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怀初心,科技报国

2023-03-02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3年3期
关键词:郭永怀两弹一星核武器

本刊综合

郭永怀是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人民服务”是他毕生的写照,更是他最后的绝响。

潜心求学,扬名世界

1909年,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幼目睹战乱的他,在心中埋下了科技救国的理想。

郭永怀勤奋好学,打下了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并在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历经波折,远赴海外学习先进知识。在国外研学的十年间,他先后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在与航空工业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享誉世界。

冲破阻挠,毅然归国

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归祖国。他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然而,郭永怀的归国计划受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重重阻挠。

为了顺利回国,郭永怀不惜当众烧毁十多年来苦心钻研的成果。他一边烧,一边流泪。夫人李佩看着他多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十分惋惜地劝他不要烧了。郭永怀說:“没关系,知识都在我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之后几经辗转,郭永怀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并全身心投入到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和力学学科建设中,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投身国防,功勋卓著

1960年,郭永怀临危受命,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他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奔波于核武器研制基地、试验基地和研究院所,先后领导、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解决了核弹研制和试验中力学方面的许多重大难题,且在推动核武器发展方面有着突出贡献。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核弹、导弹、地球卫星三个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4年10月16日下午,郭永怀和同事们静静地伫立在新疆罗布泊腹地的荒漠上,期盼着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随着倒计时结束,远处传来“轰隆隆”的一声巨响,石破天惊伴着熊熊火焰,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刹那间,郭永怀如释重负,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颜。喜讯传开,举国欢腾。

以身许国,壮烈牺牲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可谁承想,这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试验基地。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组特别重要的数据。这组数据直接关系到我国热核导弹实验的成功与否,他决定赶到北京向上级领导汇报。第二天,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约1000米外的玉米地里。

在辨认遇难者遗体时,救援人员发现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身上的衣服已烧焦了大半。当人们好不容易将两具烧焦的遗体分开,才发现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被夹在两人中间,保存完好。科技报国终不悔,一片丹心照长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郭永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证明了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1999年,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23位功勋科学家中唯一在工作岗位上牺牲的革命烈士。

为了实现科技救国的使命,郭永怀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奋勇担当,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生而无私,死而无畏,郭永怀用忠诚与坚守书写了不平凡的华章,他的精神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指引后人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

(栏目编辑:蓝泳茵)

猜你喜欢

郭永怀两弹一星核武器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郭永怀:有一种品质叫无私
为祖国做最后的贡献
为祖国作最后的贡献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