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乡村老年人户外活动时空特征研究
2023-03-07李小云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文_李小云(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邵 悦(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
程桂林(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自然资源局)
随着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老年人养老居住环境的相关研究成为人口、社会、规划、建筑、地理等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社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是老年人日常休闲、交流、亲子互动、锻炼活动的主要场所,户外活动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户外活动特征的识别也有助于社区营造老龄宜居环境。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其活动范围有限,依托社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开展日常户外活动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7.99%。根据预测,2033 年我国农村老龄化率将突破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050 年将达到38%左右。快速增长的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将对乡村规划建设提出巨大的挑战。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规划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4 种类型,城郊融合型村庄作为其中重要的村庄类型之一,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区域。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梅桥村、岳山垅村为例,通过问卷发放和GPS 数据采集等方式,尝试识别城郊乡村地区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创建老年宜居的乡村社区空间环境奠定实证基础。
一、研究区域与方法
(一)研究区域
本文研究区域选取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梅桥村、岳山垅村。梅桥村位于德安县中心城区的西部,距城区仅4 千米,村域面积1030 公顷,含13 个自然村小组,截止到2021 年底,村庄户籍人口1497 人,共445 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9.32%。岳山垅村位于县中心城区的北部,村域面积716.62 公顷,含10 个自然村小组,截止到2021 年底,村庄户籍人口1658 人,共506 户,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2.67%。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方式主要包括问卷发放和GPS 数据采集,所选调研对象均为本村村民。调研问卷共发放400 份,其中有效问卷379 份,问卷有效率为94.75%。同时,在梅桥村和岳山垅村分别随机选择30 位和20 位老年人参与GPS 数据采集,共记录350 条轨迹。此外,为增加老年人样本数量,调研通过访谈、跟踪记录获取了125条老年人日轨迹数据,所有轨迹累计人次为175 人,数量为475 条;GPS 数据采集设置为15 秒定位一次,并保持一周时间的数据采集。
二、研究结果
(一)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类型特征
1.户外活动类型总体呈现多样性
老年人户外活动主要包括购买日用品和食物、休闲娱乐、看病就医、农业生产、探亲访友、锻炼身体、健康护理、办事、接送孙辈上下学、上班(打零工)、参加文化活动、就餐等12 种类型。其中,老年人选择购买日用品和食物、休闲娱乐、看病就医、农业生产、探亲访友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类型的占比较高,如老年人选择购买日用品和食物的比例高达73.06%,活动频率为每周2 至5 次。而选择其他活动类型如参加文化活动、就餐、上班(打零工)等所占比例均较低,这反映老年人因体能下降、行动不便,开展此类活动的意愿逐渐降低。通过交叉分析可知,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活动类型存在着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年龄越大,活动的类型越少,其活动的范围也越小。
2.城乡归属认知与其活动类型差异较大
通过老年人城乡归属认知的分析可知,城郊乡村老年人虽然居住地离城区较近,但仍有78.08%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属于农村人,只有8.22%的老年人认知为城里人。不同归属认知的老年人在户外活动类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城市归属认知的老年人,其健康护理、购买日用品、探亲访友、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等活动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归属认知的老年人。而就餐、参加文化活动、办事等其他户外活动类型,不同归属认知的老年人对此选择的比率基本保持一致。城市归属认知的老年人普遍经济基础较好,闲暇时间也较多,锻炼身体和参加休闲娱乐活动的占比较高,而看病就医的活动频率相对较低,这也表明坚持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等活动对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也有着积极效应,并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二)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时间特征
1.活动时间以白天为主
通过问卷分析可知,受访人中有88.58% 的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集中在白天,其中7:00—11:30 和13:30—18:30 是出行最为集中的两个时间段;夜间户外活动的占比为11.42%,通常为外出散步、跳广场舞等活动。以上统计数据反映了老年人户外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间活动时间较少。通过对性别与户外活动时间的交叉分析,男性与女性户外活动时间的差异不大,7:00—11:30 和13:30—18:00 的频率最高,其次为7:00前和18:00 后。而中午外出活动的主要为男性,对应的活动类型主要是赴宴或其他就餐活动。
2.老年人外出时间较短
大部分老年人的外出活动时长为60 分钟以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活动时长逐渐缩短,一方面反映了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活动能力下降,老年人外出活动的意愿不高;另一方面反映出城郊乡村由于区位的优势,老年人活动设施配套相对成熟,其获取设施资源较为便捷,外出活动耗费的时长较短。
(三)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空间特征
1.户外活动空间范围主要集中在乡村和城区
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村庄和城区。其中,村庄的活动轨迹呈放射环形的形态特征,是老年人以家为中心,从事日常农业生产劳作与休闲娱乐活动所形成的高频活动空间范围,此范围内,大多数老年人的活动距离在200 米以内,活动距离在200 米~500 米、500 米~1000 米、1000 米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分别为20.09%、4.57%、4.57%。城区的活动轨迹呈现方向较为单一的线性形态特征,是老年人以家为中心,以电动车和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沿着城市街道向外延伸,开展休闲娱乐、购物、接送孙辈上下学、医疗等活动所形成的中频活动区空间范围,这表明老年人外出活动的目的性较强。
2.户外活动空间使用频率呈现明显的差异性
老年人在村庄居住的时间及活动的次数较多,其活动轨迹密度会明显高于城区。老年人的活动轨迹密度与出行时间、出行次数和出行人数等因素有关,相同的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时间越长,老年人数量及活动的次数越多,轨迹的密度就越大,活动空间的使用频率越高,反之,则使用频率越低。老年人活动轨迹密度大致分为两类区域:老年人活动轨迹高密度区域通常为老年人的居住地,也是老年人停留时间最长的区域,其次为老年人外出活动的目的地。
3.户外活动空间类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城郊乡村地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空间类型可概括为居住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休闲娱乐空间,虽然不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完善度有差异,但老年人活动空间类型基本相似。其中,居住生活空间包括住宅、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该空间范围内,老年人主要进行日常的种菜、串门聊天、购买日用品、卫生室就医等活动。农业生产空间主要为耕地、园地和林地,是乡村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形成的空间类型。根据调研统计,城郊乡村地区仍有79.91%的老年人需要从事农活,部分老年人因年迈或失去土地,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休闲娱乐空间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公园广场等地,其对应的用地类型为商业服务用地和公园广场用地。从地理位置来看,等级高、规模大、商品种类更加丰富的休闲购物空间,离老年人居住地相对较远。
(四)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出行特征
1.出行方式以电动车出行、步行为主
老年人出行方式主要为骑电动车(摩托车)、步行,占比分别为52.51%和36.99%,搭乘公交出行的比率较低,分别为4.11%和1.37%,这反映了城郊乡村地区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或老年人收入低,不愿支付公交费用。自行车出行和自驾出行的占比较低,只有0.91%和3.20%,其原因在于乡村同时拥有汽车和驾照的老年人较少,或基于身体健康状况,选择骑自行车出行的老年人不多。因此,价格实惠、操作容易的电动车成为目前城郊乡村地区大部分老年人的出行工具。另外,通过对性别与出行方式的交叉分析得知,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出行方式具有相似性。
2.出行频率较高,日均出行距离较长
根据出行轨迹统计分析(见图1、图2),老年人最高日出行次数为8 次,日均出行次数为2.96 次,最远出行距离为124.18 千米,最短活动距离为0.19 千米,出行距离低于5 千米的比重为67.57%,平均出行距离(从家到出行目的地)为4.12 千米,城郊乡村老年人日常出行具有频率高、距离长等特征。
图1 老年人出行次数
图2 老年人出行距离
3.不同归属认知老年人的出行方式差异较大
城市归属认知较农村归属认知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选择步行出行,其原因在于城郊乡村老年人的居住地靠近城区,相关服务设施距离较近,日常步行均可在半个小时以内抵达,这符合老年人步行出行可接受的时间和距离范围,而半城半乡归属认知与农村归属认知老年人的出行方式基本一致。调研数据显示,城市归属认知和半城半乡归属认知老年人的出行方式较为单一,而农村归属认知老年人的出行方式更为多样,这反映出城郊乡村老年人的出行方式选择弹性较大。
4.随着年龄增长,出行能力减弱
通过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出行方式和距离的分析可知,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出行方式的类型数量在递减,老年人选择电动车出行和子女接送的比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电动车出行的比重在逐步下降,而子女接送的比重则越来越大。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其出行能力逐步减弱。
三、结语
老年人户外活动时空特征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和活动能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问卷访谈数据和GPS 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多学科交叉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各类特征等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乡村地区老年人生活圈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和划定老年人生活圈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城郊乡村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主要户外活动类型差异明显,且不同归属认知老年人的主要户外活动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城郊乡村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空间范围主要集中在村庄和城区,出行方式主要为骑电动车(摩托车)、步行,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的出行方式基本相似,总体呈现出行频率高、距离长、时间短等特征。本文选择案例分析总结的乡村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只适用于小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研究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数据采集完整度、样本数量上仍存在不足,今后可通过扩大研究范围、提高样本数量,以获得全面准确的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