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文化在茂名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2023-03-04赵丹
【摘要】年例文化是茂名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具有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和地域性的文化特性。年例是茂名地区历史文化传承者,也是社会交往、文化创新的平台。年例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文化认同、教育和培养人才、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推动茂名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年例文化;文化特性;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6-0093-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6.029
【基金项目】本文为茂名市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共建项目《非遗文化在茂名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茂名年例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23GJ11)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来丰富治国理政的思路与方法,他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1]茂名年例作为茂名市特有的民俗活动,是茂名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传承和弘扬年例文化有助于加快推进茂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讨年例文化在茂名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茂名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提供参考和指引。
一、茂名年例的概况、文化特性和文化内涵
(一)茂名年例概况
茂名年例覆盖了茂名市辖范围内,以自然村(社)为单位,时间大多数在正月和二月之间,有少数村会在秋天有第二次年例,称之为“翻秋年例”或者“小年例”。年例大致都分为三个阶段: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持续时间为一到三天。各地区各村(社)年例的仪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但基本都包括“摆醮”“游神”“吃年例”“庆祝”等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仪式规范也因村(社)而异。“摆醮”是家家户户把鸡鸭猪和水果点心酒品等摆在神庙前空地的桌子上烧香烧纸祭神。“游神”是游神队伍按一定的路线沿着各家各户巡游,游神队伍的组成元素各村有所区别,但基本都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吃年例”就是村里的家家户户摆宴席招待客人。“庆祝”是各村请戏班子进行粤剧、木偶戏表演来庆祝年例,也有些地区有舞狮、舞龙、飘色、跳花棚等特色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庆祝年例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甚至添加了歌舞表演、杂技、电影、放烟花等诸多现代性娱乐节目。
(二)茂名年例文化特性
習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年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至今,既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般特性,也有它自身一些独有的特性。年例文化具有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同时又具有地域性。
年例文化在茂名地区传承了两百多年,除了“文革”时期,基本没有中断过,体现出强烈的连续性。“传统的继承并非简单重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它同时是一种选择性的创造。每一代人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活动与发展,都对既定传统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新的解释与理解,赋予传统新的意义。”[2]年例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也具有不断变化发展的创新性特征。年例源自巫傩文化,形成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年例在茂名地区各村落及个人的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按照自身的文化形态特点进行传承与延续,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古代年例中的仪式较为复杂琐碎,具有绝对权威性和神圣性,村民认为通过仪式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对抗不可知的自然力量,获得生存、生产和生活上的稳定。其中“游神”是为了“驱鬼”,“摆醮”是为了“祭神”和“祈福”,“庆祝”是为了“娱神”。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当代,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的发展,年例仪式不断简化,仪式的意义指向也从“娱神”转为“娱人”,年例的重心从“游神”和“摆醮”转为“吃年例”和“庆祝”。“吃年例”和“庆祝”中的食物种类和娱乐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变化。年例仪式中的宗教色彩逐渐日益衰微,而文化价值日渐凸显,成为茂名地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年例文化中的创新性带来的生命活力,就体现在一代代茂名人口耳相传的传承中,体现在“被不断地再创造”的文化发展演进中,丰富着茂名乃至粤西传统文化的形态与内容。
茂名年例文化具有地域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年例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不同村(社)的年例习俗、仪式和庆祝方式各不相同,反映了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如“唱戏”庆祝环节,高州市有木偶、版画,茂南区有单人木偶。电白有舞麒麟、高脚狮,化州有“跳花棚”“十八学士”,信宜有“跳春牛”“镇隆飘色”,还有高州山歌、电白咸水歌等都独具地域特色。年例存在于人民之中,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秉承着来者都是客的文化理念,茂名年例与生俱来地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年例的所有者、鉴赏者和传承者是人民群众,地区、村社或个人,集创造者、传承者甚至保护者的身份于一体。作为一种群众自发性的活动,迄今为止,年例也还没有什么标准的范式或者程序,不但村(社)之间仪式规矩不大相同,同一个村今年和去年的年例也不完全相同。年例的各项规矩、仪式,都根据村民(集体)、社会发展形势,可以酌情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年例期间,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祭祀、庆祝活动,形成群体效应。这种群体性活动不仅促进了社区内及社区间的团结和互助,还吸引了外来人员的参与,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助于强化茂名包容开放的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的社会。
(三)年例文化的内涵
茂名年例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祖先和社会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年例活动消除了公民间的隔膜,也促进了公民的互诚互信、和谐共处。以年例为载体的勤劳、团结、共享、包容、和谐的文化基因无不体现在茂名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这些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是体现茂名地区文化传统、心理与思维方式的独特要素。它们历经长久的时间淘洗,对茂名地区文化和社会发展持续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推动文化交流和融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年例在茂名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习近平同志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3]年例作为茂名地区特有的民俗活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参与年例,人们可以了解到传统的祭祀礼仪、民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得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一个民族的非遗,往往蕴含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深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身份的原生状态,以及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4]在当下城镇化、网络化时代,人们接受的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一些不良思想时刻在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年例作为茂名非遗,保留着茂名地区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着茂名人的行为举止、待人处事,以及喜怒哀乐和价值判断,孕育了茂名人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也营造了诚信互助和谐的社会氛围。年轻一代通过传承和创新年例文化把自己和世世代代的先辈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个文化传统的一个环节。茂名人民有了这种历史感,就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社会交往的平台
年例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它把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强了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年例中的一系列仪式和活动,一方面加强了村(社)的宗族認同,另一方面扩展了人际、村(社)际和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村(社)成员,通过参与年例中的仪式及遵循仪式中的规范如按家族人头交纳份子钱、参与村社分猪肉、出现在接神仪式上的名字获得该村(社)和族群的接纳和认同。村(社)族群接纳和认同是维系地方文化活动以及族人生活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作用。同时,通过年例这个契机,平时分散在外的村民聚集一起商讨村(社)发展事务,聚合人心,实现了村民的团结合作。
(三)文化创新的平台
习近平同志认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是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年例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具有与时俱进性,传承和发展年例文化,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年例的举办过程中,人们会自觉地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激发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茂名地区人民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年例最初以娱神为目的的祭祀活动发展成一种融地区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文化节日,其综合性文化节日的功能越来越强。年例活动和仪式中蕴含的审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精神性内容越来越被重视、强化和发掘出来,不断丰富着茂名地区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和谐、包容、诚信、友善等越来越多新时代的思想也不断在年例文化中呈现,这些思想与传统的敬畏自然、淳朴善良、热情待客等民俗风尚一结合,形成了茂名人新时代精神风貌。因此,年例一面传承茂名地区传统文化,一面兼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文化创新的平台。
三、年例文化在茂名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一)促进经济发展
年例期间,茂名人民的主要活动除了自己“做年例”就是去各村“吃”(看)年例。年例是集饮食、娱乐、消费、社交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活动。其中“做年例”,主家需要根据宾客的数量采购一定量的各式食材,或者自己烹饪,或者请厨师包办,规模大小和食材丰盛程度视主家经济状况而定。年例期间,由于大量的采购,各类烟花爆竹和食材都会不同程度涨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促进了当地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年例当天,客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村(社),同时也引来了各类小商贩,在村(社)形成了一个个小型市场,有各式玩乐项目、小吃、水果、饮品和礼盒,应有尽有。人们也会利用参加年例的契机进行商务交流、洽谈,促进当地商贸的发展和繁荣。年例也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结合年例文化,可以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如年例游、文化体验营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体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这些都对茂名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增进文化认同
年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茂名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随着城镇化的加速,粤西乡村的居民大量进城定居生活,年轻一代与传统民俗文化也越来越远,一年一度的年例成了城镇“游子”回归故乡,缓解“乡愁”的最佳契机。在自主参与和遵循年例仪式和规范过程中,成员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自觉内化了这些仪式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念,如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对村(社)历史文化的认同。这些思想观念在无形中深入人心,从而实现了年例维系茂名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塑造地区共同心理,培养民众乡土情感的作用。通过参与年例,人们可以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促进文化自信的形成。
(三)教育和培养人才
年例活动中所倡导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等行为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通过参与年例,人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年例期间,为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村民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村(社)集体活动中来。一代又一代村民,通过虚心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承担起置办年例的事务,展示出茂名人乐于奉献、厚德重义、团结友善的精神;年例事务繁杂,涉及的人、事、物千头万绪,需要集中整个村的力量,尤其是骨干力量,通过年例事务的操办,各村(社)也培养了一批宗族骨干。年轻人在参与处理繁杂的年例事务中锻炼出活动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树立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了担当、扩大了格局、彰显了胸怀和魄力。做年例的主家成员在家长的安排统筹下,各司其职,都参与到年例劳动中来,在处理年例事务、招待客人过程中,形成勤劳团结、热情好客的良好家风。年轻人在参与过程中接受劳动教育、了解村风村貌村史和传统习俗,形成文化自觉和自信。年例中的礼仪、音乐、戏曲、图腾等艺术形式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还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四)丰富市民精神生活
“筹划祭典,其目的表面上是祭祀神灵,而实际上是为自己过一个欢愉的节日。”[6]新时代,茂名年例仪式中的宗教色彩已经处于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在年例过程中的娱人作用。无论是形式各异的游神仪式、还是丰富多彩的唱戏环节,其表现出来的审美娱乐作用远比其象征的宗教意义要引人入胜。随着节目越来越丰富,节目的可观赏性和娱乐性也越来越强,年例已成为一项综合性地区盛会。年例期间,人们暂时放下日常劳动、工作和学习,尽情享受美食和娱乐,从味觉、听觉到视觉、从身体到心理都沉浸在和谐欢乐的环境中,享受到身心的愉悦和轻松。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兴起,茂名年例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线上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精神盛宴。年例是粤西地区人民的重要社交活动,也是增进亲朋好友、乡邻之间感情和团结互助的重要机会。在年例期间,人们互相造访,互赠礼物,交流感情,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年例是茂名地区全民性的节日,它把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强了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五)提升城市形象
作为茂名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年例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拥有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具有不断发展和改变的创新性。年例文化在保留了传统元素的同时,也加入了新的活动和形式,从而更具有现代性和吸引力。这也反映了茂名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举办大型的年例活动,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提升了茂名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结论与建议
茂名年例既是茂名人心灵的依托,承载着茂名人的乡土记忆,对内维系着茂名人团结稳定的纽带,起到塑造地区共同心理,培养民众乡土情感,又具有教育规范、文化认知、知识传承和审美、娱乐作用;对外,年例文化是茂名一张靓丽的名片,树立厚德重义、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茂名形象,实施文化扩散、提升茂名文化影响,为茂名旅游和经济发展助力,在茂名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发挥年例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其对茂名经济社會文化的促进作用,茂名市政府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发力: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年例活动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年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二是强化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元素和数字技术手段,提升年例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加强对年例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001).
[2]苗伟.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J].思想战线,2010(01):101-106.
[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81.
[4]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64
[6]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赵丹,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