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产业 美环境 强堡垒
——扎实推进宜丰乡村全面振兴

2023-03-02康健宜丰县委办

江西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文/康健 (宜丰县委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我们持续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增添了动力。作为传统农业县的宜丰,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兴产业、美环境、强堡垒,扎实推进宜丰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定不移兴产业,培育高质高效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

近年来,宜丰县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建成高标准农田30.1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8.43%;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原料基地面积53.5万亩,建立以大米、竹笋、油茶、中药材为主的富硒产业基地面积27.65万亩,形成了绿色有机、富硒食品等特色产业,先后获得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省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下一步,宜丰县将按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要求,下恒久之功、用非常之力,推动农业提档升级。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要求,高站位统筹、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使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展项目区“田长制”建后管护试点,落实“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管护机制,努力实现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二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按“竹产业领跑、茶产业抢跑、其他产业跟跑”的思路,依托鲁盛、傲农、正宜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竹笋、稻米、油茶等特色农业,建设富硒产业园,以全产业链思维贯通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打响富硒、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变。抓好重点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责任落实,以龙头企业拉动延伸产业链,以电商仓储物流串起供应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农村,让更多农民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同时,加快提升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体验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建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户的共同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和示范基地带动合作社和农民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造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促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与农业经营主体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丰产丰收。建设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技指导、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种苗繁育、加工储存、产品营销等方面专业化服务,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坚定不移美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农村,努力实现农村全面进步

近年来,宜丰县坚持以生态宜居为重点,建成新农村建设点1766个,打造美丽示范乡镇7个、美丽示范村庄25个、美丽宜居庭院5500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5个,获评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7个。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安全有序、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在广大村民身边成为现实,不少乡村成了旅游景点、景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下一步,宜丰县将按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和美乡村的“蓝图”变为实景。

一是抓好生态保护。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立足生产、生活、生态和生物环境和谐共生,系统规划、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与城乡人居环境,分类补齐村庄环境“短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着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河水、库水、塘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五水共治”,扎实做好省级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好“小厕所、大民生”的问题,推动农村逐步实现由户户美、村村美到田园美、生态美的转变。

二是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导,聚焦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稳步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示范风景线,全面提升乡村面貌,实现从“盆景”到“风景”,从“局部美”到“处处靓”,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华丽蜕变。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传承好历史记忆,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农村房屋“建、管、用”文章。

三是强化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强化村民自治,完善居民议事协商、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群众监督、道德评议等机制,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维护和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法治步伐,紧盯电信诈骗、迷信、赌博、不赡养老人等突出问题,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补齐服务短板,统筹盘活村级卫生设施、村级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场所,加快填平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定不移强堡垒,带动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实现农民全面发展

近年来,宜丰县以党建引领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全县3006户共6394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村村突破10万元,2022年1月至10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下一步,宜丰县将按党的二十大报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要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在“抓党建”上下功夫。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把支部建设作为抓党建、促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大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下大力气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组织带头人、致富领路人。探索跨村联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有效做法,大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努力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坚强堡垒。

二是在“富口袋”上下功夫。坚持把增收作为根本之举,通过职业农民创业、龙头企业带动、扶贫政策兜底等方式,让农民群众持续增收。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加快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增加其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持续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低收入人口加强监测、精准帮扶,在“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基础上,推动教育保障从“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两端拓展、医疗保障从“基本医疗”向“健康医疗”拓展、住房保障从“安全住房”向“宜居住房”拓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在“强脑袋”上下功夫。注重思想强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结合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乡村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乡村、进农家,全面破除“羡贫”思想、宗族意识等对农村发展的制约,真正让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身份自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注重文明育农,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多渠道引导和教育村民革除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重点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培养文明新风尚。注重文化惠农,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用好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加接地气的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群众形成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