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3-03-05沈伟涛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数字

沈伟涛

(广州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近年来,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凭借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制造业的发展和运行方式,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实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据2023 年中国信通院公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得出,数字经济对第二产业渗透率达到了24%。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深刻融入了制造业生产环节的全流程,使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达到了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与此同时,集聚作为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制造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中国具有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其在发挥汇聚人才、协同创新、专业化分工等规模竞争优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重塑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全流程,势必会对其产业组织形态造成一定影响。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探讨数字经济是否会对制造业集聚产生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制造业集聚的关注点不在于集聚现象本身,而在于集聚能够带来的诸多好处,例如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创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等。现有大量文章已经证明了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雷鹏认为地区工业总产值与制造业集聚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并通过实证研究说明了制造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潘文卿和刘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证明了制造业集聚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2]。Ottaviano 认为制造业集聚通过强化“知识溢出效应”有效提升了集聚区内企业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3]。

数字经济主要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其中,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碰撞融合主要体现为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对于制造业集聚既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也存在负面抑制作用。Gallagher 研究论述了数字经济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等途径引导资源要素向规模报酬递增的区域汇集,从而强化了产业集聚现象[4]。田刚元和陈富良认为数字经济通过影响产业集聚从而促进了黄河流域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同时,王如玉、梁琦和李广乾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衍生出了“虚拟集聚”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社会各主体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随时随地沟通交流,打破了地理空间上的限制,从而减少了集聚的必要性[6]。

2 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集聚的机制分析

2.1 数字化平台是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桥梁”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加快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大量用户在数字化平台形成“虚拟集聚”,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这一“桥梁”实现“零距离”沟通。数字化平台的建设通过货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构建的高效闭环,实现了供需的精准匹配[7],极大程度上克服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销售成本等交易成本。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将使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信息对称化”的市场指引下配置到要素短缺的环节,传统的“福特制”规模化生产转变为面向需求的柔性化生产[6],使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升,市场需求和供给将同步扩大。

2.2 数字经济通过扩大市场潜能强化制造业集聚

数字经济发展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主要包括新型消费场景、新型消费模式和新型消费品等。数字经济本身即是一种创新经济,其通过与各产业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从而使市场潜能得到明显放大,对于当下国内居民消费信心不足、超额储蓄的现状起到了极大的改善作用。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平台“桥梁”的作用加强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信息交互,有效扩大了市场潜能。一方面,产业数字化使得生产者能够从更多渠道获得加工订单,同时也能通过电商平台扩大销售范围和销售效率,从而加速了生产周期。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使得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挑选、订购产品,极大程度减少了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挑选成本、货比三家的皮鞋成本等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消费欲望,加速了消费周期。生产周期和消费周期的同步扩大,使得要素资源的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从而使市场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市场需求是促进产业规模扩大和集聚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形式从各个方面有效扩大了市场潜能,主要表现在集中分散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和扩大销售范围三方面。具体见图1。

图1 数字经济通过扩大市场潜能强化了制造业集聚

2.2.1 集中分散需求

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大量用户在数字化平台上形成“虚拟集聚”。数字化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ICT 技术将散布在虚拟空间的碎片化需求分类汇总,实现分散需求集中化、个性需求产业化,并匹配给具有成本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1)分散需求集中化。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大量用户在数字化平台上形成“虚拟集聚”。在传统的商贸模式中,订单的需求往往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要求,小批量的订单往往由于利润过低而不被大型制造商所重视,同时小型加工厂的生产质量又无法得到保障。需求在数字化平台的虚拟集聚很好地克服了这一问题,降低了产品生产订单的数量门槛。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表达自己小批量的需求,而平台则会将分散碎片化的需求以数据的形式捕捉收集起来,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ICT 技术分类汇总,形成规模化的大批量订单。由此,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企业将通过数字化平台随时随地收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分散需求,从而实现碎片化需求的规模化、集中化。

2)个性需求产业化。数字化平台的建立使得大量用户可以在网络空间畅所欲言,发挥对于产品需求的奇思妙想,揭露当下个人的需求痛点,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定制需求等。这些声音已然成为了当下生产者创新升级的方向。消费者通过个人对产品或褒或贬的评价引导厂商生产或创新升级,实现需求导向的柔性生产。与此同时,一个人的建议或意见也许不被重视,但数字化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分析当下市场需求趋势,挖掘市场潜能,不同的声音和观点都会以数据的形式被平台汇总收集,将个性化需求规模化、产业化,厂商会依托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并据此进行产品创新升级,拥抱更大的市场蓝海。

最终,数字化平台将这些集中起来的分散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委派给那些具有生产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制造业企业,而它们往往都存在于制造业集群内。由此,需求的“虚拟集聚”同步强化了供给的地理集聚。

2.2.2 降低交易成本

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可以有效激发需求侧消费潜能;降低生产者的交易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攫取更多利润,更好地让利给消费者,在刺激需求的同时扩大生产和销售范围,并挤出不具备成本优势的“散户”,使制造业集聚更加稳健。

1)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数字经济通过消费者和生产者在数字化平台上的“虚拟集聚”大大提高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信息透明度,大幅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可信度。厂商能通过数字化平台清楚介绍展示产品和服务,甚至实现生产全过程可视化,降低了消费者货比三家的皮鞋成本、信息搜寻成本等各类交易成本。同时,虚拟集聚中商品评价和分享的功能强化了口碑效应,商品服务的质量保障得到显著提升,消费者在消费服务中更放心、敢消费[8]。

2)销售成本。数字化平台扮演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桥梁”的角色。厂家由此建立了直面消费者的销售渠道,从而省去了传统销售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分销商。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销售效率,节约了销售成本,进而使厂家主动让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从网上买到与现实同样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刺激消费需求,有效扩大了市场规模。

3)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影响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现代物流体系的高速发展,一系列与电商平台配套的数字化物流集群应运而生,例如菜鸟物流、京东物流等。现代物流体系是“虚拟集聚”的伴生产物,虚拟集聚所带来的需求赋能为其提供了海量的订单保障,激发了厂家建设属于自己的物流系统的动力,并由此降低运输成本,形成平台更强的价格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需求。

2.2.3 扩大销售范围

数字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模式,电商平台的崛起和现代物流体系的搭建支撑起了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销售网络。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打破了时空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消费,创新了消费模式,延长了交易时间,扩大了销售范围,从而极大程度上挖掘了市场消费潜能。

1)精准匹配。数字化平台会自动跟踪记录消费者日常搜索记录和浏览偏好,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化手段形成匹配消费者个人偏好的产品与服务推广,将产品和服务的信息精准匹配给需求侧,实现销售效率的显著提升。

2)推广效应。由于信息的可复制性和传输的高效化,数字化平台强化了市场需求热点的推广。“虚拟集聚”的社群具有在短期内迅速发酵热点的作用,从而“以点带面”式地强化了需求的扩散,例如“网红打卡点”“网红爆款产品”等现象的出现,将在短时间内催生大量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配套。

3)数字营销。新型数字营销模式的出现使厂商的销售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电商直播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强大的视觉冲击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某电商主播在一夜之间带货超数十亿元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物流运输系统的完善,交通运输成本和效率发生“质”的改变,厂商销售范围和市场潜力显著扩大[9]。

2.2.4 需求赋能强化制造业集聚

从抢占新增市场规模的内生动力角度来看,制造业企业倾向于通过集聚获得竞争优势。在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创新效应、区域品牌效应等集聚区内的竞争优势驱动下,制造业企业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销售效率等方面都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将帮助制造业企业以更明显的竞争优势抢占新增市场需求规模。虽然由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增需求是“分散多样”的,但数字化平台通过“虚拟集聚”将分散的需求集中汇总,而只有那些具有业内领先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瓜分这份“蛋糕”。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无非是更低廉的价格、更可靠的质量、更快地满足需求或者更吸引人的营销。与此同时,规模经济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创新效应可以帮助企业率先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区域品牌效应可以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并赋能销售业务的开展。因此,这些集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都将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抢占新增市场规模,产业集聚是厂商追求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10]。

3 数字经济通过外部经济影响制造业集聚

从外部性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地理+虚拟”双重集聚的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集聚区内企业的综合成本,从而强化制造业集聚。外部经济主要表现为抑制负外部性和强化正外部性。

1)抑制负外部性。虚拟集聚缓解了传统集聚中心综合成本过快上升的负外部性。地理空间是有限的,当有限空间内的生产要素过度汇聚并超出一定的阈值,就会使地租成本、交通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综合成本上升,从而出现所谓的“拥挤效应”。然而,只要在数字基础设施容纳的范围内,数字化平台可容纳的企业数量规模不受限制,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通过产业数字化加入到工业互联网之中形成虚拟集聚,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管理高效化、资源配置精准化,企业之间沟通合作便捷化,企业外部环境治理智慧化等从而缓解了地理集聚中综合成本上升的问题,有效缓解原先地理集聚所存在的负外部性,从而使原有的地理集聚更加稳健。

2)强化正外部性。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势所趋,地理集聚区内更低的数字化转型成本将强化并扩大制造业集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加速了制造服务化进程,“轻装信息化”(数字基础设施从自建到租用的转变)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使产业价值链延长,使原本的地理集聚更加稳健[6]。数字经济时代,集聚区内的企业也需要数字化转型,地理集聚基础之上的“虚拟集聚”强化了“知识外溢”、“共享数字基础设施”等正外部性,从而使集聚区内的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地理+虚拟”双重集聚的模式可以使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共享通讯设施、算力服务器等数字基础设施,在虚拟空间随时随地交流、协作,强化“知识溢出”效应,激发创新动力,从而显著降低了固定资产投入、物流成本、沟通成本、创新成本等综合成本。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集聚的机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扩大市场潜能和外部经济两个方面强化了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在强化制造业集聚的同时,对于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2 对策建议

1)大力推动“数字+制造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通过设备、工艺的升级助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将强化集聚区内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促进区域创新动能的释放,驱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鼓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平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扩大市场潜能的红利。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数字化平台上形成的“虚拟集聚”打破了地理和时空限制,延长了交易时间和范围,对于扩大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提供消费和贸易便利、扩大市场潜能、加速资源要素流通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平台经济的规范与监管工作要同步跟进,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危机。

3)全面推进地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资源要素分配不平衡现象明显。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障基本性数字设施建设,鼓励引导资源向落后地区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制造业数字化数字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