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背景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路径研究
——以S县安置区为例

2023-03-09肖辉静杨茹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品牌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易地共同富裕贫困地区

文/肖辉静 杨茹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易地扶贫搬迁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针对因地致贫人口采取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脱贫问题的根本举措。截至2015年底,我国近1000万贫困人口还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立起3.5万个集中安置社区,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近1000万贫困人口完成搬迁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取得决定性进展。从搬迁群众的角度,为其提供“稳得住”“能致富”的后续扶持更具现实意义。2021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这也就意味着,从此我国走向后续扶持新发展和共同富裕新的阶段。在这期间,如何推动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如何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事关千万搬迁群众民生福祉,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关注的重任。

易地搬迁不是目的,脱贫才是终极目标。易地扶贫搬迁之后,应“重点围绕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产业发展带动减贫……等方面统筹兼顾,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①就后续扶持存在的问题而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管理体制不顺、扶持项目小而分散、生产开发类项目投入不足等,长期困扰着移民的生活水平(黄诗颖等,2018)。同时,后续扶持政策本身存在的不科学性(柯明星,2002),也滋生了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后续的诸多问题。为此,要提升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的效果,要兼顾绝对生活水平和相对生活水平(王茂福等,2009)。(周强等,2020)从推动城乡土地一体化流转、后续产业精准化筹备、人力资本的提升以及强化移民对新社区的认同等方面给出建议。

由此可见,当前研究大多都是从易地扶贫搬迁本身以及国家宏观层面对搬迁政策评估、后续扶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在实证视角上对于搬迁安置区群众后续扶持路径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以S县的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为例,通过调研资料分析搬迁地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行后续扶持和推进共同富裕,为其他搬迁地区后续扶持路径与共同富裕的衔接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二、S县安置区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后续扶持

党中央作出易地扶贫搬迁的决定以来,S县对标中央、省、州要求,积极建设搬迁安置区,安排贫困群众成功入住,有效完成了搬迁任务。对于搬迁群众而言,易地搬迁安置区是后续扶持工作中最应关注的领域。基于此,S县按照党和国家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这个根本落脚点,根据乡村振兴总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后续扶持工作方案,实施“一区一策”“一户一人”的扶持政策,努力实现了搬迁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发展要立足实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发展产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一是强化党建聚力赋能,增强发展活力。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S县的重点花椒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创新“一户一项目”扶持。通过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花椒、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产业项目扶持,截至2020年,全县花椒、中药材、特色水果等种植面积合计达143.21亩,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项目带动全覆盖。三是强化企业对接,建设产业基地。通过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参与全县农业产业开发,建设蔬菜、蓝莓等六大种植基地,为无法外出打工的搬迁户提供了就地、就近务工的机会。

(二)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S县把搬迁群众安置在最好的位置,使搬迁群众享受最好的资源。在搬迁社区,水电路信网全覆盖,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卫生服务中心、警务室、“三室一中心”、爱心食堂、垃圾清运、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通过对住房进行改厕净化,在搬迁社区房前屋后进行绿化改造,人居环境宜居程度得以大幅提升。此外,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均在小区各个路口、办公大楼、电梯等地方安装视频监控,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社区居民的安全。

(三)开展文化实践,实现乡风文明

S县积极组建文艺宣传队伍,充分利用“多元化课堂”“文体大舞台”等文化场所,深入开展文化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活动,充分彰显了易地搬迁安置区各民族精神风貌,提高了社区居民文化素养,有效提升了居民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日常生活培训,树立良好风气,不断推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了搬迁群众文明素质教育。各搬迁社区均开展“扶志夜校”,包括扫盲夜校、酗酒人员的思想教育、职工维权知识讲座、妇女反家暴维权知识讲座、城市交通规则等,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基本素质,减少了酗酒滋事、家庭暴力、交通隐患等事故的发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四)促进组织强化,实现治理有效

S县在临时党工委的领导下,联合社会组织共同致力社区治理。通过党工委制定的“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组建志愿攻坚队,成立红白理事会,引进社会工作服务站、物业管理等社会组织,逐步引导搬迁群众转变生活习惯,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新市民意识,确保安置区搬迁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安置点面貌一天一变化。此外,还通过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搬迁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确保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把搬迁社区建设成为美丽、幸福、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新社区。

(五)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活富裕

为确保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S县将最好的位置、最优的资源让位于搬迁居民,通过与企业对接建设种植基地、建设扶贫车间;安置点内水电路信网全覆盖,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一应齐全,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社区路口、办公地点均安装监控系统,使群众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使群众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常态化开展居家、党建、就医等暖心服务,这些措施在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共同富裕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三、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后续扶持为抓手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考察搬迁后续扶持的成果,最终的落脚点是共同富裕。因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必须坚持共同富裕这个不变的初心和现实要求。易地扶贫搬迁使几千万贫困群众进入到宜居宜发展的区域开始新的生活,而后续扶持的目的是使搬迁群众贫困状况得到改变,生活更加富足,这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础。

(一)以经济为抓手

进入后续扶持阶段,关键是进一步增强搬迁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为此,国家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第一,贫困地区在政策的驱使下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大量投入主导产业项目吸纳搬迁群众,由产业带动就业,带动群众致富,同时推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第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发展数量逐渐增加,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搬迁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脱贫攻坚期的产业扶贫不仅帮助群众摆脱贫困,且为后续产业扶持工作的开展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方党委政府和社区党支部采取“社区党总支+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就业小分队”的方式,着力抓好搬迁社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工作。以搬迁社区为中心,继续保持对搬迁社区的产业帮扶,针对搬迁地种植面积广大的农产品,打造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产品品牌。同时结合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制定就业创业、劳动技能培训和就近就地就业岗位等扶持政策,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此外,通过发展安置区服务业、旅游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实现后续产业就业持续发展,助推产业振兴,实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富足,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以组织建设为保障

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问题,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组织进行依托。在脱贫攻坚期,通过完善基层党组织责任规范、组织结构等推动扶贫脱贫工作稳定运转,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扶贫脱贫组织机构。在“五级书记”领导机制下,赋予基层党组织制度性权力,促使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治理,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结构,实现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治理目标。在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下,由“五级书记”抓好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也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后续扶持时期,更加健全完善的组织建设为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相关工作提供了保障。认真总结脱贫攻坚期的经验和教训,以组织建设为基本载体,以基层党组织为基础,以工青妇等社会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搬迁社区基层党组织以及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提供组织保障。这些健全的组织体系为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保障,在参与组织建设、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在遇事时能够找得到组织,遇困难时能找得到人,也意味着社区的团结和搬迁群众的更好更快融入。

(三)以政策为支撑

在脱贫攻坚期,为了确保贫困地区群众能摆脱贫困,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实效性、福利性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阶段性摆脱贫困和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重点关注和帮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集中优势力量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三区三州”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协同一道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进入后续帮扶阶段,强化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帮扶,积极贯彻落实过渡期扶持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依托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方位掌握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采取针对性扶持措施以防止搬迁群众返贫,提升其发展能力,推进搬迁社区可持续发展,保证搬迁社区逐步迈向共同富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通过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对安置区进行大规模人居环境改造,完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有效提升了乡村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同时,通过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措施,确保实现安置点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理有效、平安祥和,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四)以帮扶机制为保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保持对贫困地区长效财政投入,建立帮扶机制,促进贫困地区稳定发展。通过完善和衔接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常态化帮扶机制、社会力量帮扶机制、工作落实机制等这些方面发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搬迁地区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是进入新的环境,大部分搬迁群众仍然会存在着返贫风险。在后续扶持工作中要继续采取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等措施,掌握易返贫搬迁群众信息,事先预防各种返贫风险,建立精准监测机制。此外,由于搬迁安置区大部分群众还缺乏自主发展能力,在后续扶持工作中仍然需要优化社会力量帮扶机制,动员和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后续扶持工作,从而进行结对帮扶。在后续扶持过程中,要继续做好工作落实机制,在脱贫攻坚期内形成的工作机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体系,要在后续扶持工作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使其形成后续扶持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期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贫困地区的长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后续扶持工作和乡村战略的推进又进一步增强了搬迁群众的自主发展能力,同时也巩固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脱贫质量。总体而言,最终要实现脱贫攻坚与共同富裕有效衔接,根本在于因地制宜并有针对性地完善和衔接产业发展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帮扶衔接机制以及贯彻落实政策扶持,从而为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启示

易地扶贫搬迁是通过空间转移,将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地区转入到生产生活环境更优越的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际上是通过建设美丽、和谐、文明、宜居的新社区,为群众提供宜居宜发展的环境。S县在后续扶持路径探索的过程中,始终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搬迁群众所需所求出发,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创建新社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和有效衔接帮扶政策;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搬迁安置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注重产业就业扶持,成功带领搬迁安置区群众摆脱贫困,实现了社区可持续发展,让群众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由此可见,成功取得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成效和实现共同富裕,根本保障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注释

①黄云平,谭永生,吴学榕,温亚昌.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及其后续扶持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0(10):27-33.

猜你喜欢

易地共同富裕贫困地区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