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凝练——田中一光海报中的几何元素分析
2023-03-05高春艳
高春艳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研究背景
日本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经济和制造业在二战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作为“脱亚入欧”的国家,日本起初的设计主要以效仿西方为主,但后来,日本与西方的设计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民族的设计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田中一光就是其中的一位。田中先生运用现代的几何形式设计出的海报极具当代性,符合当时日本经济高度发展时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海报的主题大多来源于本土文化,比如浮世绘、日本能剧等,田中先生的海报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方特有的艺术审美,成为了日本海报设计的典范之一。
二、田中一光的专业历程与时代背景
田中一光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他1930年出生于日本奈良,他从小对电影、歌舞剧有极大的热爱,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制作过电影海报,这为他在以后在戏剧海报设计上奠定了基础。十六岁的时候他考上京都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图案专业。
1950年从京都美专毕业以后,进入大阪钟渊纺织株式会社工作,在图案科的设计室从事纺织设计,这里以生产供发达国家使用的高级丝绸为主,所以设计师必须了解欧美的生活方式,对于田中一光来讲,这如同撞进一个新天地,是吸收新知的绝佳机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使得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动荡,田中一光被迫离开了大阪钟渊纺织株式会社,之后便被大阪樱桥的产经新闻社录用,在产经新闻社阶段,那时候战后复兴的文化活动几乎都由报社主办,所以田中一光能够在报社中接触到能剧、插花、展览、舞蹈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加深了田中一光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些认识。
1957年田中一光来到东京,在东京的这段时间,他的风格得到了巨大的转变,他的设计变得更加客观且切入主题了。这一时期他和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交往,在设计方面大有进步。
六十年代是日本平面设计的黄金时期,而拉开这一序幕的是东京召开的世界设计大会,这一年还成立了拥有全新设计理念的集团——日本设计中心。1968年田中先生的工作开始逐渐转向编辑设计和书籍设计,虽然不像海报设计和商标设计那样引人注目,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支撑日本设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这一基础性工作体系的构建,田中先生以他的辛勤劳动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七十年代“西武剧场”建立,他接受邀请负责剧场的平面设计,对于从小就喜欢话剧的他来说,这正是他的兴趣所在,1980年是田中一光一生中极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获得了“文部大臣新人奖—艺术类奖”,但是母亲去世的悲痛掩盖了喜悦。八十年代田中一光参加了许多海外活动,向海外介绍日本发展。
田中一光先生的设计实践经历完整地反映了日本二战后的设计发展方向与目的,他将现代平面中几何语言与日本民族文化进行糅合创新,确立了日本平面设计崭新的方向。
三、田中一光海报中几何元素与创作特点
(一)早期(1950-1970年代)海报代表作
五六十年代是田中一光在设计领域刚刚起步的阶段,早期他创作的成熟的海报数量还是比较少,真正的海报作品创作是从他23岁那年创作的《正规管弦乐团卡纳罗海报》(图3-1)开始,这张海报画面基本由文字构成块面,每个文字都有四边形的块组成,中间是随意剪贴的波浪图形,给人一种自由随机的感觉,这幅作品在1954年的时候获得了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ADC)铜奖。几年后ADC 年鉴的第一卷出版发行,这幅海报也被收录其中。
图3-1 正规管弦乐队卡纳罗海报(1953)
从1954年开始,田中一光在产经新闻社就负责《产经观世能》海报近半个世纪,这张海报是第五回产经观世能海报(图3-2),从这张海报上可以明确地看出几何分割的特点,背景采用了块面进行分割,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小的方形构成,人物刻画方面采用了一张能剧的脸,但并不是对于整张脸的描绘,而是提取出主要元素进行简练表达,田中一光运用表演艺术主题的作品,赋予海报设计新面貌。1966年创作出的第十三回产经观能的海报,运用团扇这一几何元素来表现,团扇在日本能剧表演中属于不可缺少的道具。田中先生提取出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几何语言,在里面嵌入能剧服装中经常见到的水波、蝴蝶等纹样,这种手法既表现出了能剧这一主题,同时又很好契合了日本设计中的留白。
图3-2 第五回产经观世能海报(1958)
在六十年代之前,我们从田中一光的海报中基本可以看到初步几何形态的变化,但这种几何形态的构成还不算成熟,初期多运用一些从别处收集的文字进行排列,但这些排列的背后看到了点线面的构成关系,并且他还多用一些直线与曲线之间的对比来表现抽象的主题。由于个人的喜爱以及对日本民族文化尊重的双重前提下,田中一光开始以日本能剧等一些表演艺术作为设计的主题。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这段时间内,田中一光不同时期的能剧海报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而言都是以高度概括化的人物五官来体现,画面中体现出强烈的几何感与现代感,以及多运用一些能剧代表性的元素进行设计,比如:水波纹、蝴蝶纹样等。
(二)中期(1970-1980年代)海报代表作
在七八十年代,田中一光将几何美学发挥到极致,在这段时期大部分作品中都体现出强烈的几何造型。在这其间,田中一光进入西武剧场担任设计总监,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灵感与源泉,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些戏剧的海报设计上,此外对于一些标志、书籍设计领域都有所涉猎。
1981年田中一光创作的《日本舞蹈》(图3-3)海报,平面以竖4横3等分出12个方格,然后再取对角线形成三角形,田中一光在方形、三角、圆这些最基本的造型元素中进行变化与探索。以女性脸作为视觉设计的表现对象,画面设计采用了平面构成主义的表现形式,点睛之处在于田中一光在处理时将舞者眼部和嘴的位置有所重叠而不是单纯的基本形,所以才会觉得它这么传神。大部分人对于女性的形象都是以温婉、柔和的曲线特性,但田中一光打破传统与常规,运用直线与几何来表现歌舞伎,这种几何形状的组合效果所呈现的视觉形象表现要远远大于单个图形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因为人们对于图形的想象是自发的,潜意识的,田中一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高度提炼与概括,减少了设计所带来的复杂感,让观者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的想象空间。
图3-3 日本舞蹈
1986年设计的海报JAPAN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品中鹿的形象直接来自琳派祖师爷宗达的《平家纳经》的扉页插图,在保持琳派所特有的曲线的同时,对形态进行极度单纯化的处理,集中表现了先生“任何物体都能被圆等分”的设计理念。这个形象也成为了琳派现代版的经典。
七八十年代田中一光设计的海报将一些具体的形象概括为圆形、三角以及方形,高度提炼物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大胆的抽象凝练。如在《日本舞蹈》中只保留歌舞伎的脸部特征,JAPAN中以鹿肢体语言进行几何化处理。在这一时期,田中一光创作的题材丰富多样,都与日本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从日本能剧的神秘到歌舞伎的温婉再到琳派美学的优雅,从内而外,由浅入深地展现出日本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色,流露着日本美学的精髓。
(三)后期(九十年代)海报代表作
九十年代初期田中一光为日本和服德国展和日本染织新人展设计了两张海报。这两张海报都是以和服为元素进行几何化,在里面嵌入文字。京都是古日本文化的象征,和服又是以华丽著称的日本传统服装的代表,在海报中加入和服能够看出田中一光对大和民族深深的喜爱。 同年田中一光为写乐诞辰200周年创作的海报《写乐200年》,画面中除了眼睛和眉毛保留了写乐原作以外,其他部分全部运用了正圆作几何化处理。执着于日本独特平面性的同时,用九个正圆形色块重新构成了画面。
九十年代,田中一光的海报作品中几何元素更加突出和强烈,除了一些平面的色块构成之外,还添加了一些立体的色彩在其中,高度抽象凝练物象的特征,进而简化变形,再与歌舞伎、浮世绘等元素融合创新,田中一光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向全世界展现日本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四、田中一光海报对日本当代设计的意义与影响
田中一光善于从自身民族传统中挖掘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手法和精神,他具有强烈的自省精神,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他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着当代的美学,他的艺术传统却秉持强烈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造就了一代代日本艺术设计家的创作活力,而这种活力归根结底来自自身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他的海报作品具有前沿性,从这些富有当代精神和传统意味的作品中折射出的是他根于传统的勇气和对时代的开拓精神,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们都需要回过头来看,这不是落伍,而是一种有力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