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2023-03-05任杰

花卉 2023年2期
关键词:沙漠化防沙西北地区

任杰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0)

0 引言

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了较大危害,特别是农田沙漠化和土壤退化使土地产能降低。为了减少土地沙漠化带来的危害,需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应根据实际沙化状况选择适宜的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的方式,提高实际植被覆盖率,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并提高土壤生产力,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1 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

据调查,我国西北地区年均刮蚀表土5cm 左右,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9.5%,风蚀模数达到3000t/km2/a,沙尘暴年发生天数为8~12d 之间。在沙区分布方面,沿着居民点向外扩展,呈现点片状,与人口居住区较近区域,沙漠化程度越高。当地沙化土地的典型类型为固定沙漠化土地,占该区域沙漠化土地的55%左右;流动沙地,占比5%左右;沙化耕地,占比35%左右。可见,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的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若不及时治理,沙漠化面积会逐渐扩大,导致农作物种植及城市建设可用地减少,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增加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概率[1]。

2 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

2.1 自然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较为干旱,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大风天气较多,地表以荒漠草原、荒漠为主。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阻挡,使当地水汽较少,降水稀少,容易诱发土地荒漠化。根据野外调查与采样分析,当地沙区母质以风沙土为主,黏粒含量少,沙粒含量高,地表物质结构普遍疏松,土壤内聚力较差,在风力作用下势必会产生风沙流、风蚀、风沙堆积等情况,为沙漠化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当地年均降水量在367~495mm,且降水的年际间变幅较大,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 倍左右。在季节分配方面,有60%~70%的降水集中在6—8 月,冬季少雪,春旱严重,不利于春天播种作物生长,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使地面物质长期处于干燥疏松状态,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为土地沙化发生与演变提供了干旱环境支持,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沙漠化的发展。

2.2 人为因素

当地土地沙漠化现象产生与人为因素关系密切,主要因人口剧增增加了土地承载力,加上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导致对资源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陡坡开荒等问题,上述现象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均构成极大威胁,土地生产力消退,加剧了当地土地沙漠化的进程。据调查,西北某地草场面积已经由原本的86.7 万hm2降低到22.5 万hm2,覆盖率从85%降低到47%,产量从280.65kg/667m2降低到22.57kg/667m2,载畜能力从每公顷6.7 只羊降低到1.2 只羊,甚至个别地区已经出现无草可食的地步,加上个别区域过度垦荒、过度樵采等,许多草场农田变成沙化土地,流沙面积也在逐年增长[2]。

3 西北地区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策略

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防沙治沙造林对保护环境有促进作用,当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合理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将先进的植树造林技术应用到西北地区,依靠丰富栽种树种、实施扦插技术、结合立地特点等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造林技术优势,有效抑制当地土地沙漠化扩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有效增强土地产能,促进经济发展,具体策略如下。

3.1 丰富栽种造林技术,优化生态环境

针对西北地区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及树种,保证其科学性,通过丰富栽种造林技术,充分发挥栽种技术、飞播造林技术、针阔灌木造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优势,促进树种的存活率及土壤固沙能力提升,具体如下。

(1)栽种技术。栽种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采用不同的种植品种,包括开壕造林、沙柳栽种及人工栽柳。开壕造林具体在种植区域挖壕沟,对柠条和沙蒿进行轮番播种,能够有效增加植被覆盖率。沙柳栽种适应性强,成活率较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在沙丘及盐碱化土地的治理时期适用人工栽柳技术,借助挖壕沟种植抗干旱的植物,该技术的优势在于为植物创造合适的生长条件,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而达到土地治理的效果。

(2)飞播造林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大面积的沙化区域,借助飞机进行大面积播种,依托于自然环境促进植被快速生长,从而达到治理目的。此技术播种效率较高,但对于土壤质量较差的区域效果不佳。因此,在实施该技术之前,工作人员需对治理区域进行仔细分析,同时应选用萌发力强的树种进行预咋处理后在进行播种,进而提升树种的发芽率。

(3)针阔灌木造林技术。在实施该技术时,需将灌木阔叶及针叶树种统一集中到同一区域。针叶树木可以有效降低风速,有着显著的固沙效果;灌木林能够有效改善地表温度及土壤性能;阔叶树能够优化该地区水循环状态。以上3 类树木有着良好的防沙治沙效果。由于樟子松树冠稀疏且高大,根系相对发达,并且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小,因此其常常用于防沙治沙地区。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且成果显著,对优化生态环境有着促进作用。

(4)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此技术在气候干旱的西北荒漠地区尤为适用,由于这类地区降水量少,容器苗造林技术能够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从而减少成本。西北地区造林可选用樟子松或油松等抗旱性树种,并运用容器育苗技术将两年树龄的育苗修根后放入吸水袋,后将其放进装有营养物质的土壤容器中,为确保根部的舒展,将树苗置于土中35cm 以下后进行灌水,静置一段时间进行二次填埋。通常每年需灌水6 次,除草4 次左右即可,进而确保植被成活率高达90%。

3.2 合理选择种植地点,实施扦插技术

柳树适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无论高山、平原、沙丘都有柳树生长,旱柳在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可种植此类树木,重视柳树的扦插育苗工作,有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该项技术作为柳树造林的要点,需要正确选择种植地点,科学实施扦插技术,并做好后续管理工作。

3.2.1 正确选择种植地点

柳树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生存环境、气候等方面的要求不高,但在扦插育苗期间应注重柳树质量,坚持科学原则选择种植地点,最好选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平原地区,在后续管理阶段还便于浇灌。因苗木运输会可能使幼苗受损,在种植地点选择时,尽量与造林地带路程较近,避免幼苗长途运输缺水干枯,影响成活率,还可节约运输成本。在选择好土地后,需要进行翻整,再架构苗床,通常苗床高度为35cm,宽度为135cm。

3.2.2 科学使用扦插技术

通常情况下,柳树插秧选择在每年的3 月末到4月中旬,所选柳树穗条质量应保障,事前检查,确保无病虫害,还要观察其外观,长度一般超过20cm,直径超过0.5cm。正式扦插前将柳条放到水中浸泡7h,确保其充分吸收水分;扦插密度为单行每米垄沟上5 株左右,如若是单行插拨,密度为10 株/m,中间需要相错间隔,确保幼苗垂直插入,禁止斜插[3]。值得强调的是,该技术应用时应摸清扦插生根规律,定期浇水施肥,做好扦插基质处理工作,预防病虫害。根据调查研究可知,在旱柳种植中,扦插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可使树种成活率提高45%,达到80%以上,繁殖系数得到极大提升。

3.2.3 加强后续管理

在幼苗扦插完毕后,技术人员对苗木根部位置的土壤压实,使柳条与幼苗能够紧紧贴合,这样在生成根系后便可从土壤内汲取营养,促进幼苗成活。在扦插初期,每天浇水3 次,结合播种地的气温情况可适当调整浇水次数,如若温度高于30℃,应做好苗木的遮阳、降温、通风工作,以免持续高温使幼苗缺水、晒伤,不利于健康生长。待苗木生根后,便可适当增加照射时间,并逐步减少浇水次数,使幼苗的自然环境适应力逐渐提升。

3.3 结合立地特点,创新造林技术

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需对造林技术进行不断创新,通过沙地树穴覆盖造林技术、砾石戈壁保水剂造林技术、山麓洪积扇干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的应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当前造林的方式众多,主要是立足于林业生态建设,在土地沙化地区综合治理中应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种植新树种,结合沙地、砾石戈壁、山麓洪积扇等处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生长的植物,并积极开展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工作,保证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优化生态环境。

3.3.1 沙地树穴覆盖造林技术

当前流沙地、半固定沙地中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是沙地保水性、幼苗抗风蚀性。在沙地造林中,通过树穴覆盖、石块覆盖等方式,可使苗木保存率、生活率、生长率均得到显著提升。在覆膜造林技术应用中,可将厚度为0.015mm 的黑色塑料膜中间开孔,种植后将苗木套在膜内,再在膜上覆盖厚度为23cm 的沙土,最后将塑料膜压实。正式覆膜前可将穴面整理成锅底形状,便于雨水朝着苗木根部聚集,覆膜面积为50cm×50cm。在覆石块造林技术应用中,可在苗木种植后,在其周围覆盖面积为50cm×50cm 的碎石块,石块直径为5~15cm,可有效固定土壤,促进雨水渗透,减少水分蒸发。该技术适用于流动沙丘地区,可提前掌握流动沙丘的变化规律,了解移动的距离与方向,从而增强造林效果。在实施前要做好详细调查,选取适合沙地生长的品种,并采取上述方式种植,减少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4]。

3.3.2 砾石戈壁保水剂造林技术

保水剂作为强吸水性的高分子树脂,在吸水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旱地造林中,现已在西北地区砾石戈壁等区域广泛应用。根据大量种植结果表明,利用吸水机泥浆蘸根,可使砾石戈壁立地上的幼苗生长率提升,提高整体造林成活率。在技术应用中,按照泥浆与吸水机重量配比的100:1 混合,在造林期间,将苗木根系全部放入泥浆中蘸取,再按照常规方式种植即可。通过进行因地制宜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面积,进而增强抗风性能和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砾石戈壁环境现状。此外,依据种植区域的实际状况,可以进行降水分配作业,对人工复合林进行有效营造,并对育苗技术进行持续优化,从本质上保证林木质量,促进环境改善工作的顺利开展,生态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5]。

3.3.3 山麓洪积扇干旱地塑膜造林技术

在苗木栽植中,塑料膜对基质水分的扩散产生一定制约作用,可使苗木水分更易保持,为幼苗成活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还可促进其抗旱能力提升,加速生长。同时,塑料膜可隔断山麓洪积扇地带泥浆对幼苗造成的侵害与腐蚀,促进整体造林成活率提升。在实际栽植期间,所选苗木最好为百日苗,如若苗龄大,不但育苗周期长,且在起苗时还容易使其根系受损,且苗木地上与地下的均衡度较弱,影响造林效果。在造林期间,栽植深度不宜过大,以容器上端与穴面相平为最佳。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支持下,对于天然森林资源保护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在苗木栽植后提供科学全面的管理与保护,定期检查养护植被,有效预防病虫害对其的侵扰,以免影响生长速度和质量。西北地区大部分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主要以人工造林为主,但是仅仅依靠人力很难达到天然灌木林成林的效果,对于山麓洪积扇区域应结合实际情况,在采用塑料膜栽植技术的基础上,培育满足要求的植被,同时增加防护工作,从而提升植被生活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森林与草场的随意开发,造成土地与草原沙漠化比较严重,而实际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沙漠化逐年加剧,急需引入科学高效的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使当地生态环境得以优化和改善。在实际防沙治沙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式,通过丰富栽种造林技术、合理选择种植地点、结合立地特点等方式,依靠植被进行防沙固沙使沙丘的移动速度降低,从而减小沙化土地范围,使当地土地沙化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沙漠化防沙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2009-2017年阿拉善左旗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沙漠化,你还能hold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