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2023-03-05崔其晖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氧气二氧化碳驱动

崔其晖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 225200)

问题驱动法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问题驱动法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问题解决中学会独立思考、动手探究,掌握化学知识.本文对问题驱动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进行探析.

1 把握问题驱动内涵,构建高效学习课堂

1.1 问题要与学习目标相契合

叶圣陶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化学课程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要承载化学知识,问题要与教学目标相顺应.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梳理主要内容,细研教材,从教材中提炼针对性问题.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的任务,又是学生学习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基于学情,课程任务要对接目标.比如,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要明确三个目标:一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二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三是对具体化学反应能够进行具体解释,明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师在问题优化上要对接“化学方程式”目标,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搭建问题情境,找出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主要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规则.

1.2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的指向.问题驱动教学法对问题本身要弄清楚需解决哪些问题?为什么要设置这个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重在落实学习任务,要让学生从问题中领会知识并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要将化学知识点贯穿其中,问题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把握核心要点,要明确问题的重心,关注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养成.在问题的设计中,问题要突出重难点,问题设计要有价值,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对于二氧化碳有何性质,结合课标及教材内容,列出如下问题: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或用途?什么是温室效应?如何防范温室效应?由此,问题的串联让学生围绕“二氧化碳”展开主题学习,从阅读相关材料,观察化学实验,探究化学问题中获取相关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1.3 问题的解决要强调探究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化学课堂中的问题,问题本身要涵盖知识点,问题的解决要能够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从研讨交流中习得知识,掌握能力.教师围绕化学教学目标,对问题的设计可以将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验探究、经验分享等活动衔接起来,让学生从问题解决中促进互助学习.教学活动是服务教学目标的,问题设计是服务学习活动的.课堂上的问题,要与教学任务相衔接,既要活跃课堂氛围,更要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对于“二氧化碳制取”可以设置探究活动:木炭燃烧,生产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对比这些实验活动,从中思考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进行讨论,哪些途径最易制取二氧化碳.问题的探究性,让学生从化学学习中学会动手、动脑、动口,培养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2 问题驱动法在化学课程中的融入

2.1 抓住预习环节,激活化学思维力

在化学教学中,有效的预习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要重视预习,要耐心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学习任务,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记,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问,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做好预习,从预习中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该节主要讨论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铝也会与氧气发生反应,但为什么说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在学习“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对于氢气的制法,可以利用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请学生思考:铝、铁、铜都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吗?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发生反应?请学生讨论是否发生反应?与产生气泡的速率有何关系?在制取氢气时,为什么要选用稀硫酸或稀盐酸,而不能用浓硫酸或浓硝酸?借助于问题的引领,让学生从中认识化学,辨析化学难点.

2.2 合理设计问题,突破学习难点

在化学课堂上,对问题驱动法的应用,要做到问题的合理设计,能够围绕本节目标,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问题的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问题中掌握化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理》时,除了理解概念外,重点是让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设计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两者有何关系?请学生去猜想,并自主验证自己的判断.很多学生做出了大胆的猜想,但对于猜想,如何来验证?由此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可以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某学生将盐酸与碳酸钠放在密闭塑料瓶中,等待发生反应后,打开瓶盖来称重,发现质量变少了,为什么?请探究其原因.显然,对该问题的设计,通过“打开瓶盖”这一情况,让学生找到影响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原因.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后会生产二氧化碳,如果瓶盖被拧开,则二氧化碳会泄露出去.在实验中,瓶盖被拧开时,有明显的气体泄露的声音,说明二氧化碳散到空气中,才会导致质量减少.某学生在实验中,将铁丝放于氧气中燃烧,称重固体物时发现质量变大了,为什么会出现与质量守恒定律不一致的结果?说明原因.该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或者有气体产生的反应,要关注气体的质量,增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综合分析能力.

2.3 关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在问题驱动教学法中,可以引入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生活是真实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恰当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促进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设计问题:对于氧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除此之外,氧气还有哪些用途?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氧气的功能.有学生想到了潜水员下水时要佩戴氧气瓶,便于在水下呼吸氧气;有学生想到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时会出现缺氧,也要佩戴氧气,以备不时之需;有学生想到,炼铁高炉在炼铁时,也要利用更多的氧气来提升燃烧的温度.再问:既然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么重要,现在课桌上有两瓶气体,分别是空气和氧气,但没有标签,请同学思考如何分辨空气和氧气?我们来观察这两瓶气体都没有颜色,无法辨析;用鼻子来闻,都没有味道,无法辨析.根据实验可知,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可以复燃.但在空气中,不能复燃.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测试两个瓶中的气体,能够复燃的说明是氧气瓶,不能复燃的则说明是空气瓶.由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复燃的现象,分辨出氧气瓶和空气瓶.

2.4 把握问题多样性,发展学生探究力

问题驱动教学法对于问题本身,要突出多样性,要契合初中生心智特点,引领学生参与化学知识探究.每个学生在认识化学问题时,其想法可能存在差异性.对于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见解.

如在学习《一氧化碳》时,对于还原后的尾气处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方案.探究化学问题方法并不唯一,答案也不唯一.教材中,对尾气通向燃着的酒精灯灯焰处,有学生想到,可以利用气球来收集,再倒回一氧化碳气源容器,或导向给氧化铜加热的酒精灯.化学实验是发展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化学探究思维的重要途径.引入实验问题,让学生从交流、实践中碰撞思维.如在探讨燃烧与灭火时,引入火灾逃生小视频,有学生对“匍匐逃生”感到疑问,在一个着火的房间里,一个站立的人与一只趴着的狗,谁更安全?可以将该问题转换为倒扣烧杯中,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燃烧时,谁先灭的问题.从这个实验案例中,让学生明白“匍匐逃生”的道理.

3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关键点

3.1 重视评价的激励性

对于初中生,在化学问题驱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初中生好奇心强,但内心躁动,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面对化学问题,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多视角剖析化学知识,带领学生从问题探究中增长才识、方法和能力.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慎重对待学生,积极地引领学生参与问题学习.通过激励和鼓励,让学生在肯定中得以主动探究.

3.2 关注学生化学思维的养成

思维与认知是紧密相连的,对思维的培养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每个初中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对化学问题探究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梯度性、阶段性.从思维的生成中,先注重观察,让学生去观察化学实验,去观察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启发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初步理解.接着,参与思维.依托问题让学生参与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碰撞中取长补短.然后,增强独立思考.问题的探究要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思维的成型.运用化学思维解决化学问题.

3.3 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问题驱动教学中,每个学生既是学习个体,又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在问题引领下,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展开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见解,学会从他人的观点中借鉴集体的智慧,提高学生的化学思辨力.

猜你喜欢

氧气二氧化碳驱动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聚焦空气与氧气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抓捕”二氧化碳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