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农民的红色情怀

2023-03-08铁宣礼

铁军 2023年2期
关键词:谢家溧阳祠堂

■铁宣礼

在周围某些村人的眼中,马英网似乎有些傻,将多年在外打拼挣的钱大把地投入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红色文化建设中,几年间,他陆续投入了1000多万。1000多万哪,一个没有社会背景只靠拼力气、流汗水累死累活打工的农民挣到1000多万容易吗?听到议论,马英网只是笑笑:我们这一代,赶上了好时代,现在吃穿不愁,挣钱图个啥!不就是图个精神追求嘛!追求个快乐满足嘛!热爱红色文化对我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啊。他依然乐此不疲,东奔西走,搜集红色文物,抢救红色资料,建设红色官墩基地……

几年下来,他憧憬中的“红色官墩”竟然有了一些模样。当年新四军竹箦桥会议旧址谢家祠堂在小湖边重现,两层的竹箦桥会议展览馆也临湖而起,飞机、大炮、坦克、高射机枪、火车车厢陆续落户,许多珍贵文物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被搜集起来,红色官墩成为了周围村民及溧阳城里人下乡度假休闲的打卡地。虽然没有经济收入,但看到熙熙攘攘前来参观的人群,马英网收获了满足。

更可贵的是他周围陆续聚集了一帮草根红色文化热爱者,程思良、徐云峰、洪超、平陵一哥、邹文、神农百草……他们经常聚在马英网的红色官墩,一起研讨挖掘红色文化,交流体会和感悟……

有了梧桐树,招得凤凰来,红色官墩也逐渐吸引了一批专业研究者和新四军后人的关注。溧阳市老促会会长彭留双、市新研会秘书长陈志明,常州大学教授刘志庆、新四军六师研究会的林陵、“老虎团”团长王必成的子女等陆续来到红色官墩,帮其出谋划策、丰富完善……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陈昊苏也为他的红色官墩题诗:英雄战史记官墩,将士威名震古今;健儿牺牲跟党走,铁军喋血向阳尊。

我是在一个景色宜人的秋季到“红色官墩”的,我计划在有生之年做一次战地寻访,把南方八省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走一遍,探寻新四军扎根敌后、铁血抗战的历史,解密他们以弱胜强的精神密码。洪超,一个中学老师,业余红色文化研究者,热情相邀我去溧阳走一走,因为溧阳不仅有充满温情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水西村,还有惨烈的塘马战斗遗址,有黄金山的三战三捷旧战场……

乘高铁从南京到溧阳瓦屋山只有半小时的车程,我去了,洪超却一下把我接到了“红色官墩”,交给了马英网。他说:“马总是溧阳的红色文化通,溧阳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红色故事没有他不知道的。你就安心在他这儿住下,他会安排你的采访。”于是我认识了马英网,不仅一见如故,而且成为了朋友。

那晚,溧阳的几个民间红色文化研究者都来了,饭后聚在红色官墩湖畔一隅的小会议室中,谈竹箦桥会议、江抗东进、第五兵站,谈陈毅、粟裕,更谈廖海涛、罗忠毅,引经据典,海阔天空,一直到深夜才乘兴而归。

第二天一大早,我在窗外枝头小鸟的鸣叫声中醒来,马英网已经准备了早餐:鸡蛋、油条、包子、稀饭,是他一大早开车去竹箦桥镇上买来的。

吃完早饭,我便正式开启了溧阳的红色之旅。马英网既当司机又当导游,他对溧阳的红色场馆、旧址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两天内沿着溧阳城外的1号公路彩虹线,我们去了水西,去了宋巷里,去了塘马,去了三战三捷纪念碑、塘马战斗的烈士陵园……

在竹箦镇街头东侧十字入口处,马英网停下车,指着街后的一片稻田说:那儿是廖海涛牺牲的地方,又指向街东侧一个院落,罗忠毅就牺牲在这里,两人牺牲时阵地相隔不远。

塘马战斗是一场突围战。马英网说,这场突围战打得很惨烈,500名抗日将士对近8倍于己之敌,苦战16个小时,罗忠毅、廖海涛及27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新四军所有对日突围战斗中塘马战斗是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罗忠毅、廖海涛也成为对日作战中同时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新四军将领。

略停,他继续说:本来他们中可以一人留下担任阻击任务,另一人带领部队突围的,但他们都坚决要留下来阻击敌人,结果最终将带队突围任务交给了参谋长王直。我一直在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留下来担任阻击任务是九死一生,他们都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把死亡留给自己……

说到这里,马英网声音有些沉重起来,眼角挂着泪花……

接下来,他又带我采访当地知情的村民,90岁的退休教师谢永盛,102岁的村民方洪生,他甚至要拉我去瓦屋山上寻找日军的碉堡,只因我行程安排紧张而未能成行,他脸上写满遗憾,恳切地说:那你下次再来,我带你去看!仿佛在他心中,我不看碉堡是一大损失。

那几处碉堡,马英网是去过的。那天清晨,我和马英网站在湖畔小桥,斜倚栏杆,马英网指向北面的瓦屋山,他说:那几处日军留下的碉堡,因年代久远,已隐没在山林中,被杂草包围,多年无人至,被人遗忘。

几年前的某个上午,马英网决定去探寻这些碉堡。山上荆棘丛生,无路可走,马英网找来当地的猎人当向导,他拿一把柴刀在前面开路,只见他左挥左舞,不顾荆棘缠身,硬是在荒山中开出一条路来,等见到荒野中被岁月淹没的碉堡,马英网欣喜不已,早忘记满手伤痛。他踏上碉堡,挥舞柴刀,畅快地大吼一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声音浩荡,溢满山林。陪同来的洪超望向他说:马总是在寻找当年新四军前辈杀敌的感觉!

斜倚小桥栏杆,说起这段往事,马英网眼睛清澈明亮,依然兴奋得像个孩子,他说:这些碉堡是日军侵华的罪证,要将它们作为警钟,用来擦亮我们的眼睛,警醒我们的心灵,不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我们今日中华复兴才有不竭的动力!

望向远处山峦,他又说,等我有钱了,我会修一条小路穿过山林直达这些日军侵华遗址,用来告诫现在的人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我看到他的目光掠过山林投向天空,清澈而辽远。

夜晚,凉风习习,我和他站在竹箦桥会议旧址谢家祠堂门前。我问起他投资红色文化的初衷。他坦言,他是在参观水西新四军江南纪念馆时受到的启发。

竹箦桥会议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对茅山根据地的发展至关重要。水西纪念馆中有关于竹箦桥会议的简介,点明会议是在官墩的谢家祠堂召开。谢家祠堂这个地点让马英网一阵激动,因为谢家祠堂正是马英网母亲谢家祖上的祠堂。

官墩谢氏是近代竹箦地区乃至溧阳的名门望族。明熹宗天启年间,官墩村的谢鼎新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中进士,仕至浙江佥事(见嘉庆《溧阳县志》《竹箦镇志》)。其次子谢球,字石攻,明末诸生(相当于武秀才)。他为人豪爽、正直、善骑射,散尽家财募兵抗清,宁死不屈,明崇祯帝圣旨封谢氏宗谱为龙凤谱。

马英网小时候曾多次听母亲讲述官墩谢家祠堂的繁华:谢氏宗祠座北朝南,占地近3亩,主要建筑为门头,前、中、后三进院落。门前有一人多高的石马,还有竖雀杆的大石鼓墩,戏台。三进房屋飞檐挂壁,鎏金牌匾,还有圣旨匾,上书“文武百官,有轿下轿,有马下马”字样。三进房屋之间的天井均为罗砖铺成,种有花草、树木……

谢永盛是官墩通,据他回忆:1949年后,官墩谢氏宗祠逐渐被拆除。1956年3月,“瓦阳高级社”为办卫星农场,拆除了第一进;1958年吕庄水库动工,同时为办竹箦中学和陶庄小学,先后拆除了第二进和第三进。1995年前后,因干旱,官墩谢氏宗祠遗址曾露出水面,原吕庄村西南、东北走向的石梁平桥,以及村西两棵金银大桂花树的残骸清晰可见。

老人还说:当年新四军主要活动在竹箦桥西北的官墩、吕庄、杨湾和百家山一带。陈毅经常到谢家宗祠,并将战马拴在祠堂第三进正房东边第一间的一根柱子上,这根柱子有一抱多粗,因陈毅的马常栓在上面,下部被啃近半,陈毅曾要拿钱赔偿。

这些信息令马英网有些激动,母亲祖上竟和新四军有过交集,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就这么淹没啊!于是,马英网动了重修谢家祠堂的念头。

重修谢家祠堂,再现当年新四军竹箦桥会议情景,成为马英网报效家乡的一个心愿。

当时他在外打拼多年,积攒下了近千万元,这些钱是他的血汗钱,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初中毕业后,为了生计他放弃学业,开始打拼。最先是开手扶拖拉机卖黄沙,手扶拖拉机是2800元买的,在20世纪90年代2800元不是个小数目,是一家人砸锅卖铁凑够的,因而马英网格外卖力气,别人拉一趟,他拉两趟,别人休息了,他再多拉一趟,起早贪黑,这一干就是3年,终于攒够3万多元,他又花2万8千元买了一台“四不像”,还是拉黄沙,一年竟挣了18万,狠狠心买了第一艘船,300吨的船,并开始租码头,这一年赚了40万。可好景不长,没想到在镇江龟山头遇到台风,船沉了。马英网是那种不服输的人,他打捞上沉船,咬咬牙借贷又买了一条1000吨的船。从2800元的拖拉机到1000吨的水泥船,鸟枪换炮。38岁那年,马英网决定回乡创业,承包了家乡的300亩荒地。也正是这时,他决定重修谢家祠堂。

要恢复谢家祠堂原貌,不是一个小数目,不是马英网财力所能承受,因此,思忖再三,马英网决定因陋就简,先修一个简易版。为了节省开支,他亲自设计图纸,垒砖上瓦,转运材料,都是自力更生。此间,老娘舅倾尽全力支持他,动员散落在周围村庄的谢家人将所有搜集到的旧材料都运了来,这让马英网感到暖心。正当马英网和娘舅整天忙在工地上时,没承想,舅母得了胰腺癌,马英网顿时心急如焚。那天从医院回到工地,马英网再也控不住情绪,他大声问苍天:老天,你为何这么不公?我和娘舅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修建谢家祠堂,是积阴德吧?你怎么忍心让舅母生病!

后来,马英网把舅母带到另一家医院复诊,谢天谢地,竟然是误诊!马英网说:农村有个习俗,认为这是上天显灵!

看我的表情,马英网又说:你别不信,我再说一件巧事。他指着祠堂内摆设的一张宽大的木床说,这是朋友捐赠的陈毅和张茜的婚床。我朋友姓陈,爷爷是地主,和陈毅是本家,陈毅在水西和张茜结婚,陈家便送了他这张大床,在那时这是一件厚礼。陈毅离开溧阳时,将这张床还给了陈家。“文化大革命”中,陈家被批斗,说他是“二月逆流”陈毅的小爬虫,并没收了这张床。“文化大革命”后期,陈家又要回了这张床。听说我筹建红色官墩,就把这张床送了过来。说来也是奇事,当时朋友要将婚床送来,狂风漫卷,天色阴沉,但当拉着婚床的车到我这儿时,一下子满天乌云尽散,晴空万里。你说奇也不奇?

我发现,马英网的眼神清澈,他原来如此纯真善良!这就是老区的群众!

谢家祠堂初步建成后,马英网深陷其中。他心中有一个疑问:1938年4月,新四军派粟裕率先遣支队在茅山地区进行战略侦察,同年6月,陈毅率领一支队挺进苏南敌后。6月12日,陈、粟会师溧阳竹箦桥。同年9月选定水西村“光裕堂”和“五分公祠堂”作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办公处。同时,将兵工厂、服装厂、医院等后勤单位迁到水西村周围村庄。1939年1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统一领导江南地区武装斗争。

那么,从6月到9月,陈毅部队驻扎在哪里?通过调查走访,众多证据指向了官墩。

他发现官墩的抗战历史是一座富矿,除了竹箦桥会议,还有着江抗、兵站的影子,这样越挖掘越深,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他又相继建起了竹箦桥会议展览馆,江抗东进出发地、新四军第五兵站纪念设施。

他告诉我:他现在的想法,不单单是最初恢复竹箦桥会议旧址那样一个单一的想法,而是挖掘完善丰富整个官墩地区的抗战历史,填补陈毅挺进江南后的一段空白历史。他要建一座红色文化陈列馆——溧阳北山新四军烽火岁月陈列馆,这是市老促会彭留双会长亲自为他起的名!

望着他那张朴实的脸庞,我忽然理解了他,一个农民的宽广情怀!这情怀是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

猜你喜欢

谢家溧阳祠堂
喂,不准偷听我许愿
春 归
看图画 写一写
海归吴凡:激情追梦的“新溧阳人”
梁家祠堂史话
走进溧阳忘记四季
溧阳中材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地
地下同学
沈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