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
2023-03-03张艺馨
张艺馨
常常听见别人说:“恰到好处事方成。”于是我也常常默念这句话,然而却察觉不出其中深意,似懂非懂。
一次假期,友人邀我去一个手工坊体验陶艺。我想,假期里正好清闲无事,不如去感受一下传统艺术,遂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踏入作坊,我与友人找了一个空位坐下,面前是一方小小的转台,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奥秘。一位娴熟的匠人给我们作示范——双手随着转台的飞速转动而上下运动,一个圆润的坯体便成型了。“一切都要恰到好处。”他意味深长地说,而我却不解其意。只要恰当,也太过简单了,我暗想,自信满满。
我猛地踩一下踏板,转台便快速地转了一下,台上的陶泥亦随之转动。我便装模作样地用双手围住陶泥,生涩地踩着踏板,然而转台却似动力不足一样,忽地转动一下,又忽地停住,像一个口吃的人吞吞吐吐地说话。我又尝试加快踩踏板的速度,但是速度太快,台上的陶泥都被甩成扭曲的形状了。我心有不甘,怀疑是陶泥的问题,于是就掬一捧水,在泥中和来和去,再次转动转台,陶泥便成了一摊稀泥,软趴趴地仰倒,像是要放弃“蜕变”的机会。我无奈地瞧着这一摊烂泥,亦心如死灰,那“恰好之处”可望不可即矣!
“拉坯可不是个容易事呀!”匠人师傅见我狼狈不堪,不禁指导起来,“拉坯不仅要控制好速度和泥的水分,不快不慢,不干不潮,还要控制手的力量和动作,不急不缓,不躁不颓。这个恰当的点要动手去探索,用心去领悟!”言罢,他又转动转台,两手捏住陶泥,轻轻向上抬起,再给予陶泥一个恰当的压力,缓缓将两手靠近、上托——一只长颈瓶便有了雏形。
恰如其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人通过行动得来的经验,是历经跌跌撞撞摸索来的最佳点。铁匠用锤子击打上千次,才把握最恰当的力度;老中医抓药几十年,才得出传世秘方;革命者无数次尝试,无数次挫败,才开辟出正确的救国路线……行得恰好,才知真理。
我再度动起手来,拉出雏形,不合适,就改,一遍遍改,像是拄着盲杖,小心翼翼地探索。终于,我人生的第一件陶器出炉,圆润大方,不曲不斜,叩之铿然,清脆悦耳。“真是不赖!恰到好处!”友人喜洋洋地赞许,我付以会心一笑。
行得恰好,乃为真理。
江苏省徐州市三十四中学 ‖指导教师:李春梅
古人这样说:“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恰好两个字,正是那个恰如其分的“度”,不过度,也不缺失,微妙却又适合。
可是想要做到这份“恰好”,却不是件容易事。就像文中的小作者學做陶艺,看着匠人手起手落间一个圆润的坯体便成型了,感觉很容易,可是自己有样学样地一番操作下来,却狼狈不堪。恰如其分,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成百上千次地练习、反反复复地尝试、跌跌撞撞地摸索。匠人一句“一切都要恰到好处”,正是多年习得的经验的体现,这句话既道出了陶艺拉坯工艺的奥秘,也道出了生活中一个通达的道理——恰到好处事方成。
【适用文题】工匠精神;生活的经验;熟能生巧……(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