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M-TPB模型的老年人智能知识普及调查
2023-03-06成丹妮
成丹妮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1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智能产品层出不穷,老年群体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与时代脱节、无法融入智能化数字化的生活,随之产生老年教育、智慧助老等一系列衍生问题。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1-2]。
《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26 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可以认为,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就是解决总人口中18.70%人口的问题。很多老年人无法顺应科技迅速发展、无法融入数字化时代的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显现,乘车码、线上预约等,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都是难题。大部分老年人无法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社会的问题始终存在,随着科技的继续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或将会成为每一代老年人的问题[3]。
目前,针对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实现智能普及的方法途径,我国已有很多学者提出了看法,如在多省实行的“智慧助老”公益活动、科技公司推出的适老化、老年大学开展科技课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老年人的困境,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4]。老年人智能知识普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老年群体自身,老年人自身的意愿非常重要。为了帮助解决老年人智能知识普及问题,文章将对老年人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探寻老年人不愿意主动学习智能产品或参加智能普及相关活动的原因,分析促使老年群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调动其积极性,主动与时代接轨、学习智能知识[5]。
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接受度及意愿和态度,充分倾听老年人的声音,研究将引入TAM-TPB模型进行分析,将老年人视作顾客、消费者,将智能普及视为一种产品,为帮助老年人进行智能普及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TAM-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PB)基于理性行为模型发展而来。理性行为模型的观点是任何因素对主体行为的影响都是通过主体的态度和行为准则间接影响。在理性行为模型的基础上,计划行为理论引入了感知行为控制[6]。感知行为控制由控制信念和感知促进因素共同决定,而感知促进因素有助于研究帮助老年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智能知识普及的方式。计划行为理论能够帮助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对想要改变老年群体对智能普及的态度有指导意义。
技术接受模型(TAM)也以理性行为模型为基础发展而来,是主要用以分析影响用户接受新技术的重要因素的一种理论模型[7]。以TAM作为基础理论模型,可以拓展出各种复杂的用户行为模型,分析人对新技术的使用行为[8]。智能普及本质上就是让老年人接受新技术,可以具体化为研究影响老年人接受智能普及的重要因素和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使用行为,技术接受模型具有较强指导意义[9]。
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具有同源性和相似性,因变量都与行为意向有关,还有一定程度的补充性,基于两个理论的TAM-TPB模型对本研究将有更好的解释能力[10]。本研究采用TAM-TPB模型进行问卷设计,探究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接受度及意愿和态度。
2.2 研究假设
2.2.1 感知有用性
在TAM模型中,PU是指用户对技术或技术产品的“感知有用性”,即用户对于所做的事情感觉是否有用,即老年人是否认为学习智能普及有用处。因素水平越高,表明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态度越积极,促进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接受意愿,产生更多的使用行为。可以假设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其行为意愿(H1)、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其行为态度(H2)。
2.2.2 感知易用性
在TAM中,PEOU是指用户对技术或技术产品的“感知易用性”,即用户觉得该产品或技术是否容易使用,也就是老年人觉得学习智能普及是否容易。因素水平越高,表明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态度越积极,促进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接受意愿,产生更多的使用行为。可以假设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其行为意愿(H3)、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其行为态度(H4)。
2.2.3 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SN)是指个人对采取某项行为时,所感觉到社会的社会压力或对个人决策会有影响力的一些团体对某项行为的影响,反映老年人学习智能普及时受到周围环境或周边人员的影响。对老年人越重要或越亲密,对老年人学习智能知识影响越明显,对学习智能知识的感知有用性越明显。即老年群体在学习智能普及时,受到周边人的认可和鼓励或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时,学习意愿就会加强。可以假设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主观规范正向影响其行为意愿(H5)、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主观规范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H6)。
2.2.4 行为态度
根据期望-价值理论,行为态度(ATP)就是个人对特定的对象反应的一种持续喜欢或不喜欢,即正向或负向的评价。在本研究中,是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评价情况,评价越正向,说明对愿意学习智能普及的意愿越强。可以假设老年人对智能普及的行为态度正向影响其行为意愿(H7)。
2.3 问卷设计
以TAM-TPB理论为基础设计了22个问题。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情况、是否使用智能手机;二是研究模型中各潜在变量的测量变量。采用Likert 5级量表对各变量进行估计,数值越大,表示越同意。
模型变量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变量指标体系
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性,问卷采取2种收集方式,其中188份来自问卷星线上收集,41份为实地收集。共收回问卷229份,有效问卷215份,回收率93.88%。
3 数据分析与检验
3.1 现状分析
调查分析,收集的老年群体年龄在55~65岁范围的占36.28%,65~75岁占34.42%,夫妻同住的有67.91%,小学文化水平的占32.09%,经济水平一般的占37.67%。此次问卷收集大多是网上收集,实地采集的只有41份,在是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上,选择“是”的人占95.35%,所以此问题作废。
3.2 数据检验
3.2.1 信效度检验
在信度检验方面,采用克朗巴哈系数对问卷的变量进行信度分析。感知有用性的系数是0.913,感知易用性的系数是0.882,主观规范的系数是0.904,行为态度的系数是0.870,行为意愿系数是0.872,系数均高于基准值0.7,说明变量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总体的系数是0.934,说明问卷整体可信。
在效度检验方面,问卷整体的KMO值为0.883,Bartlett球形检验系数为2 587.377,P值为0.000,说明问卷数据效度高。对模型的收敛效度进行检验,标准化因子负荷全部高于0.7,组合信度(CR)全部高于0.8,平方差抽取值(AVE)全部高于0.8,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
3.2.2 模型拟合和假设检验
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拟合检验,以检查理论模型和数据的适配度,运用极大似然法分析研究模型的拟合度。大部分指标都满足要求,说明拟合的模型表现较好。假设H1、H4、H5、H7得到了支持,假设H2、H3、H6没有得到支持。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感知有用性(PEOU)对老年人的行为意愿(BI)有一定直接效应和较为微弱的间接效应。老年人的行为态度(ATB)对行为意愿(BI)有显著的直接效应。
老年人如果感知智能产品有用,会做出对智能产品的正面评价,但并不会主动使用智能产品、主动了解智能知识。老年人如果感觉到智能产品容易使用,尽管对产品的评价一般,也会主动使用智能产品、主动了解智能知识。如果社会环境、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都表达对智能产品的正面评价,都支持老年人去学习智能知识,老年人就会认为智能知识和智能产品有用,但依然不会主动去使用和学习。如果老年人对智能产品、学习智能知识做出了正面评价,就会想要去了解和使用智能产品。
4 结语
根据智能知识普及现状,基于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在进行智能知识普及活动时,应从智能产品的易学习性、易操作性方面入手宣传,并尽量在现场就能教会老年群体一些关于智能产品的简单使用方法,让老年群体感觉到学习智能产品并不困难。产品适老化改造的方向应该向智能产品操作简单、易上手方面转变。基于行为态度对行为意愿的影响,需要社区大力宣传智能产品的优势,动员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智能产品接受非常好的这部分老年群体,营造智能产品积极正面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