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男声小组唱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音乐剧《血色湘江》中《红色的军旗》为例

2023-03-02田昀艳

艺术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领唱血色军旗

□田昀艳 杨 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及纪念湘江战役胜利85 周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广西演艺集团创排的红色音乐剧《血色湘江》于2019 年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本文以音乐剧《血色湘江》中第二幕歌曲《红色的军旗》为例,分析歌曲的音乐特征及歌曲背景,列举该作品排演时的要点,如情感处理、音色统一、声部配合、舞台调度等,总结以男声小组唱形式演唱该曲时的教学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为歌曲的排演及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声乐演唱具有多种形式,包括独唱、合唱、小组唱等。小组唱指的是以唱为主,以表演为辅的声乐表演形式,其人数视表演场地的大小一般在6~16人。小组唱这种演唱形式发展到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很多高校甚至将小组唱设为必修课程,可见小组唱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歌曲《红色的军旗》出现在音乐剧《血色湘江》的第二幕,歌曲采用进行曲风格,情绪高昂,震撼人心,其音乐主题贯穿该剧下半场。根据该曲体裁与演绎形式,该曲可作为男声小组唱曲目进行教学。

一、音乐剧《血色湘江》的创作背景

《血色湘江》取材于1934 年11 月发生在广西桂北的湘江战役,艺术地再现了在湘江战役中执行后卫任务的部队掩护中央机关和兄弟部队强渡湘江,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1934 年,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三重封锁线来到桂北地区,为粉碎国民党企图歼灭红军的阴谋,中国工农红军在湘江江畔展开了一场血战,这也是长征路上最壮烈的一场战役——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6 万人缩减至3 万余人,无数英烈牺牲在桂北大地上,部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即使如此,红军战士们依然不惧牺牲,杀出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二、音乐剧《血色湘江》的时代意义

红色题材音乐剧是传播红色文化、讴歌革命先烈的重要载体,音乐剧《血色湘江》以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军精神为核心思想,深深地打动了广大观众,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人们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意义重大。如今,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倡导学习红色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剧《血色湘江》的上演,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革命英烈不屈不挠的崇高信仰,也掀起了一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色精神的思想热潮。

三、《红色的军旗》的音乐特征

(一)歌曲的曲式结构

该曲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二句类,4/4 拍,结构方整,曲内进行d-f-a-#c-a 的多次转调,歌曲结尾处有向C 大调转换的倾向,结束在C 大调的属和弦上,其中加了二音a 音使其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曲式结构图与歌谱见表1。

表1

(二)歌曲的和声特点

使用小调作为进行曲风格的手法并不多见,作曲家在该曲的调式调性上下足了功夫,彰显了作曲家的作曲特色。d-f-a-#c-a 四次转调丰富了和声层次及效果,使得段与段之间对比显著。

呈示部和声走向整体为t-Dt Ⅲ-D Ⅶ-D/D Ⅶ-t-Dt Ⅲ-D Ⅶ-s 进行,之后重复一次(如图1、图2),其中前一句出现变音记号属于导方向离调,但没有解决,所以更具有色彩性;后一句变格终止相对主、属结束更具有色彩性,增加歌曲的不稳定性。

图1

图2

第30~37 小节也运用了小调和声ts Ⅵ-t-ts Ⅵ-tb1s Ⅱ-t-b3D Ⅶ-D7 的正常进行,(如图3、图4),前四小节反复的六级到主和弦的进行特点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后四小节不断的调式变音增加了和声的色彩层次,整体结束在属七和弦上形成开放终止,为下一句的引入做了属准备。

图3

图4

第38~45 小节再次转调至a 和声小调(如图5、图6),由自然小调转为和声小调,丰富了调性的结构色彩。整体和声走向为t-Dt Ⅲ34-t-Dt Ⅲ-s Ⅱ7-D7-t-ts Ⅵ7-D7,该段和声色彩性更为丰富,整体的和声走向较之前更多变。

图5

图6

第46~54 小节色彩性因素再次增多。其中,前四小节和声走向为t-D34-ts Ⅵ-D Ⅶ9(如图7),五级到六级再到七级的进行,使和声效果极大地发生不规则、不统一的变化,随后第52~53 两小节出现向e 小调的离调,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掀起听觉上的高潮。最后,再现部分再现呈示部的和声进行,和声统一规整有规律,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听觉上更有归属感。

图7

总体而言,在和声上,作曲家的作曲手法呈“规则—多变—规则”的状态,这种和声进行的方式与歌曲的情绪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作曲家懂得在和声上使用不同的手法来让观众感觉歌曲情绪的变化,这也是作曲家技法的精湛之处。

(三)歌曲的伴奏织体

歌曲总体的伴奏织体皆为进行曲风格。呈示段使用的伴奏织体体现出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特征(如图8)。其中,前八小节直接采用柱式和弦作为织体,而后八小节采用主音先行后接柱式和弦分解,右手部分也更具有旋律性,预示着之后的织体会越来越复杂多变。

图8

从第30 小节开始织体再次发生变化,右手伴奏部分变成副旋律,同音八度演奏使得伴奏旋律更加坚定,同时突出演唱(如图9)。

图9

随后伴奏织体变得更加紧凑,八分音符加上了跳音记号,且由前八后休止节奏型变成二八节奏型,填充了休止符,整体变得更加密集紧张(如图10)。

图10

随后的领唱部分一改之前鼓点分明、顿挫有序的风格,将左手伴奏音型改成十六分音符接续演奏,织体走向为波浪形,体现出流动感和颗粒感,在听觉上与前段形成对比。配以右手伴奏柱式和弦与八度叠置的副旋律,整段伴奏带有急促中不失缓和、强劲中不失柔美的感觉。结尾时的震音技法引出下句,起过渡作用(如图11)。

图11

再现段一改呈示段的伴奏织体,形成强烈反差。首先,左手音型回到之前加跳音的二八节奏型,但是延长了和弦低音,巩固了和弦的稳定性。其次,右手伴奏织体变得更加急促紧密,给旋律强有力的支撑。再次,从第63 小节开始左手伴奏织体替代之前右手伴奏织体的位置,但依然延长了和弦低音以保证和弦的稳定(如图12)。最后,右手伴奏变为十六分音符不断下行上行演奏,在交响乐伴奏中,右手伴奏由弦乐演奏,重音明显,整段伴奏十分大气辉宏,震撼人心(如图13)。

图12

图13

四、小组唱《红色的军旗》的教学探究

(一)了解背景,把握歌曲情感

歌曲《红色的军旗》作为一首振士气、涨军威的歌曲,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其中的感情往往需要经过反复分析与思考。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先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再将自己带入那段历史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

在音乐剧《血色湘江》中,歌曲《红色的军旗》之前的剧情如下:部队在行军过程中迷失方向,再遭重创,战士们死伤无数,在原地稍作休整,前路一片迷茫。因此,在演唱时需要向观众传递出战士们不可磨灭的信仰之光和理想之火。

歌曲的前奏部分,部队刚经过休整,情绪可以稍柔和,仿佛在诉说着战士们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要体现出军队经过重创伤亡惨重、战士疲惫不堪的场景。演唱到B 段时,部队已经休整完毕,战士们恢复了士气,并准备挥洒最后一滴热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与敌军展开生死鏖战。此时演唱需要突出重音,以更加浑厚有力、刚劲雄壮的人声,体现红军战士不惧生死、毫不退缩的英勇无畏精神。

歌曲的再现段为整曲的高潮部分,战士们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燃起了高昂的斗志来迎接最后一战。此时演唱者需要在保证音色的基础上,用ff 力度进行演唱,就像是战士们上战场时发出的呐喊,以此来体现出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勇气和血战到底的决心。

(二)科学练声,达到音色统一

歌曲《红色的军旗》是一首鼓舞斗志、激发热情的歌曲,因此小组唱团队全部由男生组成,并要求演唱者的音色刚健有力。教学初期,每位小组唱成员音色各不相同,为使其音色统一,声乐教师需带领小组唱成员进行集中练声,让各成员音色相互融合,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咬字的准确和腔体的保持,主要体现在“红、军、工农、能”等字或词上。小组唱成员可以通过哼鸣进行练习(如图14),以达到咬字和腔体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利用哼鸣找到歌唱中所要求的高位置,克服音色“暗”“散”“虚”的缺点,使声音集中。

图14

针对歌曲昂扬的气势以及恢宏的风格,在练声过程中需使用跳音练习(如图15)来提升组员们横膈膜与小腹的弹跳性与灵活性。在练习时,组员们可用横膈膜力量,找到“狗喘气”的感觉,使得腹部弹跳起来。同时,声音需紧贴咽壁,将元音“a”往“o”上靠,使音色统一。

图15

(三)顾全大局,做好声部配合

小组唱《红色的军旗》配置可为男声领唱(师长)1 人,男高音声部4~6 人,男低音声部3~5 人。歌曲A 段第一句为男声齐唱,演唱时需突出歌曲重音,歌词如“红色的”“我们的”需运用跳音技巧稍作断开,避免咬字不清。第二句分为男高、男低双声部,且歌曲向上方小三度转调(如图16)。此时歌曲情绪上涨,需适度增加音量和力度,演唱相较于前段需更加激昂。

图16

在歌曲中领唱为主旋律声部,合唱附属伴唱时,领唱与伴唱之间为主从关系(如图17),伴唱需主动让位给领唱,突出主旋律。伴唱整句需做渐强处理,最后的“啊”字要求演唱者用ff 力度演唱。该句的领唱与伴唱大多为弱拍进入,但伴唱的“啊”字在正拍,与领唱形成前八后十六节奏型,领唱需听到伴唱后再演唱。伴唱歌词“最后一刻”等为主旋律的延续,形成一应一和的关系。演唱需要运用跳音及重音技巧,声部彼此气口统一、字头明显,以体现出红军战士们紧紧围绕师长,斗志昂扬的场面。

图17

歌曲的再现段为整曲的高潮部分,为呈示段的移调重复,整段需用ff 力度演唱,重音部分需突出,如“红、军、大地、着你、能敌”等字或词,要求咬字清晰、吐字有力。该段领唱的出现不但丰富了歌曲的层次,也在情绪上体现出师长的威严,起定军心、涨士气的作用。歌曲整体突出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呈渐强趋势,体现出离战斗越来越近的紧张感。

(四)根据词意,做好舞台调度

音乐剧《血色湘江》有筋骨,有血肉,有情怀,演唱者不仅要学红军、演红军,更要做一名红军战士。对于歌曲《红色的军旗》而言,在演唱中无须过多花哨的肢体动作,更多的是体现出红军战士的神态,因此整曲仅有以下三处调度:

1.前奏部分

歌曲前奏共有11 小节,演员出场站定,在领唱的口令下做“敬军礼”动作,后放伴奏,待音乐起。整个前奏保持敬礼动作不变,在第12 小节开始演唱时,右手随着节拍在一小节之内慢慢放下贴于裤缝线上并保持“站军姿”状态。

2.领唱部分

进场时领唱演员的站位应当在队伍的最前面,领唱时需踩着第一拍的“大”字(如图18)向前迈进一大步,右手叉腰,左手向前延伸,随后根据自身情感自由做出手部动作,领唱结束时,往后退一步回到原来位置。

图18

3.结尾部分

歌曲结尾,在歌词“坚定的信仰”处(如图19),所有演员踩着“信”字,左脚坚定地向左前方迈一大步,右脚点地,左腿伸直,重心保持在左脚上。同时,昂首挺胸,目视上方,仿佛正注视着前方的希望和信仰,预示着胜利就在前方。待演唱完毕,所有人收左脚站定,在领唱的口令下向左转随后下场。

图19

五、小组唱《红色的军旗》的舞台实践

课堂练习是高校声乐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舞台实践中。小组唱《红色的军旗》整体演唱难度适中,有情感,有调度,有声部,有血性,可以作为小组唱的教学成果实践于各种场合,如会演、音乐党课等,一方面能够将红色歌曲的精神内涵传达给观众,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获得反馈,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舞台适应能力。

音乐剧《血色湘江》在广西排演,该剧至今以各种形式在全国进行了60 场公演,我院多名学生曾参与了音乐剧《血色湘江》在北京、广西、四川等地的演出,并将剧中歌曲《红色的军旗》以小组唱的形式进行了多场展演。

(一)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我与祖国共成长”艺术实践分享会

这是继音乐剧首演之后第一次在剧场外演出,采用钢琴现场伴奏,无扩音,演员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曾参与音乐剧《血色湘江》的学生,配置领唱1 人,男高音声部3 人,男低音声部1 人。演员们不仅演唱了歌曲《红色的军旗》,还向学校师生分享了作为音乐剧演员在排演时的心得体会及演出历程,此次演出得到了学校及学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积极的反响。

(二)广西大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清廉西大文艺晚会”

这次演出采用播放交响乐伴奏的形式,演唱者佩戴耳麦。在演员配置上男高音、男中音各7 人,并增加“旗手”1 名,挥舞中国工农红军军旗。该演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深化清廉西大建设”为主题,在广西大学汇学堂上演。通过这次演出,组员们了解到使用扩音设备进行演唱时更应将彼此声音相互融合,控制音量大小,不能突出个人声音,以保证整体的演唱效果。该演出通过将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廉洁意识等方面艺术化,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廉洁自律的原则,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的廉洁育人功能。

(三)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党委美育专题党课

音乐党课将红色歌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该模式让党课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更为活跃,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党史。

这次演出是歌曲《红色的军旗》首次在音乐党课上唱响,歌曲采用播放交响乐伴奏形式,配置男声领唱1 人,男高音声部2 人,男低音声部1 人,无扩音。该演出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并将红色知识牢牢扎根于心中,从而更准确有效地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也充分展示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美育工作的成果。

(四)赴南宁市第三中学开展“党史照亮奋斗青春·红歌颂扬伟大历程”音乐党课

这次演出采用播放交响乐伴奏形式,配置男声领唱1人,男高音声部2人,男低音声部1人,无扩音。演出以党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事件为内容,根据党的各个历史阶段选择能够代表该阶段的红色歌曲在党课中进行演绎,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和红色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党性意识。无论中学生、大学生还是高校教师,都对音乐党课这一课程形式体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及积极的学习态度,演出得到了各界群体的认可和赞扬,收获了积极的反响。

笔者通过参与音乐剧《血色湘江》排演时的亲身体会,将剧中歌曲《红色的军旗》的背景、演唱情感、舞台调度进行阐述,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对歌曲《红色的军旗》的艺术特征、舞台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小组唱《红色的军旗》的教学方法及实践经验,以期为音乐工作者、演唱者在教学和演出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为今后传播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领唱血色军旗
学人风采
新年新春新开头(领唱与合唱)
献辞
船长的血色奇遇
血色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党旗艳 军旗红
少女感“血色”气息来袭
血色的黎明——忆柴胡栏子遭遇战
“八一”军旗、军徽诞生记
八一军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