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3-03-09段成明

智库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政治课政治思想

段成明

(武汉大学)

一、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关乎其是否是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关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当前,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趋于多元化。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也在不断深化,这导致矛盾不断增加,思想观念差异化明显。一些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变得迷茫,多元化的价值观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部分高校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怀疑。在上述背景下,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更具实践性和时代性,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得到革新。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征,大学生身上的这两个特征,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并且也能够让他们在接受、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领悟和认识,进而促使自身的实践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在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在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有实践层面,都会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群体,他们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今后的发展。而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生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是人的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出和其他群体很大的不同,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可塑性。

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尽力引导大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存在特殊性

当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变大。这导致他们对于就业的看法更加功利,关于就业、择业方面的课程,他们可能会更加认真地学习,思想政治课这类对于就业帮助不大的课程,他们就显得较为淡漠,并且不愿意花时间在这门课上,这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社会上的各种思潮较之从前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导致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部分大学生淡化了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高校的党员干部和教师,缺少专业培训,能力存在些许不足。另外,加上他们平时有很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处理,这就导致他们只有较少的时间能够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工作做得不够。事实上,高等思想政治课的老师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存在老师人数少、不稳定的情况。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资深老教师基本上都从一线退休,当前在一线教学的大部分是青年教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足、素质有待提升的原因就在于,高校给予他们的待遇较低,晋升空间较小,较低的待遇和有限的晋升空间,直接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和专业课的老师比较,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政方面的专业素质较低。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实践环节缺乏

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在非课堂时间,检验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且加深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制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实践的缺乏。部分高校由于缺少经费以及指导思想,导致其难以开展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高校当前开展的实践活动普遍存在内容死板以及重复化的特点。部分高校的实践活动往往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宗旨及意义,流于形式。由于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老师带头组织,因而能否收到实践效果,从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较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由于社会实践能够反过来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因而十分需要将社会实践单独设立成为一门课程。

(四)考核和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对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还需要完善,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模式,采取的是大班制的形式。这些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授课质量,课前备课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也要顾及到学生的思想状态,因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实际上承担着备课和关注学生思想状态两方面的压力,工作量很大。此外,和其他专业课老师不同的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虽然工作量和承担的压力都要比专业教师大,但是对他们考核和评价的标准都和专业课程的老师一样,并且更为重视授课课时以及科研成果,再加上工资没有达到内心的预期,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壮大。

(五)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往往将教学目标设计的过于简单,从而导致了教学的成效不足。此外,一些高校更注重的是短期的教育成效,而忽略了长期的影响。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以“短期”为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较少,没有相应的教育计划,这样做背离了教学工作的中心,难以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管理上,一些学校采用了行政化、量化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的成效并不理想。另外,目前我国负责人比较看重实际价值,因此在价值观念的输出上较足,也导致了高校管理者和学员越来越注重实用价值,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如果高校注重长期的经营效益,那么在某种意义上会减弱其短期效应,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高校会选择短期教育的主要因素。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高校管理者往往把自己置于领导的地位,但仅仅注重于领导与经营,从而忽视了“服务”。很多时候,学校的管理者都会举办一些类似与汇报等工作或学习总结活动,但往往都是以形式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心态。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管理者来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教他们一些理论。高校行政机关在实施高校德育工作时,往往忽视了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思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存在特殊性,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有效的方式下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的熏陶。

首先,教师应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教授理论知识,可以是教育、熏陶抑或是宣传。教师在教授理论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大学生放在第一位,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始终关注学生的思想,多给予关怀,润物细无声的教授理论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到平等的位置来对待,大学生在思想上很独立,并且思维十分活跃,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尊重其独立自主性。在教学过程平等地状态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多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断探究和思考,让其更加主动地去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

最后,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让课堂充满更多的现代化元素,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工具,比如多媒体工具。多媒体工具的好处在于其十分生动地展示图片和文字兼具的课件。因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对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课程更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想让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更高,就要提升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只有专业能力过硬,理论知识扎实,才能在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时候,用正确的世界观还有看法去分析问题,向学生传授更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因而,高校应该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科研实力都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要想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应该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教师在应该起到榜样作用,当学生对社会上各种冗杂现象提出质疑的时候,教师应该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解释学生不懂的问题,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符合自己岗位的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用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让自己的言行和举动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发挥榜样作用。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吸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要想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保障,这个保障就是制度。首先,为了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长期进行下去,高校应该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纳入社会实践,并为其活动开展提供经费。社会实践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周密的筹划和构思,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然后,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多种多样,实践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应该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比如科研立项、勤工俭学等活动,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让大学生对唯物主义坚定信仰,就必须让他们走出学校,近距离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就校外而言,高校可以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让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会公益还有环境保护等类型的活动。多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经历一些挫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意志,让学生深化对于实践的理解,领悟其精髓。

其次,高校既是大学生的求学之地,也是他们的生命之所。因此,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第一,在日常的各个领域,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大学精神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使他们对人生充满热情;第二,把高校的精神贯穿于大学生的教学之中。可以以寝室为小组,在寝室长和班干部的领导下,开展“校园文化走进寝室”活动,培养学生“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性格。学校老师要把“大学”的思想渗透到实践活动课堂中,这样才能使他们与学校的文化有更多的联系,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

最后,高等院校可以和不同类别的实践基地形成协同机制,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扩展自身的视野。高校应该积极与实践基地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共同进步,一起发展。让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获得进步。

(四)完善考核和评估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有一个合理、恰当的评估方法。由于课程的考核以及评价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并且范围也涉及全校,因而高校建立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应该符合大众化的原则。比如,高校可以采取一种全新的评价机制,这个新的评价机制的参与者应该有教师、学生还有第三方,并且在评估的时候应该坚持并且长期跟踪反馈。评价的指标一定要跟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息息相关,能够体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反映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另外,也要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考核和评价变得更加规范,让评价和考核的结果,能够真实体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五)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高校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只有结合实际的、特定的问题,方能避免陷入到幻想的泥潭之中,聚焦于“去敝”和“澄明”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思想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要把大学德育与现实性、具体性有机联系起来,从根源上关注其在现实价值中的理性利益诉求,使其从现代性超验性的价值概念中解脱出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精神自觉与价值追求来观照大学生实际生活;要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特殊的思想和政治问题。其次,必须拓宽当代社会的现实途径,通过多种途径对当代社会的心理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实现对当代社会心理的有效融合。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能够弥补社会裂痕、对抗异化的批判重建力量,它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以现实和具体的方式来解决当代性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必须充分运用大学的批判力,深刻地揭露当代性的不足和弊端,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之中;第四,积极构建思想文化的良性传播渠道,抵御当代性的扩散和渗透。面对当代社会性别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沟通,必须建立起一种良性的沟通和交互作用,以强化其自身的吸引力,使其成为一种现实性和具体的媒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大数据”等新兴媒介的多维传播,让“两微一端”和“大数据”等新型媒介的全方位的网络传播,让“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对“社会”形成全方位的“控制”。以新媒介技术为核心,以准确定位、深入干预为手段,整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完善工作实践系统,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准确定位和精准施策。同时,还应通过舆论的导向和规制,来抵御和抵御现代性的冲击和冲击,从而在日常的生活领域中,加强大学生的领导和发言权。

四、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接着探讨了当前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遇到的挑战,给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以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政治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