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总队拒止防护装备体系发展需求研究

2023-03-05张冉蒋大勇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2期
关键词:执勤武器装备

张冉,蒋大勇

(武警工程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 100012)

拒止防护装备是武警部队遂行“六位一体”任务的物质基础,当前正逐步向一体化、模块化、通用化、智能化发展。武警部队,特别是内卫部队,由于其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健全和推进拒止防护装备体系建设的具有较强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通过探讨内卫总队对拒止防护装备在能力和技术方面的需求,旨在提升遂行各类任务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加快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的提升。

1 研究现状

1.1 拒止的相关概念

1.1.1 拒止

拒止,意思为阻塞遏制。最早见于战役战术层面上使用的“区域拒止”(Area denial)这一军事术语,其基本内涵是运用各种方式拒止和遮断敌方有效增援兵力自由进入交战地点,确保己方战场优势的一种能力。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可区分为人员、车辆、水上/水下目标、“低慢小”飞行器等4类。

1.1.2 拒止技术及装备

拒止技术是支撑拒止能力的关键技术。拒止装备是指用以阻止敌(对)方侵入警戒区域,确保免遭侵害的军事装备、装备系统和技术器材的统称。按作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反装备(包括设施)和反人员2大类。

1.2 内卫总队职能

内卫总队基本任务是保卫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领土和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正常运行。根本任务是遂行执勤、处突、反恐、抢险救援和防卫作战等军事行动。由于内卫总队所处地区敏感特殊,对拒止防护装备体系的需求更高。

1.3 研究现状

近年来,“拒止防护装备/技术”逐渐成为军事领域一个较为热门的词汇。这一概念始于美军20世纪90年代组织研发的主动拒止技术(Active Denial Technology,ADT)武器。2007年,美国提出“反介入/区域拒止”(Anti-Access & Area Denial,A2/AD)战略,旨在阻止或妨碍军事力量进入关键地区,使其无法展开军事干涉行动。此外,美军还提出了“拒止环境”(Denial Environment)这一概念,其是对强对抗环境的别称,具有强对抗博弈的特点。

武警部队合理运用拒止防护装备,一方面,能够顺利实现军事目的,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减少了因伤及无辜所产生的一系列困扰,有效地减轻了国内外的政治和舆论压力。

2 基于任务场景的能力需求分析

2.1 任务场景分析

2.1.1 应急执勤任务场景

执勤是武警部队对国家规定的目标和重大活动组织实施的安全保卫活动,是武警部队经常性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内卫总队履行职责使命的基本实践活动。其中,应急执勤行动对拒止防护技术及装备具有较强的任务需求,主要包括反袭击、反冲闯、反破坏、反逃脱、反暴狱劫狱、反聚众哄抢物资、抓捕等。其中,以反袭击和反冲闯最为典型。

(1)反袭击。执勤反袭击主要是执勤部(分)队以武力手段防范和打击犯罪分子袭击警卫对象、执勤目标及执勤人员的行动。通过相关装备制止打击袭击行为,避免或减少袭击造成的伤亡和损失,确保警卫对象、执勤目标和自身安全。

(2)反冲闯。执勤反冲闯是执勤部分队以武力手段制止不法分子或闹事人群采取徒步、驾车、挟持等方式冲击执勤目标的行动。通过相关装备制止、抗击冲击行为,避免或减少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维护目标正常秩序,确保安全。

2.1.2 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任务场景

武警部队参与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是国家法律赋予武警部队的职能,是执法和护法的特殊战斗。深入了解担负的任务,准确把握装备体系的特点规律,对于提高武警部(分)队处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警戒封控行动。警戒封控行动是指部分队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的地区或现场实行封锁控制的行动。到达事发地区后,指挥员组织部分队迅速展开,封控群(队)封控事发地区周边、闹事现场或重要目标周边的主要通道、路口、制高点等。在重要路口、地段采取人障结合形式设置卡点,通过警示、盘查等手段,严格查车、查人、查凶器、查易燃易爆危险品;在行动中,对接近和企图闯卡的闹事人群,封控队依托障碍阻滞、拦阻行动。对不停劝阻者,可利用警棍、盾牌等防暴器材,坚决将其驱逐在警戒线外。对于使用武力强行冲击警戒线的闹事分子,应实施武力震慑或使用非致命性武器予以打击。

(2)目标防卫行动。目标防卫行动是指部分队守卫政治中心区、党政机关、外国驻华使馆、首长住地等重要目标,充分发挥各种障碍和非致命性武器的作用,抗击闹事人群,保卫重要目标安全的行动。行动中,防卫队应设置警戒标志带,使用制式和就便器材设置拦阻,必要时,可使用棍击、弹击、水射等手段进行打击拦阻。预备队必要时,使用兵力前出,携带非致命性武器,适时向闹事人群发射催泪弹和爆震弹实施急促打击,并利用弹驱效果快速驱散人群。当人群冲破防线,威胁主要目标时,驱散队利用防暴弹、警棍和盾牌等装备器材,强行驱散抓捕,恢复防线。

(3)武装隔离行动。部分队运用障碍阻滞、兵力阻拦、穿插分割等战术手段,对闹事人群实施分离、隔断的行动,通常用于处置聚众械斗。行动中,部分队应预先构建物障、人障、车障于一体,灵活采取人员列阵突入、车辆引导突入、武器打击突入等方式,实施有效隔离。

2.2 能力需求分析

2.2.1 软杀伤能力

软杀伤能力是指对有生目标实施非致命打击的能力,包括对无防护有生目标软杀伤能力和对有防护有生目标软杀伤能力。目前,存在打击距离较近、打击精度较低、近距离过度伤害、远距离效果差、致命率高的问题。

2.2.2 驱离驱散能力

驱离驱散能力是指对群体目标实施驱散的能力,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驱散距离较近、精度较低,缺乏针对超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远程防暴驱散打击装备和空中支援防暴装备,驱散手段较少,信息化、智能化不足。

2.2.3 捕获控制能力

捕获控制能力是指对人员进行捕捉或对其行动进行限制的能力,目前存在作用距离过近、精度低、捕获控制率较低等问题。

2.2.4 辅助作战能力

辅助作战能力包括标识能力和制止压制能力,是指对人员目标进行有效标记和压制的能力,目前存在作用距离较近、精度低、标记手段单一、制止效果技术不明显的问题。

3 基于失能机理的技术需求分析

3.1 失能机理要求

针对非致命武器系统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对人员、设备、车辆等多种类目标的高效探测及非致命打击需求,研究人员、设施、装备等多种打击目标的声、光、机械、红外、电磁、生物信息等目标特性的感知技术,以及各类目标在非致命弹丸、声、低能激光、电磁、定向能、生物能等非致命毁伤元作用下的失能机理及失能效应。

3.2 技术需求分析

3.2.1 近身拒止与防护技术

近身拒止与防护技术方向,研究动能打击、捕捉等近距非致命处置技术,实现近身有效拒止目标,包括失能机理与生物效应、异型仿生处置、能效可控打击、多元防护技术等子技术方向。

(1)异型仿生处置技术。通过采用异型仿生设计,可将非致命武器异化为具有生物特征的新型装备,具有自主控制、隐身异化、伪装处置等优点,可大幅提高处置事件的隐蔽性和高效性。

(2)能效可控打击技术。研究非致命武器装备总体设计与优化、打击能量威力可调可控、非致命武器高精准投射、微尺度智能电控发射、含能微弹丸高效打击、化学能精准释放与自限、强光高热精准致伤、电磁与微波能量精准控制、终点弹道能量缓释致伤、定向能精准打击武器等关键技术问题,形成能效可控非致命武器装备设计与优化体系,为能效可控装备的设计以及非致命武器的系统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多元防护技术。多元防护技术是指针对非致命武器的攻击可以起到防护功能的装备技术。可对声、光、电、化、动能、定向能等非致命武器的伤害起到防护作用。面临多种复杂的作战环境,该技术一方面用于保护单兵作战人员免受生理和心理的伤害,保证作战意志,维持战斗能力;另一方面,用于保护军事设施、后装保障系统不被损坏。

3.2.2 远距离拒止技术

远距离拒止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声光、电磁等远距非致命处置技术以及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艇)为搭载平台的拒止技术,可实现远距离有效拒止目标,包括噪声次声融合拒止、电磁复合拒止、无人平台协同处置等子技术方向。

(1)噪声次声融合拒止技术。主要是突破噪声次声发声装置的稳定连续声波输出技术、频率和功率的调控技术、小型化设计技术和次声防护等关键技术,展开具有隐蔽性强、低杀伤和易调控的次声武器技术研究,为非致命处置提供新型手段。

(2)电磁复合拒止技术。电磁复合拒止技术是指利用包含电磁能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强制手段迫使人员、装备等运行装置终止前行的专用武器技术,其强制手段包括物理阻截、化学阻滞、射频阻停、电磁拒止、激光拒止、次声拒止、智能阻截等,主要用于设卡检查、执法搜查及处突维稳,为抓捕犯罪嫌疑人、截获可疑车辆等创造有利条件。

(3)无人平台协同处置技术。研究建立集自主探测与态势感知、自主目标识别与跟踪、自主决策与打击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无人非致命武器装备平台;受任务复杂度影响,当无人系统难以实现自主感知与决策时需借助人的帮助,研究人员在回路的人机协同智能增强技术,最终建立无人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新体系。

3.2.3 广域拒止技术

广域拒止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非致命辅助决策、多手段复合作用等非致命拒止技术,包括非致命处置辅助决策、多手段复合打击协同、无人值守拒止等子技术方向。

(1)非致命处置辅助决策技术。构建非致命武器作用机理大数据,结合新型传感、态势感知等设备与技术,实现目标打击武器种类、强度等的自适应匹配,解决近距打击易伤亡、远距打击效能不足等难题;研究新型设备与非致命武器的搭载互联互通技术,突破现有作战对人员、目标、环境等的适用范围,提升目标识别与打击的准确度,提高作战能力。

(2)多手段复合打击协同技术。结合动能、强声、化学能、电磁毁伤等传统非致命打击手段以及定向能、弱次声武器等新概念非致命手段,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非致命打击作用机理研究基础上,突破打击驱离路径优化、非致命动能自适应打击、多效能非致命打击、定向能自适应打击、非致命目标自适应能量匹配等关键技术问题,形成利用多效应、多平台的非致命打击手段体系,满足不同距离、不同目标种类及不同作战环境的作战任务需求。

(3)无人值守拒止技术。针对目前执勤任务需要大量官兵出动的现实情况,开展无人值守拒止技术研究。利用语义识别、太赫兹探测与成像技术和高光谱识别方法,开展主动式远距离太赫兹物质指纹识别技术、高光谱伪装目标识别技术、图像视频防暴语义分析技术研究,建立防暴预警等级标准和防暴行为库,增强重点目标感知和防控的精细度、精准度,开展可靠通信、多模组网等网连技术研究,实现感知低时延共享,得到目标信息后,根据目标类型自主选择非致命手段,对目标进行有效拒止,达到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目的。

4 结语

本文针对拒止防护装备作用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其发展趋势。从任务需求、能力需求和技术需求入手,探讨确定了当前内卫总队拒止装备体系的发展需求,为遂行任务提供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执勤武器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小学生踮脚为雨中执勤交警撑伞
防晒装备折起来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为你撑伞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