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学会建交流平台 创学术品牌
2023-03-08郁娇张苇刘一琪
郁娇 张苇 刘一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水产学会紧密围绕渔业中心工作,结合学术交流与解决渔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搭建服务多元、梯次多级、规模多样的三大学术会议平台——学术年会、青年学术年会和分支机构专题研讨会,定位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集中展示我国水产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推动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其中,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已经成为水产学科领域最高水平、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历届大会在交流专题设置、报告遴选、交流安排及组织形式等方面不断完善,学术会议品牌特色进一步彰显。
突出学科综合
为充分发挥学会平台优势,为广大渔业科技工作者提供高质量交流平台,大会交流一般分为主会场和专题分会场。主会场交流主要根据当前我国渔业领域热点、难点问题邀请知名院士、专家与会作大会主旨报告。专题分会场交流一般按照水产学科划分,设置8个以上专题分会场,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做专题交流。
例如,2020年大会围绕“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绿色发展”主题,设置了绿色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病害防治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等10个学科领域,并细化出28个交流专题,议题活跃,是涉及水产及相关学科领域最多最全的一次大会。
突出热点专题
大会紧跟时事热点,发扬“求真”的科学精神,不刻意回避具有争论性的议题,每年都会针对当前水产领域科技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和前沿科学问题,设置专题会场,组织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研讨,提出有益思路、观点,形成工作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例如,2020年大会设置了新冠疫情与水产品安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深远海大型设施化养殖、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水产病害防控与药物、资源评估与限额捕捞、选择性渔具渔法、大江大河禁渔、新兴信息技术应用、水产品国际贸易动荡、渔港经济区建设与渔区振兴、《渔业法》修订与渔业治理现代化等社会大众关心的热点专题,并于会后整理专家观点形成专报上报农业农村部。
【学会名片】
中国水产学会成立于1963年,是由水产及与水产有关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学术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国家推动水产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2年底,学会拥有个人会员2万多人、单位会员660多家,下设淡水养殖分会、海水养殖分会、水产捕捞分会等27个分支机构。中国水产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曾被民政部、中国科协、农业农村部评为“5A级社会组织”“优秀科技社团”“文明单位”和“党建工作先进学会”等。
突出前沿引领
2019年大会正式更名后,为进一步提升大会引领性,保障大会权威性,学会对报告专家邀请方式和专题报告专家人员的构成进行了调整。一是将报告专家邀请制改为邀请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增设学生报告专场,专题交流会场原则上不再安排研究生报告。
例如,每年会务组都会提前邀请麦康森院士、桂建芳院士、包振民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做大会主旨报告,分别针对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并交流学术观点,探讨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趋势,为促进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同时,为提升专题分会场的交流质量,学会邀请分支机构负责人为大会筹备组成员,任专题召集人,依据交流主题推荐领域内相关专家为报告专家,并参会交流。
2020年11月,2020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在四川成都盛大开幕
突出产学联系
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当前产业亟须解决的核心技术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渔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坚持产业导向、问题导向,除学术报告外,大会还特别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有关专家和企业家,分别就我国渔业发展与展望、渔业政策管理、我国水产品市场变化及其对产业影响和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等方面作报告,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与此同时,每年大会开幕式上都会发布“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优秀报告奖”和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名单。同时,在主会场设置范蠡科学技术奖成果展示区、学术期刊交流区及战略合作伙伴需求对接区,并邀请多家行业内科技型企业的领导和代表参会,加强科研与产业的联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突出研讨互动
为避免错过意向交流对象或感兴趣的议题,大会严格控制报告时间,并通过印发论文摘要、宣传册等形式,使与会代表提前了解相关交流内容,在学会官网设置报告下载专区,方便与会代表随时随地查阅信息,缩小信息差,保证与会人员能够充分交流。
同时,加强范蠡学术大会与青年学术年会的衔接配合,将青年学术年会定位于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的学术交流平台,侧重于为广大青年水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两个学术交流平台定位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为大力推进水产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突出服务保障
每年年初,学会组建大会会务组,由学会秘书长牵头,副秘书长任组长,秘书处处长任副组长,研究制定《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方案》,不断改进网上会议报名、酒店预订、会议注册费缴纳等系统,为广大与会代表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此外,学会积极联络社会多方广泛参与大会,协商当年大会举办地的省级水产学会、水产技术推广单位和高校参与协办,21个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任专题组召集人;协商行业领军企业为合作伙伴,组织各大水产高校研究生做大会服务志愿者,为大会提供保障。
历届范蠡学术大会,与会专家学者认真研究、热烈讨论,在渔业整体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渔业资源养护、水产品贸易和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学术和产业交流成果丰硕。作为水产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范蠡学术大会发挥了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为创建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为推动渔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链接
从“学术年会”到“范蠡学术大会”
自2000年起,中国水产学会实行学术年会制度,通过召开学术年会,集中展示交流我国水产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渔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推动渔业产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为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学会于2019年将“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
2022年12月,2022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以线上方式成功召开。大会邀请12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结合当前渔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作主题报告,千余位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会。大会全方位推动科学研究和产业实践的双向交流,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