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壮族乡村文化旅游三阶段4E体验模式研究
——广西崇左壮族文化为例

2023-03-06农时华

旅游纵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崇左崇左市壮族

农时华 滕 敏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7)

引言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1]。

崇左市沿边与越南交界,世居民族为壮族,壮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5%,是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级市,也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壮族村落遍布崇左市的各个乡镇,在各个村镇中都有世代流传的丰富的壮族文化,然而与其他民族相比,壮族绚烂的民族文化随着时间流逝在逐渐消失,对壮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度不足,更谈不上利用壮族乡村文化开发旅游体验项目。壮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的一部分,只有进行创新与推广,让世人了解独特的壮族乡村文化,才能将文化传承下去。

一、国内外关于乡村文化旅游体验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乡村文化的定义与内容维度

乡村文化是乡民经过长期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实践,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想追求、道德情感、行为方式、习俗习惯、是非标准等,通过潜移默化或言传身教等方式影响人们,并反映了人们的人生理想、社会认知模式和处事原则等,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的意义。

乡村文化建设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部分,“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体现”[2]。这五个振兴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同向同行。文化振兴首先要通过构建农民新型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农民素质;其次是通过引导农民对低俗文化和不良文化进行抵制,发展优秀的乡村文化;最后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提高农村文化吸引力,使乡村文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生产力,让乡村文化的振兴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让村民在文化的转型中获得财富[3]。

(二)旅游体验的定义与内涵

2001年6月,在一份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报告中于第一次提出“体验式旅游”这个新概念,截至目前我国旅游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只有极少数研究者给出了一些相关的解释和说明。其中徐林强认为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4]。

从英语词汇角度分析旅游体验(Experience Tourism),游客的体验类型大致可以分为4种,称为通过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接受不同文化和风光的浸润,享受休闲时光放松心境,在旅游中用自己的身心尽情感受美景,品味不同的风光,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取精神的成长思考。

体验旅游有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体验旅游注重个性化,针对游客追求个性化的特点设计独一无二的产品,满足游客求新求异、与众不同的心理需求,达到游客不走寻常路的目的。其次,体验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更深度地了解旅游文化。再次,体验旅游游客更为注重的是过程,结果并不重要,主要是满足游客生理的感知和心理体验的满足感。最后,体验旅游能够在旅游产品中释放出与日常生活不同的能力,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放松[5]。

二、崇左壮族乡村文化旅游现状

(一)壮族乡村文化种类

壮族乡村文化形式多样而且丰富多彩,作为体验旅游的乡村文化,壮族乡村文化种类主要包括壮族人民衣、食、住、娱乐四方面。

1.服饰文化

现在壮族人的衣着与汉族已经基本没有差异,但是传统的壮族服饰还是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在广西崇左、凭祥、龙州等偏远地区,部分壮族妇女的装扮还可以看出壮族的特色,部分老年妇女所穿衣服为左衽、小领的各色衬衣,裤子为宽脚裤子,头上是包成方块状的各色大方巾。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

2.饮食文化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壮族人主食为大米饭、粥,或者是与玉米、红薯等熬煮成的饭或粥。糯米在壮族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绿豆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水果糯米饭、大大小小的绿豆猪肉粽,还有加上其他植物汁液或者南瓜等做成的糍粑也是壮族人的节日必备食品。此外,壮族人也喜欢用糯米酿成酒,吃饭的时候喝上几口,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驱寒美容[6]。

3.建筑文化

壮族古老的传统住房形式“干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关养牲畜和存放杂物。这种住房形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住房特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它具有适应于南方山区地形、气候和预防毒蛇猛兽侵扰的优点,所以一直延用到现代。

4.娱乐文化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农忙之余有多种娱乐文化。其中唱山歌以三月歌圩、霜降歌圩为典型代表;跳壮族舞蹈包括打榔舞、竹竿舞、板鞋舞等;歌舞结合的壮族拜囊海节目已通过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现正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整个崇左市唯一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二)崇左壮族乡村文化旅游体验的优势

1.游客对特色和个性化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是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按照旅游需求实现的可能性可以将旅游需求分为现实的旅游需求、潜在旅游需求和延缓的旅游需求。现阶段旅游者追求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能够满足这样的旅游需求。

2.便捷的交通直达崇左壮族各个村屯

崇左市距离南宁市高速公路仅一个半小时,而且村村通柏油马路和水泥公路;铁路也是到崇左市中心,动车也在建设中,完成后南宁—崇左的车程也仅半个多小时。便捷的交通可以满足周末出游的人群需求,也可以满足大部分游客对高质量旅游交通的需要。

3.崇左市政府着力打造旅游品牌特色

根据《2019年崇左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崇左市将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崇左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新业态,提升品牌影响力,努力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国际旅游”转变。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丰富文化旅游业态,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拓展文化旅游市场,推进崇左智慧旅游建设,开发崇左全域旅游“一张图”“一个App”,全方位推出崇左旅游资源和旅游攻略,实现“一部手机游崇左”。

4.崇左市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为体验旅游提供各种可能性

截至2021年12月,崇左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个,即天等县的壮族霜降节,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3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64个,其中民俗类25个、传统舞蹈6个、民间音乐7个、民间文学2个、传统手工技艺18个、传统竞技3个、人生礼俗2个以及传统戏剧1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25个。2016年11月30日,崇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拓展名录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广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零”的突破。2019年8月1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崇左市设立自治区级壮族文化(崇左)生态保护区。

(三)崇左壮族乡村文化旅游体验的不足

1.没有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体验体系,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崇左市虽然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文化与旅游资源创新和挖掘过程中缺少深度,未能形成系列或者是体系,让游客深度参与领略壮族独特文化。对文化的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也缺乏好的体验模式,无法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的深层需要。

2.乡村文化体验旅游品牌尚未形成,服务功能不完善

崇左市虽然有国家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1项,保护名录64个,但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都比较弱,缺乏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体验品牌,不能吸引大批游客前往体验。

3.线路设计缺少深度文化体验游

在崇左市政府官方网站的《走进崇左》栏目中介绍了崇左旅游的4条线路,线路时长设计为2天,时间安排较紧,游客在推荐的4条线路中无法真正深入地接触和体验崇左灿烂的乡村文化,只能走马观花。线路设计缺少深度文化体验游,导致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效果大打折扣。

4.营销与宣传不到位

在携程网站以崇左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搜索,在所有的线路报价中只出现“德天瀑布”景区,崇左其他的景点根本没有出现在携程这样大的旅游平台。在百度以“崇左旅游”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景点具体介绍的依次是德天瀑布、大新明仕田园等大约10个景区,在搜索所得到的信息中也缺少崇左乡村文化体验旅游的介绍,游客无法接收乡村文化体验旅游的信息。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崇左壮族乡村文化旅游体验模式创新

结合现在旅游的方式,通过全方位的体验设计使旅游景区(点)做到“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回味”,使旅游活动“可参与、可互动、可感受、可享受”。崇左市的乡村文化体验旅游可以给游客三阶段4E体验的模式,该模式可以帮助游客深度体验广西崇左壮族乡村文化,激发游客更多的旅游兴趣。三阶段为游前、游中、游后,4E为娱乐(Entertainment)、 教 育 (Education)、 逃 避 (Escape)与审美(Estheticism)。该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接待村镇、接待农户四方配合与积极参与才能够让游客体验得放心,深度体验到文化的精华,缺一不可。

(一)游前体验+娱乐功能

在旅游前,旅游企业要进行游客旅游需求调查,并将调查与现有的崇左市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推出文化体验产品,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在政府的主导下将有项目的各乡镇和农户(非遗传承人)纳入统筹规划管理,挖掘文化内涵,进行文化品牌创新与宣传。

第一,制作乡村文化特色系列短视频,在不同短视频平台发布,让游客在刷短视频时接触到崇左市乡村文化,激发游客体验的兴趣,起到游客引流的作用。第二,编写特色乡村文化系列推文,详细描述文化的特色与起源,讲好乡村文化体验旅游故事,使游客心之向往,让游客充满期待。第三,在App上推出实景3D模拟体验,让游客在App上走进3D实景,代入角色,满足足不出户就可体验特色文化的心理需求。

(二)游中体验+逃避+审美

游客在App或者短视频、推文中得到了独特的视觉、听觉感官体验,激发了游客前往现场实地体验的欲望和兴趣,旅游企业和接待村镇以及农户在游客前往现场体验过程中要做好线路安排,让游客深度接触到文化的精华,流连忘返。

游客在游玩中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寻求能够放飞心灵的地方,也是精神自由的地方。为帮助希望寻求深度文化体验的游客,旅游从业者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的内涵,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的体验项目。

(三)游后体验+教育功能

游客完成真实现场体验后,相关部门要征集游客的反馈,为鼓励游客反馈的积极性,设置优秀推文或者短视频奖励,鼓励游客在微视频号、微博等分享自己愉快的乡村文化体验。通过游客自媒体的传播,利用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快速对网络接触者产生影响,扩大景区和体验项目的知名度。

(四)具体案例设计说明

甘蔗种植和古法制糖是崇左市乡村文化旅游的长项,在古法制糖上可以进行乡村文化深度挖掘与体验。按照三阶段4E体验模式进行设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1.游前体验阶段

利用推文,将崇左市蔗糖种植与古法制糖进行美文撰写,帮助游客了解蔗糖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在推文后面附带微视频链接,让人们在阅读完推文的之后能够通过微视频看到真实的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的全过程。

利用App进行甘蔗田园设置,让游客进行网上甘蔗模拟种植与管理,在网上进行蔗糖的制作与生产,使游客进行角色代入,体验古法蔗糖的生产与文化。

利用云种植,将甘蔗种植农户与游客链接起来,让游客跟农户结成生产对子,认养一定数量的甘蔗种植,利用农户生产直播让游客参与到甘蔗种植与管理中来,培养游客认同感,吸引游客前往相关村镇进行更深度的体验。

2.游中体验阶段

在本阶段中,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既要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基本需求,也要满足游客逃避、审美的需求,因此在甘蔗上的文章要做深做实。

网上很多视频都在说广西人砍甘蔗,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可以进行砍甘蔗的体验,拍自己砍甘蔗的视频;砍甘蔗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游客发泄那些不良的情绪,在尽力挥发体力的同时得到宣泄,满足游客逃避世俗的心理。安排游客前往体验古法制糖,从压榨甘蔗汁到煮糖熬糖的全过程,体验不一样的甜蜜,游客还可购买自己古法制作的糖作为伴手礼回家,带着骄傲与满足,这样的体验对游客来说是很甜蜜的回忆与骄傲的谈资,也是一种口碑宣传,相信会带动更多的人来体验乡村文化。

3.游后体验

古法制糖游后体验阶段,一是旅游企业可以开通微博等官方账号,评选最佳推荐文,并给予作者适当的奖励;二是旅游企业对点击率超过一定数量的相关景区推荐文进行回访,感谢作者的美文分享,进行相关的物质鼓励,让游客继续带动其他游客旅游;三是再次通过征文、征图、征视频等方式,激发更多角度的再次参与;四是跟游客征集他们所带回的自己制作的糖产品的使用与再加工方法,进行美食美物分享。

四、结语

乡村文化体验模式有千种万种,旅游企业对于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体验产品的开发应该基于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的精神,本着保护民族特色文化的原则,通过特色文化产品体验,将代代传承、向上向善的优秀民族特色文化文创进行传承、发扬光大,让乡村文化体验成为人们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情的有力载体,延续民族地区乡村整体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保护和继承民族乡村原有的良好风俗和生活方式,从而传承好文化根脉,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崇左崇左市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红色的路
第二届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崇左成功举办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崇左土司遗存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崇左,中国最甜城市的味与道
——崇左农业巡礼
践行行知思想 打造魅力二小
——广西崇左市江南第二小学
践行行知思想 打造魅力二小
——广西崇左市江南第二小学
崇左市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对广西产业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