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时代价值及现实启迪

2023-03-09莫万姣

西部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列宁中国式现代化

莫万姣

国家治理主要是指在理性政府建设和现代国家构建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公共事务有效治理、公共利益全面增进的活动与过程[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的概念,并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事实上,治理是政治的一个关键议题,从古至今,如柏拉图、马克思、恩格斯等思想家都在探索这个问题的密钥。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他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列宁最早对苏维埃即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进行了探索,从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建设、无产阶级新型民主建设、无产阶级文化形成国家治理的精神自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国家治理、依法治国等方面对国家治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诸多理论和思想,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与实践启迪[2]。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在党政、经济等方面的治理探索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3]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基础上,考察其时代价值和现实启迪,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一、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经济、文化以及政党的整体性治理

列宁国家治理思想是在十月革命以后,深刻分析当时国家治理的严峻形势,把握整个苏维埃俄国的客观情况,整体推进社会治理中形成的,是对经济、政治、文化、政党建设等各领域的创新探索。第一,在经济治理上,列宁注重将内在改革与对外贸易相统一,推动市场化改革。第二,在政治治理上,列宁实施以民主与法制为核心的机构改革,注重“机构—制度—功能”构建的有机融合。第三,在文化治理上,列宁主张开展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科学理论灌输,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突出作用。第四,在政党治理上,列宁重视持续提升执政党能力,加强对党的建设的总体推进和持续优化。可见,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道路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如紧紧围绕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以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方向,科学制定公共政策,完善国家治理制度并提高其治理效能。

(二)注重国家治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列宁认为,制度建设极为关键,主要包括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党建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等,这些制度都体现着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任何制度都需要法治建设来保障。列宁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因为实行这种民主化,就会使工人成为这个制度的主人”[4]“我们每前进一步和每提高一步都必定要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5]291。因此,考察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生成逻辑可知,任何成功的治理都要完善各项制度。好的制度能够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正如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强调的,任何制度的健全都会提升治理水平。因此,列宁国家治理思想有利于促进民生发展和国家治理制度建设,凸显国家治理各领域的民主和平等。

(三)注重国家治理中的法律制度建设

列宁认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和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如果在治理中不重视法治思维的培育,国家治理就不会顺利,因此任何领域的治理都要重视法制建设和法治思维。诸如在政治治理中,列宁倡导、推动苏维埃的立法和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列宁强调治理的法制化和现代化发展,要以法治思维来化解国家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文告、法令相继发布,这充分体现了列宁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它既能建构秩序和维护治理和谐,又能实现科学治理。尤其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无论是宣传新经济政策,还是推进基层治理,列宁都十分重视法制建设,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他指出:“做生意……不得有一丝一毫违背我们的法律,——这些就应当是司法人民委员部在新经济政策方面的基本准则。”[5]312列宁认为,应把以法律形式固定新经济政策作为“政府的全部工作”来体现法制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显著作用。

(四)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来加强文化治理

任何一个国家治理的成功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列宁主张将思想政治文化融入到国家治理各环节。他认为,文化治理具有两个维度:第一,国家治理中各类文化都具有自己的分类和作用,文化治理的结构、功能、机制和绩效等都要符合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要推进国家治理就必须增强社会核心价值的凝聚力。第二,注重构建文化治理体系,加强文化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文化素养,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进程中强调文化治理。列宁认为,应运用唯物辩证法,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来加强对人们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新闻出版治理,以马克思主义占领教育和新闻阵地;另一方面,文化治理要倡导主流价值意识形态,批判错误的文化思潮。列宁还强调要注重弘扬敢于改革和善于改革的精神[6]。由此,文化治理要整合各类资源来塑造人的现代化。列宁认为,任何国家的治理都要强调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此唤醒国家治理中所需要的民主发展意识。他在《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等著作中强调要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开展教育普及、科技推广等,并“要优先照顾教师”[7]。列宁认为,文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并非完全是建构制度,而是要注重达到人的解放与国家治理的有机统一,通过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来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文化治理水平,从而促进现代化发展。

二、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

列宁关于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行政机构改革等的观点主要聚焦于国家治理的现实成果。总体上看,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无论是从思想发展生成角度,抑或是从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探索角度,列宁国家治理思想都是围绕创建和发展新的国家的科学理论体系来展开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性应用发展。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未系统地论述国家治理思想,但他们总是观照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治理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治理思想。列宁结合俄国发展实际,进行了诸如经济政策、国家机构改革与治理实践等方面的探索。列宁国家治理思想是苏维埃社会发展实践与唯物辩证法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它有机地统筹和吸收了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具有科学的理论担当和强烈的现实关怀。科学总结、系统挖掘列宁国家治理思想,阐发其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综观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可知,完善制度并提升其效能是实现现代化转型的现实议题。列宁认为,制度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在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形成初期,抑或在苏维埃政权巩固时期,列宁都强调制度、机构和职能要协同发挥作用。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不仅体现着理论深度,还体现出他观照现实的批判能力。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一方面,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立足俄国发展实际,运用唯物辩证法,从党的领导和国家制度等方面进行提炼和总结,其中关于经济治理的政策和制度探索能够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镜鉴;另一方面,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中关于国家治理的内容、方法和目标等,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提供制度融合和体制创新探索的参考。

(三)有助于提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效能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逆全球化同时发展,与之相应的全球治理面临复杂局面,效能需要提升。从内在角度审视,列宁国家治理思想蕴含着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探索,其有助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水平,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特质,它批判苏维埃社会治理实际,凸显社会主义初期的重要特征和时代特点。审视列宁国家治理思想,能够从中总结经验,进而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重要参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亟须处理好诸如可持续发展问题、气候问题、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充分挖掘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在新时代中理清“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科学把握全球治理趋势,开放和理性地审视全球治理效能建设。因此,深刻领会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有助于加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稳步提升全球治理效能。

三、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现实启迪

回顾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任何思想都是时代客观现实发展的产物,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也不例外,它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诸多参照。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环境和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府正在探索社会主义治理制度和各项举措的创新。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人民发展为目标,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治理行为和治理过程的实践探索。列宁国家治理思想的现实启示主要体现在: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是共产党人始终需要坚持的思想[9]。列宁国家治理思想为苏维埃国家破解治理问题,整合治理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镜鉴和启示。

(一)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建设

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强调要重视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加强法制建设,其主要表现在合作社发展、民主政治和社会力量整合等方面,探索适合俄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启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必须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其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法治建设,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按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此规范相关方面的管理和行为,引导社会各个层面和群体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生产活动。二是要通过多种措施和政策支持,助力全社会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素养和法治自觉的培养,由此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的驱动力、监督力、自觉力,进而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保障力。三是提高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执行力。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要抓好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管理和监督等环节,特别是要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有效落实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注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完善和发展政治制度

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注重加强对社会制度的探索,将民主和专政辩证统一起来,探索建构新型的国家制度,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迪。第一,根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做好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过程与结果、程序与实体、形式与内容、间接与直接相统一。第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使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强大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功能,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能力,不断增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推动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导向

列宁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从人的需要和解放的视角来直面治理问题,重视提升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导向的治理能力。因此,从本质上看,列宁国家治理思想强调把国家作为工具和机构,在国家治理的举措中都要体现人民的利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其一,坚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认真落实到各个地区、领域、行业和群体中,所有制度设计和工作都要围绕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个中心来展开,有效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等问题,以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其二,要重点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要战略,着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通过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其三,以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等,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列宁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