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影响研究
2023-03-05孙丽萍
孙丽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新疆阿拉尔 84330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的今日即国家的今日,他们的明日即世界的明日,广大青年学生重任在肩,都应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与社会主义建设同频共振。一切的一切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诚需要广大高校学生为弘扬中国文化而努力奋斗。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上课所覆盖学期最长,覆盖专业最广,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坚定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1]。但是,现如今英语课堂仍存在重英美习俗文化、轻中华传统文化的现象,这很容易使学生对文化产生误解,崇洋媚外,造成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的后果。因此,如何有效地将中华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效融合,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值得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繁荣昌盛的文化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当今的时代背景是要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使用程度最高、适用范围最广的一门语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英语这一全球通用语言的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事物,同时通过英语,我们也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校英语课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的与英语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西方的思想和文化,还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担负起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传播中华文化能力的责任[2]。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现如今,中华传统文化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课堂的融入及影响并不乐观。一方面表现在我国国民自身的文化自信程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冲击,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化很难全盘保存,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在无形中淡化了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甚至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高校不够重视对于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讲授,导致学生意识淡薄,因此很难有文化危机感,学生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高校教师深受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影响,应试教育理念在其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教师对于书面英语极端重视,从而忽视了口语表达,此类教学方式往往只能应对考试及英语书本上的内容,使得学生口语能力极差,与人交流仍旧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阻碍,这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因此很多学生为了与人交流而学习英语,开始大量学习西方文化,但其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却没有将中华文化与英美文化融合,使得二者都处于独立的状态,这不仅使很多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不到提升,也会导致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此外,当今高校英语教材及辅导资料的编排设计大多是以西方文化的发展为基础,对于平常的小测验及期末考试也是以语法单词为主要考核方向,内容也大多以西方文化为主,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知识少之又少,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忽视成为必然,甚至会影响到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学生不重视中国文化,稍有不当,甚至会引发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轻视的心理。
三、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必要性
(一)促进我国文化发展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地方,高校英语的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要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其自身发展,同时可以了解当前国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我国中华传统文化,掌握更多的优秀文化知识,在与人进行英语交流时,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语言文字的共通性实现学习迁移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中国的学生,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可谓是全方面又根深蒂固。中国文化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地位,若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迁移,将把中国文化的学习习惯迁移到英语教学和学习,由此实现语言上的共通,对于英语水平的提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调整教学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首先,高校要对教学大纲内容进行调整,现如今,高校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重点着墨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这部分内容,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及国外文化知识的领悟与把握。因此,教育部门要对英语教学大纲进行适度调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次,教育部门应调整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的调整编排是使中国文化与英语课堂融合的重要途径,虽然现在部分教材将“Cross-cultural Reading”跨文化阅读这一部分内容编写进教材,但其所占比例很小,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对于现行教材的编写已然是刻不容缓的,教育部门要在英语教材中融入更多本土文化,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英语介绍并传播中华文化,真正达到“中西并举”的教学目的。在教材内容方面,要以中国文化为立足点,可以讲述孔子、老子等人的智慧,讲述成语故事以及方块字的起源和发展,对中国传统的服饰、节日、美食、京剧、绘画、手工艺品等进行英语语言文字的描绘,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每一章节后可以添加一个二维码,学生扫描之后可以观看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同时激起学生学习英语及中国文化的兴趣。不仅如此,在读写教程内的文章阅读材料部分可以增加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相关阅读材料,在视听说教程内可以增加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演讲,在口语方面以贴近实际生活为主,可以增加一些与民俗生活习惯、琴棋书画等一系列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文化,在锻炼学生口语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顾名思义,想要成为一名教师,其言行举止都要成为典范。因此所谓“言传身教”指的是,教师在教育他人的同时,也要致力于提升自己,不仅要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等各方面都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即便不是语文教师,也应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和学习,没有中华文化基础的教师很难培养出了解中国文化的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即便其是教师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摸索取得的技能和经验总结出的,也需要教师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反思和改进,将英语教学课堂内容与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将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创新课堂形式,帮助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并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深刻剖析,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在阅读课本内容的同时,教师应多多阅读其他外刊或英文原著,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底蕴,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步。
(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渗透中国文化
在当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教师教学的方式与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及书本,如微课手机APP、中国大学MOOC及其他英语学习网站,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同时授课媒介也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平台、AI智能技术等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授课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将图形、文字、音效等多角度整合在一起组成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大学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并刺激大脑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每位教师都应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让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透彻明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广泛搜集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化所饱含的情感共鸣。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将比较复杂繁琐的知识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Unite3 Text1: Audrey Hepburn-A true angel in this world中,这一篇内容讲述了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教师可以搜集我国古代诗人的一生作为课堂导入,向学生播放与古诗相关的视频或微课,让其了解中国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iwrite外语智能学习平台,每周发放一篇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主题,让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并将成绩及时反馈给教师,同时教师将范文发放,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将录音音频反馈给教师。这种读写并行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英语,也可以于无形中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四)举办交流活动,融入中国文化
大学与高中不同的是,大学具有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第二课活动促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演讲的过程就是在锻炼学生日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同时可以进行英文版话剧表演,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霸王别姬》等,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激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担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同时,教师可以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与本校国际交流学院沟通协商,将本校本土的学生与国际上远道而来的留学生聚在一起,为他们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例如,他们在端午假期的时候,可以一起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时候,可以一起制作月饼、在晚上一起赏月,拍一些圆月的照片互相分享。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能够锻炼本土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向留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使得双方都成为了各自国家文化交流的使者。
五、结束语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优秀的中华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了解其精髓和内涵,将其融入课堂,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激励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进而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使中华文化更好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