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市县基层科教融合 营建助推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
2023-03-02何为东
●何为东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认为,科技转变为生产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实现的,适当的社会条件对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阻滞这种转化。社会文化是一项基础性社会条件,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将助推科技创新,因此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重视和加强基层科教融合,进而营建能够助推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
一、深化基层科教融合对营建助推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的重要性
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1984 年3 月2 日,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指出,“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中小学教育,培养不出文化科技后备军,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的骨干力量就将无以为继,对各业工作都将带来深远影响”。在正定县工作期间,习近平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如在发展教育、革新技术、引进人才等方面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全力营建依靠技术与人才谋发展的社会文化。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首次放在一起单独成章,体现了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市县基层要深化科教融合,进而营建一种能够助推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这种社会文化将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社会条件。
适应当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需要。人类科技发展史表明,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都是在教育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文化成正相关关系,这既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基本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从我国的科技发展历程来看,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1977 年8 月召开的全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恢复高考,全面重塑科教文化生态,使我国的科技事业迎来了春天。市县基层深化科教融合营建一种可助推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也是适应当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需要。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需要。文化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一种外在反映,正确的社会文化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例如,20世纪70 年代,日本社会形成一种认识,即要在半导体领域有所突破,打破美国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为此日本成立了超LSI 技术研究协会,几年时间里取得了1000 多项发明专利,使日本在半导体技术领域实现赶超,1993 年日本在世界十大半导体公司中独占六家,在半导体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再如,上世纪90 年代末,香港特区政府曾经计划打造“矽港”,旨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但很多香港居民担心会占用土地影响住房,所以极力反对这一计划,导致香港错失了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机遇。上述一正一反两个案例说明社会文化对科技创新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全社会形成对科技创新的正确认识,这种正确认识来源于正确的社会文化,而这种社会文化需要通过科教融合进行培育。
二、基层科教融合与社会认知存在的问题
基层科技系统功能不强,社会存在感不高。当前某些市县科技主管部门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经费不够、功能不强、协调其他部门困难等问题。县一级科技部门大多与经信部门合并,主要精力在经信这一块,发展科技职能被弱化。其他科技创新协同机构在市县层面难以发挥作用,科协人手少,工作局面难打开,基层科研院所经市场化改革后科研作用发挥不突出甚至改做他业,国家和省已出台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科研激励政策在市县层面落实困难。总体上看,基层科技系统社会存在感与其应有的地位和应发挥的功能不相匹配。
科教融合质效不优,社会认同度不高。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目前均各自发布。市县基层科技创新活动不多,教育与科技两个系统工作上的联系较少。目前在市县基础教育领域,与科技联系紧密的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等还难以真正进教材、进课堂。从地方产业与经济发展来看,市县基层高校数量很少,职教规模不合理,专业学科同质化现象严重,技能型人才缺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产业、科技、教育融通融合融汇在实践上仍在探索。地方企业普遍反映的本地院校培养的人才用不上、“技工慌”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地方科技、教育与产业、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制约了社会大众对科技创新认同的提高。
科技教育普及不够,社会各阶层认知率不高。一是干部队伍。对“卡脖子”技术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一难题?某些基层干部认识不够,如关于半导体产业、“芯片”是什么就不甚了解。二是科技管理系统。在基层还存在对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和专利了解不多的现象,基层科技管理系统对于科研院所应不应该与机关事业单位区别对待、科研人员应不应该领取课题科研经费、科研院所智库应不应该享有科研经费和资助政策等,还处于认识比较模糊的状态。三是社会公众。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将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及对科技创新的认知水平纳入教育普及的范围及程度还不够,基层科协本身运转困难,难以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普及教育,大众科技素养明显较低,不利于助推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的形成。
三、对策建议
加强科技系统功能建设,提高引领能力。以本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科技领导体系建设,在设立科技委员会的基础上,强化其办公室的职能。具体来讲,要强化基层科技部门的职能,充实人员和经费,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权成事,同时要理顺省、市、县科技、经信部门的事权责关系。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统筹谋划,做强市县科协、社科联、党校、科研院所、科技馆、博物馆等创新协同机构,确保其发挥应有的科技创新功能。要加强政策体系建设,督促地方落实国家、省区别对待科研智库政策,落实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市县党校科研智库机构科研经费及资助政策,落实科研项目和人才支持政策,同时支持地方出台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加强科技与教育的统筹衔接,推进科教深度融合。着力推进科技与教育在规划方面的一体化制订与统筹实施,建立关于科技、教育、人才的年度定期会商与议事机制。大力支持地方高校建设,支持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的学科、专业调整,支持产学研、产教融合、科技融汇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优先支持地方双高校申办职教本科院校,支持地方办好职业院校,稳定中职招生规模,加大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园区同步规划建设职业院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到市县办分校(研究基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市县设立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扎实开展劳动教育、科技教育,做实数字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意识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高校应开设科技哲学课程,职校应开设科技史课程,中小学应开设科学素养课,落实《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等政策,加强乡村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关于科技创新的普及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继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强化关于提高干部队伍科学素养的普及教育,要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科技创新教学专题。其次,要着力加强科技系统、高新区园区系统、经信系统干部队伍和招商引资人员的产业专业化能力素养培训。最后,通过开展科普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要加强科普与科研结合,出台政策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面向大众的科普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与科普相关的责任,建立健全科普工作相关制度。要创新科普的形式和内容,支持创建特色科普品牌。支持地方挖掘科普资源用于开展科普活动,同时支持并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在科普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