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锡报》“游艺座”专刊音乐资料撰稿人管窥

2023-03-06李晓春唐佩柔

音乐生活 2023年12期
关键词:周南观澜游艺

李晓春 唐佩柔

“游艺座”专刊是近代《锡报》从无锡迁移至上海后,于1939年5月6日在第三版、以日刊的形式正式推出的艺术综合栏目。“游艺座”内容以戏曲为核心,覆盖了其他民间音乐、电影、流行歌舞的相关门类。“游艺座”专刊的撰稿人,除了吴观蠡、张肖伧、郑子褒、郑过宜等四位主编[1]外,汇集了苏少卿、薛观澜、徐凌霄、周南陔、杨屮屮、徐慕云、张古愚、刘豁公等一批近代知名戏曲评论家。这些戏曲评论家兼有票界名人、報界记者、文体新秀、政界要员等多重身份。他们所撰写发表的文章,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别是戏曲文化在各个维度发展的面貌。对这个撰稿人团体进行微观或宏观的探究,有助于今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近代的发展有不同层面的了解。本文聚焦的四大撰稿人为票界名宿苏少卿、余叔岩密友薛观澜、“凌霄汉阁主”徐凌霄以及老谭(鑫培)旧友周南陔。

一、票界名宿:苏少卿(1890—1971)

苏少卿,徐州人,近代票界名宿、戏剧评论家。苏少卿热爱京剧,有比较专业的演唱实践经验,发表过大量有关京剧、昆曲的文章,担任过《戏剧半月刊》的主编工作。1955年10月苏少卿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又受邀北上至中国戏曲学校任教。可以说从戏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多个维度,苏少卿都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作为近代资深的剧评家,苏少卿于1911年就在《艺术世界》《谭富英特刊》《梅剧团出演特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根据民国期刊库资料显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苏少卿发表文章所涉及的报刊达七八十个。 另外,在这些刊物发表的文章中,苏少卿为主要撰稿人的几个专栏(专题)或连载系列颇受时人的关注,如1920年在《来复》上发表的连载文章《广乐成教论》,1922年《新闻报》专栏“梨园杂谈”和“梨园丛话”,1939年《中国艺坛画报》专栏“安乐窝剧谈录”,1939年至1940年《锡报》“游艺座”专刊的“知非斋曲谈”专题,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有“寿春壶斋曲话”等专题先后在《上海生活》《戏剧周讯》《海报》等报刊上连载发表。此外,1930年,先声出版社出版了苏少卿主编的《唱片剧词汇编》上下册。

说到与《锡报》的渊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少卿就在《锡报》副刊《小锡报》上发表过相关剧评文章,如1921年4月29、30日“剧谈”专栏的《王又宸之空城计》等。《锡报》“游艺座”专刊设立后,受《锡报》主编吴观蠡之邀,苏少卿前后发表了六十余篇文章。这些文章涉及的传统音乐种类广泛,其中以京剧内容最为丰富,兼有谈及昆曲、越剧、大鼓、元曲、广东戏、梆子等相关内容。

苏少卿六十余篇文章内容涉及名人掌故、演员表演评述、剧目分析、音韵探究等。与名人轶事相关的有1939年6月26日的《谭鑫培轶事》,1939年9月25日的《谭鑫培40余岁曾来上海演唱》,1939年9月14日的《叔岩菊朋少山,皆庚寅生》,1939年12月15日的《谭鑫培与琴师》,1940年3月25日的《贾三考》等等;关于演员表演评述的有:1939年6月22、23日的《郑传鉴周梅艳等唱〈贩马记〉》,1939年10月5日的《孟小冬之咬字》,1939年10月9日的《吴素秋之〈金锁记〉》,1939年10月18日的《武旦之打出手》,1939年11月12日的《吴素秋之〈起解〉》,1939年11月14日的《王玉蓉之王宝钏戏》,1939年12月29日的《郑冰如》,1940年1月5日的《观贯大元演〈战太平〉》,1940年1月10日的《再观郑冰如演〈玉堂春〉》,1940年1月31日的《听徐东明〈五家坡〉》等等;与剧目分析相关的有:1939年10月23日的《〈霸王别姬〉的不同表演版本》,1939年11月2日的《〈搜孤救孤〉是极佳之老生戏》,1940年2月13日的《御碑亭》等等;涉及音韵探究的有1939年9月21日的《“东钟”“江阳”非“闭口音”》,1939年9月27、28日的《“闭口音问题”答李群君》,1939年9月29日的《开口音的类别与运用》,1940年4月2、3日的《论收音法》等等;另有1940年1月18日的《评影片〈葛嫩娘〉》等影评文章。这些文章涉猎广泛,充分展现了苏少卿在戏曲各个维度的精深造诣以及宽阔的艺术视野。

二、叔岩密友:薛观澜(1897—1964)

薛观澜,原名学海,字汇东,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祖父薛福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和外交家。父亲薛南溟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曾组建永泰丝业集团。薛观澜是民国时期剧评家,曾在外交界任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作为政坛新秀、名人,1927年8月《大公报(天津)》多次刊登《薛学海之略历》《薛学海略历再志》《薛学海日内来津》《薛学海就职后委派新职员》《薛学海赴京》等薛观澜个人介绍和行程情况的报道。

作为体育名人,薛观澜精于田径理论,以“薛学海”为名常为上海《时报》《勤奋体育月报》《浙江体育月刊》等报刊撰写体育理论和介绍欧美体育等文章。以《时报》刊登的相关文章为例,其中比较突出的有1934年9月至10月底的连载文章《世界各国田径异彩记》,1935年8月初至10月初的《田径春秋》,1936年2月至7月的《亚林匹克导言》,1936年8月的《亚林匹克厄言》,1936年10月至11月的《亚会掌故》专题等等。1948年4月,东南出版社出版了《薛学海体育论文集》。

作为余叔岩的密友,薛观澜在《锡报》上海版刊登最早的、与余叔岩相关文章是在“戏包袱”专刊连载的《余叔岩辍唱之真相》,时间跨度为1938年9月2日至1939年4月8日。“游艺座”专刊设立后,薛观澜继续为其撰写了相当数量的文章,其中以长篇连载见长,以及小文若干。这些文章的内容涉及回忆录、纪事、研讨、考证、评论等等。其中,与回忆录相关的有1939年6月28日至9月10日,不定期连载的四十一期《纪余叔岩于役亦舞台事》。涉及纪事的有1939年5月20、21日,以及 5月29、30日的《 故都剧事缤纷录》;1939年10月6日至12月10日不定期连载的三十九期《黄金顾曲记》;1939年12月12日至1940年4月17日,不定期连载的八十六期《观澜顾曲记》等文章。与研讨相关的有1939年12月14日的《读扫边先生与王供奉谈话后》,1940年2月17日的《蝶野主人“天罡録”之商榷》,1940年2月27日《致过宜书》等等。与考证相关的文章则有:1939年7月19、20日的《上天台剧词之考证(上)(下)》等等。另还有1939年5月11日《撢论唱片》与1940年2月19日《落花园剧情记》等文章。1940年5月《锡报》上海版停刊后,薛观澜在《半月戏剧》零星发表过《忆叔岩》(1943年)、《四小名旦之抡元》(1944年)、《中州韵与皮黄》(1945年)等文章。

三、凌霄汉阁主:徐凌霄(1886—1961)

徐凌霄,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江苏宜兴人,是民国时期与黄远生、邵飘萍齐名的三大记者之一,同时也是剧评家、名报人。徐凌霄曾担任过上海《申报》《时报》的驻京记者、《剧学月刊》(1932年1月在南京创刊)的主编工作。1936年,徐凌霄代表作《皮黄文学研究》在北京出版,其他代表著作还有《凌霄随笔》《凌霄汉阁随笔》《凌霄一士随笔》《古城返照记》等。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凌霄就在《锡报》副刊《小锡报》的“剧谈”专栏发表不少文章,如1920年10月,以“凌霄汉阁主”为名发表有《尾音不可放高》等文章;另有专题“凌霄汉阁剧话”,涉及“贾波林(卓别林)表演特色”“姚玉芙拜梅兰芳为师”“知雅社票会参观记”等内容。1920年12月25、26日,发表《对于晨报剧谈的批评》一文等等。

《锡报》上海版“游艺座”专刊设立后,徐凌霄在该专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内容涉及广泛,其中有关伶人忆旧的有1939年10月29、30日的《钱金福》,1939年11月8、9日的《想起几位老伶》,1939年11月14日的《“腔·调·板”与名宿 》,1939年11月26日的《太公与戏剧》,1940年4月4日的《御霜谈贵俊卿遗闻》等等。有关剧目评述的有1939年9月22日的《儿女英雄传旧话》,1939年10月25日的《碰碑》,1939年11月18日《〈探母〉的检讨》,1940年3月9日的《一捧雪本事》,1940年4月15日《〈游龙戏凤〉不宜蛇足》等等。涉及服饰的则有1940年1月22日的《二进宫的服色:蓝龙帔有此》,1940年1月28日的《双龙达帽》,1940年2月4日的《“王子”的巾冠帽》。有关发音与声腔表演的有1940年2月15日的《鼻音》,1940年2月17日的《腔生于情》,1940年4 月11日的《小嗓堂音》等等。另外还有涉及音韵的1940年1月16日的《改辙》。

四、老谭旧友:周南陔(1893—1967)

周南陔,祖籍贵州,生于江苏如皋,出生于官宦世家。民国时期周南陔担任政界要员,解放后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周南陔长期生活在上海,与上海的文化界人士有着较为广泛的交际。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周南陔就陆续在《时报》《半月》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其中《半月》主要刊登其《绮兰精舍杂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周南陔在《航业月刊》上发表《绮兰精舍摭谈》;1937年1月18、19日,在《金刚钻》上发表《志罗仲泉先生剧艺》等文章。1939年5月13日,《锡报》上海版“游艺座”专刊发表主编扫边老生(吴观蠡)的文章《贵筑周氏即周南陔》一文,介绍了因薛观澜之故,与周南陔结识的经过;5月23日至26日,周南陔以《南陔自白》为题连续四日在“游藝座”亮相;5月27日,周南陔首次在“游艺座”专刊发表评论文章《张文娟第一砲〈定军山〉》;其后,周南陔以“绮兰精舍戏谈”为主题,多次连载剧评文章,时间跨度从1939年6月中旬至1939年9月下旬。1939年11月,周南陔在《锡报》二版副刊《小锡报》上刊登其专题连载《绮兰杂叙》。到了1940年,周南陔在“游艺座”刊载的文章,有1月2日的《贯大元之靠把》和2月26日的《致扫边书》。

除了上述撰稿人外,驻北平记者倪大云和吴剑伯等人也是“游艺座”专刊中“故都剧讯”“燕云片片”等专题的主要撰稿人,内容多为平津一带戏曲、曲艺相关内容简讯。另外《戏剧月刊》主编刘豁公,《戏剧旬刊》《半月戏剧》主编张古愚,戏曲史家徐慕云,国剧保存社冯氏兄弟(冯小隐、冯叔鸾)等人均为“游艺座”专刊撰过稿。

对于为《锡报》上海“游艺座”专刊撰稿的多数剧评家的文风特点,主编吴观蠡曾在1939年6月21日“游艺座”开篇《各有千秋》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周南陔为谭鑫培旧友,语不离谭;陈蝶野诗人客串,名隽不凡;薛观澜文字古奥,不落恒蹊;苏少卿注重眼韵,每文皆然;张肖伧喜谈往迹,熟悉旧闻;许黑珍经验宏深,文多术语;杨屮屮研究旦角,独具慧眼;郑子褒有褒无贬,一贯作风;张古愚介绍平剧,亦是一长。

通过对《锡报》“游艺座”专刊四位撰稿人的信息整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部分结论。

第一,上述撰稿人均接受过较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青少年时期与戏曲文化有着较亲密的接触,或多或少有过唱演的艺术实践,有的还有较高的实践造诣。第二,这些撰稿人曾与京剧名伶深入交往的叙述纪事,因缘际会定格于《锡报》中的文字表达,为今人进一步了解艺人的性格特征、艺术品格、表演风格等提供了更多的历史线索。第三,通过报刊这个近代“自媒体”载体,这些撰稿人获得了更多的公共交流空间。如1940年2月17日薛观澜所撰的《蝶野主人“天罡録”之商榷》一文旁,附有蝶野原作作为参照。第四,组团结社亦是报人们扩展交游范畴,凝聚团队感情的重要手段。《锡报》报人团体转移到上海后,于1938年11月6日成立了旅沪锡人京剧业余组织“戊寅社”,薛观澜、吴观蠡、郑过宜等人担任该组织的理事;1939年6月“戊寅社”改组后,薛观澜担任该社社长,吴观蠡为理事长。“戊寅社”的活动纪事,“戏包袱”和“游艺座”专刊相继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述,以1940年为例,2月22日“游艺座”刊登了薛观澜撰写的《戊寅社彩排引言,敬乙亲友早临观剧》的演出预告,随后于2月29日刊载了《戊寅社彩排纪实》一文详述了彩排的经过。第五,上述撰稿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如徐凌霄在1932年《剧学月刊》创刊号刊登的《剧学月刊述概》 一文中提到“本刊以‘剧学立名,意义有两个:(一)本科学精神对于新旧彷徨中西杂糅之剧界病象,疑难问题,谋适当之解决;(二)用科学方法,研究本国原有之剧艺,整理而改进之,俾成一专门之学,立足于世界学术之林。”[2]在“新旧”“中西”的探讨中,报人们呈现出的“继承传统”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的艺术观,对当今新语境下传统音乐的发展思路和路径探讨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南音乐文化美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T-b/2021/16)阶段成果。

注释:

[1]李晓春:《锡报》上海版戏曲资料撰稿人群像特征探究——以《游艺座》专刊四大主编为考察对象,《音乐生活》2021年第11期,第11-16页。

[2]徐凌霄:《剧学月刊述概》,《剧学月刊》1932年第1期,第7页。

李晓春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唐佩柔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

(责任编辑 李欣阳)

猜你喜欢

周南观澜游艺
一道高三模拟试题的解法探究*
逃之夭夭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芣苢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观澜文学社
湿地观澜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