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血色湘江》中“韦江”的艺术形象塑造及诠释
——以咏叹调《名字》为例

2023-03-02田昀艳

艺术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连音织体大调

□田昀艳 黄 兴

音乐剧《血色湘江》以湘江战役为背景,以红34 师师长陈树湘为创作原型,讲述了在湘江战役中执行后卫任务的部队掩护中央机关和兄弟部队强渡湘江,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剧中的“韦江”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生动展现了军人就算战死沙场也满心欢畅的革命英雄气概。

本文以男高音咏叹调《名字》作为切入点去研究音乐剧《血色湘江》中“韦江”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诠释,从音乐分析和演唱分析角度,对咏叹调《名字》所包含的音乐特点、演唱特点、舞台表现等进行研究,希望对声乐学习者演唱该唱段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对“韦江”艺术形象的戏剧塑造

(一)“韦江”勇敢睿智、信仰坚定的军人形象

剧中,韦江所在的中央二纵遭到了敌军的猛烈攻击,导致韦江与部队走散失联。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路护送怀有身孕的朱大姐躲避敌人的追踪和攻击;在部队进入山峦迷路后,作为壮族的红军战士的他想到了求助于当地老乡,并获得了瑶家同胞的粮食补给;在部队走出重峦叠嶂的密林之后,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再次打响。部队在这场战斗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此时,闽西籍红军战士“赖老石头”对以往战役的胜利和如今战局的不利之间的对比,师团领导的牺牲以及自己一路从班长升到营长折射出战损的恐怖,无不透露出“赖老石头”对当今战局的失望和悲观情绪,而韦江对此的回答竟是“越是挫折越是要坚定信仰”的强音。

由此可见,在面临激烈的战况、军心的动摇、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时,韦江沉着冷静,信仰坚定,把悲伤转化为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更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奉献的信念,投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用自己所有力量来兑现誓言。这是身为军人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韦江展现给我们的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

(二)“韦江”宽厚温暖、体贴深情的亲人形象

在剧中,朱大姐一直在说“不要救我,不要救我”。此时韦江与朱大姐的二重唱中,韦江道:“你的丈夫,我们英勇善战的师长,已经壮烈牺牲在湘江边上,他是我亲如兄弟的战友,他把你托付在我的身上。你的孩子已经失去了父亲,你怎么忍心再让他失去亲娘。”韦江一句又一句温情且温柔地诉说着内心的心声。

他给予朱大姐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情地劝说想要自杀的朱大姐,希望她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牺牲在湘江边上的丈夫和战士们、为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勇敢地活下去以及朱大姐自杀后,韦江的内心的苦痛,使“韦江”这一人物形象更有血有肉、真实生动。他对朱大姐细腻体贴,关怀备至,表现出亲人般的深情厚谊。韦江对革命战友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坚持关怀和真情劝导,展现出了伟大的战友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将一个温柔却有着坚定信念的亲人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韦江”纪律严明、严于律己的战士形象

在战局失利和战士伤亡巨大的情况下,军心动摇,战士们战斗意志出现摇摆。当韦江得知“红米饭”脱离队伍,想要回到家乡时,韦江唱到“你承认要脱离队伍,你可知道战场的纪律,军法无情”,说着便掏出了自己的手枪指向了“红米饭”的额头。在韦江的步枪指向“红米饭”的同时,“赖老石头”为了保护“红米饭”也将自己的枪指向了韦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紧张的人物关系以及对比更凸显出韦江对军队纪律的坚守。面对战友的退却,部队军心的不稳定,为了确保部队能够继续前行,为了稳定军心,韦江表现出一位战士应有的素质,时刻以军人的要求与作风贯穿到自己的一言一行。

二、对“韦江”艺术形象的音乐塑造

在音乐剧《血色湘江》中,韦江重要的唱段共有5 首,涵盖重唱、独唱、对唱,其中咏叹调《名字》是剧中唯一一首独唱。此部分将通过对音乐剧《血色湘江》中人物“韦江”的一首咏叹调《名字》来对其艺术形象的音乐塑造进行分析。

(一)旋律分析

第1~4 小节为引子,清新柔和的旋律以P 力度奏出,曲子进行在D 大调二音、三音、五音反复进行,钢琴右手的柱式和弦进行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旋律线条缓慢悠长,增强了D 大调旋律感,稳定调式调性。第5~6 小节旋律线条以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组成,旋律线条八分休止进行,使韦江写下红军战士们名字的这个动作更加形象,并在p 力度的演唱下,以朴实的语言、旋律进行的似断非断烘托出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如图1)。

图1

在音乐进入第13 小节,钢琴伴奏织体较之前出现明显变化,由之前四分音符的进行变成六连音的旋律进行。左手伴奏织体也由之前建立在D 大调主音上的和弦进行转变为F 大调主音和中音交替变换的连续六连音的组合。旋律进行由之前结束在小字一组向结束在小字二组变化。旋律的向上推进音乐线条的流动和感情迸发,直接推动旋律走向B 乐段(如图2)。

图2

第21~37 小节为B 乐段,旋律线条以F 大调主音向下级并反向跳进至属音C 音,左手伴奏织体依旧是连续的六连音,右手由之前单音旋律进行变换为和弦进行,使音乐发展更厚实,情感更加激昂(如图3)。第29 小节快速的下行级进加跳进将音乐发展推至高潮,力度由之前的p 变成f,左手伴奏织体以由之前的连续六连音转换成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F 大调主和弦反向上下行快速进行。这一乐段是前一乐段的升华,在连续八小节的高声区旋律进行下,最后结束在高音区G 音上(如图4)。

图3

图4

第38~43 小节为6 小节尾声,拍号由之前4/4变为2/4,旋律强弱对比更加强烈。旋律线条由高音区A 音向下级进,再以三连音的形式从F 音向下跳进,最后在F 大调主和弦分解中结束于主音F 上。钢琴伴奏织体为和弦柱式进行,富有结束感,使情绪得到升华(如图5)。

图5

(二)和声分析

第1~4 小节是乐段引子,建立在D 大调的基础之上的主和弦与二级和弦的交替进行,旋律进行以主音D 为低音,稳定了D 大调的调式调性。左手单音伴奏上行走向,加之右手以和弦伴奏织体进行,以弱力度进入为全曲打造了静谧的开头,并为后半部分高昂情绪的迸发奠定了感情基础(如图6)。

图6

第9~12 小节五级和弦、六级和弦、二级和弦及主和弦以和弦转位形式使其半音下行平稳进行,最后主和弦的进入使乐句结束感增强(如图7)。第13 小节后为转调乐段,为前一乐句主导动机的变化重复,和弦进行也从前一乐句的单音进行变为六连音的快速进行,和弦的变化也更加复杂,由此建立在副音级基础上的和弦交替进行,如Sii2--T--DTiii--TSvi 以及重属和弦DD7 的使用,使整首曲子更有民族性和色彩性(如图2)。

图7

第21~37 这一部分副和弦的使用更加巧妙,和弦的转位使半音化进行平稳。乐句之间的结束如第29 小节采用F 大调和弦属七和弦以十六分音符快速下行的乐句半终止,无论是从音响效果、情绪爆发,还是乐句之间的连贯都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图8)。建立在副和弦上的快速进行加右手柱式和弦进行,对乐曲的进行、高昂情绪的迸发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图8

第38~43 前三小节和弦进行均为副和弦柱式进行,最后以S--T 柱式和弦结束全曲(如图5)。

(三)节奏分析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连续使用。在全曲开始,此段中钢琴左手旋律均为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交替组合,右手伴奏织体除了引子的八分音符与附点二分音符的平稳进行,其余小节右手均为全休止。

六连音的充分使用。之后的伴奏织体的运用较之前出现明显变化,左手连续的六连音的使用代替了平稳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右手采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等长时值音符,快速六连音与长音之间的相互辉映使整曲的情绪高昂、激动,变得更有力,情绪更饱满。右手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合代替六连音,加上踏板的使用,连续的大附点节奏型的使用,使乐曲情绪在之前的铺垫下得到迸发。

结尾处伴奏织体发生变化,用琶音的形式以及八分音符下的和弦结束全曲(如图2、图4、图5)。

三、对“韦江”艺术形象的诠释

在结合韦江艺术形象的戏剧塑造和音乐塑造的前提下,笔者从气息的运用、字音的归韵、情感的把握三方面,对“韦江”艺术形象的诠释进行分析。

(一)气息的运用

咏叹调的开始类似说中带唱,唱中带说,夹叙夹议,用宣叙调的感觉来表达这段内心独白、沉思和情怀。因此,乐曲开始时,我们需要在较弱的力度下,采用适中的音量,将气吸到肺的底部,同时将声音保持在高的位置上,让每个字在高位上配合气息自然地发出。

随着音乐线条向前流动,情感逐渐饱满,第21~29 的气息运用较之前的运用更夸张,整个肋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开,此时的后腰要更有力,能够随着音高上升将气息这个“底盘”稳住(如图3)。

第30~37 小节是整曲的高潮乐句。连续的高音不仅对歌唱者技术有较高要求,还考验歌唱者气息的稳定。在29 小节的八分休止中,乐句中的换气也十分重要。此乐句中的全部换气均在弱起,因此,演唱者必须在弱起之前换气,将气息快速吸入肺部,以保证有充足的气息保证后半部分高强度的演唱(如图4)。最后38~43 小节为整首咏叹调的尾声部分,此时的气息可以运用得更从容。气息要在叙述性的乐句中缓缓送出(如图5)。

(二)字音的归韵

咏叹调开始的第一个乐句“点、横、撇、捺、竖、折、弯、划”,这一句中五个元音的变化就全部包含其中(如图1)。对于“an”的发音,在保证腔体竖着打开的同时,演唱者要尽可能地突出“a”母音。此句中的后鼻音“eng”非常重要,如果不注重字音的归韵就会唱成“en”,这样歌曲的整体情绪从刚开始就会被破坏。因此,演唱者需要更注重咬字的干净利落,在咬住字头时,要快速归韵。

“以”“历”“史”这几个字都在换声点附近,且这几个字都是窄母音,演唱者要遵循窄母音宽唱的要求去积极地咬字(如图9)。在窄母音与宽母音之间的快速换字,演唱者一定要在保持窄母音的明亮集中的音色基础上,做到咬字位置的统一与声音的连贯。

图9

副歌部分的“以、记”两字都在a2、g2,且这两个字都是窄母音“i”音,演唱中要在深呼吸的支持下,“i”中带“yu”快速归韵,才能够在高音部分站稳,不会出现“紧抠撑”的现象(如图4、图10)。

图10

(三)情感的把握

演唱者在演唱中要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的精神贯穿全曲。“点、横、撇、捺、竖、折、弯、划”名字笔画的书写饱含深情与坚定。“赵、钱、孙、李,诸姓百家”此时的情绪要较之前更抒情。“一个姓氏代表着一个家”,感情更加深刻,眼神更加坚定,与第一乐句形成一定程度的对比。“从以历史的名义都记下到就算我们的尸骸被埋进黄沙”这一整个乐段中,演唱者要将红军战士不畏惧牺牲、敢于同强大的敌人抗争的红军精神的表达出来。最后一句“红军战士,英雄的名字,会被人民记下”转化为内心的独白,演唱者要将情绪、情感传递给舞台上的红军战士,传递给台下的观众(如图5)。

本文以对“韦江”艺术形象的戏剧塑造为开端,从军人形象、亲人形象、战士形象等方面探究“韦江”的戏剧塑造,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韦江”唱段《名字》的音乐本体,结合自身演唱的艺术实践,总结分析《名字》的演唱感悟和要点,希望能为今后演唱此作品的演唱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连音织体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六连音手脚配合练习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G大调随想曲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谈声乐演唱中连音训练的重要性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