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西经济区“康养+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3-07刘瑞马东艳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攀西康养经济区

◇刘瑞, 马东艳◇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逐渐向往更美好、 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生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康养产业” 成为新时代新需求的必然产物①杨红英,杨舒然:《融合与跨界:康养旅游产业赋能模式研究》,《思想战线》2020 年第6 期。。 我国已迈入大健康时代, 也因此催生了“康养+文旅” 需求不断增长②徐虹,于海波:《大健康时代旅游康养福祉与旅游康养产业创新》,《旅游学刊》2022 年第3 期。。 “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将文化旅游产业要素融入现有康养产业发展体系, 实现两种产业互补,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发展高度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 攀西经济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做出改革试验, 提出构建“大康养” 格局, 并依托自身文化旅游资源, 形成了“康养+文旅” 的发展方向。 攀西经济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 极其适合“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发展, 但同时发展又受到地域环境、 经济条件、 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 因此, 打破产业融合发展束缚, 释放其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机、 活力, 实现攀西经济区“康养+文旅” 产业向高标准、 高质量、 高体验的方向融合发展, 对其成为全国“康养+文旅” 产业发展的示范标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 “康养+文旅” 融合发展的优势

攀西经济区之所以能够形成“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是因其具有丰富的康养产业资源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

气候条件是“康养+文旅” 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攀西经济区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其发展“康养+文旅” 融合产业提供充足稳定的阳光、 水、 绿被等资源。 攀西经济区地处中国西部阳光地带, 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日照总量相对较长, 光热资源充足。 同时, 区域内拥有错综复杂的河流水资源, 金沙江为攀西经济区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解决了其降水量不足的问题。 舒适的气候再加上相对丰富的水资源, 使攀西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 攀西经济区所具有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了国内少有的“康养+文旅” 圣地。

(二) 丰富的文旅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影响着“康养+文旅” 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攀西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 在旅游资源方面, 鬼斧神工的山川、 华丽壮观的溶洞、 湍流不息的河江湖畔是一大亮点。 如国家4A 级风景区西昌市螺髻山旅游风景区、 西昌邛海风景区、 西昌泸山风景区等; 国家4A 级风景区攀枝花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景区内的天坑地漏、 高山流水以及彝家风情交相辉映, 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攀枝花二滩国家森林公园, 既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也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①钟露红,王珂,阮银香:《攀枝花“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8 年第8 期。。 在人文资源方面, 攀西经济区拥有多样的、 不可复制的人文资源。 四川攀枝花拥有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三线文化、 工业文化、 移民文化等。 随着攀枝花地区的发展, 还衍生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国胜茶文化、 格萨拉文化等。 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文化相互照应, 相互融合, 使旅游与文化相互交替, 形成全新的文旅产业, 将文旅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共同推动攀西经济区“康养+文旅” 产业登上新台阶。

(三) 广阔的客源市场

广阔的客源市场是实现地区“康养+文旅” 产业接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人口平均寿命逐渐提高, 使得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 同时,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群众对康养以及文化旅游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这都为攀西经济区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提供广阔的客源市场。 截止2020 年底, 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6亿, 占总人口的18.7%②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 /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202/t20220228_1827971.html.2022-02-08.。 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我国人口发展趋势为攀西经济区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带来隐性发展条件②。 我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人民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 人民群众尤以老龄群体对康养以及文化旅游的需求逐步增加, 这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康养+文旅” 的队伍中, 这为攀西经济区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市场。

(四) 领先的政策优势

领先的政策优势对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具有较大的帮扶作用。 攀西经济区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不仅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 省级政策的扶持, 更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首先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 从顶层设计上为攀西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指明发展方向。 其次, 四川省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 落实“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这为攀西经济区进行“康养+文旅”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了康养产业在经济发展上的战略性地位。 最后, 经过多年发展, 攀枝花已初步建构起全方位、 高品质、 多层次的“老年人养老、 中年人养心、 年轻人养身”①马东艳,张旭辉:《攀枝花建设“阳光康养旅游城”对策研究》,《攀枝花学院学报》2021 年第1 期。的康养基地, 并荣膺四川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全国十大避寒名城、 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等称号, 成功打响“阳光花城·康养胜地”②周雪娟,张国洁,周菊:《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发展现状SWOT 分析及策略选择》,《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4 期。城市新品牌。 “小春城” 西昌也初步建设起康养发展业态, 与攀枝花相辅相成, 在打造四川省攀西经济中心的同时实现了产业上的相互融合与帮扶。

二、 攀西经济区“康养+文旅” 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攀西经济区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虽存在许多优势, 但受到地理位置、 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影响, 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 缺乏“康养+文旅” 融合机制、 康养融合管理和服务体系匮乏等问题。

(一)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模式的前提。 攀西经济区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人文资源, 但在资源整合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首先, 从康养产业配套交通基础设施需求上看, 攀西经济区的市民基础交通出行方式单一且较为落后, 既缺乏BRT 快速公交的运营,也没有如轻轨等便利的交通设施, 市民出行只能选择普通公交车或出租车。 虽然成昆铁路复线已全线贯通, 但运营的动车组列车均为CR200J 型列车, 速度及舒适度远不如和谐号、 复兴号等动车组列车。 同时, 攀西经济区的机场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影响, 目前开通的航班仅面向国内少部分城市, 且通航班次较少, 票价相对较贵。 因此, 攀西经济区无论是在公路客运、 铁路客运还是航空客运方面, 皆难以满足“康养+文旅” 产业所需的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其次, 攀西经济区作为康养文化旅游区, 卫生配套设施不足。 攀西经济区内的三甲医院数量极少, 且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较为落后, 难以达到康养产业发展所需目标。 再次, 攀西经济区缺乏必要旅游配套设施。 区内星级酒店较少, 酒店住宿条件有限, 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的住宿需求, 且攀西经济区缺乏大型娱乐场所和一站式购物中心, 而娱乐和购物是游客的一大重要消费项目。 最后, 攀西经济区文化产业项目单一, 尚未形成专门的产业模式或产业集群进行运营。

(二) 缺乏“康养+文旅” 融合机制

“康养+文旅” 融合机制是在大市场环境下, 将文化、 旅游要素进行整合, 再将其与康养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新的融合产业发展机制。 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 必然要先将本地区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融合, 然而攀西经济区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缺乏协调统一的合作机制。 如凉山州地区的彝族文化与当地螺髻山、 邛海、 泸山等旅游风景区之间并未形成产业融合, 各文化、 旅游产业之间也尚未发生融合效应。 再如攀枝花地区脍炙人口的三线建设精神也未与当地格萨拉、 红格等旅游景区进行融合, 形成有关红色旅游文化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攀枝花的“三线建设文化” “三线精神” 与攀枝花本地康养胜地、 温泉景区等特色景点之间并未形成相互映衬的关系。 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施“康养+文旅” 产业模式的前提, 而康养产业与文旅产业的平行关系使得攀西经济区缺乏协调统一的“康养+文旅”产业协作机制, 对攀西经济区发展“康养+文旅” 融合产业产生了较大阻滞。

(三) 康养融合管理和服务体系匮乏

拥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及优质的服务体系是一项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促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攀西经济区受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 在财力、 物力、 人力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难以展开“引才、 引智、 引技术” 等方面工作, 导致攀西经济区缺乏“高精尖” 的技术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 再如部分发达地区的康养产业管理多采用“四轮驱动” 的模式及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的管理形式, 但攀西地区的康养融合产业仍是较为传统、 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此外, 攀西经济区的文化产业项目较为分散, 没有进行集中化和规模化管理, 也未对文化进行整合宣传, 使之始终处于相对独立的阶段, 在管理体系上也较为落后。 另外, 攀西经济区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缺乏较为先进的康养服务体系, 以及与国际著名康养产业集团的合作, 康养融合产业服务体系相对封闭落后, 无法适应当下康养融合发展需要。 加之攀西经济区引进康养管理和服务的人才力度不大, 缺乏高水平康养服务和专业的康护人员。

三、 攀西经济区“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攀西经济区“康养+文旅” 融合产业正向着高品质、 高效率、 优服务、 优体验等方向转变, 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需克服制约因素, 解决痛点、 难点问题。

(一) 完善“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发展的配套设施

攀西经济区“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发挥规模效应, 要完善好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 首先, 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攀西经济区需要修建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 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内交通连接网络。 另外, 要尽快增速提能, 逐渐提高攀西经济区铁路现有运力和速度, 提升铁路运输旅客舒适度等, 同时要开通多城市航线, 增加航空航班的数量, 多方面补贴航空机票价格, 减少居民出行经济压力, 完善陆、 空两个层次交通设施。 其次, 着力完善医疗卫生配套设施, 努力提高基础医疗水平, 加强对卫生项目的投资, 促进医院医疗条件和水平的提升与改善。 再次, 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加大对大型娱乐场所和一站式购物中心的建设和项目引进, 从而拉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为建设“康养+文旅” 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最后, 发展多样化产业经营模式, 加大投入更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让文化走进康养社区、 小区, 真正使文化呈现实体化, 与旅游和康养进行融合。

(二) 创建“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的协调机制

攀西经济区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模式, 要将康养要素、 旅游要素和文化要素进行有机结合。 攀西经济区在创建有机协调机制中, 要在原有康养产业建设大背景下, 将自身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各种形式融入康养产业, 形成“康养+文旅” 的新型产业模式。 如凉山彝族自治州可将自身彝族文化及相关传统节日与邛海、 螺髻山、 泸山等旅游景区相结合, 共同合办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再根据当地康养环境和景区康养生态的特点, 将之协调并入, 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 形成新的、 具有竞争力的“康养+文旅” 产业模式。 攀枝花可依托当地三线建设文化精神, 将三线文化精神融入当地旅游景点, 如三线建设博物馆等, 还可依据攀枝花建设康养城市的先天优越性, 将文化旅游融入康养元素, 形成三线文化精神、 历史旅游景区以及康养相关产业相互协调和发展的新格局, 促进建设攀西经济区“康养+文旅” 产业模式发展的协调机制。

(三) 建设“康养+文旅” 融合的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

攀西经济区要积极“走出去”, 派遣当地文旅产业发展部门负责人或文旅产业管理者与经营者到有先进经验的地区进行参观考察, 学习和借鉴其发展“康养+文旅” 产业融合模式的先进思路和方法, 将先进的经验、 技术、 方法“引进来”, 优化综合管理效率和服务体系。 此外, 攀西经济区也要积极向外抛出橄榄枝, 主动引进先进企业, 寻求合作与发展, 才能使“康养+文旅” 产业模式更具优势和竞争力。 最后, 发展好“康养+文旅” 产业模式, 还需对管理和服务进行革新, 这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保障, 因此需要积极引进此类高层次人才, 为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四、 结 语

如今, 国内“康养+文旅” 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文旅康养在促进消费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攀西经济区应顺应“康养+文旅” 的时代发展潮流, 充分发挥其康养、 旅游与文化优势。 通过科学规划, 全面拓展攀西经济区的“康养+文旅” 产业, 创造出具有攀西特色的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使攀西经济区成为我国著名的“康养+文旅” 产业建设示范地, 实现其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度。

猜你喜欢

攀西康养经济区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攀西地区钒钛铁精矿球团制备工艺及应用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攀西烤烟化学成分与有机酸含量的典型相关
攀西金属矿开采集中区地质环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