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弹性风险管理
——以“鲁班工坊”为例

2023-03-08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3年6期
关键词:鲁班工坊弹性

王 岚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教育研究所,天津 300191)

引言

“鲁班工坊”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创新,是国家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鲁班工坊”是以著名匠人鲁班的大国工匠形象为依托,与海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分享中国优秀的职业教育成果和职业文化的国际合作新模式。[1]自2016年首个海外项目泰国“鲁班工坊”创立至今,“鲁班工坊”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经在泰国、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肯尼亚、南非、马里、尼日利亚、埃及、科特迪瓦、乌干达、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保加利亚、摩洛哥、贝宁、加蓬、卢旺达、塞尔维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25个国家建成27个“鲁班工坊”,项目覆盖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经过7年发展,“鲁班工坊”取得了系列成果,人才培养层次从专科职业教育延伸至本科职业教育并继续向硕博层次职业教育纵深发展。国际化专业领域拓展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70余个优势专业,其中,15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获得合作国认证、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1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得到合作国认证、进入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合作方式形成了政府引导、校际依托、校企合作等多种建设形式协同发展。实践证明,“鲁班工坊”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探索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窗口。

随着“鲁班工坊”实践趋于成熟,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风险和内部组织风险逐渐凸显,亟需进行风险管理。在此背景下,“鲁班工坊”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提升弹性风险管理能力,这不仅是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继续保持优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增强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更对推进中国引领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一、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内涵

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基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逻辑,强调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危害程度,进而开展管控活动。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组织面临的风险变得日趋复杂和难以预测。传统风险管理理论不足以解释组织在动态和复杂环境中如何应对没有规律的、难以预期的、非连续出现的、难以量化的、新型的风险,亟需拓展理论视角,丰富风险管理内涵。对此,研究者将弹性概念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弹性风险管理成为指导组织风险管理的前沿理论。

弹性(resilience)一词最早在17世纪由拉丁语“resilire”转变而来,最初含义是反弹。进入21世纪,弹性概念被引入管理学领域,用于对组织(主要是企业)能力的描述。管理学领域中的弹性既是组织的性质,也是组织的能力。组织弹性是指组织建构的、应对内外部变化(干扰、排挤、压力、冲击、破坏、威胁等)的主动反应,组织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和能力,能够恢复原始运行状态或超越原始运行状态[2]116-132,保持并提升竞争优势的能力[3]。主要包括三种能力:一是组织面临外部冲击后的恢复能力[4-5];二是组织吸收扰动并保持基本功能的适应能力[6-8];三是组织适应环境后创造更优状态的能力[9]52-63。

研究者从弹性视角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重新构建,提出弹性风险管理理论。弹性风险管理更多关注的是组织自身能力,注重通过增强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来抵御不确定性事件对组织的影响。[2]116-132由于组织在发展中面临没有规律的、难以预期的、非连续出现的、难以量化的、新型的风险普遍存在,“以变应变”是风险管理的现实需要,组织应该重视并提升抗压、恢复和扩张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就是弹性风险管理能力。[10]以吕文栋为代表的风险管理研究者普遍认为,弹性风险管理能力是围绕组织各类目标,度量组织实现目标所需能力和组织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通过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使组织在不确定情境下拥有竞争优势的方法,是组织应对内外部风险必不可少的能力。吕文栋等学者指出,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核心观点是将传统风险管理转换为提升组织自身的弹性风险管理能力,包括冗余性资源、有机式结构、乐变性文化、外部互惠性四个关键维度。[2]116-132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处于高度不确定的、复杂的、动态的全球环境中,面对没有规律、难以预期、非连续出现、难以量化的新型风险,将弹性风险管理能力引入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风险管理过程十分必要。围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目标,度量合作组织实现目标所需能力和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通过“守住底线”和“拓展空间”使合作组织在不确定情境下拥有竞争优势,进而应对内外部风险,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即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弹性风险管理能力。

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弹性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复杂风险识别提供新契机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对潜在风险及其原因进行认识和分析的过程,或者是对风险源头进行探寻的过程[11],目的在于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组织发展中面临没有规律、难以预期、非连续出现、难以量化的新型风险普遍存在,传统风险管理工具对于此类风险缺乏有效应对手段。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合作风险趋于复杂化,外部环境风险(如突发重大疫情、合作国家意愿降低、留学生偏好转移、生源数量减少、同行竞争激烈、质量监管变革等)和内部组织风险(如师资后备力量不足、办学理念冲突、办学目标异化、教育技术的非连续性变化、建设质量降低、声誉与影响力下降等)不断涌现,亟需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组织的弹性风险管理能力,对上述风险进行准确识别。

(二)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风险评估对象和方法提供新思路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弹性风险管理理论在风险评估对象和风险评估方法上实现了新探索,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风险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第一,风险评估对象从“由外而内”转变为“由内而外”。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遵从“由外而内”的分析逻辑,强调首先对外部风险进行系统评估,然后再调动内部资源进行应对。弹性风险管理理论则秉承“由内而外”的逻辑,关注组织自身能力,具体表现为一系列可储存、可转化、可重塑的资源以及抗压、恢复和扩张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与能力应对外部冲击。[12]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风险评估中,提升合作组织的弹性风险管理能力,风险评估对象为合作组织的资源和能力,通过提升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应对外部风险。

第二,风险评估方法从“风险估算”转变为“能力评估”。既有的风险评估方法使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对组织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算出期望值,预测未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危害程度,进而开展管控活动。但是,与战略风险相关的不确定性大多难以量化,既有的风险评估方法难以开展。弹性风险管理理论关注组织自身的应变能力,随着评估对象的转移,评估方法也从“风险估算”转变为“能力评估”。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风险评估中,通过提升弹性风险管理能力,把不确定性因素对合作组织的影响,转变为遇到不确定性因素时合作组织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评估,为解决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风险评估中的不可度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风险应对重点和结果发生新变化

弹性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使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在风险应对重点、应对结果上都发生了转变。

第一,风险应对重点从“损失控制”转变为“价值创造”。风险管理自提出之日起就以损失控制为重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组织的价值创造,试图通过风险管理促进价值创造,但是欠缺实现方法。弹性风险管理能力既包括组织面对冲击时的吸收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包括恢复能力和发展能力,即组织在动态环境中持续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9]52-63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风险应对中,提升弹性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兼顾合作组织应对风险的损失控制与价值创造。

第二,风险应对结果强调组织的持续性发展。传统风险管理理论是通过控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来降低波动性,主要应用场景是规律的、平稳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追求在可预期的环境中实现组织的稳定性。弹性风险管理理论适合于无序的、突变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重视选择的多样性及异质性。[2]116-132由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处在多变、不平稳、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所以追求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目标。通过提升弹性风险管理能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组织应对风险的结果之一,就是确保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维度

冗余性资源、有机式结构、乐变性文化和外部互惠性是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维度。基于此,“鲁班工坊”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冗余性资源:基于“鲁班工坊”丰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资源

冗余性资源是指组织具有多元化、高质量、充足的资源储备[13],这些资源通过合理运用或转换促进组织活动顺利开展[14-15],主要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组织惯例三个方面。针对“鲁班工坊”的资源短缺风险,应该将丰富财务、人力和组织惯例等资源供给作为参建单位提升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首要任务。

第一,“鲁班工坊”财务资源。“鲁班工坊”财务资源主要指资金储备,即参建单位具有稳健的财务结构,能够获取专项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中国对“鲁班工坊”给予重要支持:一方面,对参与建成“鲁班工坊”的职业院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用于教学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支出;另一方面,安排专项资金建设“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支持对“鲁班工坊”需求与流程、规范与标准、模式与机制、质量与评价、宣传与推广等的系统研究。

第二,“鲁班工坊”人力资源。教学一线教师是“鲁班工坊”建设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鲁班工坊”对教师实施培训计划和出国进修计划,确保“鲁班工坊”获取必要的、充足的教师资源。实践显示,“鲁班工坊”在启动后的首要环节就是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主要通过两种形式组织实施:外方教师来中国接受专业培训,中国教师赴境外合作学校进行专业培训。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培训外方教师规模600余人次,总培训时长11.3万课时,确保高质量的师资队伍。[16]

第三,“鲁班工坊”制度储备。“鲁班工坊”制度储备是指项目从前期意向确认到正式揭牌再到最终评审的全过程中,通过法律、规章、协议、宣言、协定、条约、目标约定、伙伴关系、政策倡议等确定规则,用于指导参建单位高效完成工作,如《关于推进我市职业院校在海外设立“鲁班工坊”试点方案》《“鲁班工坊”建设规程》《“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工作办法》《“鲁班工坊”建设评审标准(试行版)》《“鲁班工坊”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章程》等。

(二)有机式结构:基于“鲁班工坊”优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结构

有机式结构是组织结构的集合特征:一方面指管理结构,即通过授权使组织能够围绕需求进行自组织;另一方面指资源结构,即针对资源建立整合平台,维持组织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率。[17]面对“鲁班工坊”的结构失衡风险,需要参建单位实现管理结构和资源结构的双重优化,进而提升弹性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鲁班工坊”的管理结构。“鲁班工坊”的授权与自组织是指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实行较少的正规化职责要求、分散的决策制定权以及提供充足的资源获取权限,帮助参建单位根据环境变化作出判断。当前,“鲁班工坊”具有较为完备的议事协调机构,自上而下包括“鲁班工坊”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三级议事协调机构,较好地实现了组织授权与自组织样态。

第二,“鲁班工坊”的资源结构。资源的协调与整合是指通过建立资源整合平台促进不同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保证组织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率。在“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协调与整合体现为参建单位对资源的识取与配置,强调选择、汲取、配置和融合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资源,进而形成新的契合“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的资源体系。以专业建设为例,不同“鲁班工坊”在设置相似专业时实现了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如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和柬埔寨“鲁班工坊”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参照、汲取、整合泰国“鲁班工坊”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资源进行建设。

(三)乐变性文化:基于“鲁班工坊”营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乐变文化

乐变性文化是指支持变化的组织文化,包括环境变化警觉性、员工认同和创新发展三个方面。[18]针对“鲁班工坊”的文化风险,应该提升合作组织的乐变性文化,即提升管理者与教学一线教师的环境变化警觉性、项目认同感和创新发展。

第一,“鲁班工坊”对环境变化的警觉性。环境变化警觉性,指组织对环境变化信息的敏感性,包括敏锐识别环境变化信号、正确理解环境变化趋势以及根据环境变化作出有效决策。例如,受到全球疫情影响,部分“鲁班工坊”项目建设计划被迫变更。对此,中国敏锐识别出疫情危机,与合作国家积极联系,在已有建设公约基础上,根据不同国家情况制定《“鲁班工坊”建设实施方案(补充协议)》,柔性化地修改项目推进方式,使合作国家更积极地配合“鲁班工坊”建设,有效应对疫情风险。

第二,“鲁班工坊”参与者的认同感。“鲁班工坊”参与者的认同感主要指管理者与教学一线教师认同“鲁班工坊”建设意义,对项目发展充满信心。“鲁班工坊”从创建伊始就肩负着重要意义。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将“鲁班工坊”打造成对外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19]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八项行动计划”,要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术培训。[20]2021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指出,未来3年,中方将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提供1 000 名扶贫培训名额,建成10 所“鲁班工坊”。[21]2021 年11 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强调,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22]调查显示,“鲁班工坊”管理者与教学一线教师认同“鲁班工坊”建设意义,认为“鲁班工坊”建设前景很好。

第三,“鲁班工坊”的文化创新。“鲁班工坊”的文化创新主要通过人文交流实现,在中外教师培训、国际论坛交流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鲁班工坊”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ngineering,Practice,Innovation,Project,EPIP)引入中外教师培训过程。在此基础上,由中国、美国、泰国、柬埔寨等8个国家共同成立EPIP国际教育联盟,该联盟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EPIP体验中心,在泰国、印度、葡萄牙、埃塞俄比亚分别成立EPIP教学研究中心,通过中外教师培训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四)外部互惠性:基于“鲁班工坊”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互惠机制

外部互惠性是指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建立信任与互惠机制为组织正常运营获取必要的支持和资源[23-24],主要包括伙伴关系与社会责任两类。

第一,“鲁班工坊”的伙伴关系。“鲁班工坊”的伙伴关系是指通过参建校企之间信息与资源的连接形成开放、整合、协作的网络结构,获取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促进“鲁班工坊”可持续发展。除中外院校外,“鲁班工坊”鼓励企业以独立、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伙伴与建设主体。例如,在“鲁班工坊”与中外企业深度合作过程中,已经为中外企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再如,成立“鲁班工坊”产教融合发展联盟,联盟成员包括35家企业和21所参建院校,共同促进项目高质量发展。

第二,“鲁班工坊”的社会责任。“鲁班工坊”的社会责任是指参建单位通过不断厚植社会根基与加强社会责任来获取关键信息,提升建设能力。例如,“鲁班工坊”提出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增强参建单位社会责任感,普惠全社会。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引领下,世界各国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合力打造“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尽最大努力巩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成果,使职教成果惠及世界。

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充分挖掘“鲁班工坊”建设资源,规避合作资源短缺风险

丰富的建设资源是确保“鲁班工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该成为提升“鲁班工坊”参建单位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首要措施。第一,多元融汇资金,厚实资金储备。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确保“鲁班工坊”资金稳定性。其一,顶层设计“鲁班工坊”资金管理制度,在制度设计上注重激发项目资金投入的内生增长,引导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参建单位逐渐形成资金积累。其二,建立资金协调制度,保障资金投入整体协调,如根据均衡性转移支付策略科学提高非洲“鲁班工坊”资金支持力度。其三,多主体、多层次、多渠道融汇资金。一方面建立企业投资引导机制,将“鲁班工坊”合作企业作为资金投入的重要主体;另一方面要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_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欧盟(European Union,EU)、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全球教育合作伙伴关系组织(Global Partnership for Education,GPE)、国际教育协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IE)等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纳入“鲁班工坊”建设资金筹措范围。第二,增强培训计划,丰富师资储备。引导“鲁班工坊”参建单位为教学一线教师提供专项培训与发展资金,支持其快速发展。鼓励教师与同校、跨校、跨地区、跨国家的教师建立教学合作联系,通过多种活动获得培训机会。第三,实施顶层设计,构建制度体系。主要从完善当前制度与储备未来制度两个方面实现顶层设计:一方面从场地建设、实训装备、教师培训、专业标准、教材资源等方面细化当前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超前研判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与新趋势,丰富“鲁班工坊”制度储备,构建基于“鲁班工坊”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制度体系。

(二)逐步优化“鲁班工坊”建设结构,规避合作结构失衡风险

科学的结构是促进“鲁班工坊”高效运行的动力,其中优化“鲁班工坊”的管理结构和资源结构应该成为提升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第一,有效赋权赋能,优化管理架构。在“鲁班工坊”三级管理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赋权赋能“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例如,天津市“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可以采用“1+3+N”模式进行管理,即以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主体(“1”)组织实施“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工作;以天津职业大学、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为分中心,分别按照欧洲、亚洲、非洲三大区域分工负责,广泛联合建设单位、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N”)共同开展工作。[25]第二,设计资源整合策略,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根据“鲁班工坊”建设实践,将资源整合策略细分为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和平台整合三种策略。其一,纵向整合是按照项目建设时间,将地域临近、专业相似、参建单位相同的“鲁班工坊”建设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建设资源利用率。其二,横向整合是聚焦于一个“鲁班工坊”的场地建设、实训装备、教师培训、专业标准、教材资源等具体环节,研讨资源的识别、选择、重组、预期效果等,充分挖掘资源的效用和价值。其三,平台整合是将“鲁班工坊”作为一个系统性平台,基于平台整合国内外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等资源,实现利益共同体的多元参与。

(三)积极营造“鲁班工坊”建设文化,规避合作文化薄弱风险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文化建设是影响“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文化建设上提升“鲁班工坊”合作组织的弹性风险管理能力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增强风险认知敏锐性。其路径如下:一是建立风险案例库[26],设置风险清单,在准备好调查方案和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由具备一定建设经验的“鲁班工坊”项目管理者运用风险源项目分类法,识别环境风险;二是绘制风险流程图,按照项目建设流程,研判可能发生的风险,探寻风险成因;三是主成分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分析项目合作风险数据,保留关键风险因素,阐明各因素间关系;四是推进式研讨,通过项目参与主体的深度研讨,确定潜在的、深层次的“鲁班工坊”建设风险因素。第二,建立共同愿景,增强认同感。引领管理者与教学一线教师确立“鲁班工坊”建设愿景,通过教师培训、调研考察、国际会议等人文交流活动将建设愿景转化为价值认同,持续提升认同感。

(四)顶层设计“鲁班工坊”互惠机制,规避合作机制薄弱风险

有效的互惠机制是持续推动“鲁班工坊”良好运行的保证,应该从合作伙伴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提升“鲁班工坊”合作组织的弹性风险管理能力。第一,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伙伴。特别是在非政府组织中,应积极尝试与国际组织密切沟通,调动更广泛资源。其一,“鲁班工坊”参建单位要提高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意识,积极拓展伙伴关系,以多种方式向国际社会表达合作声音,争取合作机会。其二,参建单位应该积极邀请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共同商讨基于“鲁班工坊”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互惠性方案,建立关于“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倡议。第二,厚植社会环境,共担社会责任。环境控制是风险防控的重要保障,社会环境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引导“鲁班工坊”参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环境,逐步完善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体系。二是营造“鲁班工坊”参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经济环境。建立完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运行管理机制和分担机制。制定深化国际产教融合推进方案,在项目审批、设备建设、购买服务、资源开发、教师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参建企业给予支持。三是营造提高“鲁班工坊”参建单位责任意识的文化环境。将参建单位社会责任纳入校企文化共建范畴,发挥典型“鲁班工坊”与龙头企业的模范引领作用,加强宣传与奖励力度,多层次提升社会责任承担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猜你喜欢

鲁班工坊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聪明的鲁班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星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