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构建家校共育平台的问题与方法初探

2023-03-05史艳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构建

史艳霞

摘 要:学前教育是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缺一不可,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学前教育阶段共建家校共育平台,使教师、家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校、家庭开展通力合作,为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健康身心、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有力平台。本文从多方面阐述学前教育中构建家校共育平台的问题、方法,致力于打造优质、前沿、开放的学前教育环境,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育儿理念,为幼儿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学前教育;构建;家校共育平台;问题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201-03

学校与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发展的一双翅膀,是幼儿展翅高飞的重要助力。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通过构建家园共育平台,促进教师、家长联动合作,针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特点制定出详细的教育计划,凸显教育融合性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家长利用多样性沟通手段拓宽家校共育渠道,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促使二者在紧密合作、互动交流中谋求全新的育儿之路,凸显学前教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特征,为幼儿现阶段发展及未来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一、学前教育中构建家校共育平台的概念分析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年龄尚小、缺乏自律性;然而这一阶段的幼儿却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要想提高学前教育成效,帮助幼儿做好入校准备,教师和家长要通过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为幼儿提供学习、生活、成长有利环境,促使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学习知识、拓展见闻、丰富知识,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家校共育模式旨在将家长对孩子教育、学校对幼儿教育进行整合,促使教育力量集中起来,围绕统一教育宗旨展开育儿工作,助力学前教育取得良好成绩。家校共育模式要求教师肩负起幼儿在学校的监护人职责,在与幼儿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体现出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特征,促使幼儿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助力其健康、快乐成长;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幼儿成长,辅助学校教育各项工作事宜,支持幼儿一切学习和生活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意愿,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家校共育平台搭建中,要关心、关爱幼儿身心发展,通过细致入微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开阔视野、拓展见识,成为具有良好智力、优秀品行、高尚人格和综合技能的新时代优秀人才。学前教育工作不可小觑,家长、教师不能懈怠每一个育儿环节,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平台,促使幼儿在步入学习之旅的起步阶段具备个人综合能力,为幼儿建构健康、多样、趣味、开放的学习环境助力。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家校共育工作,要从幼儿的学习、生活两个大方面着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使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紧密配合下,具备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帮助幼儿在家校共育平台的帮助下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应遵循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在家校共育理念下,教师、家长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个人能力、身心特点等因,确定学前教育内容和要求,明确学前教育方向和目标,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科学构建家校共育平台。现阶段幼儿分为:困难型、易养型、缓慢型、中间型人格,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要开展因材施教工作。不同性格的幼儿并无好坏之分,也不能决定幼儿智力水平和个人能力的高低,各种性格具有独特的闪光点,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共育工作中,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开展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克服性格差异,积极投入到学前教育氛围中。

(二)连贯统一原则

统一连贯旨对幼儿进行家校共育中,要结合家长及家庭成员、教师及教职工等,围绕学前教育工作进行密切配合,促使幼儿在协调一致的教育行为下,培养优秀品德、良好习惯,促使幼儿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从而实现统一发展的目标。比如,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教养意见不统一,会使幼儿出现“是非概念模糊”“形成双重人格”“学会撒谎”“影响父母权威性”等问题;学校教育中,班主任、科任教师出现教育理念不统一,会使幼儿出现“知识学习不牢靠”“学习兴趣丧失”“学习能力不足”“人际关系淡泊”等问题。因此,在家校共育平台上,通过凸显教育连贯统一原则,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言传身教原则

言传身教的含义是利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他人;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用自己的做法带动他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他人。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和家长通过端正态度、规范言行、渗透思想、培养精神等,成为幼儿的榜样,在榜样影响作用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首先,父母在家校共育模式下,要重视对幼儿开展说理性教育,更要做到言行一致,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中作出表率作用,使幼儿在榜样影响下成为有责任、有理想、有德行、有能力的优秀少儿。其次,教师在家校共育模式下,要运用专业的教育技能創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在教师充满“正能量”的教育行为下,帮助幼儿建立学习意识,促进幼儿融入学前教育环境,健康茁壮成长。

(四)循序渐进原则

在家校共育模式下落实循序渐进原则,旨在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发展情况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由少量到多数的渐进式教育服务,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平台,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学前教育育儿目标,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保障。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遵循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教育教学,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其次,根据幼儿实际需求,在螺旋上升的教学理念下,关注幼儿的问题和不足,发展幼儿的优点和特长,帮助幼儿树立学习自信心。最后,教师要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知识罗列规律开展育儿工作。

三、学前教育中构建家校共育平台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认知不足

在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存在不足,不能积极、有效地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难以体现家长的教养作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家长认为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阶段范畴,认为对幼儿可以进行松懈管教,不用在此阶段上纲上线进学校教养。在这种心态下,使得学前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难以体现,难以体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作用。另一种极端家长则认为,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起跑线,要通过加快教育节奏、优化教育过程等等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在这种“重压”下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学前教育适得其反的后果。

(二)家校缺乏有利合作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成长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对家庭教育存在淡薄认知。基于此,在开展学前教育中,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完成家校共育平台打造工作,使所有教育的天平偏向学校和教师,无形中增加学前教育压力。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在家校共育平台建构中,在教师提出教学要求、寻求教学帮助的过程中,家长态度傲慢、偏见,使得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困难,且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比如,幼儿出现认知混淆,难以鉴定学习信念等,造成家校共育平台构建失败的情况。

(三)家校共育效果不佳

家校共育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切实落实教育政策、锻炼幼儿综合能力等具有促进性作用。然而,当前学前教育阶段家校共育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家长配合存在不足,难以结合幼儿实际需求进行家校共育工作。比如,家校共育工作中,学校与家庭难以进行默契配合,不能运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难以针对幼儿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优化家校共育平台,造成幼儿对家校共育模式认知不足,无法开展多样性、创新性学习活动,从而浪费家庭和学校的丰富教育资源,使得学前教育成果不佳。

四、学前教育中构建家校共育平台的方法

(一)促进家校尊重关系建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总则指出:家庭与学校是重要的育儿合作伙伴,二者应该在彼此尊重、互利合作的模式下进行学前教育工作。教师和家长要本着尊重、合作、平等的原则,获得彼此的支持和协助,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同时,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强调: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与幼儿家长沟通、合作的专业能力,共同为幼儿发展做出努力。例如,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家长到校参加“家长沟通交流经验分享会”,通过在“分享会”上交流育儿经验、拓展育儿路径,拉近家长与教师的合力育儿关系,使家校共育工作中的家长和教师建立彼此尊重的良好关系。比如,在“分享会”上,首先,家长要改变以往交流过程中的“命令式”的沟通方式,要给予幼儿教师尊重和信任;其次,教师要改变“批评式”育儿评价方式,要先向家长介绍幼儿的闪光点,再向家长沟通幼儿不良行为的教育优化方案。教师要成为家长家庭教养的推进者,与家长一起想办法、出方案,通过进行密切交流、合作,创设适宜的家校共育平台。

(二)完善多项家校共育机制

拓宽家校共育渠道,提高家校共育效果,是完善家校共育机制的根本前提。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在合理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保持先进思想、教育观念、育儿手段一致性。比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通信技术手段等,在微信、QQ、钉钉等社交软件上,及时沟通幼儿的情况,分享学前育儿的经验等,开启全新的家校共育路径。例如,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家校共育模式为幼儿全面性发展提供有利平台,为幼儿开展多样性实践活动助力。教师和家长在通力配合下,定期组织开展学校义工活动、学校家委会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闲置物品义卖活动、亲子活动等等。

比如,①在学校义工活动中,家长根据教师的指示,以义工的身份利用闲暇时间配合学校完成多种教学工作任务,使家长肩负起育儿的责任和义务。②通过定期开展家委会活动,明确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主旨,通过教师和家长各司其职履行育儿的责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③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家长支持幼儿将自己的闲置文具、玩具、书籍、衣服等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儿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奉献精神和共享意识,让幼儿在“爱”的包裹下长大。④在教师组织召开的“慈善一日捐”活動中,要引导幼儿和家长主动出卖自己的闲置物品,将自己的所得作为爱心善款捐助给有需要的人,促使幼儿感受身为社会一分子的职责。⑤在学前教育阶段,在教师和家长的默契配合下,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使家长、幼儿、教师在亲子活动中各司其职,培养幼儿竞技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开展主题育儿培训活动

教师与家长同步学习、同步成长,是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教育进步的重要依据。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要通过组织各类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名师座谈,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为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提供教育支持。

例如,在主题育儿活动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①给予幼儿关爱和理解,尊重幼儿自然成长规律。教师和家长是爱孩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教师和家长倍感焦虑,在学前教育工作中难免掺杂个人情绪,无形中加剧学前教育紧迫感,使得幼儿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及家长要放开手、放宽心,让幼儿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自然、健康发展,获得童年的快乐和经历。②学前教育阶段要开展主题育儿培训实践活动,通过明确活动内容和目标、设计育儿具体方案、提供多样教学工具等,帮助家长和教师拥有更多可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育儿效率,提升育儿成果。③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培养幼儿多元化思维和多样性技能,使幼儿主体地位体现出来。④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促使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建立独立自主、勤俭节约、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促进性作用,同时,也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创新之举。教师和家长要在家校共育模式下,针对幼儿成长与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多样性育儿方案,优化家校共育环境,促使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尊重、支持下健康茁壮成长,成为有时代特质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参考文献

[1]程晓晴.浅谈家校共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好家长,2023(07).

[2]邓莉,贾蓉.家校共育促进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23(03).

[3]姚昌琴.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家校共育现状及实施策略初探[J].智力,2022(29).

[4]宋金金.家校共育视角下融合教育家长工作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2(09).

[5]王璐.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实践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2023(07).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构建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