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南繁加代栽培技术*
2023-03-04闫长伟张爱萍訾慧芳
闫长伟,张爱萍,赵 文,訾慧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五家渠 831301)
西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在世界园艺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西瓜栽培面积及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西瓜作为一类种植时间短、效益高、适应性广的经济作物栽培前景广阔。
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5 400 km2,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最大的冬种北运瓜菜基地和南繁育种中心[1-2]。本文根据多年南繁实践经验,总结了海南西瓜露地覆膜滴灌栽培主要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1 选地
冬季海南南部的三亚、东方、陵水等地气温高、降水较少,是西瓜理想的南繁区域[3]。海南土壤为砂性土,耕作层较浅,土壤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易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差,西瓜南繁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中等偏上,滴灌设施完善,无重茬,前茬作物未使用二甲戊灵、扑草净等长效除草剂的地块。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为宜。
2 播前准备
每年10月,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园,去除田间及地边杂草;人工或机械施石灰60 kg/667 m2,降低土壤酸性,土壤pH保持在7.3~7.8之间,同时还能降低西瓜病虫害的发生;将土地深耕35~40 cm,并进行耙耱,使表层土壤细碎,地块平整。
西瓜怕涝,海南露地西瓜起垄栽培能够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排水等作用,使用小型机械进行起垄作业,垄宽1.7~1.8 m,垄间距0.8~1.0 m,垄高0.25~0.3 m,垄一侧垂直到垄底,另一侧为坡度30~40°斜面,缓慢下降至垄底;地膜选择黑色膜,膜宽1.25 m,厚度0.01 mm,有利于提高地温和压草,铺膜时,垄背垂直一侧地膜铺设至沟底,压紧压实,减少杂草,斜面一侧覆盖一半,有利于透气保墒;斜坡部分垄间裸露部分可用银灰色地膜覆盖,膜宽0.90 m,厚度0.01 mm,银灰色地膜可有效趋避蚜虫,同时白天的光反射可以增加西瓜的光合作用;滴灌带在垄面黑膜下中间位置,且迷宫向上,有利于滴水均匀。
3 播种
播种时间根据栽培方式与天气情况不同而不同。海南每年10月均有台风天气,因此西瓜直播需要在台风过后,大致时间为11月初,播种采取人工点播方式,播种带为滴灌带靠垄背垂直一侧,距离滴灌带0.1 m位置,一膜一行,穴距0.2 m,一穴两粒,播种深度2~3 cm,播后覆土厚度1~2 cm,播种完成后滴出苗水10~15 m3/667m2;育苗移栽可以在10月中旬播种,基质选用品氏泥炭土或椰糠,穴盘规格为50穴,一穴一粒,播种深度1.5 cm,覆土厚度1.0 cm,育苗室温度为当季海南正常气温即可,基质湿度保持在50%左右,育苗场地选择有一定光照且能挡雨的设施大棚或其他临时搭建场所内,移栽定植时间在台风过后,西瓜幼苗3~4叶1心时期移栽前需适量滴水,滴水量10~15 m3/667 m2,播种位置、株行距配置与直播相同,将西瓜幼苗连带基质放入定植孔内,并向下按压,避免瓜苗根部基质与定植孔底部土壤之间存在空隙,造成僵苗、缓苗时间过长等问题,移栽完成后少量覆水(10 m3/667 m2),保证成活率。海南商品西瓜露地滴灌栽培大多采取嫁接移栽方式,用南瓜或葫芦作砧木,采用插接法或靠接法,待嫁接苗3叶1心时移栽定植,由于嫁接西瓜对于西瓜品种的单果重、品质、风味等有一定影响,因此西瓜南繁一般采取直播或育苗移栽。
4 田间管理
4.1 定苗和除草
直播田在11月中旬,于播后15 d左右待西瓜苗3叶1心时定苗,一穴一株。西瓜全生育期除草3~4遍,伸蔓期之前,膜上杂草人工拔除,垄沟杂草可以在无风晴朗天气用5%精喹禾灵乳油1 000倍液喷雾一次防除,注意喷雾器喷头需带防护罩贴地喷药,药液不能喷到或飘洒到西瓜幼苗上,防止造成药害;伸蔓期以后全田杂草进行人工拔除。
4.2 整枝压蔓
整枝压蔓工作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进行,南繁加代西瓜全部采用单蔓整枝,去除所有侧蔓,直至西瓜膨大,整枝工作应在晴天完成;全田压蔓2~3遍,11月下旬,当瓜蔓生长至30 cm时进行第一次压蔓,用压蔓夹或泡水的竹签对折进行固定。
4.3 授粉
西瓜南繁加代露地栽培授粉工作一般从12月上旬开始,12月下旬结束。西瓜授粉一般在08:30以后田间露水大幅减少后进行,前一天下午对次日开放的雌花和雄花进行套帽处理,防止昆虫传粉,造成混杂;西瓜雌雄同花现象较少,若授粉时遇到可用镊子小心的夹去柱头周围的雄蕊;授粉时用指定雄花在雌花柱头上均匀涂抹,授粉操作以肉眼可见三瓣柱头上黄色花粉均匀分布为准,授粉完成后,立即在雌花上套不同颜色的纸帽子,并用大头针、铁扎丝等在茎蔓处做好标记;授粉工作在11:30左右停止,此时雄花花粉活力降低、雌花柱头有汁液浸出,授粉效果差。授粉中后期,对前期完成授粉的雌花进行检查,子房未膨大或绒毛脱落颜色发黑的均为授粉失败,需摘除雌花,清除标记,在其他节位上重新授粉并做好标记。
4.4 水肥管理
海南砂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水肥管理接近于基质栽培。由于海南11月至1月气温逐渐降低,西瓜相当于逆温生长,因此水肥管理要注意既不能大水大肥导致西瓜病害严重,又不能刻意蹲苗,使西瓜缺水缺肥,生长受限。应根据天气和墒情合理滴水施肥,需要小水慢浇,勤浇少浇,同时沟底不能见水,为保持地温防止漏肥。中等地力条件下,西瓜全生育期施用尿素30 kg/667 m2,滴灌专用高磷高钾肥50 kg/667 m2,硫酸钾10 kg/667 m2,单次滴水量10~15 m3/667 m2,滴水间隔3~4 d,随滴水施肥量单次2~4 kg/667 m2。
5 病虫害防治
由于海南空气湿度大,夜间及清晨露水重,西瓜在海南种植极易发生病虫害,主要病害有蔓枯病、霜霉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斑潜蝇等。西瓜病虫害防治应当以化学防控与栽培管理相结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撒生石灰、清洁田园、晴天整枝、合理灌溉施肥、保持地温等措施,都能有效的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化学防控时,部分农药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可以混配施用,起到多种病虫害一同防治的效果,省时省工。
5.1 蔓枯病
蔓枯病在11月下旬至1月中旬均可发生,蔓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多从边缘发病,形成白色或黄褐色病斑,易破碎。茎部多在茎基部和节部发病,初为油浸状病斑,病茎表皮龟裂、脱落,并扭曲。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1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植株中下部茎叶和地面,5~6 d防治1次,连续2~3次。
5.2 霜霉病
每年12月下旬至1月,此时期海南温度低,雨水增多,田间湿度大,霜霉病危害极易发生。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出现水浸状浅黄色病斑,呈不规则形状,后期呈黄褐色连片病斑,叶背面长出霜状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用50%烯酰吗啉1 500倍液或72%霜霉威800倍液5~7 d防治1次,连续3~4次,喷药需及时、均匀。
5.3 病毒病
病毒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病毒病主要危害西瓜幼叶和顶芽,症状为叶片上出现深浅相间的黄绿色病斑,叶片、顶芽皱缩且凹凸不平,节间缩短,开花前发病不易坐瓜。病毒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为种子带菌及蚜虫传播,西瓜种子收获后或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同时能有效防治蚜虫,大幅减少病毒病的发生。西瓜病毒病目前缺少有效的防治药剂,因此病毒病早期少量发生时需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田块外掩埋,大面积发生时,可用市面上病毒病药剂喷施,延缓病症蔓延,降低损失。
5.4 蚜虫
蚜虫危害方式为刺吸西瓜茎叶,并传播病毒病等病害。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间隔5 d交替喷雾防治3~4次,重点喷施叶片背面,灭杀成虫及虫卵。
5.5 蓟马
蓟马主要危害西瓜茎尖、幼叶、花芽及幼果,可用3%啶虫脒1 000倍液或5%氟虫腈2 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8~12 d交替防治2~3次。
5.6 斑潜蝇
斑潜蝇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内部啃食,并形成白色通道,影响光合作用。可在团棵期、伸蔓期及果实膨大期,用1.8%阿维菌素1 000倍液、20%吡虫啉1 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以上药剂对于预防和发病后的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
6 收获
有籽西瓜,掏种后遮阴发酵1 d,使果肉与种子完全分离,并于晴天上午进行清洗,洗种子最好用自来水,渠水、雨水等不清洁的水源容易增加种子带菌的风险,洗完后及时摊平晾晒,不宜下午清洗晾晒,夜间温度低,种子湿度大,容易发霉或吸水膨胀,影响种子发芽率。三倍体、四倍体西瓜种子不能发酵,种子发酵过程中吸水会导致种子失活或萌发,掏种后立即清洗并晾晒,种子含水量低于13%装袋,并于通风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