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进展和特点
2023-03-02凌胜利
[摘要] 党的二十大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研判,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在周边外交、大国外交等领域多点开花。近期的中国外交积极宣介党的二十大成果,体现了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大国外交的稳中求进、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发展导向和多边外交的大国担当等特点。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外交; 大国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D220;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2-0033-04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外交工作作了深刻论述,强调了外交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奋发有为,折射了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点,推动中国外交于变局中不断开新局。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外交的战略擘画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中国的外交工作作出了重要谋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宏伟蓝图,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深刻研判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洞悉当前国际环境,认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同时,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早在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时就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震荡,其广泛性、深刻性、连续性值得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大变化,即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
突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方案。中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各国共行天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发展才有保障,繁荣才能持久。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倡导各国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明确今后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外交工作要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保驾护航。一是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二是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三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四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多点开花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日益活跃,元首外交更是浓墨重彩。在周边外交、大国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等方面,中国外交奋发有为,积极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发挥中国的大国担当作用,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
周边外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2022年10月30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就访问中国。这是党的二十大后首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体现了社会主义邻国之间的密切交往。双方一致表示要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11月2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访华。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巴关系,始终将巴基斯坦置于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期间和闭幕后,习近平主席与韩国、印尼等周边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会晤。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菲律宾、新加坡、日本、文莱等国领导人举行了会晤,并对泰国进行了访问。2022年11月28日,中蒙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强调,中蒙互为重要邻国,保持中蒙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2022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访的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双方强调要不断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2023年1月,菲律宾和土库曼斯坦两国总统先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周边合作不断深化。
大国外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發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党的二十大后,中国领导人与主要大国的领导人进行了会晤,表明了中国对于当前国际局势的看法和发展大国关系的基本态度。中国高度重视中俄关系的发展,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两国元首在撒马尔罕举行了会晤。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两国总理又进行了第二十七次定期会晤。2022年12月21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梅德韦杰夫时指出,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双方基于各自国情作出的长远战略选择。12022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视频会晤时强调,中俄双方应该始终坚守合作初心,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协作,坚持互为发展机遇、互为全球伙伴,努力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对于中美关系而言,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离不开两国领导人的定向把舵。2022年11月14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双方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2这是三年来中美元首首次面对面会晤。中欧关系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持全球经济开放格局极为重要。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与欧洲政要的会晤中,中方都强调了发展双边关系的积极态度,支持欧洲的战略自主,肯定中欧合作的重要价值。习近平主席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四点看法。一是要秉持正确认知。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三是要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四是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1
发展中国家外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利用多种场合,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举行了会晤,中非、中拉、中阿等发展中国家关系稳步发展。2022年11月3日,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访问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1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访问的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两国关于党际交流、外交部间磋商机制、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等双边文件。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许多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会晤,标志着中阿关系进一步加强。此外,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同南非、塞内加尔、阿根廷、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深入沟通,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多边外交。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重视多边外交。党的二十大后,中国领导人积极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外交活动,倡导国际合作,提出中國理念、中国方案。2022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2022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2022年11月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中方就推进上合组织合作提出了五点建议。2022年12月8日,李克强总理与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第七次“1+6”圆桌对话会时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各主要经济体、各大国际经济机构应当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和国际合作。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呈现新特点
纵观党的二十大后的中国外交活动,不仅积极主动对外宣介党的二十大成果,还针对不同的国家,有所侧重地加强沟通,推动中国全方位外交不断发展。
积极宣介党的二十大成果。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活动彰显了中国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彰显了对外开放的坚定态度和坚持国际合作的一贯立场。一是重点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习近平主席在与蒙古、欧盟等国家和组织领导人会晤时都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在与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二是重申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中国领导人在会晤时都明确表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没有改变,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欢迎更多外商到中国投资兴业。三是强调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内外政策的延续性。对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对外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突出周边外交这个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后中国的外交活动都鲜明体现了中国将继续视周边外交为对外关系首要,将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一是中国领导人在党的二十大后接待的首位外国领导人是周边国家越南的领导人阮富仲。二是中国领导人在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出访的国家也是周边国家。习近平主席前往印尼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前往泰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李克强总理前往柬埔寨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都体现了对周边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高度支持。三是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活动的数量多、分量重。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政治上坚持相互尊重、经济上谋求合作共赢、安全上追求和平共处。
大国外交稳中求进。在当前国际环境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党的二十大前后的较短时间内,中国与俄美欧等各方领导人都举行了会晤,突出强调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大国博弈更加复杂。保持和发展稳定的大国关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近期外交活动来看,中俄合作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加大相互支持。中美关系要确保稳定,为此双方在管控分歧、加强高层沟通方面达成共识。中欧关系要走出困境,中国明确表示中欧之间没有根本战略分歧和冲突,中方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和欧洲团结繁荣,双方要深化各领域合作等。
发展中国家外交突出发展导向。在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中国特别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一是分享中国发展经验,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支持发展中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二是以重点项目、重要计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方式,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三是对有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医疗援助、救灾援助等,体现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深厚情谊。四是发扬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互助精神,呼吁国际社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多边外交体现大国担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也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方面,中国一贯主张劝和促谈,对于乌克兰危机,中国领导人多次倡导和平解决。在诸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处理上,中国坚持政治谈判的优先解决方案。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中国呼吁各国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把握好防通胀与稳增长的平衡,倡导各国要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促进开放包容,一同推动全球经济制度变革与完善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王帆.大国外交[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作者简介: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 梁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