜,以下是其中一组学习小组的成果。
(1)共同点
①体裁对比:同属于说明文;
②写作结构:都是总—分—总结构;
③写作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④写作内容:都是讲学习方法。
(2)不同点
阅读材料一语言丰富多变,流畅优美。阅读材料二简单明了,易读易模仿。
(3)Which passage do you like better? Why?
(4)Do you agree with all the suggestions? Which one is not suitable? Why? Can you give a piece of advice?
同伴间交流学生敢说敢表达,不像回答老师的问题一样畏首畏尾。通过合作,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团队内不同的声音被整合绘制思维导图时完成知识的结构化,在表达中完成知识的重建,在质疑中进一步完成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这种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全班交流阶段,学生有了精彩的表现:比如第一组说到并不认同recite some good passages,他们举例说班里不少同学都很好地完成了英语背诵任务,但是英语成绩并不理想,应该加上一个条件,要理解背诵并且时常模仿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以达到真正内化。再比如第二组认为ask questions也欠妥,甚至指名道姓班内某同学问问题很勤快,但量多质不高。认为上课应认真听讲,将老师所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思考再发问。学生在评价批判过程中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自己如何高效学习。
精选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内容恰当,引导适度,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巧设教学环节,遵循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规律
Paul和Elder指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具有如下五个主要阶段:①“无反思的思考者”;②开始有“问题意识”;③开始意识到学习思想方法的重要性;④得到批判性思维的系统训练;⑤把批判性思维技巧习惯性地运用在生活中,有了态度和技能。
对此笔者设计阅读教学的环节,环节如下:①设置情境,激活背景知识;②显示图片和标题,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③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讨论;④由读到写,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在这四个环节中,笔者设计如表1所示的活动:
表1 教学各阶段师生活动
3.转变教学形式,增强学生批判性意识
教学环境不宜紧张,一个和谐与民主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教学中,适当转变教学形式,能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其实新时代的青少年表现欲望还是较强的,希望能获得表达想法的机会。教师往往专注于自己怎么教得精彩,而容易忽视学生是否学得精彩。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倾听学生的回答,不居高临下,与他们成为朋友,师生平等了,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师生之间从自上而下的关系转变成平等协作的关系,使学生乐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形式的改变促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形成,同时来自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督促也有利于监控学习的整个进程。
对此笔者设计了表2所示的“阅读任务单”。
表2 阅读任务单
说明:
(1)组长职责:记录阅读完成情况;监督合作探究的有效推进,要求人人参与发言;最后的总结发言按照轮流的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
(2)自主阅读反馈:3——能完全理解阅读内容;2——部分理解阅读内容;1——完全读不懂阅读内容。
(3)互助交流反馈:3——发言积极,输出价值高;2——发言一般,参与度一般;1——被动参与,互动性不强。发言者打☆。
(4)纪律意识反馈:3——纪律意识强;2——偶有违纪;1——时常违纪。
借助阅读任务单,组长辅助教师完成整个教学流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增强组员间的共同体意识,使他们学会借助集体的智慧完成自我的成长;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自我认同,在成就的达成中完成对自己的肯定。个人发言让学生敢想敢做,合作交流中思维碰撞,再进行自我反思自省,促进思维的深度化。这种良性的课堂生态中,学生也越来越自信。
4.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1)启发式“问题链”推进批判思维深度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反省式思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探索,打破固有思维,寻觅新航道。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亟须学生的深度阅读,教师应该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链”,鼓励学生挖掘潜能,提升批判思维能力。
问题的种类可分为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展示型问题针对阅读内容的浅表性提问,通常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高度集中并快速关注目标内容。参阅型问题需要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及认知加以梳理整合归纳,略有难度。评估型问题难度等级是最高的,文中无信息可借鉴,需要学生自己探讨,对学生的逻辑性、发散性、创新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在教学中连续发问,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笔者在执教八年级上Unit 5 Section B 阅读部分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展示型问题:
①What does Mickey Mouse look like?
②Which cartoon did he first appear in?
③When did this cartoon come out?
④Who was the man behind Mickey?
⑤How many cartoons did he make with Mickey in the 1930s?
⑥Who was Mickey’s girlfriend?
⑦What did Mickey get on November 18,1978?
参阅型问题:
①When was Mickey’s birthday? Where was his birthplace?
②Did Mickey Mouse become popular quickly or slowly?
③Why was Mickey a common man?
④Why did people still love Mickey even if Mickey was a common man?
⑤What’s the age of Mickey Mouse when he got the star of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
评估型问题:
①Why did people want to see Mickey win at that time?
②Why did Mickey become the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e?
③What can you learn from Mickey’s success?
④What does a cartoon character need to be popular and successful?
⑤Which can be the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Why?
(2)组织辩论比赛
除了合作交流活动,还可组织辩论比赛。对于辩题的选择,可以从学生阅读任务单当中的学习疑问或者贴近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再或者由他们独创性的见解入手。综合考虑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辩论中,所有的辩手都想尽力说服对方,所以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随时做好应对策略。学生要在赛前查阅资料,准备论据,要对对方抛出的论点论据进行有理有据的还击。这种高频度的思维活动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论证、批判的能力。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3对于家务的探讨就很适合出一个辩题“Should kids help out with chores at home”,选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再比如八下Unit 4可以出辩题“Should teenagers speak out their problems”,相信学生一定更有表达的欲望。辩论前动员人人参与,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撑,辩论中鼓励和肯定学生通过辩论相信对培养批判性思维颇有帮助。
(3)写作输出
笔者喜欢在辩论比赛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整理成文。这种写作模式强调分析、论证,是思维品质的体现,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把“论点”“论据”“分析”和“结论”有机结合起来。成文后,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修改后整理成册。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评价机制
1.过程性评价
学习的结果是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及内在心理因素表现出来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这些外显性学习行为包括做批注、参与度、发言等。如表3所示:
表3 阅读外显性学习行为评价表
2.总结性评价
阶段性教学活动结束后,也有必要对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的最终效果做评价。这种评价重视的结果,可以从结果倾向性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阅读目标,从若干角度检验其思维品质,对于改进后续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对此检验结果,教师也可适当给出诊断性意见,还可以借助智能评价系统,从题库中的错题率判断学生在此方面能力情况。
四、研究效果
(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原有的阅读模式停留在知识层面,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体验式沉浸式阅读和互助学习共同体等合作交流模式,学生的表现欲和表达欲变强了,团队合作互助意识增强了,思维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较好地落实了核心素养在思维品质上对学生的要求。
(二)教师的文本研读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越
教师在深挖教材研读教材过程中,提升了个人的文本研读能力。在设计教学流程过程中对于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不再流于表面。同时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得他们敢于发问和质疑,也推动了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增强。师生思维碰撞、新旧思维碰撞,课堂生成效果也有了质的飞越,这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鞭策作用。
(三)英语课堂的思辨氛围浓厚,学生乐学善学
教师不再为了单纯完成知识性传授,更加关注学生本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讨论和思辨氛围中,不再热切期盼下课,甚至愿意在课外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究。这种溢出效应让课堂生成衍生到课外。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并不是通过若干次阅读教学就能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综合性训练,并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