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23-03-07常鑫

包装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图谱设计文化

常鑫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常鑫

(燕山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利用科学知识图谱,考察我国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与趋势,明晰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特征及未来发展方向。应用 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将2018—2021年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以“乡村振兴设计”为主题的708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热点关键词、突现词等进行图谱可视化分析,探析研究热点及方向,并对现有的研究状况进行脉络梳理。2018—2021年发文量呈现出持续攀升的研究热度,并形成了三个研究团体,以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为主,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学者、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乡村振兴、包装设计、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等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景观规划、乡土文化、旅游、人工智能、地域特色等关键词成为较具影响的研究前沿领域。将乡村振兴设计研究划分为起步、多元发展和创意推进三个发展阶段,将研究主题概括为设计创新与系统全局视角,并从单一设计领域到构建全局体系与模式进行归纳与整合,在此基础上,从理念、内容、技术与方法四个方面对研究进行趋势预测。未来有必要拓展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构建研究网络,充实升华新视角提出新观点,提升乡村振兴设计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乡村振兴;设计;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CiteSpace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乡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后工业社会浪潮席卷而来,设计学科依据其自身特性,在转型期间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与重塑手段,这种设计介入社会的新思潮是对改善乡村福祉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而进行的严肃思考。可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借鉴意义,一方面乡村振兴突出了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综合性,这对推动年轻的、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设计学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探索意义;另一方面,设计学科在促进乡村建设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设计可以发挥其多种创新形式与技术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建设[1]。鉴于此,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探究了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为明晰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特征,以“乡村振兴设计”为关键词,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及时追踪研究动态,透视研究热点,在整合分析主题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展望。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这种可视化软件能够对知识的结构、信息情况以图谱分布形式呈现[2]。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功能强大且便利,在很多学科领域得到应用[3],通过对可视化图谱的探索可以得到学科结构、热点前沿等研究规律[4]。国内已有一些关于乡村振兴的知识图谱研究,但有关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暂时还未出现。鉴于此,采用可视化计量分析方法透视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旨在提炼其核心内容及其知识结构。

将研究界定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笔者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中以“乡村振兴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只查询到7篇文献,由于样本数量有限,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期刊为样本来源。经过预检索和比对发现乡村振兴主题词的学术表述具有多样化特征,以主题=乡村振兴设计or题名=乡村振兴设计(模糊匹配)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为2021年12月1日,来源类别勾选全部文献,共得到1 050条结果。对初次检索结果进行文献筛选,剔除卷首语、书评、新闻报道、会议、报纸、图书、无作者和不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了708条有效题录数据,根据文献结果显示时间跨度为2018—2021年。通过运用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此揭示其研究热点与趋势,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乡村振兴设计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特征。

2 数据处理结果及其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对知网2018—2021年数据库收录的乡村振兴设计文献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可以大致了解乡村振兴设计研究所经历的阶段、热度和关注度的变化。

图1 乡村振兴设计文献发文量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此研究领域发文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46篇增至2021年的250篇,表明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关注度持续不断提高,这与我国政府推行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关。由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学术界对此领域的关注度逐年增高,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文献也开始激增,尤其是2019—2021年的发文量再创新高,达到662篇,乡村振兴设计类的研究成果开始大幅增长。

2.2 核心作者及合作情况分析

在核心作者的可视化图谱中(见图2),经数据统计分析(见表1),四川美术学院皮永生学者发文量是5篇,侧重于手工艺与农产品的乡村振兴实践研究,周武忠学者发文4篇,侧重于将东方设计学理念运用于乡村景观设计中,段胜峰学者发文3篇,李敏、高卫等学者发文2篇,分别侧重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民宿设计、非遗文创、景观设计和生活美学。

图2 核心作者共现图谱

表1 核心作者发文情况分析

Tab.1 Analysis on publications by core authors

对相关作者进行乡村振兴设计共现图谱分析,在可视化图谱中(见图2)Q>0.6,S>0.7,说明聚类分析数据可靠具有信服度[5],同时核心作者节点数量为36,其数量为24,网络密度为0.038 1,这表明在乡村振兴设计领域,国内学者之间的合作并不十分紧密。其中郭庚熙、植田宪、青木宏展、张夏、孟晗、宫田佳美等学者和徐媛媛、张羽清、周之澄、周武忠,以及皮永生、段胜峰、张田田等学者之间形成了三个团体,并具有一定的合作人数。

2.3 核心机构及分布特征分析

在研究机构可视化分布图谱中(见图3),通过对发文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发现,网络节点数量为30个,节点密度为0,节点之间并无连线,说明各研究机构间没有呈现出合作关系,未来还需加强。

图3 研究机构分布知识图谱

通过对机构发文数量进行分析(见表2),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文量最高,共计6篇,是该领域的重要发文机构,经分析发现,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乡村振兴设计选题上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民宿、景观、侗族文创产品和田园综合体等内容,同时还在乡村振兴设计教育中开展育人实践环节,极大地丰富了研究视角。从研究内容来看,四川美术学院、安徽建筑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景观设计与照明设计、公共艺术、包装、民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其中四川美术学院在实践的基础上,率先提出“设计介入精准扶贫”[6];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对乡村振兴设计的研究更偏重于区域性与在地性实践;湖南工业大学聚焦于研究农业文化资源应用。从研究创新度来看,清华美术学院更是以城乡实验的形式从基础、关键、驱力、机制对乡村振兴环境进行创新设计。除此之外,山东华宇工学院注重景观改造方面,合肥工业大学侧重于景观导视系统设计。

表2 研究机构发文情况分析

Tab.2 Analysis on publications by research institution

2.4 研究文献关键词分析

将结合关键词频次、突现程度和聚类等重要指标,对乡村振兴设计进行可视化梳理,明确研究的主要动向。

2.4.1 基础研究领域分析

将时间切片设置为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可得到关键词网络图谱(见图4)和高频词列表(见表3)。通过乡村振兴设计关键词图谱可以看出,其节点间连线数量为158条,网络密度为0.025 9,这表明在乡村振兴设计领域,国内学者的研究较为分散,这也与研究主题的新生度及成熟度有关。通过可视化图谱(见图4)发现,国内研究紧紧围绕着乡村振兴、乡村景观、乡村旅游、美丽乡村设计、包装设计、服务设计等几个方面,其中“乡村振兴”关注度最高,频次为507,通过对关键词进行时间线聚类视图(见图5)显示,其中人工智能、创意产品、品牌形象、改造设计等是近年研究的主题,在时间线视图中,2019年以后聚类成果开始增多。

图4 关键词网络图谱

以上关键词及频次(见表3)反映了该阶段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学界主要根据现实需求开展了乡村振兴设计的研究,通过时间线图谱可以看出,频次为45的“包装设计”关键词中,文献大多集中在旅游、创新等领域;频次为35的“美丽乡村”键词中,文献大多集中在地域文化、乡村改造、规划策略等领域;频次为34的“乡村旅游”关键词中,文献大多围绕在人居环境、乡村风貌、景观规划等领域。此外,在文献考查中发现乡村旅游视角较为多元化,同时覆盖了民宿设计、景观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振兴等角度,这些都为当前实现乡村振兴设计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思路,作出新尝试,这也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抓住绿水青山乡村旅游时机的理念[7]。

图5 关键词时间线聚类图谱

2.4.2 阶段性前沿研究领域分析

引文突发可以表述为突现词,是指突现词提供的证据表明特定的文献与引文的激增相关联,即是说相关文献在该领域已经吸引到了人们的注意[8]。乡村振兴设计研究共得到15个突现词(见图6),清晰地呈现乡村振兴设计领域的研究前沿。

从突现强度来看,“乡村振兴”关键词表现出较高的突现度,高达2.77,成为较具影响力的研究前沿,学者们多从不同视角开展了交叉学科研究。从政策引领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深刻把握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从国家全局视野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9],这使相关学者对乡村振兴研究关注度高涨。同时,协同创新、园林景观、乡村社区、社区营造、土地整治、乡土特色、村民自建的突变强度也较大,这些构成了乡村振兴设计的前沿研究领域。此外,“乡愁景观”也具有较高的突变强度,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记得住乡愁[10]”。从中可见,乡愁是一种与自然世界、人文历史融为一体的生活理念,只有考量自然与历史两方面,才能在时间与空间上找到乡村的生活方位与“天人合一”的绝妙[11],这为乡村振兴设计提供了美好的意境与理念,并广受研究者关注。

表3 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列表

Tab.3 High-frequency key words and their frequency list

图6 乡村振兴设计研究突现词

从突现时间来看,“乡村振兴”关键词出现时间最早,景观、景观规划、乡土文化等主题词的突现开始时间为2020年,持续时间不断增强,这说明我国乡村振兴设计的聚焦研究越来越清晰,并已经开展了部分具体研究,其中乡村旅游突现词成为延续至今的最新研究前沿与热点。研读此类文献可以发现,乡村旅游研究热点是围绕乡村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光农业、空间分布、旅游产品开发、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等新视角展开,这与国家政策有着紧密关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选择和支撑力量[12],这成为设计学者们的奋斗目标。

此外,结合对最新文献研读,可以发现地域文化创新设计、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地域特色、品牌形象等也是当今研究的前沿领域。

2.4.3 研究发展阶段及主题分析

绘制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可以聚焦乡村振兴设计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与主题特征[13]。图7为国内乡村振兴设计研究的时区视图,通过结果显示,Q>0.6,S>0.7,可见图谱聚类效果良好,节点数量为111,连线数量为158,密度为0.025 9,这表明国内学者的研究主题与关键词并没有呈现十分紧密联系状态。通过以上模块化评价指标,可根据其呈现的主题和时间,对乡村振兴设计研究发展阶段及主题特征做如下探析。

2.4.3.1 研究发展阶段

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类的研究发文量近年呈增长态势,结合图谱及国家层面政策的发布及实施情况,可将乡村振兴设计研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16—2017年),由于此研究界定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该阶段为乡村振兴相关设计研究成果的起步阶段,即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设计研究路径与实践的探讨与意义构建中;第二阶段为多元发展时期(2018—2019年),自2018年以来该领域发文量涨幅较大,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等关键词出现频次增多,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关注,在政策引领下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结合图7分析发现:乡村景观研究主要围绕社区营造、乡村社区以及艺术设计等视角展开。2019年乡村旅游成为新兴研究,此聚类图谱中该领域日益重视乡村设计、民宿设计、空间设计、绿色发展和生态宜居对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作用;第三阶段为创意推进时期(2020—2021年),2020年总发文量增长显著(共发文239篇),2020年以后,文化创意开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创意型乡村根植于在地文化,当地的非遗文化、村史、名人故事、神话传说、手工技艺、民俗方言等构成乡村创意的重要文化资源,并用创意设计的方法,重组原有乡村产业[14]。这一阶段的乡村振兴文化创意领域研究开始出现了更多发展可能性,研究视角也扩展至不同领域,例如:服务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等,视角逐渐从传统领域向社会创新转变,并开始找寻与挖掘失落的乡村文化,激活设计全新价值。2021年该领域发文250篇,再攀新高,研究围绕着设计中的新技术、新手段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研究视角,智能化已成为助推乡村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2.4.3.2 研究主题方向

从关键词聚类图谱来看,乡村振兴设计研究主要是围绕乡村景观、乡村旅游、文化与创意等视角进行乡村建设挖掘及设计应用。结合聚类结果及文献分析,相关研究的关注可以概括归纳为两方面:设计创新与系统全局视角。根据文献具体研究内容,从单一设计领域到构建全局体系与模式进行主题归纳与整合,具体叙述如下。

图7 关键词聚类时区图谱

设计创新主题视角分为在地性研究、整体设计研究与社会创新设计研究三部分。第一,在地性研究。在地性(Localization)意指地方特性,根据文化、习俗、历史等信息转化成地域现象,使其得以形成地域文化[15]。在乡村振兴设计类文献中,有关在地性的研究包括文化、景观、设计和旅游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范训瑞学者,其文章中指出在地性景观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具有特定风格与象征意义。在地性景观体现当地文化,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和历史传承性,对乡村景观的改变起到直接影响作用[16]。黄茜学者指出,在地性设计应就地取材,使其与当地文化、农产品形成紧密联系,并根据其在地性乡土叙事和农耕叙事进行包装的人文交流和对话[17]。赵鹏飞等学者在其沂蒙红嫂纪念馆建筑设计中指出,在具体设计中依托红色文化原初景观,结合“此时此地”的设计观来进行场所空间的历史再现[18]。此外,张静静学者敏锐观察到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所存在的在地性困境,包括对艺术作品在地性的雅与俗和艺术家与当地居民之间的认知鸿沟等问题[19]。针对此,王宝升学者认为乡村振兴设计提倡因地制宜理念,用立足社区的本地设计来推动乡村整体营造。这主要包括,以在地性的“人”为本,培养乡村社区民众的主人翁意识,赋予他们创造自己生活的主导权;以“地”为基,活用本地资源;以“时”为线,尊重地方社区历史文脉的“适当设计”“适当技术”等理念[1]。

第二,整体设计研究。对知网文献进行研读与分析可以得到几种设计介入乡村振兴的模式:记录、保护、传播、传承乡村文化类文献,通过田野调查、影像记录等多媒体手段保存地方文化,在朱靖江[20]学者文章中提出以人类学及影像志方法介入乡村社区,采用“抢救式村落影像志”可记录保存古村落信息;设计改良乡村建筑景观与评价方法,黄荷等[21]学者对国内常用乡村景观评价方法和新技术应用发展等进行深入探讨;设计赋能乡村教育,通过信息图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对乡村留守儿童进行美术教育,为村民提供知识技能培训;设计振兴乡村产业,主要包括景观、旅游和文化创意等设计服务手段[22]。

王宝升[1]学者对上述乡村振兴设计进行总结并提出乡村振兴综合设计模式,即“产业–社会–环境–文化”整体设计,并分别从其经济性、社会性、环境性和文化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指出乡村设计不应只关注解决表面问题,而是提倡运用系统设计思维解决乡村振兴设计面临的问题。

第三,社会创新设计研究。赵汗青、崔天剑学者在其文章中指出,当代乡村的社会创新设计主要包括文化开发与认同,其次是自发与协作的社会创新设计,使村民及外部设计力量能够共同协作与决策,不断地聚焦更多的力量与创新想法。最后,可持续与可复制的社会创新设计,这需要构建源源不断、可持续提供的生态系统,引导生活方式改变[23]。

系统全局主题视角包含两个部分。第一,文化创意系统研究部分。在关键词聚类图谱中,文化创意成为近年的高频关键词。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利用综合文化创意方法为新城乡、新产业、新场景提供新动能促进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作为方法体系,最终形成城乡融合、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文化创意新业态[24]。同时,清华大学还提出了乡创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乡创理念的带动性、融入性和整体性三原则[25]。文卫民等学者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文化创意设计融合乡村振兴发展的6种模式[26](见图8),使之形成乡村文创系统。

第二,系统全局研究。赖红波等[27]学者首先从空间环境设计、信息服务设计、产业设计、视觉IP设计和理念设计,提出了推动县域设计的五层结构(见图9),清晰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此基础上,丁伟学者提出了设计立县十大模式[28](见图10),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图8 文创融合乡村振兴模式

图9 县域设计五层结构

图10 县域设计模式系统

3 未来研究趋势预测

从乡村振兴设计的基础研究领域及阶段性前沿研究领域来看,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包装设计、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及服务设计四个方面;从突现词时间强度来看,景观、景观规划、乡土文化、旅游等主题词的突现开始时间为2020年,持续时间不断增强;从关键词聚类图谱(2021年),可以看出设计实践、策略研究、特色小镇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方向。除此之外,对知网高频文献进行研读与分析发现,在整体上,研究方向聚焦于乡村景观、乡村旅游、包装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探究。对以上关键词内容进行研究趋势归纳与整理,并分别从理念、内容和技术方面进行预测。

3.1 理念融合乡村振兴设计新构想

从2021年中央政策中可以看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新维度与新理念的伟大战略,需要用新发展理念去探索适合当代中国乡村振兴之路。与此同时,未来应在乡村设计中讲好“东方故事”、展现“东方风格”、体现“东方精神”、营造“东方情调”[29],这种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设计”价值观正符合乡村山水或田园美学的独特性,同时这些也是“乡村美学”的传统渊源;“设计应用”的“精准性”应成为“东方设计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应因地制宜地在设计创造之中对乡村美学或田园美学进行创新。其次,乡贤文化是乡村设计中存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强的一种文化形态,其核心就是让有德有才的贤人回到家乡,重新把自己在外部世界所能够获取的那些知识和素养重新反哺给自己的家乡,让乡村文化不断的循序渐进,循环再生,绵延不断[30]。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要推动乡贤文化传承创新,重新赋予乡贤文化时代内涵,通过传承和重构新乡贤文化来重拾乡村温情。

3.2 内容导向乡村振兴设计新思路

对关键词聚类图谱和知网高频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在乡村振兴设计实践中,特色小镇设计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经济模式,其会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呈现新形态,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31]。在村级经济体中,田园综合体及美丽乡村将会顺应国家政策成为未来趋势,并以“田园”为特色,以“综合”为重点,实现文化、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

3.3 技术创新乡村振兴设计新方向

在新一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与农业农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数字乡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综合关键词、突现词和前沿研究领域中的高频文献发现,未来乡村振兴设计在技术层面上将重点放在数字化乡建,乡村数字生产与生活将围绕智能化、个性化乡村服务来设计与构建。同时,未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要让最新的科技手段融入乡村建设中,人工智能将成为服务乡村建设的新趋势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3.4 方法提供乡村振兴设计新支撑

当前乡村振兴设计领域以定性研究方法居多。未来应强化定量研究,以数据统计、模型和数学分析为依据,为研究提供客观性,例如,建立相应的乡村振兴设计评估指标与评价体系,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4 结论

利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乡村振兴设计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发文量方面,根据2018—202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乡村振兴设计研究文献统计分析,综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乡村振兴设计类研究从2018年开始,该领域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文献量由2018年的46篇增至2021年的250篇,研究热度持续攀升。

第二,研究力量方面,形成了以皮永生、周武忠和段胜峰等为代表的核心作者,其中郭庚熙、植田宪、青木宏展、张夏、孟晗、宫田佳美等学者和徐媛媛、张羽清、周之澄、周武忠,以及皮永生、段胜峰、张田田等学者之间形成了三个团体。从研究机构来看,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为主要的研究机构类型,但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未来有待加强,并注重学术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问题。

第三,研究热点方面,“乡村振兴”受关注度最高,是政策导向下的持续性热点,除此以外,包装设计、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乡村建设、民宿设计也是近年来乡村振兴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主要是对乡村振兴进行设计实践及策略定性分析,定量研究比较薄弱。

第四,研究前沿方面,乡村振兴表现出较高的突现度,成为较具影响的研究前沿。从突现时间来看,景观、景观规划、乡土文化、旅游等主题词的突现开始时间为2020年,并持续不断地增强。同时,地域文化创新设计、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品、地域特色、品牌形象等也是现今研究的前沿领域。

第五,研究阶段及主题方面,乡村振兴设计研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研究主题均与相关政策呈现紧密关联,并与实践发展路径较为吻合。结合聚类结果及文献分析,相关研究的主题可以概括为设计创新与系统全局视角主题,从单一设计领域到构建全局体系与模式进行了相关主题归纳与整合。

第六,研究趋势方面,主要从东方设计学和乡贤文化理念方面对乡村振兴设计进行融合思考,内容方面主要以特色小镇设计、田园综合体及美丽乡村等角度对乡村振兴设计内容进行新思路探索,同时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新技术将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设计,除外,未来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与评价体系来测定乡村振兴设计的实践水平。

5 结语

通过对研究成果梳理发现,未来有必要充实升华新观点,拓展研究内容,关注新动能发力点,从更多元与交叉视角对乡村振兴设计进行知识体系建构。同时,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未来应适时考虑定量评测方法构建乡村振兴设计方法论的深度研究。最后,未来有必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术研究网络系统,进一步增进协同交流机会,以此提升乡村振兴设计研究的整体水平。

文中基于知网数据库获得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数据客观,结果可靠,但关键词的共被引分析由于可视化软件受到一定功能性限制,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局限,但并不会影响文章结论的可靠性,未来可结合使用更多的可视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 王宝升. 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设计[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8.

WANG Bao-sheng. Indigenous Culture and Design for Rural Regeneration[M]. Changsha: Hunan University Press, 2018: 80-81.

[2]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CHEN Yue, CHEN Chao-mei, LIU Ze-yuan, et al. The Methodology Function of Cite Spac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5, 33(2): 242-253.

[3] 况宇翔, 李泽梅, 黄倩雯. 基于知识图谱的文化创意产品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J]. 包装工程, 2020, 41(18): 154-164.

KUANG Yu-xiang, LI Ze-mei, HUANG Qian-wen.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Knowledge Mapping[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8): 154-164.

[4] 杜淑幸, 彭丽萍, 连立麟. 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的国外工业设计研究现状[J]. 图学学报, 2017, 38(6): 876-880.

DU Shu-xing, PENG Li-ping, LIAN Li-lin. Research Status of Foreign Industrial Design Based on CiteSpace Metric Analysis[J]. Journal of Graphics, 2017, 38(6): 876-880.

[5] 王勇超, 罗胜文, 杨英宝, 等. 知识图谱可视化综述[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9, 31(10): 1666-1676.

WANG Yong-chao, LUO Sheng-wen, YANG Ying-bao, et al. A Survey on Knowledge Graph Visualization[J]. 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 Computer Graphics, 2019, 31(10): 1666-1676.

[6] 段胜峰, 皮永生. 设计驱动乡村建设的“川美实践样本”[J]. 创意与设计, 2021(4): 22-27.

DUAN Sheng-feng, PI Yong-sheng. Design Driven Rural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e Fine Arts Institute[J]. Creation and Design, 2021(4): 22-27.

[7] 杨样.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融合发展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 2021(35): 1-2.

YANG Yang. Discussion on the Interactive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Rural Ecotourism[J].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2021(35): 1-2.

[8] 李杰,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7.

LI Jie, CHEN Chao-mei. CiteSpace Technical Text Mining and Visualization[M]. Beijing: Capital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 Press, 2017.

[9] 陈杰.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业示范区政策体系研究[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

CHEN Jie. Research on the Polic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D].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9.

[10] 魏后凯.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亮点解读[J]. 紫光阁, 2014(1): 25-26.

WEI Hou-kai. Let the Residents See the Mountains, the Water and the Homesickness—Interpretation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Central Urbanization Work Conference[J]. Purpleguen Cabinet, 2014(1): 25-26.

[11] 丁晓东. 守住乡愁振兴乡村[J]. 社会主义论坛, 2021(11): 54-55.

DING Xiao-dong. Keep Homesickness and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J]. Socialist Forum, 2021(11): 54-55.

[12] 黄震方, 张圆刚, 贾文通, 等.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历程与新时代发展趋向[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0): 2615-2633.

HUANG Zhen-fang, ZHANG Yuan-gang, JIA Wen-tong, et al.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1, 36(10): 2615-2633.

[13] CHEN Chao-mei. 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 2(2): 1-40.

[14] 文卫民, 肖志高, 张玉山. 构建文创型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基于两岸乡村建设的比较[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6(2): 110-116.

WEN Wei-min, XIAO Zhi-gao, ZHANG Yu-sha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y Building Cultural Creativity Rural Areas: A Comparis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J].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2021, 36(2): 110-116.

[15] 邹鸣鸣. 基于在地性的苏南地区乡村住宅设计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20.

ZOU Ming-ming.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rural houses in southern Jiangsu based on locality[D].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2020.

[16] 范训瑞. 乡村景观符号的在地性研究——以永安市为例[J]. 福建建材, 2021(10): 24-26.

FAN Xun-rui. Study on the Locality of Rural Landscape Symbols—A Case Study of Yongan City[J]. Fujian Building Materials, 2021(10): 24-26.

[17] 黄茜. 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在地性研究[J]. 大众文艺, 2021, (10): 79-80.

HUANG Qian. Study on the Loc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ackaging Design[J]. 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2021(10): 79-80.

[18] 赵鹏飞, 王甜, 张冰, 等. 在地语境下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建筑设计[J]. 工业建筑, 2020, 50(10): 194-198.

ZHAO Peng-fei, WANG Tian, ZHANG Bing, et al.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Memorial Hall for Red sister-in-Laws in Yimemg Area in the Local Context[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20, 50(10): 194-198.

[19] 张静静. 艺术乡建的在地性困境及方案探索[J]. 文化产业, 2019(22): 55-56.

ZHANG Jing-jing. On the Local Predicament and Scheme of Rural Art Architecture[J]. Culture Industry, 2019(22): 55-56.

[20] 朱靖江. 村落影像志:从乡愁标本到乡建助力[J]. 民族艺术, 2020(4): 89-95.

ZHU Jing-jiang. Visual Ethnography of Village: From Nostalgic Specimens to Rural Construction Assistance[J]. National Arts, 2020(4): 89-95.

[21] 黄荷, 李华, 刘昊, 等. 国内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J]. 现代园艺, 2021, 44(23): 6-9.

HUANG He, LI Hua, LIU Hao, et al. 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s of Rural Landscape in China[J]. 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2021, 44(23): 6-9.

[22] 李倩. 乡村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基于设计视角的创新思考[J]. 文化遗产, 2021(4): 144-151.

LI Qian. Rur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Innovative Thinking Based on Design Perspectives[J]. Cultural Heritage, 2021(4): 144-151.

[23] 赵汗青, 崔天剑. 社会创新视角下的当代乡村设计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9(9): 61-63.

ZHAO Han-qing, CUI Tian-jian. Contemporary Rural Design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Innovation[J]. Architecture & Culture, 2019(9): 61-63.

[24] 鞠萍. 清华校友走进田间地头用乡创焕新千年文化[J]. 小康, 2021(7): 98-100.

JU Ping. Tsinghua Alumni Went into the Fields and Used Their Hometown to Create a New Millennium Culture[J]. Insight China, 2021(7): 98-100.

[25] 王霞. 文旅融合视阈下的乡村文创设计研究——以陇南花桥村为例[D].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WANG Xia. Research on Rur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take Huaqiao Village As an Example[D].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1.

[26] 文卫民, 文问, 张玉山. 文化创意设计介入乡村振兴的六维模式探讨[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10): 26-29.

WEN Wei-min, WEN Wen, ZHANG Yu-shan. Discussion on the Six-Dimensional Mod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nvol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J]. Furniture & Interior Design, 2021(10): 26-29.

[27] 赖红波, 丁伟. 大数据背景下用户研究与设计开发模式创新——以上海—长三角“设计立县”为例[J]. 设计, 2015(2): 118-119.

LAI Hong-bo, DING Wei. The Study of User Research and Design Development Model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With the Example of Shanghai Yangtze River Delta "Design to Establish County" Model[J]. Design, 2015(2): 118-119.

[28] 丁伟, 章彰, 赖洪波. 设计与转型: “设计立县”发展路径及十大模式构建——以上海—长三角工业设计项目服务外包平台“设计立县”计划为例[J]. 设计, 2014(7): 118-120.

DING Wei, ZHANG Zhang, LAI Hong-bo. Desig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Ten Models of "the Design Strategy of the County Plan" — Shanghai—Yangtze River Delta Industrial Design Project Outsourcing Services Platform Design County Planning as an Example[J]. Design, 2014(7): 118-120.

[29] 徐媛媛, 周武忠. 东方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2021第七届东方设计论坛综述[J]. 中国名城, 2021, 35(7): 83-88.

XU Yuan-yuan, ZHOU Wu-zhong. Ea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Review on the 7th Oriental Design Forum in 2021[J]. China Ancient City, 2021, 35(7): 83-88.

[30] 白现军.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贤文化传承与创新[J]. 北京社会科学, 2021(12): 91-99.

BAI Xian-jun. Research 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Rural Elites Cultural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2021(12): 91-99.

[31] 张晓翠.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J]. 社会科学家, 2020(6): 86-90.

ZHANG Xiao-cui. Cultural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Tow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Social Scientist, 2020(6): 86-90.

Analysis on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 of Design Interven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CiteSpace in China

CHANG Xin

(School of Arts and Design, Yanshan University, Hebei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The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 of design interven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by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and clarify t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esign interven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Documentation tool CiteSpace was adopted and 708 references themed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Design" collected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18 to 2021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n, graphical visualiz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the publications, core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hotspot key words, emerging words, etc., to analyz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irection and sort out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From 2018 to 2021, the publications showed a rising research fever, and three research groups were formed, dominated by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lars and institutions. Rural revitalization, packaging design, beautiful countryside, rural touris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have been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field in recent years. At the same time, landscape planning, local culture, touris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come more influential research frontiers. The design researc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of starting, diverse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promotion. The research topics are summarized as design innovation and system global perspective, and generalized and integrated from a single design fiel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system and model. On this basis, the trend of the research is predicted from four aspects of concept, conte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and research contents, innovate research methods, build research networks, enrich and sublimate new perspectives and put forward new ideas, so as to enhance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esign research.

rural revitalization; design; research hotspot; research tre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knowledge map; CiteSpace

TB472

A

1001-3563(2023)04-0358-10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04.046

2022–09–13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22YS021)

常鑫(1984—),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设计。

责任编辑:陈作

猜你喜欢

图谱设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绘一张成长图谱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