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饭”里的女孩心思
2023-03-04宁坚
文、图|宁坚
1 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吴金花与姐妹们走在巡游队伍前方,她们身上这套华丽的服饰价值近10 万元。
姊妹节是经历千年的传统节日,是苗族男女青年特有的一种社交性节日集会,因为它的神秘而多彩被形象地称为“藏在花蕾里的节日”。
上午9 点半,来自贵州省台江县9 个苗族支系的上万名苗族同胞身着盛装,组成了10 个方阵,在县城主干道上开始盛装巡游,从而拉开了苗族姊妹节的序幕。
这个节日发展到今天,并不是只吃五彩糯米饭(称为姊妹饭)和唱歌跳舞那么简单,而是汇集了
2 姊妹节的盛装巡游现场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3 苗族中老年男子盛装参与巡游。节日期间,他们也可以与邻寨相应年龄的妇女相约对歌,歌词多为生活劳作之类。
IMAGE苗族的婚恋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社交文化、歌舞文化和劳作文化等丰富内涵,盛大的活动持续数日,内容极为丰富。早在2006 年5 月20 日,姊妹节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苗族古歌》记述,苗族聚居的地区过去几乎都过姊妹节,可如今大部分地区已经失传,唯有台江县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古老习俗。
每年的苗族姊妹节,盛装巡游都是整个节日的重头戏。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是台江县最靓丽的苗族姑娘,她们身上的每套苗族盛装都汇集了她们民族服饰、银饰、刺绣、剪纸、织锦艺术于一体,姑娘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伴随着激荡的木鼓声和悠扬的芦笙曲,踏着鼓点,跳起苗家舞款款而来,身上的银饰随着身体的跃动发出阵阵叮当悦耳的声音;走在后方的苗族男青年们或吹响芦笙,或肩挑醇香米酒、鸡鸭猪肉等物品;苗家的阿爸阿妈们或做出划船捕鱼,或做出针线纺织的动作。整个巡游队伍全方位、原生态地呈现出台江九个苗族支系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和苗家儿女日常生活的气息,展示了各支系苗族的特色生产器物、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劳作文化和娱乐文化,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游客能够从中寻觅到苗族地区特有的生产生活习俗,其形式多样的队形变换、歌舞表演、生产生活形态展示场面,让人着实感到非常震撼。
1 当地人积极参与苗族特有的“老庚摸鱼”活动,不同村寨的苗族男女会以摸鱼的方式进行交友、相识。
2 苗族妇女在用不同颜色的糯米包姊妹粽子。
3 苗族文化的传承除了口头文学外,另外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就是苗族刺绣,其造型和技法的多样性、独特性、文化性、稀有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世界上堪称一绝。
4 在台江县施洞镇的迎宾仪式上,苗族姑娘给一位男子吃姊妹饭。在这种场合吃姊妹饭,苗族女孩表达的是欢迎的意思。
入夜,姑娘们会换上苗族简装跳木鼓舞,一些男女相聚在河边、村中广场或巷闾唱歌谈情。
家住台江县施洞镇的苗族姑娘吴金花头围银花带,上穿大领对襟衣,下着青布百褶裙,系缀满银片的围腰,全身银饰多达38 件,重约6.5 千克,是巡游队伍中最漂亮最显眼的姑娘之一,成为很多摄影者、媒体追逐的对象。
有趣的是,这个节日并非年轻人专属,苗族的一些中老年男子也会与邻寨相应年龄的妇女相约对歌,但歌中内容多为生活劳作之类。
参加姊妹节一定要体验一下苗族的“拦门酒”和“老庚摸鱼”节目。
飞歌伴唱千人踩鼓现场异常热闹。千人踩鼓是姊妹节活动最出彩的项目。所谓踩鼓,就是盛装的苗族女孩自发围成数圈,在有节律的鼓点声中跳特有的一种舞蹈,场面非常吸引人。
一大早,许多盛装的苗族青年男女来到了村口摆下阵势,12 张方桌依次排开,上面除了一大簸箕的姊妹饭外,就是香味四溢的苗家米酒。拦门酒,表达着苗家人的诚心和敬意。可是为什么要摆下12 道呢?原来12 在苗族中表示一个大数,是一个吉祥数,表示苗家人对进寨客人的尊重。
看到远来的客人,热情的苗家小伙子吹响芦笙,苗家姑娘唱着苗歌,端着一碗碗清纯的米酒,笑盈盈地送至客人唇边,无论你是谁,都请喝下,哪怕是象征性地抿一小口,也是对苗家人最好的回敬方式。
“老庚摸鱼”也是姊妹节上的一项重头戏。村民们下到田里,热闹地捞大鱼、抢大鱼,甚至打起了“泥巴水仗”,结果肯定是人人一身泥水,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
姊妹节上,“姊妹饭”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台江县的苗族男青年心里都非常清楚,姊妹节那几天,倘若能吃到心仪姑娘送的“姊妹饭”,大多意味着姑娘对自己有好感。姑娘们会悄悄地把自己的心思和爱情“藏在”五彩糯米饭里,送给男青年。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然,在如今的节日迎宾仪式上,苗族姑娘会热情地给客人们吃姊妹饭。在这种场合吃姊妹饭,表达的是欢迎的意思。
苗族“姊妹节”展现了苗族男女青年热情奔放的情爱生活景象,同时它也是展示多姿多彩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和丰富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蕴的一个盛会,民族风情与人文景象蔚为壮观,同时还是苗家人走亲访友、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的活动舞台,是苗族内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