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素材的应用策略
2023-03-01徐梦琳
徐梦琳
大多数小学生觉得写作难,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素材。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积极地融入生活,观察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从中挖掘素材,就能解决缺少写作素材的问题。但是,小学生在观察、思维、意志力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潜力有待挖掘,所以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进而发现属于自己的“多彩生活”。本文研究和讨论写作生活化素材的应用策略,供大家参考。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写作时,有些学生之所以写不出来,要么是因为不会想象,只能套用教材上的词句,或者只能编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探索,认真感受生活,并将生活素材成功转化为写作内容。
一、积累生活化素材的必要性
1.展现多彩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对生活化素材的应用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写作时没有素材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更强的信心。在生活中观察和感悟,能发现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并从中找出很多与语文知识相通的地方,这种发现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灵感,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让学生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对生活的观察和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实现良性循环。
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寒假期间的生活观察任务,以一段时间内的节日场景为主题,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并适时通过网络等途径交流分享。如此,在学到《北京的春节》等课文时,就能很好地将课文与生活体会相对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写“家乡的风俗”时,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做好了生活素材的准备,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写作就游刃有余了。
2.激发学生兴趣,鼓励自主练笔
新课标提出,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表达,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抒发真实感受。这一点在小学语文学科及学习任务群的阐释中都有鲜明体现。发现和应用生活化素材,本身就是学生热爱和观察生活的成果,能带给学生满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练笔等学习活动。这时的练笔不再是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学生抒发生活感受的主动追求,新课标的要求也因此能自然而然地落实。
以“写作品梗概”为例,当代小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物质条件比较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阅读素材。很多小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阅读经验,对童话故事、科幻小说乃至某些名著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鼓励学生从生活阅读的角度出发,写读书笔记并把自己得意的作品分享出来,作为“读书推荐”。如果学生平时喜欢阅读的是漫画书,教师也应该支持学生,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因为这些练笔,就是作品梗概不可多得的素材。
3.拉近师生关系,优化学习氛围
当前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小学写作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的负担有所加重,比如需要学习落實新课标、研究如何有效实施双减政策等。虽然有了信息化的家校沟通工具,但了解的情况往往停留在表面。而对生活素材的搜集和应用,为师生双方架起了彼此沟通的桥梁。教师能通过学生的素材了解学生的生活,把握学生的兴趣方向、性格特征及家庭情况,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素材介绍自己的生活,从而拉近师生关系,优化学习氛围。
以上文提到的节日生活素材搜集为例,通过这些素材,教师能看到学生有没有在假期和父母出去旅游,有哪些快乐的回忆,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并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与学生深入交流,给予学生分享生活乐趣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之后,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节日趣事,让学生了解虽然身处不同时空,却有着相同的快乐,实现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能从学生作文的特征出发给予有针对性指导,为学生示范“如果是老师来写,会怎么写,会如何展现生活”,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二、生活化素材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观察生活点滴,记录生活趣味
要想应用生活化素材,首先要有足够的素材可用。当代小学生的生活相比过去的同龄人要丰富得多,有些学生小小年纪就跟随父母到处游玩,积累了大量的生活趣事,看到过很多美丽的景色;也有些学生通过阅读和网络资源,领略了大千世界,拓展了自己的眼界。这些都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经历,都可以作为写作中的生活化素材。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善于观察,能不能主动把这些生活趣事记录下来。在这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醒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观察和记录生活的方法。
为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制定观察和记录生活的计划,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不要在写作教学即将开始时才临阵磨枪。比如,教学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写日记”之前,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制定计划,请学生分别将人物、植物、动物、家庭等不同主题作为日记的主要内容,进行观察和记录。比如今天的日记是:“我第一次认真地观察爸爸,发现爸爸虽然还不老,但已经有白头发了。”过了一段时间后,日记则是:“今天家里买了一盆花,非常漂亮,它的外观是……”通过这种方式把握生活中各种人和物的特征,有利于提升观察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完成“写日记”的写作任务,还为后面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等写作打好了基础。
2.参加生活实践,自主积累素材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在参与生活实践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比如父母要外出购物,会带上学生,但购物本身可能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只是被动地跟随父母外出。在这项生活实践中,他们的参与度比较低,而在家长眼里则会表现为“调皮”和“不听话”。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快乐和印象深刻的生活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生活实践,让学生能自主积累素材。
在这方面,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交流沟通,请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顺势而为,让学生在被动的生活实践中也能有所收获。比如,每个周末尽量带学生一起出去玩,而且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如果是父母有事,需要带上学生,那么在外出的时候要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让学生观察。以刚才提到的购物为例,家长可以主动发问:“今天商场的人怎么变少了?”“那里有很多人,咱们过去看看好不好?”“今天想不想吃一些新的东西?有个很好吃的小饭馆……”用明显的视觉上的发现吸引学生的观察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积累新颖的生活素材。
3.挖掘生活内涵,加强素材积累
练笔活动比较多,小学生的生活素材积累可能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因为他们的生活范围和接触到的生活事物有限,即使每周都能有新的游玩经历,一两次练笔之后,积累的素材就会用尽。为了避免或缓解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挖掘生活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生活观察向深入的生活思考转变,加强素材的积累和转化。
比如,“我的植物朋友”这个文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果仅仅是写一篇植物的简单介绍,其教育价值会大打折扣。教师应该尝试开展一系列练笔活动,贯穿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看到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它的生长习性是什么、除了观赏之外对人类还有哪些价值……这些问题可以逐步展开,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之外尝试通过互联网工具搜集相关信息,提醒学生可以把观察的目光从家里的盆栽转移到小区、道路两旁和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上,让学生的思考从植物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植物对人类生活的价值,挖掘其内涵,并把生活思考的素材体现在练笔和写作中。
4.课堂内外结合,体现素材价值
小学课文浅显易懂,而且都源自作者的生活经验或感悟。比如《少年闰土》,虽然是节选自小说,但是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为原型。所以,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也是在了解别人的生活,就跟他们与教师进行交流一样。如果能实现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与学生生活素材之间的联动,就实现了课堂内外知识在生活素材方面的结合,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观察生活和应用生活素材的重要价值。
就以《少年閏土》为例。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学生提前进行合作预习,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讨论课文内容,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划出来。教师会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闰土对农村儿童生活趣事的介绍,这一点与课文中作者的表现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课堂阅读交流的时候,教师要请同学们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趣事,有些同学的描述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课堂的最后,教师给学生留下作业,请学生结合课堂交流成果写一篇对生活趣事的描述并和课文进行对比,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使用生活素材的,可以带给学生很大的启发。
5.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师生共同成长
生活是精彩的,有着广阔的探究空间。包括小学生在内,每个人都在参与生活,同时也在塑造自己的生活。一名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达到何种数量和质量,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有努力在其中。比如外出时,可以主动与父母交流,或者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主动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都会让生活素材焕发出不一样的光芒。教师要透过生活素材看到学生的长处,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还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学生共同成长。
比如教学“推荐一个好地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是教师小时候就读的小学。在学生看来,视频里的小学比较破旧,硬件设施完全无法和现在的小学相比。但是通过教师动情的讲述,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心情,理解这所学校就是教师要推荐给大家的好地方,因为在学校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很多难忘的回忆,不能只从表面判断其价值。学生分享时,就会想得更多、更深入,有很多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生活素材会被唤醒,师生双方都会得到新的感悟。
总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观察、总结和记录生活,积累和应用生活化素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