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猜疑之心”导写
2023-03-03祝振全
祝振全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戴礼记》中有曾子“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的话,意思是君子不事先以恶意臆测别人,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别人。明代刘基《郁离子》中也有“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的话,意思是喜欢猜忌别人的,别人也会猜忌他;喜欢对别人存有戒心的,别人对他也会存有戒心。
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主要由两位名人的话组成,可以采用“主旨概括法”来进行审题立意。曾子的话主要教导人们在识人上,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要凭个人好恶或主观臆想就认定别人不好,不能随便猜忌别人。换一句话说,看人,要从好的方面、积极的方面去看。而刘基的话,可认为是对曾子这番话的诠释:怀疑别人的人常被懷疑,善于防备别人的人常被人防备。所以,从个人修为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话其实都引导我们:不要事先猜忌、怀疑别人,要正确看待周围的人。
参考立意:不能让真相迷失在猜忌中;远离不加分析的怀疑主义;少点儿猜忌,多点儿诚信;等等。
例文
防人之心不可无 疑人之心不可有
□一考生
《大戴礼记》中有言“君于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强调了君子不可随意猜忌别人;《郁离子》中也有“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之言,突出了猜忌的危害。纵观二者,我认为:防人之心不可无,疑人之心不可有。
“不疑”是不能随意揣测,无端猜忌。任何一段持久的关系,无论是个人抑或国家,都离不开信任的基础,若只有戒心与恶意,便会如一根独木而弱不禁风,走向对立;若双方均心怀善意,和谐共处,便可收获一段坚不可摧的健康关系。
于个人而言,摒弃疑人之心,心怀善意,便可得“君子”之道。
契诃夫曾言:“冷漠无情,就是心灵的枯萎,就是过早的死亡。”诚如斯言,当你面对他人,心中只有猜忌与防备,那么他人亦会以此相待。正是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心怀大爱之心,帮助悬崖村走下256级台阶,在一寸冰封的土地上培育出无数朵盛开的蔷薇;正是曹操的生性多疑,让他尽管占尽先机,却仍然不能统一天下。由此可见,我们唯有摒弃猜忌与臆测,真诚待人,心怀善意,方可得君子之道,获有为人生!
于国家而言,摒弃疑人之念,互利共赢,方可建命运共同体。
毛泽东曾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无论是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援助不发达地区,还是开展多边合作,贡献中国智慧,背后都是摒弃“零和”与猜忌,以诚相待的结果。由此观之,唯有摒弃疑人之念,国与国才能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然而,防人之心也不可无。这里强调的“防人”并非是恶意防备,而是个人与国家发展之道。面对恶意与未知,倘若只顾“不疑”便可能会蒙受损失。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我们也要做好防范应对之策,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利益与安全。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新时代新青年当谨记古人之训,“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用善意点亮前行明灯,不可无防人之心,也不可有疑人之念,于时代舞台之中,写就华章!
评点
通读文章,其亮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紧扣材料,主题突出。开头通过比较两则名言,自然得出观点:防人之心不可无,疑人之心不可有;第二,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在论证说理时,由“个人”到“国家”,阐述惟有不怀疑,才能得“君子”之道,才能互利共赢,接着采用让步说理的方式,进一步阐述,防人之心也不可无的道理;第三,表达流畅,极富质感。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