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间银行的互助养老服务实现路径研究*
——以石家庄市为例

2023-03-09刘洪锋任伟峰

智库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养老

刘洪锋 任伟峰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一基本国情,养老服务领域工作愈发重要,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重大规划和政策意见,引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河北省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报告中提出要支持志愿养老服务,探索互助养老服务和 “时间银行”等做法。这些政策相继出台、落实,表明传统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养老服务需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值得推广应用。因此,本文在对时间银行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石家庄市养老服务工作现状,重点分析探讨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相应的实施路径。

一、时间银行的概念和特点

(一)时间银行的概念

时间银行最早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他认为公益服务者前期将为别人志愿服务的时间累积储存,当遇到本人需要别人帮助的困难之时,可以从时间银行中提取储存的时长,要求他人提供同等时长服务的一种制度[1]。

总体来看,“时间银行”实质上是互助共济的原则下鼓励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并将养老服务时间按照规定的积累转换原则量化为时间货币储存起来的新型助老模式。

(二)时间银行的特点

1.双向服务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志愿服务不求回报、单项输出的形式。该种模式下志愿者既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未来养老服务的接受者。志愿者提供养老服务后,自己提供养老服务时长能够以时间货币形式储存在时间银行,做为自己或家人未来需要时能够享受的养老服务资源[2]。传统的无偿志愿养老服务转变为有偿激励的互助养老服务。因此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具有了双向性。

2.免费服务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采取了有偿激励机制,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参与互助养老,整合、积累了社区中未被利用的养老资源,老年人可以在家享受到免费养老服务。这种免费是指被服务者不需要为所需养老服务花费大量金钱,只需要作为服务者为他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养老服务,就可免费得到需要的养老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了其经济负担。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即使没有能力提供志愿养老服务,在时间银行管理中心协调处理下,依然可以得到相应的养老服务。

3.持续服务

传统互助养老模式完全是凭借志愿者的无偿付出和奉献精神支撑,但是这种单项付出不具备可持续性,时间越长,志愿服务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越受影响,容易产生懈怠感和疲劳感。但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强调有偿激励,以时间货币的形式鼓励志愿付出,志愿者提供养老服务,不仅能够获得荣誉感,获得感,同时还能够为自身积累未来的养老服务时长,这就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从而有力促进这种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二、石家庄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石家庄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实践情况

根据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可知,石家庄市辖区内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4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86%。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服务需求持续递增。在此情况下,为补充养老力量,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2019年开始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具体实践如下所示:

(1)基本的运作方式。目前来看,石家庄市时间银行模式还是以社区自发设立为主,主要是通过志愿服务组织平台,秉承“低龄储时间,高龄享服务”的原则,引导不同年龄段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养老、社工项目等工作服务,并将相应服务时长以积分的形式进行备注登记,以兑换其他志愿者为自己提供服务。同时为了确保时间银行的持续运转和服务质量,一般有专门的社区工作人员登记志愿者服务时长和服务内容;而且每年还会有民政部门进行抽查检验。

(2)主要的服务内容。社区时间银行一般以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安排辖区内身体状况良好且具有工作热情的低龄老年人、志愿服务大学生等,根据社区内老年人的日常服务需求及志愿者服务能力,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这些志愿服务内容通过包括读书、绘画、书法、棋牌活动、政策宣传、陪伴聊天等体力消耗较小活动;又包括打扫卫生、家电维修、医疗服务、法律援助、跑腿代办、网络购物等体力消耗较大的服务活动。

(二)石家庄市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

(1)法律规范与政策支持不够。时间银行本质上具有信用属性,供需双方以时间币为媒介进行跨时间的代际服务交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必须由公信力强的权威组织作为保障[3]。通过对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支持政策的梳理可知,多数地区缺乏政府对时间银行的法律规范与政策支持。以石家庄为例,虽然近几年也出台了一些与时间银行养老服务相关的规章和文件,但是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呈现碎片化现象。实践中也是社区自发设立时间银行,缺少政府政策性引导。首先,容易造成时间银行的认知度偏低,公信力不强,影响范围有限,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其次,缺乏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足,时间银行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和人员保障,阻碍其日常有效运行和优化创新;再次,时间银行的法律地位、管理者职责、参与者权利义务、服务标准、监督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尚未得到法律界定,容易影响现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业务的积极性和操作规范性。

(2)老年群体参与意愿不足。目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作为新型养老模式推广力度和范围依然不足,很多老年人不理解时间银行提倡的邻里互助、服务交换内涵,缺乏个人参与意愿。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家庭养老观念降低服务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多数老人仍深受传统家庭养老理念影响,认为养儿防老,代际之间保持养育和反哺的关系,是天经地义的选择;这种对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不了解、不信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和居民参与。二是传统志愿服务观念降低志愿者对养老服务的存储兑换监督意愿。一般来说志愿者习惯无偿奉献,提供志愿服务后缺少对志愿服务价值的记存兑换习惯,不利于发挥志愿者对时间银行管理方监督作用,长此以往不利于时间银行的有效运行。

(3)志愿者服务质量不高。石家庄时间银行主要是社区自发成立,没有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和服务力量参与其中,辖区内的低龄健康老人成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主要群体。该群体的服务能力有限,缺乏系统的养老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简单、层次不高,仅限于日常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如谈心、做饭、看护等,服务质量和水平也难以保证。另外,对待特殊(失能、残障等)老年人时,志愿者往往由于专业技能的缺失,看护过程中容易引发服务纠纷,这就使得志愿服务本身产生一定风险性,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成为一个新的难题;老年人也往往因为志愿服务质量不高而对时间银行模式产生不信任。

(4)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滞后。目前石家庄时间银行运营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储户较少的阶段,各家志愿者组织的微信公众号基本能够保证服务信息的及时记录和统计。但是,随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势必带来规模更大、更复杂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工作,现有分散管理模式容易出现信息交流共享效率低、数据更新不及时、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对服务质量和服务管理的要求。因此,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必不可少,迫切需要开发全市统筹管理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

三、国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发展的实践

由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为我国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提供了有效经验借鉴。具体总结如下:

(一)制定法律制度规范

国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建立,基本都由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以保障时间银行的正常运行。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通过国会立法形式,利用税收、保险等各种政策安排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时间银行的建设发展。地方政府则主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从而构成从上而下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以确保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运行。

(二)构建运营管理模式

以美国为例,时间银行主要由非营利组织发起设立,并作为管理主体进行统筹管理。政府只是在立法规范、经费支持、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予以保障。时间银行的整体运营管理模式和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类似,一般设置有全国总行和各地分行。总行通过内部管理系统对各地分行实行统筹管理对接,进行总体指导。各地分行则在总行指导下制定各自的经营战略并具体落实。

(三)服务内容与服务计量存储

国外时间银行服务内容方面,主要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为目标,围绕物资保障、生活照料、医护保障和精神保障四个方面开展养老服务,具体包括:餐饮、保洁、娱乐、应急、维修、短途交通、定期体检、生活辅助、护理照顾、伴读聊天等服务内容。服务计量方面,通常不考虑不同服务之间的价值差别,仅以服务时间长短为计量服务供给量的唯一标准。服务存储方面,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发布、信息查阅、随时存储和提取时间货币等管理功能。每次服务结束时,服务提供者的电子账户会计入相应的服务时间,服务需求者则扣除相应的时间货币。

四、石家庄市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路径构建

(一)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基于国外时间银行模式运行的有效经验借鉴,政府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时间银行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使得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一方面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时间银行的功能定位、储户权利与义务、监管部门职责等基本内容,提升时间银行运行的规范性和社会公信力。同时基于政府的强大公信力,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宣传媒介,加大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消除参与者的疑虑和不信任感,进一步提升其社会认知度,从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一方面,政府还需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制定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各种优惠政策,引导鼓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公益组织、专业化公司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时间银行建设,促成时间银行养老服务事业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格局,从而能够有效拓宽时间银行的资金来源,为时间银行的建设、运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优化服务资源的配置,提升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体系的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

(二)统一服务项目和计量标准,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化

由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发展历史较短,基本处在试点探索阶段,时间银行所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并没有完全明确统一。因此,为提升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系统的运作规范性,同时又赋予这一新生事物必要的成长空间,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服务项目清单和服务计量标准。制定具体服务清单时,需要充分考虑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市场属性和技术属性,比如,医疗护理、健身康复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项目就需要根据专业标准明确哪些项目内容能够列入时间银行服务清单,哪些只能选择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另外,设计服务计量标准时,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服务的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进行科学的价值衡量,以确定不同服务类型、等级划分及计量兑换标准,从而保证服务计量的科学性、规范性。一方面需要加强服务计量标准的必要培训指导和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从而将服务质量与时间计量对接,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的专业化,为时间银行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首先,加强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在政府指导下成立专门的志愿者培训机构,定期聘请养老服务领域专家,系统培训养老服务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服务项目技能,有效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一方面建立志愿者培训监督考核机制,明确每年的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内容和培训长,最终形成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常态化和专业化。其次,积极吸纳专业人员参与。一方面与养老、医疗等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吸收专业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提供专业化的养老照护服务。二是与地方院校的社会工作、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政策倾斜、工资补贴等手段,引导高校专业人才加入时间银行实习或就业。从而将高校的专业优势与志愿者的服务相衔接,推动时间银行模式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时间银行还可以通过与公共事业机关、国有企业党团组织等建立联盟,来转变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体系的参与者结构,逐渐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时间银行志愿者队伍,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供给。

(四)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系统的运行效率,有必要加强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具体如下所示:首先,需要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开发时间银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施行全市统筹管理。该平台涵盖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注册、需求发布、服务供给、服务评价、时间储蓄与兑换、实时查询、监督管理等功能,有助于促进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其次,需要建立时间银行会员动态管理数据库,以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供给。具体来说,该数据库需要与公安部门数据库、人力资源部门数据库、医疗机构部门数据库建立数据关联,将个人身份信息、专业技能信息、健康信息对接起来,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浪费,节约服务过程中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从而精准提供针对性志愿服务供给,最终促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养老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养生不是养老
我是小小志愿者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