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2023-03-09苗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农户

苗丽

(中共赤峰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1 引言

普惠金融,“普”指普遍性,“惠”意在惠民,是基于社会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兼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广大民众和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强调“普遍性”和“惠民性”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金融为民”的服务理念,尤其是在固脱防返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历史时期,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2 普惠金融对固脱防返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动力,不仅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更是有助于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提高农户的生活幸福指数。普惠金融对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农村牧区的产业融合与发展和农业农村的进步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支持固脱防返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1 普惠金融通过扩大金融服务面提升农户生活质量

以往传统的金融服务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金融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普惠金融兼顾低收入群体,扩大金融服务面,增强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在政府引导和政策倾斜下,普惠金融相关机构以多样性的金融产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多层次的技术支持,对农村地区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起到了极大的缓解作用。

普惠金融提升农户生活质量,一方面体现在解决农户生产和生活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当农户手中有足够的资金时,才能够不断增加在农业生产、畜牧养殖以及学习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同时,普惠金融在很大程度上还能鼓励农户自主创业,发展农村产业,进而提高农户收入。另一方面,由于普惠金融的介入,也大大减少了部分不正规的私人贷款机构对农户进行不公平的高息贷款和信用欺诈等。普惠金融基于“三农”发展的特点研发了一系列小额信贷产品,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

2.2 普惠金融通过强化产业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要依靠乡村产业的拉动,而普惠金融又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支持。普惠金融坚持以逐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导向,积极调适金融产品,增加涉农信贷总量增量,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农户涉农涉牧产业的融资需求。以往农村地区推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广大农户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配现象,贷款额度审批比较僵化、担保抵押要求严格且手续烦琐等,导致部分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和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大,不利于农户增收和乡村产业发展。普惠金融一方面更关注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加大普惠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在助企纾困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地渡过难关。另一方面,普惠金融通过产业链金融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和提质增效,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3 普惠金融通过创业、投资、资源配置等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尤其是与“互联网+”时代接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有效地拉动投资,引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普惠金融通过推出适合乡村发展的管理体制、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等,致力于解决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其生产能力,发展一方经济。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增强农户抵押、质押、保证、信用贷款分布的科学合理性,着力缓解农村牧区融资难问题。同时,普惠金融非常重视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增加对绿色农业、科技农业等的投入,提振了相关企业的经营活力,增加了就业岗位,也激活了部分群体的创业积极性。此外,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解决信息壁垒和识别风险更加得心应手,破解城乡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自身在农村的发展壮大增加动力。

3 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克服的困难

实现农村地区金融业务全覆盖,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已成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关系到保障固脱防返的成果,也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制度,优化金融产品,确保普惠金融为乡村提供更加便捷、优惠和可靠的金融服务。

3.1 “三农”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依然聚焦在“三农”问题上,迫切需要加强党建引领和政策倾斜,做好过渡期的发展规划、政策实施和考核评价等衔接工作。首先,农业发展普遍存在发展资金不足、涉农资金分散、涉农项目市场化导向不足的问题,难以形成合力,使得涉农贷款使用效率低下,惠农效果不明显。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在部分农村地区不能有效发挥,不符合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其次,农民群体担保能力不足,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相对脱贫攻坚时期而言,服务对象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但要素市场建设缓慢,亟需拓展生产要素作为抵押资源,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进度较慢,交易平台不健全,以农民生产要素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开发受到阻碍。近年受经济增速放缓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农户债务风险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收支矛盾加剧,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最后,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情况不均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地区对普惠金融的理解尚存在不足,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推广依然存在盲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需要更深入的有效沟通。

3.2 过渡期内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需要调适

固脱防返与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二者的有效衔接也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制度保障和政策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赋予金融支持公共性、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的内涵。制度及政策供给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重要的衔接过渡期,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困难是如何避免支农资金碎片化,避免金融资源在农村错配使用、不良使用和无效使用。可以说,新阶段每一项金融政策和产品都面临着拷问,如何实现产品和政策的有效衔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任务艰巨。前期在脱贫攻坚重大任务面前,一些优惠信贷政策是为了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摆脱生存困境。以后,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会扩大,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发展农村产业,做强农业。

3.3 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与协同性有待加强

当前,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的融合发展,虽然在政府和各金融机构的努力下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融合度欠佳,发展并不成熟,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还没有转变为广泛推行的实践,数字金融在信息时代发展迅猛,但也存在金融安全等问题。具体而言,我们已经通过机制设计,搭建起了绿色普惠金融、科技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框架,但是由于农民主体的参与度和认知度不高、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够等,导致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体系不够丰满,与整个金融系统的衔接也需要完善。虽然各种新兴普惠金融项目和产品从数量上看呈上升趋势,但机制体制还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监管缺位。在为农村地区提供融合金融服务时,也因缺乏实际经验,造成资金浪费、套取经费等多种问题,阻碍了乡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策、财政、税费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不能及时跟进,协同性不够,导致新兴的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出现一些问题。

3.4 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存在不匹配因素

部分农村居民由于受到教育水平的限制,相较城市居民而言,对金融知识、通货膨胀知识以及保险知识等内容了解得不够全面,这使得这部分群体在面对复杂的计算方法、繁杂的合同条款和天花乱坠的理财产品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由于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以及更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去城镇工作和生活,这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应用人群更为受限。另外,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服务投入上也相对落后于城镇,而且智能手机在农村仍没有得到完全普及,尤其是很多老年人甚至没有智能手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发展。

4 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固脱防返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积极作用

要做好固脱防返工作,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须加强党建引领和统筹谋划,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做好各部门的联动对接,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办法。

4.1 坚持党建引领关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要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推进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资源投入力度。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产业政策调整及市场波动的影响特别大,更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尤其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加大对已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已脱贫人口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做好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的后续金融扶持。此外,面对疫情冲击和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稳经济和促发展是一项政治责任,农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党和政府更要将普惠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做,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导金融机构不仅完成政策任务,还要保持自身发展。不断创新思想和金融服务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同时提高。发放低利率贷款、专项贷款、支农小额信贷等,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壮大肉牛养殖、温室蔬菜等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2 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律和制度体系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阶段,建立健全与发展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靠规则实现治理有效,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十分重要,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和错用误用,也能确保普惠金融的公平性、广泛性和持续性。因此,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完善征信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机制,促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常治机制,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应致力于打赢“三大攻坚战”。首先是打赢“民生攻坚战”。在制度设计上切实加大民生领域贷款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要充分摸清农业农村各类主体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需求,创新思路理念,做好金融政策规划。要继续加大创业担保的贷款政策,切实满足已脱贫人口以及农村小微企业等主体创新创业的资金需求。要继续加大涉农相关信贷业务的授信力度,强化涉农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要继续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解决资金难题,减轻其经济负担。其次是打赢“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农村地区也被称为信用信息灰色地带,普遍存在收入水平低和抵押资本少的现象,要继续坚持政策性担保增信,创新联保机制。不断完善抵押机制,防范农村信贷风险。积极拓展保险业务,完善好针对已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保险产品体系,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另外,金融机构应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色网点,将服务重心下沉,加强基层调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协商。适当提高农户的信贷风险容忍度,实施贷款展期、延期、重组等,并常态化实施。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加速推进建立基于农村地区的征信网络与平台,改变农户现在的信用习惯差、信用记录不良等情况。最后是打赢“优化金融环境治理金融乱象攻坚战”,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金融诈骗等行为,为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联合人行等相关部门积极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扫黑除恶”、电信诈骗等专项排查,有效维护金融秩序。

4.3 加强部门联动协调构建普惠金融服务合力

金融机构要推进“政府+市场”的联动模式,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一是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与财政政策精准对接,通过制度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增加对农业农村事业的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反馈民众需求,争取帮扶资金和政策优惠。二是加强与第三方合作,针对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必要与贴近村庄、贴近市场、贴近农户的金融扶贫服务站、合作性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合作。三是加大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金融机构间的合作配合,形成合力致力于乡村金融事业的发展。不同金融机构的工作重心要有所区分,基层金融机构瞄准农户需求,做好小额信贷、专项支农贷款,大型金融机构的工作重心要立足于产业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则应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注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群众开发和提供普惠金融产品,更好地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4.4 推进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与融合发展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阶段,应立足时代特点和乡村潜能,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融合发展,结合农村地区实际,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普惠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金融+”模式。首先,完善绿色金融系统,挖掘乡土文化、产业协作、青年创业、非遗传承等资源,大力拓展农增收渠道。同时细化客户需求,对贷款额度、还款期限、贷款利率等进行调适,以满足人们的金融需求,确保信贷源和用贷质量。其次,要将信息技术等科技力量运用到金融产品研发中去,成为引领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并能够全面覆盖农村地区,助力乡村振兴。尤其要运用科技赋能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非窗口机器交易、掌上银行APP、公众号等电子支付渠道,降低金融服务的程序与门槛。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惠民惠农的政策,在改善农村金融体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破了金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让城乡金融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得以改观。

新型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在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品牌打造和产销对接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推进产品创新与融合发展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农户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