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2023-03-07许雯淇
项 筝,许雯淇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济南 250014)
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的补偿教育,经过6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现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支持,并成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自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受到标准化运动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教育公平与教育标准化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以深化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这既是21世纪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为深入推进补救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我们有必要回顾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展望补救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当今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 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历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面临着极大的变革与挑战。总统更替、民权运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美苏争霸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美国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以此需要通过改革基础教育来打破这种复杂的现实状况,这也是补偿教育在当时产生的时代原因。[1]为了推动补偿教育的开展,美国相继颁布《中小学教育法》,推行“开端计划”,并通过《移民法案》《双语教育法》《残疾儿童教育法案》等,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群体进行补偿。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补偿教育的正式诞生。在大力开展补偿教育的背景下,一些著名教育学家开始对学生学业差距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布鲁姆(Bloom)(1976年)、Clay Marie M(1985年)、Lareau Annette (1990年)和R.L Allington(1991年)等美国教育学者发现孩子的智力水平并非是造成学业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还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要素的共同影响。根据这种观点,学校开始在正常教学活动之外对某些学生进行课程的加强训练,补救教学作为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手段之一,逐渐从补偿教育中独立出来。到20世纪90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正在由重视教育机会公平向关注教育质量公平转型,因此补救教学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大力推广。到20世纪末,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真正从政策性的措施转向具体的教育实践,这一阶段的补救教学也为21世纪补救教学的进一步实施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一)危机应对期
2001年,“9·11”事件对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危机应对期”。这一时期,美国基础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教育质量在发达国家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也在逐渐扩大。为应对这些教育问题,美国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试图通过改革基础教育来应对这个时期面临的“安全危机”。该法案提出了21世纪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第一,实行绩效责任和确立高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估;第二,通过“阅读第一计划”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第三,扩大教育主权的灵活性;第四,奖励成功和处罚失败;第五,帮助家长做出有利于孩子学业和就业的选择;第六,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新标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第七,为21世纪创设更安全的学校。[2]小布什总统的这份教育报告勾画出21世纪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一如既往地关注学生的阅读与数学成绩,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业标准。此外,法案重申美国公立学校不分地区、不论家庭背景、没有肤色之别地发展学生新知,力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从而实现中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3]这也为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教育问责方面,《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要求州政府在全州范围内实施涉及所有公立学校和学生的绩效责任制度,以考试成绩是否提高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依据,并要求所有的美国公立学校实现其年度目标,即实行所谓的“适当年度进步报告”(AYP)的“联邦问责制”,同时推行高利害测验项目,要求各州创设学术标准,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4]《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公立学校数学和阅读科目进行年度标准化考试,试图在2014年达到100%“熟练”的程度。此举进一步深化了美国的“教育公平”战略,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教育真正跨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时代,为构建全国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法案颁布后,美国联邦政府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服务,以此缩小这类群体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美国大城市学校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03年的阅读测试中,73.1%的四年级班级、53.8%的八年级班级和38.9%的十年级班级中,白人学生和黑人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差距明显缩小。2005年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四年级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测试上获得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少数族裔学生表现出明显进步。[5]2007年发布的“全国报告卡”显示:非裔、西班牙裔、葡萄牙裔学生和残障学生在多个学科和领域均有明显提高,而四年级非裔学生和白人学生之间的阅读差距也缩小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另外,2000—2007年间,四年级残障学生的平均阅读成绩也提高了23%。[6]虽然该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低学业成就学生的学业表现,推动了补救教学的实施,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各州无法充分履行法案赋予的职责,导致法案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最佳理想预期。此外,有研究者指出,法案也存在教师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业进步得不到全面的评估等诸多难题。总之,随着21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补救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立足于实行绩效责任和确立高标准来进行学生的学业评估,促进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挑战变化期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不仅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弱势群体教育。为缓解经济危机对教育的影响,奥巴马政府签署了《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入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教育和培训,其中部分资金提升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业成绩。[7]此外,该法案还增加了佩尔奖学金(Pell Grants)的资助额度,用于支持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主要政策,同时也吸引更多贫困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并为成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打下良好基础。《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逐步增加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拨款,并扩大投资范围,这对于实施弱势群体的补救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010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改革蓝图——对〈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重新授权》(以下简称《改革蓝图》),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进行了修订,并在《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的基础上,为所有地区和学校在解决成绩差距问题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该法案围绕教育公平的理念,侧重发展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为步入大学和进入职业生涯做准备;二是保证全美每所学校拥有优秀的教师和校长;三是确保所有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四是提高标准并奖励卓越;五是推进创新和持续发展。[8]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弱势群体学生,改善其学业成绩,促进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化。在《改革蓝图》的前言中,奥巴马总统承诺:“我们的目标是每一间教室都要有优秀的教师,每一所学校都有优秀的校长。学生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决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肤色亦或是家庭收入,而是站在教室前面的教师。”[9]因此,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法案特别提到将优秀教师和校长作为关键教育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给予校长和教师更大的政策倾斜,以确保高需求地区能够获得优秀的师资力量。在教育问责方面,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教育,奥巴马政府建立问责体系,对表现不佳的学校进行问责,确保所有学生取得进步。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又针对贫困孩子实施“从头开始”(Head Start)计划,斥资100亿美元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低学业成就学生做好幼小衔接,进入中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基于社会现实与教育公平的需求,奥巴马政府颁布了《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ESSA),旨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缩小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该法案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和《改革蓝图》做出修订和补充,结束了几十年来联邦政府对各州教育的控制。这使得教育自主权逐渐下沉到地方,问责方式更加灵活,问责指标也更加多元,学生、教师和学校也摆脱此前因标准化测试带来的过重负担,评估更加科学、多元。这无疑是美国问责制度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基于地方灵活使用资金的权力,该法案在资金分配方面向贫困人口和少数族裔倾斜,将资金优先分配给最需要的群体,增加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对于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法案强调基于替代性学业成就标准评估采用非歧视评估,以此保障特殊教育质量。同时,奥巴马政府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让美国的每一间教室都有一位优秀教师,联邦政府计划每年投入10亿美元,一年培养约4万名新任优秀教师。这些教师被派往师资短缺的地方服务4年,也为补救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人力保障。[10]基于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高中毕业率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少数族裔、低收入和残疾学生的毕业率也在逐步提高。辍学率在稳定下降之后,已处于历史最低位。在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各州大力推崇补救教学,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补救模式,并构建实践样态,补救措施更加多元,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一时期,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三)后疫情时期
进入后疫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继续实施“教育延续”计划,即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尽量化被动为主动,缩小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不均的差距,推动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脚步。这些计划涉及使用现有的在线资源,正规教师提供的在线教学,教学包以及教育电视节目等。[11]但与此同时学校和教育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很多贫困家庭缺少享有在线教育的硬件条件,例如,断网、上网设备陈旧,甚至上网设备匮乏等;其二,由于过分依赖这种替代形式的“教育延续”计划,校方缺乏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估,无法确定学习损失的程度,致使补救教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美国大力倡导各种社区参与模式,并让学校更多地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急需的适时就地补救教学机会,帮助学生弥补学习损失,同时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社区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开展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场所,所有的学习活动不再仅以学校为单位,这就为生活在同一社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与互动机会。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工作者”,也可以依托自身的社会资本和资源参与补救活动,将现实生活问题融入学校课程。这既能够缓解学生由于学校停课带来的学习损失,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现实相联系的课程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后疫情时代有更多的机会在社区中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展望未来,后疫情时代的社区教育还需进行一定的完善,以社区需要为基础,建立教育机会之间的联系,并以此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有更多的学力对等学习或同伴学习,将体验式学习以及以学生生活问题为基础的活动项目整合到学校课程中。此外,构建以开放型学习空间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立泛在校园环境,推动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是后疫情时代美国教育需要进一步达到的目标。[12]总之,社区教育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教育模式,弥补了在线教育的不足。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美国基础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使学生在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中获得更加多样化和有效的学习机会。可见,21世纪的教育已不再仅仅依托于学校,补救教学也不再仅仅停留在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层面,而是朝着更加多元、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 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经验
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是推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实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走向。进入21世纪,补救教学在美国中小学得到了突破性发展,补救教学的对象不断扩展,模式日益丰富,评价机制逐渐优化,支持体系更加完善。这些举措为低学业成就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科学的教育补救服务,充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让美国走出了一条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一)补救教学的对象不断扩展
美国中小学补偿教育的对象起初主要是弱势群体,包括贫困儿童、少数族裔、残疾儿童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补偿教育的实施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其重点已从简单的“资金投入”转变为对学生的全面支持,以此不断改善弱势群体的学业水平。而一个教育体系发展的成熟与否,体现在将教学重点由教会“更有优势、更容易教的孩子”,转变为教会“所有孩子,包括处于劣势和有学习缺陷的孩子”。因此,补救教学自“补偿教育”中独立出来之后,就一直将低学业成就学生作为其补救的重点对象。至20世纪90年代,补救教学作为“第二类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美国教育系统。在学术研究中,“低学业成就学生”被定义为智力正常,但实际学业表现要低于其能力水平的学生。因此,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对象可以被界定为在学科成就上不及格,在学业成就的表现上低于其他学习者,且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进入21世纪,补救教学的对象不断扩大,补救时机也逐渐从学前教育阶段扩展到中小学再到后来的特殊教育等领域,所有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都成为补救教学的潜在对象。[13]总之,这一时期补救教学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同时将高收入家庭的低学业成就学生群体也纳入补救范围之中,补救对象扩展至所有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群体,这也为美国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注入新的活力,让补救教学在更多场合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二)补救教学的模式日益丰富
在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补救教学经历了多种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初始时期,美国采取多元化的补救方式,以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这些经典的补救模式包括课内补救模式、课后补救模式、抽离模式等校内模式;早期干预和以家庭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速成学校、暑期补救模式等校外模式。其中,暑期补救模式则是当前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其最典型的实践样态即暑期学校。[14]暑期学校不仅能够促进低学业成就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技能,提供自我成长与反思的机会,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随着21世纪的到来,美国基础教育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绩效为导向的补救教学模式不断得到推崇。美国推出了一系列标准化测验,并按照规范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此外,美国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要求各州必须建立起通行全州的教育标准以及与该标准相适应的考试和评估机制。这一举措更加符合各州的实际需求,提高了补救教学的评价标准和实效性。当前,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一般采用以绩效为导向的模式,主要分为个性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类。个性化学习是指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实行合作学习,加强交互作用和互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总之,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经过了多年的磨合和发展,已经形成多种处理学生学习问题的策略和方案。这些方案包括了多元化的补救模式,以绩效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及个性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都为重点关注低学业成就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案,不仅对美国国内的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下,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实施途径也日益丰富和多元,主要包括校外项目、附加项目、班内项目和替代项目。其中,校外项目是在非传统场景内提供教学,附加项目则通过多样化的课程与策略来实施补救教学,班内项目主要用来克服校外项目的不足,而替代项目是替代正常教学来进行阅读和数学的补救。[15]由此可见,模式的日益丰富与实施途径的逐渐多元相辅相成,共同促进21世纪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发展。同时,在多种补救方案的基础上,美国中小学一直在不断思考、探索、创新补救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补救教学的评价机制逐渐优化
评价应以实施补救教学的效果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能够帮助学生学业显著进步的补救项目。这样才能够使补救教学真正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创造更符合条件的全方位、针对性服务。受标准化运动的影响,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评估更倾向于用量化成绩衡量学生的补救教学效果。然而,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用数据无法衡量的隐性素质与能力,无法对补救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准确地评判,从而阻碍了今后补救教学的改进与诊断。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在21世纪进行了有益的评估机制探索,并逐渐朝着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迈进。现在,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评价与诊断结果不再仅以学业成绩为唯一的导向,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与身体健康成长,并通过提升学生身心素质,间接加强补救教学的效果。自1997年颁布《残疾人个别教育法修正案》,并首次确定“替代性评估”概念之后,美国各州相继形成具有本州特色的替代性评估方式。进入21世纪,为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各州针对特殊学生设定特殊标准,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让特殊学生能够在指导下增强自信心,获得学业上的成功。随后,“替代教育责任”的出现为面临辍学风险的学生设定了替代性的问责标准。经过几年的实施,这种替代性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属于自己的独立系统中获得进步,同时也在缩小学生学业成绩差距,加强学生干预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评价机制应该依据学生认知与非认知方面的评估,采用多种数据来源,如观察、问卷调查、成绩单记录、自我报告和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等。评估应该是动态的,更新整个补救过程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系统全面的帮助。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评价诊断机制不仅面向学生,同时也对教师进行了一定的问责。奥巴马政府采取绩效责任制,从教师队伍入手,将教师薪资与学生成绩挂钩,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这一政策对教师协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得美国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明显提升,为美国未来的教育激励制度与评价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基础。由此可见,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评价机制逐渐优化,为补救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依据。
(四)补救教学的支持体系更加完善
21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加强对补救教学实施的支持性介入,主要体现在实施标准与资金支持方面,这也表明联邦政府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联邦政府在教育改革中的职责是支持性的,但其介入仍然是十分必要的。联邦政府第十修正案规定:“凡是未经宪法规定授予合众国政府行为,或禁止各州行使的各种权力,均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这表明教育改革主要由各州主导,联邦政府则通过拨款等方式提供支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以法律形式规定各个学区和学校以统一全国性标准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联邦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拨款也有了质的提升。《改革蓝图》在关注弱势群体特殊需求的同时,也强调了联邦政府为各州提供资金支持,并对弱势群体较为集中的地区优先拨款,以确保这类群体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制定了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将权力再一次下放到各州。为确保各州推进补救教学的实施,联邦政府每年通过拨款进行资金支持,并投入资金对各州的标准进行评估,以使各州的评判标准能够真正有利于补救教学的实施。在教师队伍方面,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采取丰富多元的奖励措施,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得补救教学能够惠及更多的学生。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颁布后,小布什总统提出实施高素质教师规划,赋予教师更多技能要求和绩效责任的同时,给予提高教师质量专门的基金支持。这些措施也使得学生的阅读、数学成绩空前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也有所改进,因而高质量教师的数量也显著提升。奥巴马政府创建“教师服务奖学金”计划,以绩效评价奖励表现优秀的教师和校长,同时也通过开除、更换和重新聘任合格教师和校长以改造表现不佳的学校。《改革蓝图》将改革的目标转变为“为大学和职业生涯做准备”,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应未来的教育服务。因此,在教师竞争补助金分配时,竞争标准更加关注教师是否具备“为大学和职业生涯做准备”的能力。同时联邦政府鼓励实施“补偿弱势群体教育”的教师政策,激励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技能,以确保这些群体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自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体系得到了更加完善,也为补救教学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三、 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发展趋势
自21世纪以来,美国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旨在提高基础教育的机会和公平性。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未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主体参与、补救标准以及地方自主权等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征着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从“学校”到“生活”
在美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学校一直是传统的教学场域。然而,21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学校的目标不是选拔学生,而是赋予他们更多的基本技能。长期以来,受到美国公民教育思想的影响,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紧密结合,逐渐从校内补救向校外补救转变,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自新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模式日益丰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新模式,使得补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将补救的场所从“学校”扩展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1世纪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范围更加广泛,目标也更加明确。在未来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这种趋势也将变得更加明显。
(二)从“一元”到“多元”
自21世纪以来,美国对于中小学补救教学的评估越来越细致,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来进行,这是美国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复杂的教育问题所采取的措施。20世纪的标准化运动给美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21世纪的美国也致力于寻找某种“标准”来评估补救教学的效果,以此来衡量教育是否真正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在21世纪之前,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通常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这种统一的标准化测试虽然能够筛选出符合主流教育的人才,但却使部分特殊学生失去发掘自身潜能的机会。[16]21世纪的评估方式不再仅仅依赖于分数,因此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问责体系,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标准,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为了观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采用多元技能评估方式,并要求问责体系中至少有一项评估标准是“非考试”相关的,这种方式也使得评估更加灵活。正是这种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也展现了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发展趋势。
(三)从“联邦”到“地方”
从总体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以此确保美国基础教育的平稳发展,这进一步凸显了联邦政府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一味强制实行联邦的法案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赋予州政府和地方决策者更多的自主权,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自21世纪以来逐渐将权力下放到地方,给予地方更大的灵活性。联邦政府对于补救教学的支持主要表现在资金保障与实施标准两个方面。在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州和各个学区不断探索中小学补救教学的新模式与新样态。
质量管理领域的朱兰博士曾说:“正如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一样,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17]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21世纪将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世纪,而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之上。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补救教学作为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发挥出了关键性的作用,也让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从“经验输入”走向“经验输出”。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纪,我们需要深刻审视教育,让补救教学能够推动各国的教育实践。展望未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不再是只注重补救而不顾发展,而是在补救中推动发展,其补救对象的不断扩展,补救模式的日益丰富,评价机制的逐渐优化以及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都展现出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新的时代面貌。对21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的研究也有助于为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