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投资项目信息收集筛选管理研究
2023-03-02石蕾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石蕾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企业纷纷从资本、技术、人才、风控角度着手加强产业链整合,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毫不夸张的说,投资项目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投资中占据主动地位。坚持政策导向、市场驱动是收集筛选投资项目的基本出发点,好项目的有限性注定导致投资领域的高度竞争,且项目类型越发多样,技术日益复杂,这又对企业项目筛选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企业切实做好投资项目信息收集筛选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一、企业收集筛选投资项目基本思路
企业投资的本质是为了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重点把握现有存量市场中具备高进入壁垒的产品技术及服务,并谋划新技术新风向带来的增量市场。在收集筛选投资项目过程中,除了从自身资金实力出发,企业还应当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同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选定投资领域和方向。要想保证投资质量,企业要从自身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出发,选择聚焦当前产业链还是发力新业务和新市场。若围绕当前产业链,则考虑是采取横向一体化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已有地位,还是做好纵向一体化赢得主动权,增加利润,把控全链条;若追求新业务和新市场,则选择利用原有优势涉猎相关业务和市场实现融合发展,或是基于风险分散理论利用非相关业务和市场获取新的利润增长极。
对于想要借助投资实现转型发展的企业而言,主动出击争取项目是常见方式,除了做好日常行业研究加强对不同行业发展判断,积极对接行业内领军企业;还会通过设立重点目标市场所在地办事处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沟通交流以便获得最新项目信息。
除了基于经验,企业对投资机会的筛选判断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展开,分别是可持续性、系统性风险(考虑退出方案)、行业成长性、收益水平。但由于人具有有限理性,参照依赖行为、框架效应、羊群效应等主观因素会放大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1],进而导致投资项目筛选过程中出现较大偏差。
二、国有企业收集筛选投资项目概述
企业通过投资实现产业布局,主要借助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内部培育直接投资,二是通过外部实体或平台进行投资。对于依靠外部实体或平台投资,还可以细分为凭借股权投资实现外延发展、参与产业或权益基金实现资产增值两种模式。对于国企而言,由于自我培育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且成本和风险也相对更高,因而更倾向采取对外投资模式,从而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等要素投入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上。不过受制于国企现行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限制,国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意愿和动力都存在不足,加之投后保障体系不健全,还未能充分发挥国企在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四链”赋能上的引领作用[2]。
为了提高投资项目收集效率,国企主要是通过内外部渠道双向收集。内部方面主要通过政策研究及未来发展规划锁定方向,然后借助所属企业、自身业务网络、内部人员资源等方式获取潜在投资项目信息;外部方面则是通过对接政府机构、设计院、合作伙伴,跟踪行业信息网站,采取校企合作等方式拓宽投资项目来源。
国企投资项目的筛选标准也相对更加复杂,这是由于国企还肩负着社会责任,在投资时更强调统筹兼顾多重目标,以期从社会、环境、财务等层面实现整体效益最优,这其实与国际可持续发展评级机构采取的ESG评级存在互通之处。最初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ESG,是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投资评价的理念和准则[3]。通常,ESG表现好的企业在财务指标、投资收益上相对来讲都会更好一些,投资风险也相对更可控。不过由于地区、行业存在差异,加上评级机构对指标选择并不相同,对同一对象采用ESG得到的评价结果也会存在较大偏差。虽然,中国ESG评级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2022年1月以来上交所、深交所相继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对其ESG信息披露提出具体要求。2022年3月,国资委将原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分拆独立,成立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以便进一步推动央企社会责任工作;2022年5月,国资委又发布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强调“立足国有企业实际,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
对于国企而言,目前的一个趋势就是将ESG理念纳入投资评价体系,这也意味着在投资项目筛选的前端环节可以借鉴依赖ESG因素已有指标,但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情况准确赋权,更好从众多项目中筛选出合适的投资对象仍需进一步探究。
三、国企投资项目筛选管理
(一)投资项目筛选阶段介绍
投资项目的筛选从整个流程来看,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收集到的投资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属于逆向筛选,即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直接剔除;第二阶段则是对筛选后入库管理的投资项目进一步实地走访和补充调研,确定后续开发动向,属于正向筛选,强调优中取优;第三阶段是对项目库定期回顾更新,持续关注暂缓开发项目的后续进展,做好投资项目储备,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进入立项程序。从项目筛选到入库及后续管理,除非极特殊情况,未经履行筛选入库程序的项目不得列入投资计划,开展立项工作。
(二)投资项目筛选第一阶段思路及具体操作
1.投资项目筛选第一阶段思路
对于国企而言,第一阶段筛选入库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即先对行业属性及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然后从未来成长性、盈利能力加以考量。其中,行业属性与发展阶段属于定性判断,需结合上下游产品、服务、技术综合判断;盈利能力则属于定量分析,具体数值衡量基于以下分项,即要素价格、投资规模、内部收益率、同业竞争水平、管理水平;未来成长性相对更加复杂,需要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内部团队、所处地域等角度出发,对未来市场规模做出预估测度。在此基础上,按照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否决因素、历史投资偏差进行综合评价。
图1 投资项目筛选第一阶段基本思路
2.投资项目筛选第一阶段具体操作
对于国企而言,在对项目开展综合评价时,在投资产生正负面影响上着重关注行业需求、政策因素、准入门槛、前瞻性战略价值,其中前瞻性战略价值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对于原有业务发展是否存在上下游协同整合,二是对于新产业布局是否存在助推引领。
在合法合规投资的大前提下,综合评价阶段的否决因素则类似于“负面清单”,排除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发展战略,超出国资委核准投资比例的非主业投资项目外,一旦发现该项目属于产能过剩的非优势产业,或存在预期内部收益率不达标、与黑名单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未明确投融资、运营管理、退出方式和相关责任人等情形,则意味着该项目直接未通过筛选。
历史投资偏差则意味着需要参考以往同类项目执行情况、完成度、实际效能,若同类项目存在较大历史投资偏差,则应谨慎入库,必要时报请上级领导进一步明确是否跟进此类项目。
(三)投资项目筛选第二阶段思路及具体操作
对于国企而言,第二阶段是对收集到具备跟进价值的项目采取入库管理,即针对筛选后留下的投资项目建立投资项目信息库。项目入库管理本质是统筹项目规划、优化项目评估的前期工作,管理水平直接决定项目投资决策和推进落实效率[4]。
1.投资项目筛选第二阶段思路
投资项目筛选的阶段具体思路就是根据项目特点,采取分类入库,差异化管理模式,即对于评级为优的项目开展立项准备;评级为良的项目则保持跟踪,继续挖掘项目潜在价值;对于评级为中下的项目选择放弃,此处的评级意味着对入库项目的进一步筛选。以往学者研究表明。当预设的筛选强度超出临界点,则会导致投资范围大幅缩减,且对投资绩效的影响越大[5]。
2.投资项目筛选第二阶段具体操作
信息库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来源、所处地域、行业分类、基本信息(含投资规模、预期收益、投资模式等)、目前进展(已取得的审批手续、业主与其他投资人对接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负责人等要素。后续安排专人负责跟进对接,着重做好合作方情况、地区投资优惠政策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并就投资总额、投资收益等关键内容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如必要还需专人实地走访调查和评估后撰写相应补充报告。
在项目评级比选中,应摒弃单一的“唯技术论”“唯效益论”。可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在战略和发展间追求多目标、多维度评价,基于经济、安全、战略、政策效益分别赋权得出综合效益值,从而助力项目优选[6]。在对项目投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合规性、未来市场前景、面临主要风险及问题进行进一步集体研判后,按照之前得到的综合效益值做出区间划分,具体来说86-100分为优,61-85为良,60分及以下为中下。对于评级为优且符合投资条件的项目,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的精度和深度,可以经审批后立即启动立项程序;对于评级为良的项目做出暂缓开发的决定;对于评级为中下的项目采取放弃投资,并一旦放弃投资则对其进行出库处理,并将项目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四)投资项目筛选第三阶段具体操作
第三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库定期回顾更新,尤其是对暂缓开发的项目务必做到定期复查回访,一旦具备开发条件则应进一步跟进论证。如因政策、公司未来发展规划、项目审批、合作方等因素调整变化导致项目无法继续,则应办理出库流程;若项目规模、边界条件等有较大变化,则应论证后重新确定是否保持在库管理。
对于国企而言,通过暂缓开发项目关联管理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暂缓开发项目所属行业分类和所在地域,做出进一步梳理归类,从而实现标签化管理。对同一或相近行业及区域范围内的项目统筹规划和综合推进,既有利于指标横向对照比选,也有利于明晰后续开发重点,进而借助后续投资项目的有序衔接降低自身经营风险。
四、投资项目收集筛选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投资项目收集筛选过程资料归集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整个投资项目信息收集筛选过程中,会收集到大量相关资料,也会涉及与多个部门的对接从而形成较多文件,这就会产生因归属和分类存在交叉而导致资料遗失或不齐全。又因不同项目跟进时间存在差异,交接时间更是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从投资项目入库开始,设置专人跟进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资料移交完整准确;同时进一步明确过程资料包括内容,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前期收集到的项目背景文件、项目建议书、情况报告、第三方出具报告、审批文件等材料,及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发函、通知、会议纪要、联系单、请示等文件;然后,对于外部企业或内部其他部门产生的文件材料,采取备份方式以复印件形式留档,并标注原件所在,确保规整有序;最后,对于库里不同时间跨度的项目,采取随时归集、按季度或年度归集、项目放弃后归集几种形式确保归档及时周全。
(二)投资项目筛选评价指标赋权问题及解决对策
针对收集到的投资项目筛选评价过程涉及定性、定量分析,在打分评级过程中,指标的选择和赋权都会直接影响项目走向,这就会出现因指标选择不合适或权重不合理导致的筛选误差。如果放任这种误差,可能出现因把关不严带来投资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或者因过于谨慎导致储备项目严重不足的后果。
因此,对于项目筛选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赋权应当采取动态模式管理,决不能秉持一劳永逸的工作思路。对于不能很好反映项目筛选标准的指标应予以及时剔除,并补充更换更为合适的指标,权重方面,则警惕单一细分解指标过高导致其他指标沦为摆设的情形。具体来看,一是定期委托聘请行业内专家进权重行相关内容更新调整,尤其对于自身不熟悉领域的投资更要做好前期工作;二是结合自身已立项项目后续开发情况,动态评估指标设计及权重是否合理;三是积极跟进ESG评价的最新政策要求及推进进展,与其他国企加强ESG体系构建方面沟通。
五、结论
企业做好投资项目信息收集、筛选管理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升项目信息处理效率,还可以为中长期投资项目筹划与储备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确保投资质量与效率。对于国企而言,在开展投资活动时,主要是利用自有资金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投资活动,在兼顾财务和战略目标的同时,积极寻找行业可能性,实际上肩负着价值发现与创造、战略整合与协同的双重使命,除了强链补链更好对抗行业内周期性波动,还需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行业获得持续增长驱动力。因此,国企做好投资项目信息收集与筛选更具有长远意义,所积累的项目储备不仅对于提升自身开发工作质量和预算管理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也能为自身实现“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