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戏曲文化的传播创新
——基于“上戏416女团”的思考
2023-03-02彭春霖
彭春霖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00)
一、引 言
传统戏曲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凭借自身独特的腔调和唯美的意蕴,丰富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碎片化、数字化、个性化以及交互化逐渐成为了大众获取娱乐方式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戏曲文化传承与推广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9个小时[2],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戏曲的观赏无法再大规模地回到戏院里、戏台下,同时,这也标志着他们观众的身份开始向用户身份转变。基于此,笔者认为戏曲传播必须打破以往陈规的束缚,要与新媒体进行深度结合,创新自身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扩宽戏曲文化传播的范围和渠道,才能使戏曲文化不断地深入人心,历久弥新。
二、新媒体环境下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
(一)戏曲文化概述
戏曲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歌舞,历经汉唐宋元等多个朝代,逐渐形成了集“唱、念、坐、打”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3]。
(二)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亮丽奇葩,它既具有花共有的观赏性,也不失个性美。我国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高度重视,不仅于2015年7月11日推出了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还在2021年4月29日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戏曲教育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推进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在“戏曲进校园,互联网+戏曲”等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戏曲文化在新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就目前在新媒体环境下戏曲文化的效益变现而言,观众的大幅流失导致大量优秀的戏曲节目无人欣赏,专业戏曲人才的长期从业率逐年递减,不复当年辉煌,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占网民整体的90.5%,并较2020年12月增长了6080万人,短视频用户规模的激增,意味着人们休闲娱乐和信息获取的方式发生了转移。与此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多元文化和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戏曲观众很难契合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戏曲文化的受众群体呈现出高龄化特征以及年轻受众增长缓慢的趋势。此外,由于戏曲专业的学习周期长、就业相对困难、薪资较低,长期从事戏曲演出的人员越来越少,导致戏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上面临断层危机。
三、凭戏曲出圈的“上戏416女团”概述
“上戏416女团”是由上海戏曲学院的五位00后女生组成的组合,她们用京剧的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将作品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并逐渐走红,因成员多数住在416寝室,故被网友称为“上戏416女团”。该主要成员有演绎老旦的边靖婷、梅派青衣朱佳音、程派青衣杨淅、荀派花旦朱鹮以及花旦程校晨。这5位科班出身的女生,用各自不同的戏腔,以一人一句的方式演唱经典片段以及国风流行歌曲。一曲 《探窗》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超过了6000万,点赞量超过350万,在B站的播放量达1300万,点赞量超过了110万,不仅获得了央视的点评表扬,后续还有多个平台邀请她们参加文化演出,例如,B站的中秋晚会以及河南卫视的文化宣传活动等等,均收获了可观的播放量和粉丝的支持。本文通过python软件爬取了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的B站数据,结果显示“上戏416女团”联合作品播放量达6031万,点赞量达400万。数据表明,在新媒体时代下,“上戏416女团”改变了以往慢语句的表达形式,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激发了更多用户对戏曲艺术的关注。因此,本文对“上戏416女团”成功出圈的分析,将有助于新时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1
四、“上戏416女团”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创新分析
(一)内容为王,形式融合
“上戏416女团”的成员均是戏剧专业出身,在内容创作时,她们分别从各自所学的专业角色的唱腔出发,演唱现代流行的国风歌曲,在视频中穿插京剧的真实场景,在让受众聆听到戏腔美的同时,还能使观众观看到戏曲的表演魅力。例如,扮演老旦角色的边靖婷,她在B站的视频创作内容均是以戏腔演唱现代流行曲和京剧曲目,通过结合传统戏曲的唱腔与现代简洁的流行歌词,给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虽不是专业的戏剧表演,但同样引发了受众对戏曲的兴趣和关注,使得戏曲再一次站在了流量浪潮的前端,对戏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下,不少年轻人穿着戏服,用戏腔演唱经典桥段,掀起了一股“国风潮”。而在一些火热的国风歌曲中,也不乏戏腔的融入,甚至是游戏的人物皮肤创作,也都有戏服、戏腔元素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戏曲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绽放新生。“上戏416女团”凭借着对戏曲的热爱,在创作中不断创新表现形式,以一人、两人或是多人的搭配形式,将戏曲文化中的经典桥段呈现在视频中,给用户带来了戏曲文化启蒙。这既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传播与传承戏曲文化的方式创新。因此,在戏曲文化传播中,内容仍是核心,在创作中需要以文化为底蕴,创新传统戏曲文化的表现形式,并借助新媒体平台短、平、快的传播特性,赋予传统戏曲文化内容新的生命活力,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京剧、爱上戏曲。
(二)多平台传播,产生共振效果
“上戏416女团”合唱的 《探窗》在抖音平台迅速火爆出圈,取得了惊人的6000万播放量,并成为了众多作品的背景音乐。最初,《探窗》是在B站平台上以3分47秒的视频形式发布的。截至2021年10月,该视频已经在B站取得了200多万的播放量,随后,网友将其剪辑成短片,投放在了短视频平台并迅速出圈。《探窗》在抖音爆火后,在B站的播放量也从300多万迅速飙升到了1000多万,同一时间,“上戏416女团”以往的其他作品播放量也呈倍级增长。
“上戏416女团”打破了单一的戏曲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选择多媒体平台共同发布,在短时间内,将视频作品推送到受众面前。截至2022年12月,“上戏416女团”的成员在B站、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平台均开设了账号,总计粉丝数量达2000万,她们在音乐平台上发布共同创作的单曲达十几首,使得戏腔演唱现代歌曲的风格逐渐被人们接受。
(三)轻量化传播,迎合用户心理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日渐加快,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习惯及偏好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4]。以往大众去戏院,搬凳子坐在台下听曲的方式已逐渐消逝,而慢语句的表演形式和过长的戏曲时长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受众的观赏需求,受众的观看需求正逐渐被短、平、快的视频满足。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对内容和时长进行轻量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上戏416女团”创作的作品内容多是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符合当下大多数受众的观看习惯。针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上戏416女团”发布的作品时长不同,例如,在抖音平台中,作品时长在20秒到50秒之间;在B站中,作品时长在1分钟到5分钟之间。此外,在内容呈现上,“上戏416女团”改变了慢语句的表演形式,只传唱经典戏剧的部分桥段,减轻了受众因长时间观看而产生的视觉疲劳,既加快了内容传播的速度,也拓宽了内容传播的范围。
五、戏曲文化传播的建议
(一)坚守文化自信,创新传播方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关键。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是,目前传统戏曲文化在创作、表演形式以及传播方式上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戏曲文化的传承者在传播戏曲文化时,要聚焦戏曲文化专业精神,在内容上要保持充分自信,在形式上要与时俱进,在创作中要尊重戏曲本身。此外,戏曲文化传承者要对戏曲文化传播与发展充满信心,积极利用媒体平台传播方式,打造自身形象品牌,将表演搬上小屏幕,将观众变成用户,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传播链条。
(二)构建新传播矩阵,促进流量变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传播中的及时性、互动性以及多样化的特点被放大,这对于新时期的戏曲文化传播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受众对信息产品的需求日益丰富,如何利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为戏曲内容挑选合适的载体,是当下戏曲传播应当思考的问题。
戏曲文化传播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有效改革经营管理思路,准确调整戏曲市场定位,以此确保戏曲能够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发展[5]。如今,短视频成为了大多数人们休闲娱乐和记录生活的主要工具,戏曲文化传播者作为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可以打造线上线下传播矩阵,将流量转化为现实利益。笔者认为,在如今爆火的几个短视频平台中,抖音平台应当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快手平台可以传播大众耳熟能详的戏曲内容;在B站应当做好戏曲知识普及;在呈现线下的戏剧舞台时,应当做好现场的直播与互动。此外,还可以打造戏曲文化产品和线下免费观剧的活动,将文化内容变成具有价值的IP品牌。
(三)增强版权保护意识,维护知识产权
新媒体环境下,版权侵权问题屡见不鲜,其表现形式也是复杂多样。戏曲文化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时,也将面临版权维护问题。尽管在许多平台均已提供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和下载的选项,但是,视频搬运者会利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复制、下载、剪辑,并通过调整叙事结构或是模糊作品的来源说明,剽窃他人视频内容,谋取利益。因此,传统戏曲文化传播在引入新媒体技术时,应当意识到新媒体技术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传播戏曲文化时,创作者要提高对作品版权的敏感度,加强版权保护意识,了解相关版权保护条例,做好版权保护工作。此外,对于戏剧文化单位来说,要在内部形成行之有效的作品监管机制,形成完善的版权保护链条,既要保证自己的作品不被侵权,也要警惕单位成员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六、结 语
过去,由于戏曲文化并没有伴随着广播、电影和电视的兴起完成更大范围的传播,而是愈加小众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上戏416女团”的出圈为戏曲文化的传播方式创新提供了示范。笔者认为在传播戏曲文化时,戏曲文化的传播应当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创作者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探索出适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传播路径;还要以坚守文化主题为方向、以多平台为传播渠道以及以轻量化传播为主要方式,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