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一场考试能决定你的未来

2023-03-03周禹淇

中学生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朱元璋状元公主

周禹淇

成为状元之后的人生便一片光明了吗?

其实也不尽然——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科举制度施行的1300年间,绝大部分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晋身仕途,完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梦想。

据统计,中国科举史上曾经诞生过十多万名进士,而这其中获得状元(殿试第一)殊荣的却不过寥寥几百人。可见科举考试也如同升级打怪一样,步步荆棘艰难无比,最后能登顶者绝对是实打实的学霸。

那么,是不是成为状元之后便前途一片光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呢?其实也不尽然。

短命状元陈?

洪武年间官员们最大的梦想,就是“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他们不知道厄运何时降临。

朱元璋太能杀了,贪污腐败的杀,结党乱政的杀,阴谋造反的杀……结果导致朝廷官员缺编严重。皇帝也为这事儿发愁:堂堂的大明王朝,总要有人上班吧!于是在洪武十七年,朱元璋重新开科取士,充实官员队伍。

到了洪武三十年时,朱元璋指定德高望重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年近八十的刘三吾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对考试过程严格把关,最后选中陈?等51人为进士,其中陈?正是这届的状元。

这时,有个落榜的考生发现了问题:咦,上榜的怎么都是南方人?

他心中马上涌起了阴谋论,认为主考官刘三吾(湖南人)作弊,故意录取南方学子而让北方考生落榜。

消息传开后,北方学子群情激奋地到衙门告状,甚至还把状纸直接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到状纸后大怒,命令侍读学士张信等人对考卷进行复检,看其中有没有舞弊之事。

朱元璋本意是增录几个北方学子,平息这场风波。可是张信这人一根筋,没明白皇帝的心思,一板一眼地把科举卷子重新看了一遍,将结论上报给了朱元璋:刘三吾没问题,考试没问题,一切都没问题。

心狠手辣的朱元璋遇到实心眼的张信,实在是无语:没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啊!

于是朱元璋下旨:刘三吾科考舞弊,本来死有余辜,但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判流放边疆;张信等人没发现弊案,凌迟处死;陈?这个状元也是作弊得来的,车裂。

可怜的陈?,从当状元到送命,前后不过二十天。

老朱雷厉风行地处置了一干人等,然后马上重新命题考试,因为这次录取的全是北方人,所以被称为“北榜”。后来为了搞平衡,朝廷干脆将南北方学子分开考试,然后单独录取,这就是后来施行的“南北榜”科举制度。

“六首状元”黄观

明清时,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通称“案首”,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洪武二十四年的状元黄观,每次考试都名列榜首,被称为“六首状元”,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简直是科举史上的奇迹。

黄观是安徽池州人,因为他的父亲入赘许家,所以黄观原本叫做许观。他从启蒙入学之后,读书便十分勤苦,基础知识也十分扎实,开始科举考试后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杀入皇帝亲自主持的决赛(殿试)。

在殿试的策论中,黄观提出:大明王朝应该“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这无疑是解决边境問题的良策,当即获得了朱元璋的高度认可,不仅取他为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更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务。

翰林院这地方可不得了,是为国家储备人才的机构。如果不出意外,黄观日后前途不可限量。黄观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右侍郎,跻身高级官员行列。

这时,一场意外来临:燕王朱棣造反了!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当了皇帝,心急火燎地开始对他的叔叔们动手。燕王朱棣不肯束手就擒,于是起兵“靖难”,并逐渐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兵锋直指南京。

黄观当时正在长江上游联络各地救援京城,但他才走到安庆,燕王朱棣那边已经攻进了南京城,开始了对建文集团的大清洗。黄观作为建文帝的主要文臣,自然也在清洗之列。朱棣下令:通缉黄观,同时逮捕黄观的家属。

黄观的妻子翁氏眼见不能幸免,毅然决然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十多名家属跳河自尽。

黄观这时也得知南京城破,建文帝不知所踪,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妻子是个十分重视节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不会苟且偷生。

黄观穿上朝服向东而拜,或许是向建文帝告别,或许是随妻女而去,他纵身跳入湍急的江水中。

“六首状元”自此成为绝响!

驸马状元郑颢

在一些故事里常有这样的桥段:某人才高八斗考上了状元,皇帝一看这小子有才有貌,于是连忙哭着喊着把女儿嫁给他,从此状元娶了公主,才子佳人双双走上人生巅峰!

但故事毕竟是故事,状元娶公主这种事儿,在历史上只发生了一次,这位状元便是唐朝的郑颢。

郑颢出身荥阳郑氏,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考中状元。不过他虽然出身不错而且中了状元,但最初也只是被授予弘文馆校书郎(类似于皇家图书管理员)右拾遗(低级言官)这样不入流的职务。

唐武宗去世后唐宣宗继位,命令白敏中(白居易的族弟)给自己最疼爱的万寿公主选丈夫。而这时,郑颢已经和一位姓卢的姑娘有了婚约,并准备亲自迎娶卢姑娘过门。

白敏中比较鸡贼,想着如果能把才貌双全出身又好的郑颢推荐给皇帝,肯定能让皇帝满意公主满意,还能让郑氏感恩,对自己绝对好处多多。

白敏中的提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马上发出紧急公文,将已经启程迎亲的郑颢追了回来,让他和万寿公主拜堂成亲。郑颢虽然对卢姑娘情比金坚,但在皇权和家族利益面前也只能屈服,迎娶了万寿公主。不过在他心中对白敏中已经恨之入骨。

郑颢此后官运亨通,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最后出任河南尹。但他始终没忘记对白敏中的恨,遇到机会就向皇帝传纸条打小报告,给白敏中上眼药,搞得白敏中十分被动。

后来白敏中被派到外地任职,心中十分害怕,他找到皇帝哭诉:郑颢当时根本不愿意娶公主,所以对我十分怨恨,现在我要到外地任职,他肯定会中伤我,这下我是死定啦!

唐宣宗微微一笑,拿出这些年郑颢的告状信交给白敏中说:这事儿我早就知道了,你不用放在心上!白敏中十分激动,觉得这个皇帝还是比较靠谱的,有事儿真帮忙,于是就放心地去上任了。

猜你喜欢

朱元璋状元公主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辽史·公主表》补述
状元饼
《爱哭公主》
朱元璋杀牛
粉红兔公主镜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