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2023-03-04林楚云
【摘要】电视述评解说词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的使用对于节目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对于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特色,尚未有足够的研究关注。基于此,本文根据电视述评与其他媒体传播形式特征的不同,基于信息论的角度,从句子结构的繁复有致、解说词语言细节的具体化、叙议语言的人际化以及解说词中疑问句式的全程使用等四个方面,对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并从句子结构、形象化、人际化的角度讨论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特色,以期对新闻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视述评;解说词;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6-0078-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6.024
电视述评是一种富有多样性的电视评论方式,它的视听效果出众,因此与那些主要依赖口头传播或电视访谈等更为单一的评论形式明显不同。电视述评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协同作用,这种合作关系形成了其独特的主导地位。电视述评的解说词,作为其有声语言的主要元素,必须与视觉语言紧密结合,它不仅是叙事的工具,也是论述的方式。如果能够理解并掌握其语言特性,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从而充分发挥其功能。
一、句子结构繁复有致,各尽其用
电视述评是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方式,其旨在通过视听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解说词的叙事部分在电视述评中起到了关键的角色,它的优化往往能够提高电视述评的信息传递效率以及观众的接收效果。
首先,电视述评解说词的叙事部分通常采用不使用关联词、分句结构简单的复句形式。这种形式的选择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描述性和节约性。描述性要求解说词能够准确、生动地传达信息,而节约性则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最大的信息量。因此,这种不使用关联词、分句结构简单的复句形式能够在满足描述性的同时,也实现了节约性。电视述评强调“用事实说话”,因此,主要用镜头语言来承担叙事功能。镜头语言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示事实,使观众能够直接看到和感知事实。然而,镜头语言在单位时间里无法完全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对于过去事件的追述及对背景事件的补述等,仅仅依赖镜头语言往往无法自主完成叙事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解说词要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来承担镜头语言所无法完成的叙事功能。一般情况下,解说词常选择不用关联词并且分句为结构简单的小短句的复句形式,来完成叙事的作用。这是因为这种形式的句子体积小,但信息容量大,能够用较少的篇幅概括相当多的内容。当然,这种结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接近谈话语体的句式特点,因此能够增强解说词的亲切自然的风格,符合电视述评大众传播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解说词能够更好地与观众建立起情感联系,提高观众的接收效果。例如:
(1)青岛人王海3月败走“隆福”,9月再次来京,挑战京城大商场,赚得加倍赔偿费数万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假如多一些王海》)
(2)18年来,他协助公安局破案300余起,缴获汽车一辆,黄金1800克,五连发枪4支及录像机、人民币等近20万元财物,抓获违法犯罪分子近千人。(《擒贼王——马润锟》)
(3)21年前,佑夫出生在香港,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北京大学兴县人。(《父与子》)
在这三个例句中,复句分句的句子结构都很简单,但信息量十分充足。这样的句式特点使得解说词显得简洁明了,信息传达效率高,同时也具有一种近似于平常谈话的自然流畅感,使得观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其次,要明确电视述评的特点和它的重要性。电视述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目形式,它是一种具有深厚说理性质的艺术形式,而这种说理性主要体现在其论证部分。论证部分是电视述评的核心,是其灵魂所在,它构成了电视述评的主要内容,是其吸引观众,引导观众思考的主要手段。因此,解说词在论证部分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启动解说词语言思辨特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完成论证职能的关键。那么,如何激活解说词语言的思辨特质呢?在这里,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和带有关联词的长复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句型具有逻辑性强、表达准确、深入浅出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思辨性的内容,因此在解说词的论证部分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举例来说,以下两个句子就是很好的例证:
(4)北京这座具有元明清历代古都风貌,被称为世界城市建设史上奇迹的历史文化名城,必将发生划时代的改观。(《文化古都—现代城市—八道湾11号鲁迅故居得以保护》)
(5)一方面,新建筑的高度影响着历史文物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北京市至今尚无一套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文化古都重要组成部分的名人故居、老字号和大量的四合院、胡同,哪些是需要保护的,該怎样保护,尚无法可依。(《文化古都—现代城市—八道湾11号鲁迅故居得以保护》)
这两个句子都使用了复杂的定语成分,使得句子的表达更为丰富和深入。特别是在第(5)个例子中,使用了“一方面”和“另一方面”这样的标志性连接词,使得句子的结构更为清晰,逻辑更为严密,既能满足说理的需要,也更好地体现了电视述评的政论性。因此,在电视述评的解说词中多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和带有关联词的长复句,不仅可以提高句子的逻辑性和表达力,也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使电视述评既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又庄重严肃提出问题。让电视述评可以在满足娱乐性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说理性和教育性,对观众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二、解说词语言细节的具体化
电视述评与报刊述评、广播述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主要源于其传播媒介的不同。电视媒体以其独特的“视听读”一体的传播形式,创造出更为丰富、生动的视听体验,使得述评具有了更强的形象性。为了适应这一特点,电视述评的解说词必须在叙述和议论语言上做到足够的生动形象,切实提升其视听效果。然而,这里要注意的是,电视述评解说词语言的形象化并不是简单地增加描述性词汇,而是需要具体化表现一些细节,以增强解说词的可感知性。这是因为电视媒体的画面描述性已经相当强,过多的描述性词汇反而可能会令观众感到混乱和疲劳。因此,解说词应该尽量避免过度描述,而是通过具体化的手段,让观众可以更清晰、直观地感知到画面的细节。具体化的手段主要包括使用形象化的数字和喜闻乐见的通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引用等,可以使解说词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增强其可读性和易理解性。例如:
(6)18年来,6000多个日日夜夜生与死——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擒贼王——马润锟》)
(7)各种各类缺斤短两的花招像老鼠一样侵蚀市场。化肥老鼠危害着农民的收成,水泥老鼠威胁着工程质量乃至人们的生命安全,煤炭——钢铁里的老鼠们破坏了经济的发展。(《缺斤短两新花招》)
(8)俗话说:“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傻大方”办学》)
通过引用俗语,既增加了解说词的通俗性,也使得其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6)将年换算成日的单位,使枯燥的数字显得具体,例(7)、例(8)采用的修辞手法不突出其文藝性,而是突出其通俗性、浅易性,使新闻语言的表达过程像普通人在一起聊天一样,摆脱了一般述评特别严肃的面孔,提高了观众的接受度和喜爱度。
三、叙议语言的人际化
电视述评作为一种触及广大受众的媒体形式,其大众性特征无比鲜明。这种大众性使得电视述评的语言使用与一般的述评有所不同,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其对人际化特性的强调。电视述评必须始终考虑到其受众几乎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观看,因此,言辞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人际化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电视述评经常使用一些称呼性话语,如“我们大家”“您看”,以此来增强观众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这种称呼性话语的使用,目的是将观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化为主动的对话参与者,使观众感到自己与节目之间的距离被拉近。这有助于塑造观众与节目之间的亲近感,从而提升节目的吸引力。例如,当主持人说“您看,这个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它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时,观众可能会感到自己直接地参与到了节目的讨论中,从而产生了更强的观看兴趣和参与感。其次,在讨论重要议题时,电视述评会更频繁地使用强调性话语,以吸引那些可能被画面和声音分散注意力的观众。例如,当主持人在讨论严重的社会问题时,可能会说“事实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已经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强调性话语,可以使得节目的重点更加突出,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例如:
(9)事实上,本应在去年9月份就收获的中草药材至今仍在地里。(《种草药 患心病》)
(10)毫无疑问,那些被发财梦冲昏了头脑而加入这一行列的人们,为多层次的传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闯红灯”的多层次传销》)
(11)但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青少年总是在别人的付出和爱中成长,自己却很少想到为别人做点什么。(《寒假故事》)
在这几个例子中,“事实上”“毫无疑问”“事实”都是典型的强调性话语,播音员通常会在此类地方增加语音的重音,以此来引出重要的问题或结论。这种人际化的语言特性,增强了电视述评的吸引力,使得电视述评不再只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播工具,而是一个能够引发观众参与,产生互动的媒体形式。因此,如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人际化的语言特性,就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电视述评的作用,使其成为一个更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
四、解说词中疑问句式的全程使用
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使用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便是它对疑问句式广泛而全程的运用。通过深入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电视、广播还是平面媒体的述评语言,都会运用疑问句来引导观众思考,但是在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中,疑问句的使用频率无疑是最高的。更值得注意的是,疑问句在电视述评解说词中的应用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述评过程,几乎出现在述评的各个阶段。
首先,在电视述评的导语部分,疑问句被用来引出本期的核心问题。例如:
(12)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初一年级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中,竟然不动笔答题,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还给孩子自尊》)
(13)如果我问你,你了解你周围的孩子吗?你知道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吗?又在做些什么吗?(《彩翼断折》)
在这些例子中,疑问句的运用为接下来的议论内容预设了话题,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从而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在电视述评的主体部分,疑问句起到了过渡作用。例如:
(14)农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早知有今天,又何苦签订这纸合同呢?(《种草药 患心病》)
(15)那么,大秦铁路公司茶坞职工生活供应站为什么至今不履行合同呢?(《种草药 患心病》)
(16)农民的损失由谁来承担,农民的利益由谁来保护呢?农民付出的滴滴汗水钱难道就这样白白扔掉了吗?(《种草药 患心病》)
这些例子均来自同一个节目,《种草药 患心病》此节目的展开几乎就是由疑问句的问题牵引的,这一串例子充分表现了疑问句在解说词中全程使用的特点。
最后,在电视述评的结尾部分,疑问句起到了引发观众深思的作用。例如:
(17)我们每个人而言,若都能实实在在为社会办点儿事,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傻大方”办学》)
(18)在政府明令禁止多层次传销的同时,为什么还有人有法不依、顶风而行呢?(《“闯红灯”的多层次传销》)
这些疑问句的运用,使得节目的结尾部分不仅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的进一步思考,使得观众在结束观看节目后,仍然能够对节目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以上就是电视述评解说词中疑问句的全程应用的一些具体例证。从这些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疑问句在电视述评解说词中的应用具有极高的策略性和目的性。它们不仅能够引导观众的思考,把握节目的主题,还能够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电视述评解说词中非常重要的语言工具。然而,对于疑问句在电视述评解说词中的全程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例如,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类型的电视述评解说词中,疑问句的应用是否有所不同?在不同的电视述评解说词中,疑问句的构造和使用是否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深入探讨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特色之后得出结论,其句子结构的繁复有致、解说词语言细节的具体化、叙议语言的人际化以及解说词中疑问句式的全程使用,都是构成其魅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这些特性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编写和表达电视述评解说词,有效地引导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而,这只是对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特色的初步研究,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仍有待开展。以后将继续探索和研究,在未来能够对电视述评解说词的语言特色有更全面和深入的领悟。
参考文献:
[1]彦慧.读不懂的解说词与画面的和谐美——浅析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J].今日科苑,2009(14):193.
[2]郭薇薇.基于“非独立性”的电视解说词写作[J].写作,2013(09):19-21.
[3]丁艳清.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J].社会科学家,2007(S2):327-328.
[4]陈宇新,奚洋.浅谈电视评论解说词的写作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6):53-54.
[5]王兴华.广播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与特殊形式[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153-157.
[6]欧阳明.电视评论如何扬长避短——《东方时空·面对面》引发的思考[J].电视研究,1999(07):53-55.
[7]韩振洲.浅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3):29.
[8]陈昌群.试论电视语言构成与电视片创作[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01):74-76.
[9]尹菊娥.广播电视语言——规范化的口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06):59-60.
[10]郭丽娟.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及写作技巧[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03):92-96.
[11]黄匡宇.关于电视新闻语言构成研究方法的思考[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05):97-99.
[12]孙愈中.电视述评的选题针对性和传播实效性新探[J].当代电视,2016(12):78-79.
[13]蔺梓铭.探析电视节目解说词的非独立性[J].传媒论坛,2018,1(17):58-59.
[14]沈相姗.论电视解说词写作技巧[J].新闻前哨,2021(04):67-68.
作者簡介:
林楚云(1978.5-),女,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