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数字艺术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
2023-03-05李露
李露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一、数字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
(一)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与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几十年来不断的更新换代,数字艺术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早在本·莱波斯基创作《电子抽象》时数字艺术被称为“计算机艺术”,而后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被称为“电脑艺术”“电子艺术”“电脑美术”[1]等等,最后人们发现以上概念都不能精准的形容这种艺术,而“数字”一词更为精确,从此“数字艺术”作为标准概念被广泛使用。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从事数字艺术创作的人也从科学家、数学家、编程者转换到了艺术家、具有合作关系的艺术家与程序员,数字艺术由此呈现出一种跨学科、多领域、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的创作状态。
目前学术界基本认为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数字传媒技术为基础,把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的艺术就是数字艺术[2]。或者说只要是把数字技术作为载体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作品,一般都可以归类于数字艺术[2]。这是数字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根源。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提出的,传统艺术的载体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具体实物,存在于“原子世界”,而数字艺术的载体是存在于由“0”和“1”构成的“比特世界”。[3]并不是所有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作品都可以成为数字艺术。数字艺术要求创作者创作的艺术作品应具有艺术观念的表达及独立的审美价值。也正是由于人们对于此处概念的混淆,造成了目前市面上数字艺术创作质量的良莠不齐的现象。
数字艺术的表现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制作及展示。数字艺术可以是当代的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以数字化的方式对传统艺术进行处理、加工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艺术作品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博物馆中的文物的数字化存储和展示就是其中一例。数字艺术也可以表现完全数字化的艺术作品。创作者可以直接使用计算机程序生成一种本就不存在于现实物理世界的艺术作品。完全数字化的艺术作品更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完全由创作者通过 操作程序制作而成的三维动画、数字电影等数字艺术随处可见。
(二)现代主义艺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社会利用工业化带来的变革作为推动力,使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也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并持续存在了近一个世纪。尽管许多学者将现代主义思潮中诞生的不同流派按照时间与地域的不同划分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等,但这更像是现代主义在一个大的时间范围内的不同发展阶段。
在这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印刷机与照相机的发明、两次世界大战、计算机诞生等诸多社会变革,诞生了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许多具有反叛性思想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摒弃传统艺术风格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他们认为的更具真实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许多诸如“绘画不做自然的奴仆”“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开始盛行。
科技的进步与现代工业的发展正是催生这种反叛思想的重要因素。印刷机的出现、照相机的发明使绘画陷入存在主义危机。因此,艺术家们放弃传统艺术形式转而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他们摒弃将绘画具象化的传统,只将绘画作为表达思想的形式。自此,绘画这一媒介被解放,得以成为绘画本身。同理,雕塑也作为物质本身被展现。同时,艺术产业模式发生变化。由于传统的“架上艺术”跌落神坛,艺术不再只为宗教、贵族、宫廷等上层精英服务,不再受这一阶层思想的控制,艺术可以为艺术家本人发声、为普通大众服务。因此传统“家庭小作坊”式的师徒相授的模式所产出的艺术品不能再满足工业化社会人们的需求,艺术家们纷纷转型,从传统的“手工匠人”的身份转变为“艺术家”。
尽管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理念与艺术表现形式都大不相同,但他们大体上都是以科学为基础,讲究逻辑与理性,对社会变革做出反应的。他们大多对新世纪诞生的新事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如未来主义这个激进的派别,他们提出“我们将竭尽全力地和过去那些过时的……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等口号,认为在新社会中诞生的新事物就是好的,而旧事物就是不好的。虽然过于激进但确实表达了对新事物的积极态度。尽管有少数流派如达达主义,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但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关于艺术的反思及其创作的媒介也都是源于工业社会的大背景。
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有着相同的目的指向,即抵制前人的艺术形式和理念;倡导为了丰富艺术形式而创作,关注艺术的实践;在表达主张时拒绝传统,认为任何形式的艺术都可以在客观上得到提升。
二、数字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大众化趋向
(一)传统艺术的特性
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家作为手工匠人为贵族阶级服务,因考虑赞助者以及评论家的眼光而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创作的作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媚俗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却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普罗大众。艺术家们日复一日的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只为了获得评论家们更高的评价从而被更具财富实力的赞助者雇佣来创作符合他们审美的作品。因此可以说传统艺术具有神秘性、精英型、专业化、独创性、静态性等特性。
(二)现代主义艺术的大众化趋向
如果说传统艺术一直都是精英式的艺术模式,那么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种千年来的精英式的艺术法则。首先在创作观念上,艺术家们逐渐摆脱了赞助者思想及评论家眼光的束缚,他们不愿为表现别人的审美及观念而创作,他们开始为表达自我、表达人们对社会变革的反思而创作。例如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年轻艺术家展出一批风格狂野、表现夸张的作品,“野兽主义”因此得名。其次,在创作媒介上,由于科技的进步,艺术家拥有了更多的艺术素材。不同于传统艺术家使用画笔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现代主义艺术家可以将打印在纸媒上的图形图案剪下来重新拼贴到另一画面上,从而生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如波普艺术,由于受到了工业社会消费主义的刺激,波普艺术家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于是他们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将他们重新组合拼贴在一起。这些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与创作手法已经趋向于平民化、大众化。
(三)数字艺术的大众性
数字艺术又不同于现代主义艺术,数字艺术完全服务于大众。可以说数字艺术就是直接性、民主型、大众化、技术性、动态的大众化艺术。首先,数字艺术不必遵从传统艺术法则,创作者可以安全按照自己的审美与观念创作作品,通常来讲,作品反映的也是普通民众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识,同时,数字艺术作品的衍生品非常容易被大众接受、消费。数字艺术仿佛天生就带有“民主性”,作为大众化的艺术为人们提供新的艺术体验。其次,由于数字艺术媒介的特殊性,数字艺术不像传统艺术那样只能进行单一的、线性的、闭门造车式的创作,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软件的易用性以及图像易复制、易传播的特性,数字艺术呈现多向度、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思维模式。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或电脑对数字艺术作品进行处理与加工。在这样的艺术发展条件下,“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时代标语。
虽然说现代主义艺术没有达到如今“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程度。但这个时期的艺术思想更像是传统艺术思维到数字艺术思维的一个过渡。两者都发生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下,现代主义艺术对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做出反应,而数字艺术在其基础上对“信息时代”作出反应。因此,数字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主义艺术中部分风格流派的影响。
三、影响数字艺术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
现代主义思潮几乎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产生了许多艺术流派。我们将重点放在对数字艺术产生影响的几个艺术流派,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包豪斯学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
立体主义追求破碎、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强调多视点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方法。立体主义艺术家主张从多个视角出发,将不同视角看到的事物的不同形态表现在一个画面上。这有别于传统绘画中按照透视的方法从单一视角出发描绘事物。这种多视点的观察正是数字艺术中交互艺术概念的一个重要的起源。以VR影像为例,VR影像改变了传统电影二维平面化的时空表现,使观者能够进入到一个虚拟的时空环境中,自由地变换视角从而获得全方位的视觉体验。
未来主义是在现代工业技术的刺激下,用分解的手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而未来主义画面中对运动和速度的追求正是今天的计算机图像、视频影像等各种以时间为线索而展开的数字艺术的前身。
表现主义艺术家着重通过作品表现其内心情感,他们忽视对对象形式的摹写,转而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他们很少表现愉快的主题,多表现内心恐惧、忧郁等消极情绪。这样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数字影像中很常见,电影创作者常采用倾斜、颠倒的影像和拍摄角度以及许多常规电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狂躁、忧郁、孤独等精神状态。
包豪斯虽然只短短存在了十四年,但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相当广泛。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是追求设计与技术的统一;提倡设计要以人为本;要求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尊重自然法则。抛开包豪斯学派对现代建筑和家具的重要影响,包豪斯对数字艺术的影响同样广泛。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与设计理念在今天并不过时,并广泛的为艺术家们学习、实践。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也是当代数字艺术理念与美学思想的根源之一。
达达主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也反对艺术,达达主义艺术家们追求艺术的纯粹性,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在平面设计中,他们多采用拼贴手法,将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达达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对现实不满,对生活的戏谑的先锋态度如今仍然影响着现代艺术家的审美原则与艺术思想。
1889年《梦的解析》出版,精神分析学进入大众视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对潜意识、象征、符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艺术也成为通向内心世界和主观体验的一条道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以梦境、幻觉为源泉,强调超越现实的无意识才能摆脱一切束缚,强调主观色彩的运用,不求其真实性。实际上,数字艺术对超现实主义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了。无论是《盗梦空间》这样的讲述进入梦境与潜意识的电影情节,还是广告、报刊、美术和摄影照片中对超现实元素的应用,都能体现超现实主义思想以及创作手法在如今的数字艺术中的广泛 应用。
《盗梦空间》海报
设计师Kassandra的超现实主义平面作品
波普艺术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出的新艺术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影响。波普艺术的出现打破了之前抽象主义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极端,直接采用大量产生于商业社会的商业文化符号、大众媒体信息和人人都能看懂的漫画标语,将艺术放到了一个可复制、可标识、可读的地位[4]。它破坏了艺术一贯遵循的高雅、低俗之分,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质的变化。它的大众化迎合了数字艺术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它极大地融合到了当代的数字艺术中。数字游戏、数字插画、数字广告等许多数字艺术都受其影响并从中汲取灵感。
四、结语
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想与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艺术家。艺术家们从他们的艺术思想与风格中汲取灵感并实践在数字艺术创作中。这也体现在如今风格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艺术家们都在主流的意识形态下,各自发挥其创作思想与理念,使主流风格大体上都有共性和共同趋势。
但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学习前人的艺术思想及审美原则并结合当今时代的思想理念与审美原则进行艺术创作。只能说当代艺术家受到先前的艺术流派与设计思潮的影响,创作出了含有其风格的艺术作品,却不能说这样的艺术作品没有脱离某一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是该艺术流派在新世纪的延续。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背景的变化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当时的艺术理念放在现在社会已经不再适合,若有人重复照搬先前艺术家的创作行为只能是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艺术家们应该顺应社会与人们的需要,发展新时代的艺术思想,创作新时代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