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脉传承的老旧小区景观提升实践
——以洛阳市华林居住小区为例

2023-03-08李彦克李东升燕亚飞赵润哲

农业与技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华林文脉居民

李彦克李东升燕亚飞赵润哲

(1.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2.洛阳市生态景观设计重点实验室,河南 洛阳 471000)

引言

近年来,政府全面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积极构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美好环境。但是,由于社区背景和居民需求的相似化,推动过程中出现如景观设计同质化、模板化等问题,现阶段将秉承“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精准施策”原则,合理制定改造方案,体现小区特点,传承文化经典。积极总结和探索老旧小区景观提升设计经验,在老旧小区景观提升方面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老旧小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大家情感记忆的载体,期望在“文脉传承”理念指导下,深入分析小区现状和特点以及不同人群对于空间的本质需求,挖掘空间潜力,保留情感记忆,延续人文历史。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尺度适宜、内外兼修、循序渐进的方式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1 文脉传承与老旧小区

1.1 概念及意义

“文脉传承”指将在某个特定区域孕育产生的特色文化进行延续与发展,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将文化和历史的记忆延续。老旧小区多指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区,设计需求与现阶段需求不符,导致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小区服务功能不完善、居民生活水平受限。文脉传承是方法,老旧小区是载体,文脉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之中,让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景观环境饱含“内容”。

1.2 主要内容

旧城改造之初,各地老旧小区背景和居民需求相似,出现部分地区景观提升设计死搬硬套,忽视其内涵的情况,存在景观设计同质化、模板化的严重问题。现阶段将本着“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精准施策”原则,优化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脉,打造特色小区景观。

2 华林小区现状解析

洛阳老旧小区多建于2000年前后,类型为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建筑,其建筑空间密集、景观空间匮乏。现阶段,小区存在功能缺失、道路不畅、景观匮乏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固定化的生活环境、方式、人群也使其形成了独有的社区文化。

2.1 华林小区概述

洛阳市华林居住小区位于九都东路与华林路交叉口。华林片区1、2、3、4、5区总面积111706m2,绿化面积约14857m2,绿地率为13.3%,为多层式单元楼建筑,建成于1992年,砖混结构,30a房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信息表

2.2 现状问题

2.2.1 空间结构紊乱

华林小区分为5个片区,出入口和公共活动空间各自分开,道路围墙相隔,彼此独立,交集有限,空间相对零散,不易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居民日常活动主要集中于各自片区之中,每个片区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私搭乱建,大量空间资源未能有效利用,部分景观空间被私人占用,如停放车辆、堆放杂物等。

2.2.2 服务功能缺失

小区环境破旧,老旧小区早期未有明确规划设计,目前配套服务出现不完善或不规范等情况,缺乏合理功能配置,多数服务设施陈旧,公共活动空间部分功能丧失,且难以满足居民文化需求。

2.2.3 道路系统混乱

小区道路空间狭小,路面老化严重,照明系统故障,标识系统缺失,无障碍及消防通行无保障,且未明确划分车辆停放区域。

2.2.4 景观绿化匮乏

由于时代条件因素,小区内景观水平较低,景观文化功能较弱。具体体现:绿量匮乏,有零星的乔灌木,但无明显季相变化,可观赏植物有限,植物“语言”缺失;此外,随着居民生活进行,出现自发构建菜地、植物景观场所等情况。

2.2.5 精神场所缺失

小区由多单位人员构成,居住人群较广,未有历史文化宣扬、党建引领的精神性场所存在;此外,伴随居住时长累积,生活习惯养成,不同片区间塑造有独立的片区文化,但随着部分人员搬离,隔代理解不同,渐渐出现文化流失现象。

3 景观提升策略及成效

华林小区景观提升将从“文脉传承”视角出发,针对上述问题和未来华林的功能需求,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保留社区文化内涵,利用场地现有资源,进行景观提升,以期满足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延续历史文脉,打破同质化困境,探索老旧小区景观提升设计新思路。

3.1 优化存量空间

基于解决华林小区空间结构零散、道路系统混乱、文化空间缺失等问题,项目将采取连片设计的方式,拆除片区之间的内部围墙以及违章建筑,打破空间原有格局,重塑社区文化,整合空间资源,既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也要保持各功能空间的相互独立与联系;汲取洛阳地区大唐文脉,结合华林社区文化,采用一轴一心一环多节点的景观空间结构,构建“国风唐韵 福民佳苑”的华林居住社区。

3.1.1 中心广场

作为华林小区综合功能的载体,满足全龄段人群的需求,以洛阳当地唐朝文化脉络为目标汲取元素符号,天圆地方为主题,古体“福”字为体现,独特铺装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中心广场景观效果图

3.1.2 宅间绿地

在尊重场地原有特征基础上,汲取历史文脉元素(大运河、河图洛书、牡丹花等),增设植物景观、文化景观,拓展休闲娱乐空间,最大限度地保留小区文化及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并引入新型健康生活方式,在传承中创新,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如图2所示。

图2 宅间绿地景观效果图

3.2 完善服务功能

现阶段,针对华林小区配套服务不完善、配套设施破损等情况,项目将各项服务配套纳入设计范围,为居民提供品质、高效的生活服务。

保障生活服务,汲取唐诗元素,引用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构建出“社区超市+城市书房”模式的仿唐公共建筑(万卷书屋),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购物的同时,营造文化学习空间,如图3所示。

图3 万卷书屋景观效果图

确保配套服务,将华林片区原有的二层公共建筑,整合改造为集养老、医疗为一体的公共建筑,助力党建引领,开展红色文化学习;优化医疗服务,解决群众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基本诉求;创新养老服务,打造“微型养老院”,开展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关爱、居家养老等服务,如图4所示;增设快递点位,将快递服务融入景观设计之中,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运用“互联网+”,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提升居民消费体验,如图5所示。

图4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景观效果图

图5 快递服务点位景观效果图

3.3 更新道路系统

道路景观是连接各个节点的重要环节,项目将汲取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元素,参考原有道路基础,打破片区围墙,采取“整、新、联”的设计策略,营造文化交流互鉴氛围。

重整道路系统,规划新出入口,优化路网结构,更新路面,拓宽主路,增设无障碍通道、消防通道、道路景观长廊、文化长廊,畅通内部道路,助力居民生活、出行,如图6所示。串联人居空间,充分考虑居住小区可利用的交通空间并结合现实需要,重新规划交通路线,设计道路节点,增添道路景观,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结合无障碍、消防标准,引入洛阳“乐道”体系,促进健康、传承文脉、串联交通,加强内部空间联系,如图7所示。

图6 出入口景观提升效果图

图7 内部道路景观效果图

更新道路配套,划分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停放区域,缓解静态交通,增设充电桩,融入丝绸之路元素符号,设计专属路灯、标识等配套设施,重塑“人车共存”居住生活,如图8所示。

图8 道路配套景观提升效果图

3.4 升级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华林小区景观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经济性、局部性、特色性和多样性原则。

对原有植物景观的资料整理归纳,制定“增绿、填色”设计方案。保留部分原有树种,延续华林小区树木文化,传承地域文脉精神。选取常绿树种为基调树种,结合有色树种,增加植物景观的季象变化,点缀观花色叶植物,如樱花、红枫、紫薇等,做好乔灌木合理配置比例,具体信息如表2、表3所示。

表2 项目原有植被统计表

表3 项目新增植被统计表

为凸显地方特色,延续文脉传承,种植形式选为果化、香化、彩化、花化、立体化、意境化,选择不同形式、含义的植物,在保留原有场地植被的同时,增加乡土植物,结合洛阳地域特色,提炼出牡丹、梧桐、国槐等植物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之中。如,文化广场植物搭配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洛阳特色文化植物。自唐朝时期,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合缀成了“玉堂春富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荣华富贵的景象,也具有“富贵吉祥向往美好生活”的寓意,既延续地域文脉又增添景观效果。

3.5 开发特色景观

为避免同质化、模板化问题,华林小区景观设计在保留社区文化、延续地域文化的同时,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发展特色景观,如表4所示。

表4 特色景观信息表

乐道(洛道),即洛阳绿道,项目将洛阳城市特色“乐道”体系引入华林小区的实践中,在打破片区间隔的同时,构建完整的关系纽带,串联小区内部空间,激活小区活力,实现“焕然一新”的美好愿景。华林小区文化乐道具备5大功能:空间串联,使华林小区的不同片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居民交流;文化营造,提取丝绸之路文化元素融入道路景观,利用景观灯柱传递丝绸之路文化,同时乐道沿途设置文化宣传空间,如时间轴一般记载关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容,传承文脉经典,打造特色社区文化;运动保障,小区“乐道”为居民日常茶余饭后提供慢行活动空间,同时联结不同片区间的健身节点,倡导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引导人们养成运动习惯,保持身康体健;亲近自然,华林小区需要自己的自然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帮助居民感受季节变化,植物的每次换装或是花草树木的成长都是华林文化的一部分,都将见证华林居民的美好生活。

共享种植园,基于居民中出现自发种植蔬菜、景观植物的行为,参考居民意见后将片区西侧河堤墙改造为种植墙,在社区的边角摆放设置立体种植池,开辟种植空间,利用了社区中的“阴角空间”,为居民提供情感记忆空间和趣味性场所,提升社区颜值,丰富居民生活,为小区增添特色景观。

历史文化墙,充分了解大运河文化脉络,提取大运河文化元素,将华林片区最外围未拆除的围墙搭配爬墙蔷薇改造为文化浮雕墙,打造大运河文化长廊,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增进居住空间文化深度。

3.6 实施成效

华林小区的景观提升设计充分体现“文脉传承”理念,实施成效显著。在城市层面上,满足城市更新整体性,助力城市全面发展,保障居民稳定生活;在人居环境层面上,完善小区服务功能,提升小区的景观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在文化层面上,以文脉传承理念和有机更新的景观优化手法相结合,保留社区文化,延续地域文化,推动文脉弘扬与创新。

4 老旧小区景观更新的思考

4.1 注重前期工作

老旧小区时间久远,资料收集有一定难度,存在资料不完整或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为保障项目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针对老旧小区景观更新的特点,对华林小区进行前期调研勘察工作,具体包含占地情况、周边环境、场地现状、受众群体等。

4.2 尊重场地现状

不同的场地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及文化属性,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基于“文脉传承”理念结合有机更新的景观优化手法,依托场地的现状特征,寻求场地与设计的完美组合,因地制宜,在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巧于因借各种文化元素,形成居住舒适、功能完善、创新景观、保留文化、延续文脉的景观空间。

4.3 文化元素提取

充分挖掘地域文脉,项目基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挖掘其中文化元素融入公共空间之中,做到文化元素与现代化设计相结合。洛阳拥有河图洛书、洛神赋、大运河、丝绸之路、牡丹花城等多种文脉元素,在项目设计中,提取多种文化元素融合使用,其中最多的便是丝绸之路元素和大运河元素。

5 总结

本文对“文脉传承”和老旧小区进行概念分析,继而以洛阳市瀍河区华林居住小区为案例对象进行实践,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对华林居住小区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发现场地存在空间结构紊乱、服务功能缺失、道路系统混乱、景观绿化匮乏以及精神场所缺失的问题;针对场地的现存问题,借助文脉特色对场地进行景观提升设计,具体的设计策略为优化存量空间、完善服务功能、更新道路系统、升级植物景观、开发特色景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景观提升设计需要解决人居环境的常规性问题,同时也要把握自身的特殊性情况,但城镇老旧小区景观提升设计的核心宗旨是要传承文化脉络,助推城市全面发展,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实现老旧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华林文脉居民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华林 向爱而行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华林 一企千人助万家
华林 行稳致远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