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23-03-02梁与时

饲料博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粪污资源化养殖场

梁与时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30)

我国在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的同时,畜禽粪污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一直存在。2017 年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会议在长沙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要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资金296亿元,用于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粪污产量由2015 年的35.5 亿t 下降到2019 年的28 亿t,规模养殖场数量10 年间增加1.8 倍,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排放量下降20%,做到了从养殖源头减量。目前,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黑龙江省畜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伴随而来的是畜禽粪污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全省多数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在粪污处理与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存在养殖条件配套不合理、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简陋老化、粪污处理技术及方法较为单一、落后等问题。加快推进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深化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提升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的治理水平,成为“十四五”期间推动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畜禽粪污污染现状调查

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总产值3 710.9亿元,同比增长2.5%。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生猪出栏2 317.3万头,猪牛羊禽肉类产量311.5万t,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8.4%,畜牧产值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仍存在一定占比的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对于粪污的处理方式较为落后,环保意识淡漠,随意抛弃和排放畜禽粪污,导致粪污被雨水冲刷后进入地表水循环系统。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细菌等微生物,污染乡村河流、井水和地下水,不仅破坏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还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消化道疾病和人畜共患病,产生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1.1 畜禽粪污排放现状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近些年,随着全省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型规模畜禽养殖场纷纷兴建,规模养殖场占比已达到7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黑龙江省小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排放量为8 321.9 万t,占比为72.7%,是全省畜禽粪污排放的主要来源,现已成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主要污染来源。在一定时间内,全省的小规模畜禽养殖场仍将长期存在,因此这一污染源对环境的危害已经超过了工业生产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成为黑龙江省的主要污染来源,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2 畜禽粪污影响水体质量

畜禽粪便中含有高浓度的化学需氧量及氮、磷等物质,这些物质随粪污排入养殖场周边环境水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溶解氧能力不足,引起水体绿化,直接威胁养殖地区水体质量和生态安全,严重时可导致水中生物死亡,被污染水体难以恢复[1]。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在储存和利用粪污的过程中如果没做好防渗工作,会造成水体中的细菌、病毒及有机物等含量增加,若粪污渗入地下,极易污染地下水,为人畜感染疾病埋下重大隐患。

1.3 畜禽粪污造成养殖环境污染

研究表明,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水中平均每毫升约含33 万个大肠杆菌,每升沉淀池污水中含有超过190 个蛔虫卵和100 个毛首线虫卵[2]。此外,如果畜禽粪污未能及时处理,将导致养殖环境蚊蝇滋生,养殖舍内氨气浓度超标,在这种恶劣养殖环境下,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由于养殖水平不高会导致畜禽免疫力下降,造成如育肥猪的增重减缓、蛋鸡产蛋量减少等生产性能下降现象,增加养殖成本。同时,会提高动物疫病的发病概率,造成畜禽的成活率下降,增加治疗和消毒费用。

1.4 畜禽粪污引起大气的污染

畜牧业是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全球畜牧业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氮占农业非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80%,畜禽粪污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氨、硫化氢、甲基硫醇、吲哚等有害成分[3]。此外,受处理条件和能力的限制,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的随意堆放导致夏季散发出难闻的臭气,大量蚊蝇滋生,这些传播媒介的大量繁殖为动物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疾病可通过这些传播媒介传播流行。

1.5 畜禽粪污对土壤的危害

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的钠盐和钾盐,钠钾离子通过反聚合作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结构改变,影响农作物生长[4]。养殖场为提高饲料的饲喂效率,提升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经常在饲料中添加锌、铜等重金属,不仅使畜禽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同时由于畜禽对重金属的吸收率较低,导致重金属随畜禽粪便排出,污染土壤[5]。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未经处理直接用于农田,会引起土壤板结和土质下降的现象,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倒伏、晚熟、减产等情况发生。粪污中的重金属元素、抗生素等会在土壤中残留,难以分解,长时间蓄积后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对人也会有一定危害[6]。

2 畜禽粪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畜禽粪污治理方式落后

在粪污处理过程中,大部分小规模养殖场存在实施方案不合理、粪污处理技术落后的现象。黑龙江省大部分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方式较为原始,大多采用粪污自然堆肥技术。该技术尽管简单快捷、成本较低,但存在处理规模小、乱占耕地、发酵效果差等问题,而且堆肥时易产生臭味、渗滤液易污染环境等问题[7]。由于受到农村土地制约,部分排放的粪污存在堆积时间达不到生物发酵时间或者未堆积直排现象,导致粪污中残留的有害物直接还田,造成粪污的二次污染。

2.2 治理污染投入力度低,监管无力

近些年,畜牧养殖行业利润较低,而粪污治理需要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导致大部分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因资金问题无力承担,而且无法配备后期运维资金,造成养殖主体责任逐渐缺失,积极性逐渐降低,导致粪污处理设备长时间无法使用和维护而弃用。同时,由于各级职能部门资金、人力等原因,缺乏对相关政策的宣传,执行及监管不力,即使小规模养殖场随意排泄畜禽粪污,也不会受到当地监管部门的实质性处罚,使大多数小规模养殖场随波逐流,造成畜禽粪污治理困难重重。

2.3 养殖人员综合素质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纷纷进入城市和工厂打工,而农村小规模养殖场的从业人员多为农村留守人员,人口老龄化严重,且较多是小初毕业,文化水平较低,缺少环保意识,对畜禽粪污危害及资源化利用认识不到位。尽管政府在近些年利用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对一些规模养殖场新建了粪污处理池、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也仅是帮助了一部分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建设完善的粪污处理,而更多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由于养殖规模小并不在政府的项目实施范围内,其排污设施还停留在仅建设污水处理池、堆积场等简单基础设施,造成小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能力薄弱。

2.4 对畜禽粪污治理认识不足

部分基层工作者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只注重数量规模不重视质量效益,对畜禽粪污治理不重视,缺乏有效政府监管手段,导致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多,恶性发展,超过了养殖地区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另外,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足,造成大多数小规模畜禽养殖户对发展畜牧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且缺乏长远眼光,环保意识淡薄,在养殖场建造前没有结合地区特点进行项目合理规划和有效的论证,忽略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建设,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畜禽粪污治理[8]。

3 粪污治理建议

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具有独特的特点,与大中型畜牧养殖企业存在很大差异,粪污治理应结合其自身特点和地域特点,简单地模仿和照搬典型经验未必能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必须在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因地治理、一场一策”的原则,制定相关治理措施。

3.1 加强宣传引导,齐抓共管,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持续加强对畜禽养殖粪污整治工作的舆论宣传,以各级政府组织为宣传主体,利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唤起全社会参与和关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畜禽粪污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新宣传手段,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灵活进行宣传引导,让广大养殖者充分认识到畜禽粪污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强化宣传教育,赢得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同时,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联动,将畜禽粪污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使广大小规模养殖户能充分认识到加强畜禽粪污污染治理对保证养殖安全的重要性[9]。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广大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推动良好养殖习惯养成,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让“农村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的意识在群众中深深扎根。

3.2 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科学选址,从养殖源头控制污染

广大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养殖源头治理粪污污染,严禁随意堆放和排放畜禽粪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保障后续使用和维护资金的配备。科学选址是小规模养殖场的重要建设要求。一是选择在周边防疫环境好,远离养殖密集区;二是交通便利,远离公路主干道500 m 以上,防止疫病传播;三是远离居民聚集地和水源地,防止粪污排放造成的二次污染;四是场址要建设在地势较高地区,且养殖场周边有较好的排水性,防止雨季粪污回流后引起场区蚊虫滋生,导致疫病发生。合理布局养殖场内生产生活区域,要求布局合理,界线清晰,并且要考虑到黑龙江省冬季防寒措施。广大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的选址与布局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确保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畜禽粪污直排,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3.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市场融资能力,升级粪污处理设施

各级政府应加大为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满足小规模养殖场的融资需求,破解治理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助力提高畜牧业粪污治理能力。加强基层政府与农业等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力,全力保障畜禽粪污治理过程中各种惠民政策措施落地。通过税费减免等相关举措,吸纳更多的社会企业参与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再利用,减轻政府治理资金压力,为畜禽粪污的可持续治理提供稳定可靠的社会资金来源,减轻小规模养殖场的资金压力。积极引导养殖场、企业和科研单位牵手合作,不断创新“产、学、研”实施机制,实现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合作共赢。结合黑龙江省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利用社会化资源投入,加快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的改造,推广种养结合、有机肥加工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牧养殖总体上来说是一项污染重、利润低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让种植业产业链条延伸的产业。如果粪污治理成本投入过大,周期过长,会造成小规模养殖场负担过重,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会造成后续投入信心不足,因此要结合小规模养殖场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施策,减少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成效。

3.4 创新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提高畜禽粪污治理技术水平

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全年有6个月气温寒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季节性、时令性限制,目前我省较为成熟的做法有: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模式、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模式、粪污全量秸秆条垛堆肥模式、粪污全量垫料吸附收集资源化利用模式、固体粪便垫料回用模式、污水回用或达标排放等模式,总体来说是走“种养结合”的发展道路[10]。结合企业资金投入能力和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不断优化和创新粪污治理方法,按照“种养结合”的治理原则不断提升畜禽粪污治理水平。在产业循环利用方面,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可以与粮、果、菜、林种植基地合作,创新粪肥还田新模式,将无害化处理后的粪肥直接用于农作物生产,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11]。

3.5 精心谋划布局,强化执法,保障绿色畜牧业健康发展

政府应注重制定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坚持以宣传教育为着力点,创新宣传方式,灵活宣传手段,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对生态保护的社会引领作用,提高小规模养殖场人员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典型示范引领,积极发展健康环保的绿色畜牧业,大力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进一步提升畜牧养殖的综合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更有效应对各类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精心谋划,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如制定本地区畜禽粪污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方案等。另外,应强化县乡农业综合执法和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污染养殖环境的执法力度,对一些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粪污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必要时关停养殖场进行整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和粪污处理设备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结合不同养殖地区和养殖规模,合理制定不同的施用方案,严禁乱排乱放的行为发生。

4 结 语

推广和使用先进的小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技术,推进资源化利用,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现代化为方向的畜牧养殖业,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今后全省畜禽粪污治理的工作方向,不仅是向小规模畜禽养殖场推广新的粪污处理技术和使用新型粪污处理设备,还需要全省各级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多方组织构建相关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各方权利,争取实现多元共治,全力推进全省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粪污资源化养殖场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