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为什么会被带偏
2023-03-02
本刊特约评论员
俗話说,“一人智谋短,众人智谋长”。通常认为,群体的智慧是高于个体的。但有时候,群体的意见并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大多数人赞同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原本理性的个人,因为舆论影响而失去独立判断;原本正常的节奏,经众口相传而被带偏。那么,节奏为什么容易被带偏?
群体极化产生沉默的螺旋效应。“只有更大声才能被听见”,有国外学者通过实验发现,集体商议存在一种群体极化现象:原本偏激进的团体,经集体商议后形成的决议会比之前更激进;原本偏保守的团体,经开会讨论后形成的判断会比之前更保守。究其原因,在于人人都想被群体认可。在一个原本就极端的群体中,第一个人发言后,第二个人的发言要想被群体认可,只能更极端,这就可能形成“沉默的螺旋”效应:小众的观点会因不受欢迎而保持沉默,大众的观点会因为受欢迎而大鸣大放,最终朝着极端的方向越滑越远。然而,沉默的声音不应被淹没,一个组织在集体讨论时,要鼓励持不同见解的人参与讨论,必要时可以邀请场外人员加盟,以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责任模糊导致去个体化倾向。“人人都是键盘侠”,研究发现,群体性事件中,在个体信息难以识别的情况下,个体会迷失个人责任感和道德感,即“去个体化”。网络世界中,网络马甲让个人真实信息模糊,一个情绪化的观点被输出之后,常常会博得一些人喝彩,很多人还会趁机推波助澜、煽风点火,导致原来的观点走样,最后沦为纯粹的情绪宣泄出口,形成充满破坏力的舆论。这是因为,人潮洪流中难以识别推波助澜者,舆论烈焰下隐藏了煽风点火者。泄愤者无追责之虞,破坏者有群体背锅。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当有广博的胸怀,及时了解成员的需求,鼓励大家当面表达诉求,以实名的方式发表观点,以务实的态度提出意见,防止匿名的主观私愤带偏舆论走向。
群体压力诱发从众行为选择。“行行行,你说得都对!”在特定场景下,不少原本具有清醒头脑和客观立场的人,也会跟随群体节奏,为错误的观点摇旗呐喊。他们既不是极端主义者,也不是背地拱火者,为何选择随大流?只是因为群体压力。一来是坚持原则会让自己异常孤独。眼看身边的人都站在A面,站在B面的自己会显得茕茕孑立,这种孤独感往往让人无法忍受。二来强大的舆论氛围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研究认为,当信息变得不明朗时,人们总习惯从别人身上寻找确定感,倾向于认为别人掌握更多的信息,进而产生近乎迷信的盲从。为避免盲从形成气候,组织中的管理者要迅速拿出客观翔实的材料以正视听,对错误的节奏紧急制动,并鼓励那些有原则的人,让他们有坚持真知的信心和底气。
一个人或许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一个群体只要遵循科学的组织和协作规律,形成合力,就会创造出远超于个人的成就。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只有懂得包容异议、倾听建议并坚持原则,才能有利于始终保持正确而理性的节奏。
责任编辑 / 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