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属植物研究进展
2023-03-08杨建园张茜
杨建园 张茜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凤仙花属(Impatiens)是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中最大的属,该属植物为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花卉,其花形奇特,由1枚旗瓣、4枚翼瓣、1枚唇瓣、2个侧生萼片组成,整体呈凤状。凤仙花属植物种类多样,花色丰富艳丽,花期较长,对环境比较苛刻,一般生长在山谷、山涧、林缘、林下等降水量多或湿度高的地方,大部分为区域特有种。本研究对凤仙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凤仙花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
1 凤仙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分布
全球的凤仙花属植物品种多达1000种,大多生长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区及非洲,个别品种生长在亚洲温带、欧洲及北美洲[2]。我国该属植物共记载2亚属,有352种(包括18个变种,1个亚种和1个变型)。其中凤仙花亚属物种数远超过棒凤仙花亚属,为328种,占总物种数的93.18%。中国特有种较为丰富,共有273种,占总种数的77.56%,区域特有种有151种,占总种数的42.90%。该属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而云南、四川、贵州和西藏等地区则为其最集中生长的地方。云南省是世界记载物种总数第1的省份,共有约165种,而其特有种数量亦较为丰富,有55种。仅次于云南省的是四川省,有119种,其区域特有种也仅次于云南省,有33种。贵州省共有品种69个(含1变种),共占全省品种总数的21.56%[3]。西藏自治区也有69种,其中区域特有种有13种[4]。中国凤仙花属植物狭区域生长的特殊情况尤为明显,将给花卉种类的选择带来丰富而宝贵的种质资源。目前,我国对凤仙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尚处在探索时期,仍值得深入探索。
2 凤仙花属植物栽培要点
2.1 播种繁殖
每年的3—9月开始种植,以4月种植较为合适,种植后覆0.5~0.8cm厚的泥土,并压实土壤,在温度保持20~25℃的情况下,7d左右就可以开花。待幼苗成长至6~8cm进行移苗和定苗后,将幼苗移栽于园内,株距和行距均为30~40cm,也可移栽至种植盆里。管理简单,保证土壤时而干燥时而湿润。当盛夏蒸腾作用较强时,要适时浇水,以免叶子枯萎或掉落,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可延长植株的花期。但在雨季期间,则要注重排涝,尽量减少浇水时间,以免烂根落叶。在生长期,可相应的施用2~3次液肥,在盛花期还可追肥1次。另外,在生长期对植物主干要进行打顶,以提高其分枝水平,株形更饱满。蒴果成熟时易开裂,因此采种宜选择早晨,用手指轻压果壳,即可采下种子[5]。
2.2 水培和试管炼苗开花
2.2.1 水培
剪取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根茎长度在20~30cm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叶子减掉,放入清水诱导生根。待生根后放入营养液(纽翠绿营养液)进行静置水培养,耗时35d后凤仙花成活率100%[5]。
2.2.2 试管炼苗开花
材料选择凤仙花的种子,整个试验流程首先萌发种子,之后诱发丛生芽,培育壮苗,最后诱导开花。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1%HgCl2处理10min后灭菌效果是最佳的,零污染,萌芽率较高,达90%。MS加0.3mg·L-16-BA-1加0.2mg·L-1NAA的培养基最适宜诱导丛生芽,萌芽生长倍数达到5.1。最适宜培育壮苗的多效唑为0.8mg·L-1,此浓度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叶片浓绿且大。MS加1.0mg·L-16-AB加0.2mg·L-1NAA的培养基最适宜诱导开花,开花率高达到66.67%[5]。
3 凤仙花属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
主要病害为白粉病、褐斑病(叶斑病)、立枯病、轮纹病、霜霉病、花叶病、疫病、炭疽病等,其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凤仙花属植物病害防治
3.2 虫害
主要虫害有根结线虫病、南方根结线虫、侧多食跗线虫螨(茶黄螨)、红天蛾(红夕天蛾)、芋双线天蛾(凤仙花天峨)等,其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凤仙花属植物虫害防治
4 凤仙花属植物的价值及利用
4.1 观赏价值
凤仙花属植物种类多样,花色丰富,作用多样,形态多样,花型异常独特美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7]。其花器官亦为特殊,整体呈凤状。因此,可将凤仙花盆栽摆放于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如客厅、走廊、阳台、窗边等)或是室外。也可以根据不同形态特征的凤仙花,将矮而整齐的盆花可用于布置花坛,而高的盆花则可用于布置花镜和花篱[8]。凤仙花不但能够保持室内的空气湿度,而且还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增加室内的O2。此外,其还可以利用凤仙花叶面收热量和蒸发水分的功能,在夏天起遮阴隔热的作用,在冬天平衡室内空气湿度[9]。
4.2 药用价值
我国的中医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凤仙花性寒、味甘苦,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作用、镇痛的功效,主治风湿,腰腿酸痛,溃疡,鹅掌风,灰指甲等[10],除此之外,兰茂所写的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滇南本草》中有提到凤仙花“可治小儿脓耳”,而《纲目》中也提到凤仙花“可活血消积,治蛇伤,腰胁引痛”[11],以上所说治疗方法在中医学上有较广泛的运用。据实验结果表明,患有鹅掌风可以取适量白凤仙花,将其捣碎,然后敷于患处(厚度0.5cm),7d换1次药,1个疗程一共治愈3例[12]。郭笑丽等实验结果证明,把凤仙花加盐后碾碎如泥,敷于患部,每天1次,治疗次数4~8次左右,一共治愈甲沟炎56例,平均疗效为98.2%[13]。有医学资料表明,患有灰指甲的顽固性足癣可以用米醋处理凤仙花,然后将其用薄膜覆盖在患有灰指甲的地方来治疗,此方法共治愈31例,其治愈率非常之高,可达12.9%[14]。此外,也有实验指出,取适量的凤仙花全草、大蒜(Allium sativum)、明矾等,将次药材捣成糊状,在晚上睡前覆盖于灰指甲上,第2天早晨取下,就能够治愈甲癣,而且治愈率很好,效果也十分明显[15]。
到目前为止,现代药理研究人员已从凤仙花植株中分离出了甾醇类、黄酮类物质、萘醌类等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可作为凤仙花药理作用的基础。其药物功能一般是抗真菌、抗受力和促透皮等,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抗恶性肿瘤、抗病毒的功效[16]。有实验结果表明,从凤仙花透骨草中所得的95%的酒精提取液,具有广谱抗菌性的功能,能够抑制被试的霉菌、酵母的活性[15]。危建安等研究表明,凤仙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球菌、洁白念珠菌、变形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都有体外的生物抗菌活力[17]。秦海宏等研究发现,凤仙花透骨草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消炎作用。郝勇等研究发现,急性子75%乙醇提取物对扑热息痛有促透皮作用[18]。
凤仙花中还富含身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刘思曼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研究凤仙花各个部分的微量元素含量,在凤仙花的根茎叶等中发现了人类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铜、锌、锰、钴、镍、铬)和大量元素(钙、铁),而其中元素合量从低到高依次是根<花<茎<叶[19]。此外,凤仙花中还有多糖成分,提取率达到了3.26%。胡喜兰等和Clevenger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白色花瓣的凤仙花中可分解得出杨梅素[20,21]。
4.3 食用价值
我国有着漫长的食花史,从古代开始就流传至今。早期的春秋战国时代,人类已经有食花的习俗[22]。凤仙花作为一种比较新奇的食用原料,其嫩叶可清炒,而且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的方法,如烧、烩、腌、泡等,口感都非常新鲜,其味道也十分特殊。其中凤仙花腌制方法有2种,分别是生腌和熟腌,但人们大多数以熟腌为主[23]。另外,凤仙花还可以配制为独特的保健饮料,同时在保留了其药用价值的基础上,饮料口味更加甜美舒爽,市场前景也较为广泛。
4.4 天然色素利用
最近几年,天然色素的利用日益受到人类的欢迎,天然染料、天然指甲油、天然染发剂等越来越多的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而用作天然色素提取的花卉品种也颇丰富,有凤仙花、五倍子(盐麸木)(Rhus chinensis)、槟榔(Areca catechu)、西洋甘菊花(Matricariachamomilla)等,其中使用最为频繁且最受人们所喜爱的就是凤仙花[24]。凤仙花被人们称之为指甲花,因自身内含天然红棕色素,所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性染料,环保无污染。James K C等通过染色的方式来检测凤仙花的水提取物,发现被染的蚕丝织物具有非常好的染色效果[25]。赵金凤等研究发现,通过凤仙花色素染色的毛巾,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的实验结果均在3级以上,并且染色后毛巾的断裂伸长以及强力并未受到很大影响[26]。有研究发现,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人们都称凤仙花为HENAA(海娜),中东西区的人用其来染指甲,并且通过凤仙花的汁液来装饰自己,而印度人则用其来进行彩绘。刘劲松课题组通过把凤仙花色素作为显色剂来制备凤仙花色素指甲油,但不足之处在于未对凤仙花色素的提取进行优化,而指甲油的制备成分很复杂,所以成膜效果不太好[27]。胡玉婷等则通过对凤仙花色素提取进行优化,从而制备成绿色环保且成膜效果非常好的天然指甲油[11]。此外,全球都在使用海娜粉制作的染发剂,且此染发剂可作为化学染发剂的替代品,因为海娜粉制作的全程不添加任何的化学物质,具有无毒、无刺鼻气味、天然、安全、环保的优点[28]。
4.5 经济价值
凤仙花生长适应性较强,管理工作简单粗放,可大规模种植,收益较高,销路广阔,在各地区药市常年收购,有较高经济效益。当前,凤仙花的种子产量达到150kg·667m-2左右,其市场售价也非常可观。最近几年,对凤仙花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看好,在2010年世博会后,中国市场价格持续增长,形成了国内各地中药市凤仙花最紧缺的市场局面[1]。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由于凤仙花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凤仙花栽培面积较小,产生了供不应求的现状。所以,扩大凤仙花的栽培面积和综合利用凤仙花已经迫在眉睫。
5 展望
5.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凤仙花属植物收集和保护的意识
我国野生凤仙花资源一直以来都较为丰富,但是最近几年,却有很多珍稀种类逐渐消失灭亡。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原因在于没有个人或相关组织机构的采集和保存。所以,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及相关机构对野生凤仙花资源的采集和保存意识,为野生凤仙花资源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物质基础[28]。
5.2 研究遗传关系,加速凤仙花属植物育种工作的进展
研究不同凤仙花种类之间遗传关系,是顺利进行凤仙花育种工作的关键环节。因为在进行凤仙花育种工作中,双亲(母本和父本)之间的遗传关系远近,会影响杂育种的效果。如,在杂交育种的过程中,想要把野生凤仙花花斑的特征通过杂交,传递到无斑的栽培凤仙花中,就必须找到与带有花斑特征的野生凤仙花亲缘关系较近的无斑栽培凤仙花品种,这样才能得到可育的杂交后代种子。如果未进行双亲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则会大大降低杂交育种的效果,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还浪费人力,得不偿失。因此,顺利开展凤仙花育种工作的前提就是研究不同种凤仙花之间的遗传关系[28]。
5.3 深挖野生花卉资源,促进凤仙花属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我国对野生凤仙花资源的利用一直以来都处于初级阶段,虽然野生凤仙花在现有栽培品种凤仙花的培育中发挥很大作用,但用于栽培品种凤仙花培育的野生凤仙花种类与自身所拥有的种类相比非常少,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珍稀野生凤仙花种类未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利用。所以,必须加强对野生凤仙花资源的新品种培育,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自身的优点。如,野生凤仙花具有抗叶斑病的特点,而栽培品种的凤仙花易患叶斑病,就可以将抗叶斑病的野生凤仙花品种与易患叶斑病的栽培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抗叶斑病的凤仙花新品种。此外,野生凤仙花的大部分种类具有区别于栽培品种的遗传特征,如花色、花形、花的大小、木质化、矮化等,可以对具备某种特征的野生凤仙花和无特征的凤仙花栽培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特征的新品种。因此,擅于利用野生凤仙花资源是新品种的培育的必要保障[28]。
5.4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推进凤仙花属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一直以来,所拥有的凤仙花都是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得来的,此方法在凤仙花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严峻的问题,如育种周期长和杂交障碍(如杂交不亲和性)的现象。所以,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凤仙花新品种的培育。因此,组培培养和转基因的运用,可以减少选育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转基因技术和细胞融合等手段的运用,可以克服杂交障碍(如杂交不亲和性),可以让传统育种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所以,充分利用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利于凤仙花新品种培育的开展,也是进行快速高效选育的至关重要的手段之一[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