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能力必须践行好“四力”

2023-03-02马子春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3期
关键词:四力深度群众

马子春

(作者单位:大同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关注度受到各种新媒体的不断冲击,近年来,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各级广播电视媒体,纷纷在深度报道中不断提升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四力”,在采访报道过程中主动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出一大批精品新闻,牢牢守住新闻舆论主阵地。

1 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能力必须要增强脚力

1.1 增强脚力要快马加鞭抢抓时效

时效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对于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来说也不例外。一篇时效性强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跑”出来,“抢”出来的,记者的脚力越强,新闻的时效性就越强。

2020年5月11日是令山西省大同全市干部群众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大同,来到了大同人民的身边。在一天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实地考察黄花产业发展;深入农户,了解当地脱贫攻坚成果;来到云冈石窟,关注文物保护工作。在当晚,《大同新闻联播》就开始着手制订深度报道方案,并安排三路记者于第二天一早抵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考察的三个地方,迅速推出了三篇深度报道。第一篇新闻以《小黄花大产业 感党恩奔小康》为题,记者来到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唐家堡黄花基地,采访了种植户和合作社负责人。第二篇新闻以《异地搬迁感党恩 巩固成果不止步》为题,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扶贫异地搬迁村坊城的事情;第三篇新闻以《牢记殷切嘱托 做好文物保护》为题,报道了云冈石窟工作人员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的相关事件。三篇报道从策划到采访再到播出用时不到24个小时,在央视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的新闻后随即播出,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干部群众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同人民的关怀。这三篇深度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策划快、采访快和制作播出快,将重大题材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给大众,新闻工作者的脚力之强是本次报道的重要保障。

1.2 增强脚力要迈开双脚走到一线

大多数好的新闻题材都来自基层一线。根据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得到的新闻线索采制的新闻作品,才是有血有肉最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贴近群众和生活的新闻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讲好脱贫故事是媒体的责任与职责。《大同新闻联播》开辟了《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专栏,先后制作播出了《作疃乡:总书记的话语记心中 脱贫攻坚再添新动力》《天镇保姆踏上首趟高铁进京当保姆》《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 “大篷车”进乡镇》《武继延:沉心驻村心系贫困群众,精准扶贫为民办实事》《村民刘二锁的脱贫梦》《探堡村打出脱贫“润心泉”》《花苑村:打好脱贫“组合拳” 搬出幸福新生活》《阳高:创新电商扶贫模式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区:搬得出稳得住 移民扎根新沃土》《“产教融合”拉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产业致富路》等三百多篇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深度报道。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10名记者组成的报道团队,足迹踏遍了全市的8个贫困县,95个贫困乡,745个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记者们住在农村、吃在炕头,和村民们一起搞种植、搞养殖,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真情,采写出了一篇又一篇饱含情感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这些作品体现着劳动的快乐,这些作品展现着脱贫的决心。脚力是“四力”的基础,记者走得快、走得勤、走得远、走得深,新闻的深度报道才能真正做出深度。

2 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能力要增强眼力

2.1 增强眼力要善于捕捉新闻价值

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还要有挖掘新闻价值的眼力[1],因为有些新闻价值显而易见,而有些新闻价值则需要记者凭借多年的采访工作经验积累,从纷繁复杂的新闻线索中寻找出来。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同市阳高县的基层减负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阳高县通过减少召开会议、减少下发文件,促进广大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掌握到这一新闻线索后,记者的采访并没有从减少了几次会议和减少了几个文件入手,而是把“眼力”放在了从会议室走出来的干部们的身影上。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大同市阳高县敢于向行政“顽疾”开刀,通过精简会议规模、场次、频次,变农村基层干部经常去县里开会为更多地到田间地头、院巷街头、农家炕头现场办公,在这样的“三头会”中发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新闻从干部们在田间地头上帮助村民解决病虫害,在院巷街头带头打扫卫生,在农家炕头宣讲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一系列事实着手,让人们看到了在确保政令畅通的前提下,阳高县精简各类非必要召开的会议,基层干部的负担减轻了。新闻中说,从现象上看基层减负是一个减法,但实质上讲,是一个加法,基层乡村干部可以腾出更加宽裕的时间考察、调研民情,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发现、解决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服务和心连心沟通中,锻炼队伍,提升效能,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眼力所及之处正是新闻价值的体现。

2.2 增强眼力要迅速作出清醒判断

敏锐的观察力还可以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判断力和鉴别力[2],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探寻新闻现象的本质,采写出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佳作。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浪费粮食问题,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记者下乡采访中,在天镇县三十里铺乡机关食堂吃工作餐时发现,原来吃饭的桌餐上的大盘大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定量餐盘自助取食的就餐方式,工作人员吃多少取多少,主食如馒头、包子等也缩小了个头,避免吃不完产生浪费。记者以《机关干部带头“光盘行动”厉行节约》为题,报道了该乡在厉行节约中的做法,该新闻在全市机关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对标对表,在机关食堂中改进就餐方式,大力推行厉行节约。这条新闻就来源于记者的眼力。原本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赋予其宏大的时代背景,新闻便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抗击新冠感染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各地都集中精力开展复工复产。在市政府的会议室里,记者采访时发现,原来会议室里装饰用的山水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经济指标作战图。这一变化引发了记者的关注,每次去政府采访会议报道时,记者都有意识地拍摄一些画面,有主要领导在作战图前部署工作的画面,有相关单位负责人在作战图前认真记录经济数据的画面,有参会人员在作战图前讨论分析经济指标的画面,一点一滴的画面汇聚成了一篇新闻的清晰图谱。记者以《山水图变作战图》为题报道了政府机关转变作风务实工作的新闻,反响良好,再一次证明好新闻源于好眼力。

3 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能力要增强脑力

3.1 增强脑力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新时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3],不断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传递党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全会的内容和规划的内容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为了做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的新闻报道,我们首先组织记者、编辑等节目制作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在学习中,每个人都发言谈体会、谈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这项采访报道的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安排部署,山西大唐国际云冈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碳达峰上迈出领先全球的第一步,通过40天的建设,全球首家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在该公司建成投产。该项目捕获电厂排放的废气,把二氧化碳变为可再生能源,通过捕集、液化、提纯等手段,将二氧化碳中的碳分离转化制成碳纳米管的材料。该新闻紧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碳达峰工作的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篇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好新闻。新闻政治站位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闻实践,体现出记者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3.2 勤于思考,守正创新

深度报道既要遵循新闻规律,还要不断地创新,始终坚持深度立场,以当前正在发生的或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作为切入点,提升深度新闻的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通过不断转型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回顾十余年的工作时,新闻报道没有采用大量列举数据的方式,而是紧紧围绕新闻的“新”来做文章,使这样的成就性报道既有深度又有新意。深度报道《我们这十年》一共做了三个系列的报道:新闻《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绘就美丽大同新画卷》以热源电厂节能减排降耗为切入点,紧扣当前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从空气质量改善、水域污染治理和林业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展示出全市干部群众通过捍卫大同蓝、厚植大同绿、再造大同清,绘就了一幅美丽大同新画卷;新闻《经济强、企业壮、百姓富带来富裕大同新生活》以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这一新兴产业为切入点,展示了“煤都”大同更新发展观念,借势数字经济,从“输煤炭”向“输数据”的经济转型以及快速发展,增强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后劲;新闻《提品质 优服务 挖内涵书写幸福大同新篇章》以刚刚落成启用的大同美术馆为切入点,阐述了大同不断破除煤炭依赖,深挖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等工作,夯实城建之基,保障民生底气,提振精神力量,使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成为民生之基、幸福之本。三篇新闻深度报道均以当前最新的工作为切入点,这些鲜活的事例无疑都是经过记者深入的思考选定的,讲成就也要先讲“新”的做法让传统新闻展示出了新气象。

4 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能力要增强笔力

4.1 增强笔力要在转变文风上不断下功夫

文风是工作作风和态度的体现[4],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体现。一篇好的深度报道能够增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群众中的吸引力、感召力,激励记者创作出更多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党的接续产业政策、“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安排等[5],为继续帮助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提供了重要保障。记者在宣传这些党的好政策时,没有就政策说政策,就文件说文件,而是从脱贫群众视角出发,用他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来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新闻《“小窗花”剪出好生活》讲述了阳高县易地扶贫搬迁村“花苑村”村民们告别了土窑洞,住上了新楼房,欢欢喜喜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一些手巧的村民剪出了喜庆的窗花,期盼着更加幸福生活的故事。阳高县花苑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群众脱了贫,脱贫后的群众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组织一些擅长剪纸的村民成立了手工作坊,自己剪窗花,还教在家赋闲的农村妇女剪窗花。由于窗花品种多、做工好,很快就成为周边农村地区的抢手货,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手工坊与电商直播开展了合作,线下线上共同推动销售,小小窗花带动了全村和周边闲散劳动力300多人,产值达150万元,小小窗花真的“剪”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后续产业是防止脱贫群众返贫的重要抓手,记者从小切口引出大主题,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把群众的奋斗故事讲给更多的人,作品暖人心、接地气,是转变文风的典范之作。

4.2 增强笔力要练就扎实的新闻写作功底

新闻写作没有捷径,只有通过日复一日不断地写作练习,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只有把握新闻写作的规律,掌握新闻语言的逻辑,优化新闻的结构,才能打造出精品力作。

在《党的二十大代表王春》这篇新闻写作中,记者通过新闻语言的组织和串联,将一个虽然普通却带领全村人治理荒山荒坡,十多年来把一片片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新闻以王春和村民们抢救一颗因山体滑坡倒下的松树为切入点,之后讲到了王春对树的感情,王春说:“养好一棵树不容易,就像拉扯孩子一样。”接下来,新闻说到王春对种活一棵树的理解,从小时候对荒山秃岭的记忆到担任村支书以后,一点点地育苗、植树造林,直至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此时,新闻中用王春的同期声,“生态环境好了,没有产业,村民们也不会富起来,我们借助灵丘县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规划的实施,第一个争取到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相关项目的落地”,将观众的目光从山村的改变生态转到发展产业上来。紧接着新闻阐述了依托生态转变发展产业的一些举措,王春说:“村民们富裕了,生活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小山村发生了什么改变,新闻中使用了一些具体的数据,如“10年前,下车河村还是个人均收入不足2 300元,如今,这个村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25万元”。这篇人物深度报道,从每一段解说词到每一个同期声,上下联系紧密,新闻事实与人物表述衔接自然、逻辑有序,整篇新闻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显示出了记者扎实的新闻写作功底[6]。

5 结语

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依然是主流媒体牢牢占据和把握的宣传主阵地,只有不断提升深度报道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巩固和拓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生存空间,只有用较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撰写出来的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才是人民群众最能接受的、最爱看的好新闻。总之,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继续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能力,努力开创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四力深度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深度观察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