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023-03-09

西部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妇女马克思主义运动

陈 娅

作为谋求“全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妇女解放作为重要论题和孜孜追求,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并将其付诸实践,促成和推动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1]。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的封建陋习,严重束缚女性人身自由,危害女性身体健康。封建社会时期,有极少数女子产生反抗意识并为之付诸行动。近代以来,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妇女解放运动一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一阶段对妇女解放的认识停留在表层。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入中国,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妇女解放运动作为妇女史的一部分,受到国内外各界学者的重视。国外妇女解放运动研究与殖民压迫、种族歧视、战争相联系,有的学者从种族与殖民压迫入手剖析黑人妇女解放[2],有的学者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相联系进行研究[3],国内主要把妇女解放运动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特点入手进行研究[4],有的学者侧重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5],本文主要通过五四运动前后妇女解放运动的对比,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一)产生背景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一个关于妇女问题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妇女问题上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无产阶级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目标时,包括对妇女的关注,他们是在探讨人类解放这一历史课题中,将妇女解放作为人类解放的一部分来论述的[6]。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获得极大发展,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女性在资本家眼中,充当了繁衍后代、扩大生产的工具。长期的剥削压迫,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女性独立自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工作岗位扩大,为女性走向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

行动需要相应的思想作为指南,关于妇女解放的各种思想层出不穷。西方学者如卢梭、孟德斯鸠、傅里叶、康德等人对妇女解放均有研究,形成了各自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二)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众多著作中[7]。

1.妇女受压迫的原因

在原始社会中,男性负责狩猎、捕鱼和保护部落安全,女性则是负责采摘野果和制作兽皮,这种情况下男女分工明确,都进行劳动,与此同时大家对财产所有者没有明确的概念,并没有强烈的阶级意识[8]。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资本主义制度下,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和不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划分了阶级,一部分人掌握生产资料,成为生产关系的主要受益者,妇女受到的压迫其实也是阶级压迫。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妇女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

2.妇女解放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是物质条件不断变化的历史产物,并将家庭看作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对妇女的压迫也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废除“资产阶级家庭”。在资产阶级家庭关系中,男性对女性进行不平等的压迫,女子的劳动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且没有报酬。在这种条件下,女性的个人价值得不到发挥,社会价值得不到体现。所以,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公共事业,获得就业,自食其力,争取人格独立,这是妇女获得解放的先决条件。

女性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够在社会工作中独当一面,而不是成为男子在社会关系上的附庸。妇女解放是女性自身的解放,女性群体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力量,妇女解放运动最终还是要依靠女性群体提高自身能力来实现。

3.妇女解放的途径

资本主义女权主义者企图破坏男性与女性的团结,认为性别是造成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以此来掩盖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本质,甚至宣称要废除家庭,将问题的根源推向父权制。但是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家庭是工人阶级温暖的港湾,是给予他们支持与帮助的场所。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男性不是女性的对立面,要保持男女团结,正确看待性别问题。资产阶级私有制才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推翻资产阶级私有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进行斗争,因为社会是包括女性在内的所有人生活的场所,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会给女性带来迫害,女性若想获得解放,就必须做出改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妇女解放斗争是阶级解放的一部分,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私有制,是妇女获得解放的必经之路。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妇女解放的条件和途径等内容进行了科学分析。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用某一方面的内容来片面取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全部内容。

二、近代以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传统陋习,严重毒害中国女性。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方联系日益密切,一些先进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解放妇女成为先进知识分子关注的问题,解放妇女成为救国保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1.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民众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此背景下洪秀全等人领导农民掀起了震惊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洪秀全在永安建立政权。广西客家人和壮族人居多,客家女性与壮族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女性文化比较突出。在早期的太平天国政权中,客家人和壮族人占了大部分。太平天国的领导层长期生活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广西地域文化、生产劳动习俗的影响和熏陶,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必然会烙下客家和壮族传统习俗、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的印痕[9]。

2.运动主体

广西地区的女性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为了获得妇女支持,洪秀全大力宣扬“男女平等”的观念,希望以此巩固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主要由洪秀全领导妇女解放;天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人变成洪仁玕。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主体是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

3.积极方面

第一,打破中国传统男女分工模式。在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战争的客观需要和广西妇女的劳动习俗以及妇女身体素质的影响,广大妇女广泛参加各种社会生产劳动和后勤物资运输工作[10]。这表明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与传统深闺中相夫教子的身份相比有极大突破,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单一的男女劳动模式,妇女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的自由。

第二,妇女可以参政、从军。太平军分为男营、女营,男女都可以参军作战。在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影响下,许多女性参军,涌现出一大批女中豪杰。女营的长官为女性,拥有较大权力。中国古代一般不允许女子参政,但是太平天国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女官[11]。特别是定都天京后,各个王府内都有女官,太平天国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女性参与社会建设,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第三,社会生活自由。在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但是太平天国的妇女其社会生活具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可以大胆地表白自己的爱意,甚至在丈夫去世之后,寡妇有再嫁的自由。广西许多地区,妇女可以参与社会劳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们没有缠足的习惯。当太平天国带领的客家女子进入江南地区,为当地废止妇女缠足的陋习,起到了推动作用。

4.不足之处

太平天国时期提出了“男女平等”的理论,但在实际上有许多现象与这一理论相背离:提倡一夫一妻,但是领导集团妻妾成群;虽然有一些女官,但是她们遇到重大问题并没选择权和决定权;推行妇女不缠足政策,但缺乏配套措施,带来了一些问题。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更多是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促进生产而颁布政策并推动的。

(二)戊戌变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带有封建色彩,妇女解放程度极其有限,不能算是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戊戌变法时期,此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危亡紧密结合,带有救国图存的色彩。

1.背景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投资建厂,在经济上刺激了妇女的觉醒。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摒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对封建专制政体进行改革。妇女解放作为变法图强的一部分,将矛头指向封建陋习,维新派提出废缠足、兴女学等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其目的是培养近代国家意义的“贤妻良母”。

2.运动主体

戊戌变法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是由男性倡导发起的,各种妇女解放的问题是由男性提出的,妇女组织、报刊等也是在男性力量的协助下完成的,由此可见,男性充当了这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而女性则处于被唤醒的地位,成为男性的跟随者。

3.积极方面

第一,废止缠足。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强国保种”紧密联系,带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维新派人士认为缠足是中国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缠足不利于女性的健康,母亲不健康,孩子身体素质受母亲影响不够强壮。不缠足运动引起国人的思考,废除缠足成为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废除缠足、禁止早婚等措施使得女性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

第二,兴办女学。要想变法图强,仅靠身体上的解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解放思想,提高文化水平。维新派人士认为兴女学、开办女子学堂,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对挽救民族危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举措不仅在政治上有利于社会革命,在教育上也有突出贡献。维新派创办新式女子学堂,促成了兴办女学的新风尚,推动了女学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12]。

维新派在戊戌变法时期提出的废缠足、兴女学这两项措施,拉开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促进了社会变革。

4.局限性

维新派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了它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些改良,不可能触及造成妇女压迫的政治、经济等根本问题。由此看来,戊戌变法是一场以“强国保种”为宗旨的爱国运动,维新派的各种主张是为这一宗旨服务的,具有着重义务、轻权利的特点,而且把提高女性的教育作为强国之本,这个观点有些偏激。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带有不平衡性,参与妇女解放的女性大多数为维新派成员的亲属,而且多集中于沿海地区。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促进妇女意识的觉醒。

1.背景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促使工人阶层尤其是女工数量增多。随着女学的发展,新型女性知识分子层出不穷;西方女权思想传入中国,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接受,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妇女解放观。

2.运动主体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已经颇具规模,有的女性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走出国门留学;有的创办女性刊物,传播新的观念和文化,提高女性的思想觉悟;有的选择参军,抛弃个人安危,保家卫国。接受先进思想的女性知识分子逐渐觉醒,在这一时期妇女解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男性的依赖,甚至直接参与领导解放运动。

3.积极方面

第一,女权运动兴起。辛亥革命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对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男女平权”“女权”等词语逐渐代替“男女平等”。知识女性逐渐形成一个群体,她们传播女权思想,要求“争自由、妇女权”。她们创办女性刊物、加入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积极参政议政,将自身的解放运动与救国图存相结合,为挽救民族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婚姻自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将矛头指向封建旧婚姻,主张打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男女婚恋自由。许多新型知识女性,成功反抗封建家庭的婚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例如《女报》的创办人陈撷芬抗婚成功,自由恋爱,夫妻一起出国留学;同盟会女性成员黄扶庸因反抗家庭包办的婚姻,走上革命道路。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使近代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4.局限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的妇女解放运动带有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色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他们的主张不会从根本上推翻阶级剥削与压迫。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男女平权”的条文从临时宪法和国民党党章中被抹掉。资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得不彻底,女性争取参政权的斗争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而结束。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

苦苦致力于寻找救国道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希望,在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走向基层劳苦大众,关注妇女婚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如陈独秀、李达、胡适等人借助报刊这一媒介,发表自己关于妇女解放的观点。向警予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写下大量文章,论述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提出在中国实现妇女解放不仅是传播新文化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且还是“社会改造的一个根本问题”[13]。这一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文章中批判封建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理论的新阶段。

(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奠定基础的重要人物是共产党人李大钊。他提出必须通过变革经济基础和调整社会结构,以使中国妇女摆脱剥削和压迫;妇女解放与民主政治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妇女解放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一脉相承的[14]。

李大钊以《新青年》为宣传媒介,开启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时期,1919—1921年的两年间,《新青年》大约有20篇文章专门介绍妇女解放理论和俄国妇女生活状况。李大钊的《战后之妇人问题》是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比较系统地分析中国妇女问题的文章,指出“一方面要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15]。

(二)向警予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向警予在赴法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将救国理想与妇女解放相结合,成长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回国后,她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的三次会议上,她连续当选中共中央妇女部长,制定多项妇女问题指导文件,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并运用此理论领导妇女解放运动。

向警予十分重视刊物的宣传作用,创办《妇女周报》,主编《大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她认为女子思想觉悟有限,这是男女教育制度不平等造成的,基于这个原因,向警予批判当时女子教育制度,并且提出女子教育改革方案。她认为中国的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再也没有能比女子教育更加黑暗更加腐败的。”[16]向警予重视妇女教育,创办女校来帮助女性解决教育问题,并且指导创办女工夜校,提高女工的思想觉悟。除此之外,她还十分重视女性参政。向警予指出女权参政运动是“发展男女同等的本能,争回妇女应有的人权”[17]。

将打好的面团放于案台静置5~10 min(冬季可置于醒发室,温度28℃,湿度75%),每个80 g,搓圆后中间醒发10~15 min。

早期共产党员李大钊、向警予等人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相结合,从1922年中共二大到1927年中共六大,相继通过五个妇女运动决议案,明确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提出妇女解放的目标、任务、路径、策略等,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思想和组织基础[18]。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五四运动后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四、五四运动前后的妇女解放运动

(一)背景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封建经济,妇女的职业选择增多,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女性采取行动、争取自身的权益,为后来的妇女解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在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性自我解放的意识觉醒,是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展开的关键条件。在新文化运动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时期的妇女逐渐摆脱封建观念的枷锁,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妇女解放是要依靠自身抗争来进行的解放。

(二)运动主体

最早呈现出革命意识和解放意识的是知识女性群体,她们通过办社团、创刊物等形式将自身的解放运动融入救国图存运动,通过革命促进女性意识的觉醒,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之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21年,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参加社会劳动,获得报酬,经济上逐渐独立,思想上受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熏陶,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女性开始走上为妇女解放而斗争的道路。据统计,1922年上海、湖北、广东等地有60余个工厂的女工参加罢工运动,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罢工次数共18次。这些数据说明,在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女性已经成为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

(三)内容

1.追求经济独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廉价劳动力,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增多,许多妇女开始参加社会公共事业,获得报酬,可以通过工作养活自己,妇女的经济地位在慢慢发生变化,谋求经济独立成为女性摆脱压迫的根本途径。

2.争取教育平等

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目标的妇女解放,不仅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还受到精神文明程度的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制约女性思想的精神力量就是父权制意识形态。要打破这种思想枷锁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女子教育。

这一时期男女教育平等,不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倡议,而在实践中大规模落实这一主张。五四运动后,工人力量增强,平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平民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为争取妇女同男子有平等教育权利而建立首功的邓春兰深受父亲和丈夫的影响,于1919年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大学开放女禁,允许女学生进入大学深造。这一提议得到蔡元培的认可,1920年暑假,北京大学正式宣布对外招收女学生。在大学开女禁之风的影响下,女子中学教育也面临改革的趋势。

女性在教育上不仅追求男女同校,还将目光转向出国留学,1921年5月30日,向警予等进步女青年成立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旨在呼吁更多的女性走出国门,拓展视野,提高自身能力。一些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去法国勤工俭学。

(四)积极意义

女性团体、女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女性的自我解放意识愈加强烈,女性解放不再仅存于少数知识女性,在知识女性的带领下,无产阶级逐渐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女性用行动追求解放,她们参与社会劳动,通过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与封建礼教作斗争,获得政治、经济、教育的部分权力,从而实现在精神和身体上的真正解放。

(五)局限性

广大知识女性走在解放运动的最前方,将妇女解放与社会革命相结合,但是知识水平有限的女性农工群体的自我觉醒意识不够强烈,思想解放不够彻底。接受新式高等教育的女性仍是少数,依然有许多女性不能接受教育,在贫困的农村,女性甚至没有上学受教育的资格。群众对于婚恋自由的接受程度有限,女性的交际免不了会受到外界的议论。

五、结语

妇女解放的道路崎岖又漫长,近代以来到五四运动这几十年间,女性解放运动在黑暗中不断地摸索前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入,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妇女解放运动要依靠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并需要为此付出行动。广大思想觉醒的女性通过社会革命去争取属于女性的各种权益,使女性获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解放。五四运动之后,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广泛实践,许多女性获得属于自己的权益,实现了身心解放,不过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全体女性彻底的解放,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任务。

猜你喜欢

妇女马克思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不正经运动范
当代妇女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