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3-03-0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2期
关键词:短暂性经颅脑缺血

许 慧

(单县中心医院脑电检查科 山东 菏泽 274300)

从传统观念上来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属于脑部缺血良性综合征,具有可逆性特性,相比于脑梗死,疾病复发危险性更低。但近年有研究显示[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 d、1个月、3个月内发生卒中的风险率分别为8%、10%、10%~20%,其中3个月内急性卒中复发危险性仅2%~7%,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和心梗、死亡的总概率能达25%。现我国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不规范、治疗不及时、误诊、低估等状况,所以,需进一步提高对预防、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视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近年临床神经科较为多发且常见的疾病,临床往往将其分为椎-基底动脉性TIA和颈动脉性TIA,认为诱发脑缺血的主要原因为管腔狭窄、斑块形成、颈部动脉内中膜增厚等。颈部大动脉有无病变、病变程度和进展、进展速度、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斑块性质、斑块大小,以及患者脑部血管是否正常等均为诱发TIA的主要因素。所以选择更为可靠、直观、安全、经济的方式评估患者颈部血管和脑部状况非常有必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体层成像(CT)、超声等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诊断TIA病因有非常大的帮助。DSA技术为临床判定TIA疾病的最为准确的方式,也具有“金标准”地位[2],但此方式造影价格高、风险性大、并发症发生概率达0.5%~1.0%;CTA、MRA均具有无创性,但无法更为详尽地显示血管状况,且会过度评估动脉狭窄状况。目前,临床已广泛采用超声技术进行判定,尤其是判定颈部血管状况,作为一种真实、可靠、直观、迅速、安全的检查方式,可更为准确地观察到血管状况,为临床判定疾病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观察组,将CT检查作为金标准,另选取同时期到院体检健康者12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女56例、男64 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21±1.05)kg/m2;年龄(55.32±1.02)岁;对照组:女57例、男63例;BMI(24.15±1.02)kg/m2;年龄(55.68±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观察组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3]中TIA评估标准;②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研究对象资料不完整;②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彩超检查。仪器为Philips IE33或GE logiq7,探头频率(7~13)MHz。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将头部朝对侧偏,暴露颈动脉后,纵横扫查颈部,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状况、斑块大小等。

TCD检查:患者取坐位、侧卧位、仰卧位,把探头放置在枕窗、眼窗、颞窗,联合压迫试验探查颅内动脉状况。彩色血流模式下仔细观察各血管血流色彩、走行、方向,如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主动脉弓等,测量狭窄部位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包络频谱形态、彩色血流内镜,用软件计算平均流速(mean flow velocity,MF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

经颅+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方法同上,最后对两者的结果综合分析,判定病变情况并记录。

金 标 准CT检 查:16排64层CT扫 描 仪(GE RevolutionA CTs),间 隔10 mm,厚 度5 mm,矩 阵512×512,电压120 kV、电流250 mA,延迟时间50 s。薄层平扫,仰卧,CT对比剂为40 mL0.9%氯化钠溶液和50 mL碘佛醇注射液,注射速率为5 mL/s,注入对比剂到体内,横断面平扫头颅,观察有无缺血病灶,如有,则扫描中心为病灶最大层面扫描,若无,则以中心为基底进行中心层面扫描。

本研究超声检查均由医院影像学科专业且经验丰富(工作时间≥5年)的医生负责,如发生分歧则根据判定标准商讨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参数、颈动脉超声阳性率、经颅超声阳性率;分析观察组患者接受颈动脉超声、经颅超声联合诊断效能。

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判定标准[4]:管腔狭窄、斑块形成、内膜增厚(IMT)等,内膜增厚:>1.3 mm则为异常,有斑块形成,IMT>1.2 mm,向管腔凸出。颈动脉狭窄[5]:按狭窄率分级,即(b-a)/b×100%,a表示残余内径,b表示颈动脉正常部位内径。闭塞:70%~<100%,狭窄:30%~<70%。

经颅多普勒超声阳性检查判定标准,分血管狭窄(直径减少≥19%)、脑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血流速度异常(标准值80~120 cm/s),若检出多支或单支血管病变,统计最重病变程度的一支,记录并分析同侧血管病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参数比较

观察组RI、PI、MFV、EDV、PS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血流参数比较(± s)

表1 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血流参数比较(± s)

?

表1 (续)

2.2 两组颈动脉超声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颈动脉超声检出正常率低于对照组,斑块形成或内膜增厚率、狭窄率、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超声阳性率比较[n(%)]

2.3 两组经颅超声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经颅超声检出正常率低于对照组,脑动脉硬化率、流速异常率、血管狭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经颅超声阳性率比较[n(%)]

2.4 观察组患者接受颈动脉超声、经颅超声联合诊断效能

观察组120例疑似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117例(97.50%),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超声检查准确率96.67%、灵敏度97.44%高于颈动脉超声及经颅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表4 观察组患者接受颈动脉超声、经颅超声联合诊断效能单位:例

表5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超声联合颅内超声动脉诊断效能[%(n/m)]

3 讨论

TIA指椎-基底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出现短暂性供血异常,累及脑组织发生过性功能损伤,诱发相应体征和症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局部、可逆、短暂性脑血液循环障碍[6]。目前认为诱发TIA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且为形成血管狭窄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会加大颈动脉狭窄度,随之也明显增加TIA疾病发生概率[7]。若可及时掌握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并实施干预治疗,改善其动脉血流状况,预防发生脑卒中、脑梗死疾病。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脑部血流速度高于健康人群(P<0.05),此可能因观察组患者脑部存在动脉狭窄状况,进而加大血流速度。观察组经颅、经颈超声阳性率明显更高(P<0.05),虽结果未涉及年龄分段分析,但随着人体年龄增长,也会明显加大颈动脉发病概率,且相比于颅外段血管,颅内段血管发病率更高,建议患者定期接受随访,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病率。目前有关TIA发病机制的说法较多,但多偏向小血管痉挛学说和微栓子学说[8]。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受颈动脉内膜表面破溃产生粥样物质,进而在血液中生成栓子,再随着人体血流进入到脑组织中,出现微栓塞,闭塞小血管,脑部出现循环障碍,诱发TIA病变。此外,受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可合并血管闭塞或狭窄,脑组织凭借侧支循环将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中,一旦降低血压,则会诱发脑供血不足,在湍流加速的状况下,会刺激到血管,诱发血管痉挛,出现TIA病变。本研究中120例TIA患者,经联合检查共8例正常,其原因可能为血管过性功能异常而造成。而经颅超声检查,共19例正常,经颈超声则提示9例内膜增厚或斑块、2例狭窄,可知诱发TIA主要因素也包含颅外段血管病变。人体颈内动脉血管走行弯曲和分叉部位高,会造成血流速度异常,临床将其判定为闭塞或狭窄,出现假阳性症状。颈动脉出现闭塞时,开放侧支循环,认为增粗侧支血管为颈内动脉,发生假阴性状况[9]。两侧脑半球、脑循环动脉的联系枢纽为基底动脉环,某血管发生病变,其余血管会出现多种调节变化[10],所以单一给予一种超声检查,会发生假阳性。本研究中两种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均更高,出现漏诊的概率非常小。同时,此两种超声方式联合作为经济实用、重复性强、无创、实时的检查方式,可更为准确的检出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程度、病变位置等。

综上所述,临床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可采用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彩超的方式,此方式能更为可靠且准确的检出颅外段和颅内血管病变程度、病变位置,降低疾病检出误诊率和漏诊率,为临床干预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短暂性经颅脑缺血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