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标准化服务供给筑牢制造业建圈强链质量基础
2023-03-05尹宏
尹宏
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智造引领建设制造强市。标准化服务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的技术支撑,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全力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迫切需要扩大标准化服务供给,筑牢制造业建圈强链的质量基础。
标准化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基础。标准化服务业的概念由我国首次提出,指与标准制定、实施、监督相关的技术服务,涵盖标准研制、计量测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业务。标准化服务业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特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服务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全而不强”、价值链位势低、缺乏话语权的问题仍然突出。加快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实現制造业产业链从弱到强的跨越、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
成都发展标准化服务业的现实基础
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成都拥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国家南亚标准化(成都)研究中心等国家标准化战略平台,西部地区首个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落户成都,出台了《成都市以标准化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2022年3月印发实施的《成都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0项以上,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0项以上,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3项以上。
“标准化+”产业取得突破。近年来,成都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加强基础领域和关键技术标准研制,计量测试、高分子材料、电磁辐射、信息安全等领域在西部乃至全国领先。旅游、物流、商贸、养老、物业等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强,彭州、金堂、温江、郫都等重点区(市)县成功开展国家级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项目。
标准化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成都标准化服务业稳步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规模增长快、检测实力西部领先、检测市场日趋成熟、机构集聚态势明显,2019年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四川成都)。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电计量等国际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均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或实验室,在计量检定校准、认证服务、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骨干机构和企业。
面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成都标准化服务业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制约。一是成都在市级层面尚未就推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标准化服务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对标准化服务业发展的宏观引导不足。二是成都专利技术资源丰富,但本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标准市场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领域还存在标准缺失现象。三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极其复杂,技术上需要多年的沉淀和经验积累,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制造业产业标准产出、产业技术输出的贡献低。
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营造标准化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制定标准化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和面向2035年标准化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布局和主要任务。二是促进政策集成和机制创新。制定成都促进标准化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将符合政策条件的标准化服务纳入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政策支持范围。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标准化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健全标准化服务评价机制。三是提升标准化服务价值。出版城市标准化发展白皮书,建立标准体验馆,培育引进与标准化服务业高度契合的标志性品牌展会。
搭建高端智库平台,壮大标准化服务业市场主体。一是激发科研机构生机活力。发挥公益性科研机构在成都标准化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依托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等综合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建设国家级、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打造测试与标准科技实验室群落,开展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标准化服务。二是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发展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标准化服务机构,构建标准化服务全链条。鼓励相关社会团体、行业组织提供标准化服务,引导咨询机构提高标准化服务能力。三是组建标准化服务业联盟。鼓励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面向成都制造企业实际需求,整合标准化服务上下游资源,组建行业联盟,提供标准化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强化资本项目纽带作用,激发标准化服务市场需求。一是完善标准融资增信制度。与金融机构合作,将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作为企业征信融资条件或资质,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提升中小企业标准制定能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强化企业标准化意识。二是开展标准化服务业试点。面向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遴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标准化服务业试点企业,打造一批比较优势突出、具有“根植性”和国际竞争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建立标准贡献奖励制度。引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药健康五大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行业开展标准创新、构建标准体系。
建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标准化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一是打造检验检测产业园区。切实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四川成都)建设,依托成都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建设若干检验检测集聚区。聚焦先进制造业关键细分领域,引入国家、省级质检中心和国际国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打造西部检验检测高地。二是创建国家级技术服务平台。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关键细分领域,推动“链主”企业联合集群内优势产学研单位,创建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检中心、标准创新基地等,强化研发设计、计量测试、标准认证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推动标准化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
(作者系成都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