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素材运用之“作者挖掘篇”

2023-03-03成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鲁迅文本教材

成玥

前几期,我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课本素材运用的方法,帮助同学们灵活地引用化用教材中的文本,让大家的考场作文锦上添花。同时,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是,教材中的作者资源不仅可用,而且可挖。这一讲,我们从课本中的作者出发,从素材积累和运用的角度疏浚水源,挖掘底蕴,打开素材运用的新视界,满足考生“定制”个性化素材积累的需求。

打破文体边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提炼点拨

毛泽东的诗词文章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宏伟画卷,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历史紧密联系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篇章,其诗作以古体诗的形式表现革命领袖之博大胸襟与先锋精神,其讲稿多属议论文体,或在中国革命陷入两难处境时一席话点醒梦中人,或在中国里程碑式的时刻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教材中所选其诗其文皆属值得品读之佳作,诗则文采斐然,气韵天成;文则切中肯綮,鞭辟入里,无不彰显了毛泽东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和海纳百川的伟人气度。

进行素材积累和运用时,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打破文体的边界,进一步整合课本中同一作者的多篇文本,从中提取不同角度进行运用。如毛泽东的不凡志向和气魄年少而有之,可运化成文;再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提及的文风对后人仍有裨益,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所希冀的未来已然成为了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

运用示例:文字恒久远,经典永流传。穿越历史的长河,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照见伟人的诗意与气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少年毛泽东立志“指点江山”的宣言,满载少年的豪情壮志;“我自岿然不动”是毛泽东因“众志成城”而突破围剿后的意气风发,尽显主帅的从容大气;“勇敢而勤劳”地去开创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与自由,是毛泽东“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的不朽气魄,激励后来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发进取、守正创新。——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许熠伦

挖掘背景生平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哪)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提炼点拨

鲁迅先生是我们熟知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想要读懂他的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明确其当时的写作背景。教材中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不多,但重要文章的背景链接占了很大的篇幅。这也引领我们进一步了解其生平经历,从而对其不同时期、不同文体的文章生成系统化的认知。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以文为“匕首”和“投枪”,“盗火”烛照中国,甚至“揭短”自省以唤醒国人,激发人民的斗志。

此类作者值得我们以文本为引,深入背景,进一步挖掘了解其生平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搜集整理适用于不同主题的鲁迅“语录”,如“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运用示例:英雄源于平凡。兼具童趣與冷峻,充满热切与犀利,鲁迅先生就是所谓拥有伟大之心的平凡之人。他带我们遨游妙趣横生的“百草园”,他为我们展现光怪陆离的《故事新编》,他塑造出阿Q、祥林嫂这样的可悲可怜之人引起我们“疗救”的注意,他用热血纪念每一个为了中国“摆脱冷气”而甘愿化为“腐草”的灵魂,他甚至针砭时弊到省思自身,鞭挞自己心灵深处的劣根性。这就是一位平凡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背后,那份不平凡的对人民、对民族的挚爱。——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许灵韵

提炼归纳主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

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柏拉图《人应当坚持正义》)

提炼点拨

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丰富,皆是作者或为人为事,或缘情循理而作,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不同作者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理念,虽然世殊时异,但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探寻。

教材中所选篇目围绕“立德树人”,主题积极向上又富有时代性,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归纳整理不同作者的文本,将其进一步转化为可用素材提供了依据和思路。如信念的执着、对家国的热爱从陆游的多篇诗文中可见一斑,“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从林觉民这样的革命者身上也可以感受到,道义古今不变,中外皆有佳话传扬,苏格拉底对正义的坚守同样经历了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历历在目,感人至深。

运用示例:坚定之,进而守护之,是英雄们逆行奋起的箴言。陆游的坚守是“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后“中原北望”的意气;林觉民的坚守是“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的对光明未来的信念;苏格拉底的坚守是将“正当”“道义”视为绝对的原则,宁可舍生取义,也不愿做越狱逃跑的胆小之徒。屈原的坚守是宁可自投汨罗,也要实现“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志洁行廉”。——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子希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鲁迅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鲁迅,好可爱一爹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鲁迅《自嘲》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